APP下载

双线齐发,伏脉千里

2021-08-05唐惠忠

读写月报(初中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双线布丁小雪

唐惠忠

[技法解读]

所谓双线并行法,就是在叙事过程中设置两条线索,表面上分叙两事,实则两件事情彼此映照、交叉、重合,从而更好地传情达意的谋篇之法。较之单线推进,双线并行结构便于拓展作品的广度与深度,可使情节更为复杂流动,内容更加丰厚充实。如鲁迅先生的名篇《藤野先生》,就是择取“藤野先生其人其事”与“‘我的心路历程”两条线索展开故事,来赞扬藤野先生的美好品质,同时也展现了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感的。

用好双线并行法,要领在于平行叙事,双线推进,最后交汇重合,爆发艺术力量。

一、围绕主旨,设计双线

双线并行贵在意蕴丰厚,所设的两条线索务必与主旨高度吻合,并且共同牵引情节,一起彰显主题——就分量而言,二者可以平分秋色,可以有主有次,其中一条线索有时是另一条线索象征之所在。如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儿落了》,作者以参加小学毕业典礼的过程为主线,有机穿插对往事的回忆,并以“花儿”为副线,不断与主线情节呼应:爸爸身体好时,花儿茂盛;爸爸身体差时,花儿枯萎;爸爸去世,花儿落了。花儿是爸爸最喜欢的东西,也是爸爸形象的象征体,人与花儿相互映衬,借此抒发了对父亲的深切感激、怀念之情。整篇文章双线交错并行,读来中心突出、内容厚实。

根据线索在性质、作用方面的不同,双线并行法有虚实线、明暗线等类别。虚实线是从描述对象的角度说的:实线是具体有形的,看得见、触得着的;虚线是抽象无形的,多为人物心理、情感等。如《藤野先生》选用的就是虚实线。明暗线是就落笔角度(写法)而言的:明线是文中直接呈现出来的贯串始终的显性线索,往往正面落笔,直接描写;暗线则是间接呈现出来的隐性线索,在人物活动、场面处理上往往从侧面处理。如《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选用的就是明暗线。又如鲁迅小说《药》,故事明线围绕华老栓一家展开——华老栓为治儿子小栓的痨病,根据人们说的方子,在一个清早去等衙门杀人,并拿洋钱买下血染的馒头,匆匆拿回家给小栓吃,主要表现的是“群众的愚昧”;此文暗线围绕夏瑜一家展开——华老栓去买人血馒头那天清早,被杀的是革命者夏瑜,夏家人却并不理解他的献身,由此表现了“革命者的悲哀”。

二、平行叙述,展开双线

双线结构形式多样,两条线索叙述的内容之间或同向映衬,或反向对比,或互为补充,不管具体关系如何,均应体现记叙文文体特征,即要生动地描绘相关场景;同时还要相互交织、融合——比如开头可交代主体故事的起因或开端,然后在叙述中反复暗示或简洁出现次要故事的场景、情节,以便为后文双线叠合做好铺垫,切不可各自为政,导致文章形散神离。

一般而言,两条线索应该是清晰的,即使是暗线也应有铺垫或暗示,以显现情节脉络,这是双线结构运用的重点。对于两条线上的情节,可根据故事发展的需要,合理地划分节点,然后平行交叉地叙述,迂回曲折地演进。对于次要故事的叙述,可反复出现同一词语,多次交代某一特定事物,这样就能形成一条若有若无的线索,贯串整个故事。尤其需要强调的是,要交代清楚事情起讫的时间,注意前后内容的照应,如此才能让结构缜密、章法谨严。比如小小说《睡美人》这样写:

清丽、优美的芭蕾舞剧《睡美人》的序曲奏响了。可是扮演公主奥罗拉的A角却突然“失踪”了。

“嘭”,化妆间的小门开了,一名女演员朝回过头来的导演一耸肩:“找遍了,哪儿都没有。”导演阴沉着脸,心中的一线希望也随着这声响给绷断了。突然,他的手指向了坐在一边的B角:“你上!”

B角激动地站直身,双手抚摩着短裙,眼里闪着倔强和自信的光。只见她,踮起脚尖,一个优雅的旋转,轻盈地提着舞裙,飘然来到台上……

导演余怒未息。A角有丰富的舞台经验,和扮演王子菲力浦的男A角又是老搭档,今天的汇报演出正是胜败定局的关键时刻,万一,万一B角腿一软……他不禁打了个冷战,不敢再往下想了。

B角在月光下独舞。多么雍容的舞步,多么翩翩的舞姿,她巧妙地把音乐的颤动和灯光的光芒融会在一整套的芭蕾舞的语言里。

……醒了,奥罗拉醒了!安睡了一百年后,由于菲力浦纯真的爱情,她,死而复生了!而B角,这位现实生活中的“睡美人”,恰似许多年沉睡着的美。她,春花怒放了!

“哗——”,忽然,剧场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B角噙着泪,微笑着向观众躬身回礼;可是,她的目光在某一观众席上凝滞了——

A角正微笑着坐在那儿鼓掌……

此文明写B角而暗写A角,以双线思路展示动人的“传奇”故事,构思新巧。可以说,这样一个不常发生的故事,也许并不普遍;但能如此用心良苦地“成人之美”且不着痕迹,实在是难能可贵。

三、交汇碰撞,绾结双线

双线并行结构中,两条线索最终必然在某一个点上重叠、契合,这一个点正是需要精心设置的高潮点——两线开则一泻千里,合则浑然一体,当它们两相汇合时发生碰撞,有的事件可能真相大白,有的事件可能发生逆转,有的事件可能出现“骤升”。无论结局如何,都须由此产生意味深长的思想内涵,迸发出全文主旨的灿烂火花。如江苏省太仓高级中学的费菲同学写过一篇《生命中最珍贵的》,该文的主要内容如下:

骑士来到我家的第三年,爸爸又带回了一只棕色卷毛的母狗。“布丁”,我们这样叫它。布丁绝对是我见过的最安静的狗,它从不吠,也不会像骑士那样挑剔我们给它喂的狗粮。爸爸说,布丁以后就给骑士作伴了。于是,骑士的小窝旁多了一个用纸箱做的小窝——那是布丁的窝。

然而,骑士却对布丁不屑一顧。晚餐时,骑士会将布丁碗里的肉叼走,布丁却一声不吭地挨饿;睡觉时,骑士蛮横地霸占了布丁的小窝,布丁只能趴在冰冷的地面上……可是,布丁从来没有生气恼怒,也从来没报复过骑士,它总是那么安静。后来,爸爸生气了,他开始惩罚骑士。我挡在骑士面前,拼命袒护它,我用尖细而冲动的声音反驳他。在争吵声中,我“啪”的一声重重地关上了房门。

是的,虽然不想承认,但在不知不觉中,我的观点已与爸爸妈妈产生了分歧。成长在我的身上留下痕迹,我不再像童年时那样缠着爸爸妈妈;相反,在我与爸爸妈妈之间,一条沟壑正逐渐延伸开来……

后来的某一天,我照例带着骑士和布丁去散步。骑士的嘴里叼着一根肉骨头,雄赳赳气昂昂地走在前头,布丁依旧小心翼翼地跟在骑士身后。路过小花坛时,一只凶狠的大狗冲到骑士面前,抢了它的骨头。这次骑士没有生气,反而是布丁吠叫着向大狗冲去。我没有想到布丁会为了骑士去与一只比自己健壮得多的大狗争抢食物,一时间待在原地。骑士大概也没有想到,它立在那儿,好半天才回过神来,待我想到去拉回布丁时,它的身上已多了三道抓痕,虽不深,但也够醒目的。

骨头最终没抢回来,但回去的路上已不再是布丁跟着骑士,而是骑士跟在布丁的身后。它低着头,一声不吭。

这件事后,正当我对布丁的看法大有改观时,布丁却不见了——它被爸爸送给了张叔叔。理由是,骑士与布丁关系不好。放学回家,爸爸宣布这件事时,他的语调轻轻的,像是怕我听了后不高兴——原来他一直很在乎我的感受。妈妈在一旁默默地为我夹菜,我爱吃的她都记得。我把头埋得低低的,就像那天的骑士一样。

布丁走后,骑士常常发呆。它不许我们收走布丁的小窝,也不许我们碰布丁的饭盆。它时常望着窗外,若有所思。偶尔,我会看到它眼中亮晶晶的液体。我想,骑士想布丁了。

我突然觉得自己像极了骑士,也在布丁走后才知道珍惜。然而,布丁毕竟是走了,骑士毕竟是错过了。而我,十几岁的年纪,不正是叛逆的骑士吗?终于我发现,自己忽略了很多,伤害了很多,包括爸妈那颗爱我的心。但是,我又与骑士不同,我还可以弥补,我还没有错过,我那生命中最珍贵的——来自爸妈的亲情依然属于我。

那天晚上,我抱着骑士来到爸妈的房间,爸妈都惊讶地看着我,就像骑士第一次来到我们家的那个晚上。我扑进爸妈的怀里,轻轻地说:“爸爸妈妈,我爱你们,还有骑士和布丁……”

文章以“狗”与“人”为主次(也是明暗)双线,别具匠心地编织出有如并蒂芙蓉的故事,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最后两段可谓曲终奏雅、余音袅袅:因为有了由狗及“我”的感悟与类比,有了“我突然觉得自己像极了骑士……我又与骑士不同,我还可以弥补,我还没有错过”的精巧点化,文章又跃上了一个层级。这最后的文字犹如电石击火,使全篇焕然生辉。

[名作赏析]

杭州路10号

于德北

我讲一个我的故事。

今年的夏天对我来说很重要。

随着待业天数的不断增加,我愈发相信百无聊赖也是一种合理的生活方式。这当然是从前。很多故事都发生在从前,但未必从前的故事都可以改变一个人。我是人。我母亲给我讲的故事无法诉诸数字,我依旧一天到晚吊儿郎当。

所以,我说改变一个人不容易。

夏初那个中午,我从一场棋战中挣脱出来,不免有些乏味。吃饭的时候,我忽然想出这样一种游戏:闭上眼睛在心里描绘自己所要寻找的女孩的模样,然后,把她当作自己的上帝,向她诉说自己的苦闷。这一定很有趣。

我激动。

名字怎么办?信怎么寄?

我潇洒地耸耸肩,洋腔洋味地说:“都随便。”

乌——拉——!

万岁!这游戏。

我找了一张白纸,在上面一本正经地写下“雪雪,我的上帝”几个字。这是发向天国的一封信。我颇为动情地向她诉说我的一切,其中包括所谓的爱情经历(实际上是对邻家女儿的单相思),包括待业始末,包括失去双腿双手的痛苦(这是撒谎)!

杭州路10号袁小雪。

有没有杭州路我不知道,也不必知道。我说过,这是游戏,是一封类似乡下爷爷收的信。

信寄出去了。

我很快便把它忘却了。

生活中竟有这么巧的事,巧得让人害怕。

几天之后,我正躺在床上看书,突然一阵急切的敲门声把我惊起。我打开门,邮递员的手正好触到我的鼻子上。

“信。”

“我的?”我不相信,因为从来没有人给我写信。

杭州路10号。

我惊坐在沙发上。仿佛有无数只小手在信封里捣鬼,我好半天才把它拆开。字很清丽,一看就是女孩子写的。信很短:谢谢您信任我,向我诉说您的痛苦。我不是上帝,但我理解您。别放弃信念,给生活以时间。您的朋友雪雪。

人都有良心。我也有良心,从这封信可以知道袁小雪是个善良的女孩子,欺骗善良无疑是犯罪。我不回信,不能回信,不敢回信。

这里边有一种崇敬。

我认为这件事会过去,只要我闭口不言。

但是,从那封信开始,每个月初我都会收到一封袁小雪的信。信都很短,执着、感人。她还寄了两本书给我:《张海迪的故事》《生命的诗篇》。

我渐渐自省。

袁小雪,你这是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呀?!

我渐渐不安。

四个月过去了,你知道我无法再忍受这种折磨。我决定去看看袁小雪,也算负荆请罪,告诉她我是个小混蛋,不值得她这样为我牵肠挂肚。我想知道袁小雪是大姐姐小妹妹还是阿姨老大娘。我必须亲自去,不然的话我不可能再平静地生活。

秋天了。

窄窄的小街上黄叶飘零。

杭州路10号。

我轻轻地叩打这个小院的門,心中充满少有的神圣和庄严。门开了,一个老奶奶的一头华发映入我的眼帘。我想:如果可以确定她就是袁小雪,我一定会跪下去叫一声奶奶。

“您是?”

“我,我找袁小雪。”

“袁?……噢,您就是那个……写信的人?”

“是,是她的朋友。”

“噢,您,进来吧。”

我随着她走过红砖铺成的小道,走进一间整洁明亮的屋子,不难看出是书房。就在这间屋子里,我被杀死了一次。从那里出来,我就是另外一个人了。

“她不在么?”

她转过身去,从书柜里拿出一沓信封款式相同的信,蓦然喃喃:“人,死了,已经有两个多月了,这些信,她让我每个月寄一封……”

我的血液开始变凉。这是死的征兆。

“她?”

“骨癌。”

她指了指桌子让我看。

一个黑色的相框里镶嵌着一张三寸黑白照片。照片是新的。照片上的人的微笑很健康很慈祥。照片上的人,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

他叫骆瀚沙。

他是著名的病残心理学教授。

(来源:《中国当代小小说作家精品阅读》,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03年10月版)

点评:小说开篇概述待业青年“我”玩了一个游戏——给想象中的“杭州路10号袁小雪”写了一封信。故事到这儿,情节内容应该是:杭州路10号没有袁小雪,只有一个患骨癌已病危的骆瀚沙教授,骆教授冒充袁小雪,给“我”回了很多鼓励的信。但这个情节被叙述人有意撤出不讲(移到情节结局才补出),而直接跳讲“我非常惊讶地”真的收到了杭州路10号“袁小雪”的信,而且,以后每个月都准时收到信。“我”的生活、人生开始发生转变,直到去寻找、感谢“袁小雪”时,才知道给“我”写信的人叫骆瀚沙,已去世两个多月了。这样突然揭示的故事真相,容易产生震惊读者的效果。骆教授替他人着想的爱心与善心,教育晚辈的智慧和职业精神,令我们肃然起敬,他是用自己的生命之火点燃了别人的生命之火。不妨这样来概括作品明暗双线的构思模型:暗写的主角故事改变了明写的次角故事的发展,暗写的主角的“行为内容和行为方式”成为次角故事变化的动力和根源。

[习作剖析]

买马的故事

江苏省常熟市高新区常熟国际学校初二(2)班于思源

夏天,我回到了故乡,回到了老宅——这个令我魂牵梦绕的儿时乐园。回忆的潮,一次又一次地漫上心头,留下了数不尽的珍贵记忆……

一个小男孩闯进了我的心里。我奇怪的是:为什么我那高耸的心墙,没有抵挡住那男孩的脚步?男孩身旁跟着一个慈祥的老爷子,他用粗糙的大手轻轻握住男孩稚嫩的小手。小男孩慢慢地停下脚步,用双手拉住老爷子的手,大力地晃动,用我儿时的声音,向老爷子恳求说:“太姥爷,帮我买匹小马吧,我可想要小马了!”老爷子脸上的笑更加灿烂了,他说:“好、好,下次太姥爷去赶集就给你买!”……这就是儿时的我,和我那年迈的太姥爷。

转眼八年过去了,八年后的太姥爷显得更加苍老,八年前的那匹马依然没有出现,八年后的我也不会再提这般可笑的请求了。可是八年后的我们,卻疏远了许多:太姥爷的耳朵不好使了,每次对话,我都要重复两三遍。即便如此,太姥爷也常会答非所问。太姥爷还尿床,我知道老人大多都这样,但面对这样的他,我竟油然而生一股嫌弃。与其和他在一起,还不如与虚拟的网络世界打交道。让我受不了的是,这里没有Wi-Fi。舅奶见到这一切,便叫我去镇上的她家住,那里有电脑有网络,购物也方便。我痛快地答应了。这次太姥爷的听力却出奇的好,满脸是我儿时他那种慈祥的笑:“你去吧,记得多回来看看太姥爷。”我见太姥爷答应,便收拾好东西,头也不回地走了。

在舅奶家的生活,才是我平时得不到的享受——手里的零食,眼前的电脑……那时的我似乎一切都问心无愧。

在舅奶家生活了一个月,再见太姥爷是在上飞机的时候。太姥爷像我儿时一样轻轻地拉着我的手,很不利索的脚似乎每走一步都在颤抖。送到检票站的时候,我本能地挣脱太姥爷的手,含糊地说了一句“再见”。没想到的是,太姥爷拍了一下我的肩,神秘地笑着说:“下次你再来,太姥爷给你买马……”又轻轻地拍了拍我的手说:“去吧,多回来看看太姥爷!”我当时以为他老糊涂了,还没上飞机就忘了“买马”的事儿……

半年之后的寒假,我又回到旧居。我惊奇地发现,这儿居然买了电脑、装了宽带……太姥爷蹒跚走来,贴在我耳边大声说:“我给你买马了,在这儿多陪陪太姥爷吧……”瞬间,我的心怦怦地狂跳不已,甚至呼吸也急促了!

我的享受,就是他的享受;而我的陪伴,就是他最深挚的渴望啊……

点评:本文所讲的故事并不复杂——太姥爷为了能让“我”多陪陪他,特地买了对他而言根本用不上的电脑,又安装了宽带,然而,因为有了一明一暗两条线索贯通前后文——明线中“买马”请求的荒诞,与暗线中它在老人心里烙印之深、铭记时间之长构成强烈的反差,由此进一步凸显了“我的享受,就是他的享受”这一点睛之笔,有了“我”和“他”情感态度上鲜明的比照,有了“这次太姥爷的听力却出奇的好”之类略带夸张但并不失真的文句,以及一系列令人过目难忘的细节,文章的境界与感染力也就提升到了“峭拔”的高度。

猜你喜欢

双线布丁小雪
一件可爱的礼物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wo Different Translation Versions of Watching the Cataract on Lushan Mountain
小雪
迷你布丁
布丁三贱客
基于C2C模式的校园二手商品“双线”交易平台研究
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校企协同“双线”式人才培养探索
关注字感培养,“双线”并进识字
小雪的惊喜
余华小说中的“双线”父亲情结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