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艺实用两相宜

2021-08-05李仰臣

读写月报(初中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说明文酸奶青海

李仰臣

说明文阅读在中考现代文阅读中所占的比重仅次于记叙文阅读,它往往与议论文阅读交替考查,也有可能同时考查。从内容上看,选材大多来自课外,注重时代性、知识性、实用性和趣味性,涉及民俗文化、生态环境、生物科学、前沿科技以及实用技巧等主题。试题以主观题居多,以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辨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为考查着力点。

一、备考攻略

考点1:明确对象,概括主要特征

【考点概述】

说明对象,是指文章要说明的话题,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具体事物,包括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和特征等;二是抽象事理,包括事物的本质、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等。事物特征,是指某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一般来说,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往往是事物本身,特征即事物的特点;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事物的内部规律性,特征是事理的本质。

【常见题型】

1.整体感知全文,指出本文的说明对象。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说明对象的主要特征。

3.文章是从哪些方面介绍说明对象×××的?

【答题技巧】

1.如何找准说明对象。一般说来,考生只有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才能把握说明对象。可以先从标题入手,有些说明文的标题就是说明对象。其次,有的说明文往往需要运用首括句和中心句来提示说明重点,包括说明事物的特征,但要注意不要以局部代整体,不要将文章局部的说明对象当作整篇文章的说明对象。

2.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1)标题着眼,把握对象。有的标题在指出文章说明对象的同时,还指出了其特征;有的标题用设问句的形式,引导读者有针对性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有的标题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拟人手法说明事物的特征。

(2)寻中心句,找关键句。这是考生迅速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的有效方法。为了清楚、准确地说明事物的特征,作者往往把有关事物特征的句子放在文中显著的位置,如中心句、总说句、分说句、过渡句等。找出关键句,进行归纳总结。

(3)点面结合,总结概括。有的说明文可能没有什么明显的中心句、关键句。在这种情况下,考生可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总结概括。“点”,指各段的说明对象;“面”,指整篇文章的主体说明对象,两者结合,提炼出说明对象的特征。

考点2:仔细辨别,判断说明方法

【考点概述】

辨识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是说明文阅读考查的重点之一。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分类别、打比方、下定义等。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其表述形式为“该说明方法的固有作用+该句的倾向性(主要内容)”。说明方法的固有作用是指该说明方法本身具有的特定作用;倾向性(主要内容)是指体现出的作者对事物、事理作阐述说明时蕴含的思想感情或表达的主要意思。

【常见题型】

1.请在文中找出一处运用“下定义”说明方法的句子,抄写在下面。

2.文章第×段中画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请你从说明方法的角度对“……”这句话进行简要分析。

【答题技巧】

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特定的作用,介绍如下:

1.举例子:举了……有代表性的事例,具体清晰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将抽象、复杂的事物形象化。

2.列数字:列举了……的具体数字,精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更有说服力。

3.打比方:把……比作……,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使抽象的道理具体化,深奥的东西浅显化。

4.分类别:将……(事物)的特征进行分门别类说明,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使说明更有条理、更清楚。

5.作比较:把……与……两个事物放在一起对比,说明了……(事物)的……特征。

6.作诠释:进一步解释……(事物)的……特征。

考点3:概括要点,理清说明顺序

【考點概述】

命题者要求考生将文章内容要点,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表述出来,旨在考查考生筛选、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同时,考生还要了解三种常用的说明顺序,即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还要掌握如何梳理顺序,首先搞清文章先后说明了什么,简要概括出每部分的内容,进而分析说明的思路,理清文章的脉络。

【常见题型】

1.文章第×至×段分别介绍了哪些内容?

2.本文从哪些方面对“×××”进行了介绍?请概括回答。

3.请指出第×至×段的说明顺序,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作用。

【答题技巧】

1.概括内容要点。

概括要点时,可以找到文章开头或结尾中的关键句,或者抓住给概念下定义或解说的语句,然后从中提取要点,简明扼要地概括出来。如果文中没有中心句,考生可以组织语言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揭示。此外,对那些内容比较复杂的文章,考生先明确文章内容要点,再把它们归纳起来进行整合。

2.辨识说明顺序。

(1)分清对象。

说明对象的特点决定了说明顺序的选择。一般来说,说明事物的演变发展的,用时间顺序;说明建筑物的,用空间顺序;介绍高科技产品或说明事物间的联系的,用逻辑顺序。

(2)概括合并。

阅读说明文,把全文划分为相对独立的几部分,合并内容相近的段落,归纳其大意,再依次衔接起来,就能比较清楚地判断出文章的说明顺序了。

(3)抓标志词。

文本中有些词语对把握说明顺序有很强的提示作用,比如文中有表示时间的词语,如古今、早晚、春夏秋冬等,这是时间顺序;文中往往有表示方位的词语,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西南北中等,是空间顺序;语段常会出现“首先”“其次”“再次”等表示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的词,是逻辑顺序。

考点4:分析语言,体会其准确性

【考点概述】

说明文介绍说明对象的特征时,用语十分准确。解答此类题,考生要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本质特征去理解文章中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的词语,还要注意文中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再结合句子本身的特点,分析遣词造句是怎样准确说明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常见题型】

1.文章第×段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掉?为什么?

2.文章第×段中画线句中的加点词语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请说明理由。

3.阅读第×段,分析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表达作用。

4.选文语言生动,请举例简要说明一下。

【答题技巧】

解答不同类型的试题,考生可采用不同的技巧。

1.加点的字词有何作用?

解答此类题目,一要明确词语的意思,二要分析该词在句中的作用(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三是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

2.能否把某个词语删掉或替换成其他词语?为什么?

回答这类试题,考生可采用的答题方式是:不能,该词准确地说明了……,使说明更科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如果删掉(替换)该词,意思就变成了“……”,这与实际情况不符,表达不准确,所以不能删掉(替换)。

考点5:拓展延伸,注重思维创新

【考点概述】

近几年,中考说明文阅读开放性、拓展延伸题较为流行,这类题综合性、实践性都很强,颇有创意。命题者往往要求考生利用选文中所说的道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此来考查考生的认识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培养考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联系生活的迁移能力,引导考生进行个性化表达。

【常見题型】

1.针对某种现象发表自己的独特看法和见解。

2.文章给你带来哪些启示或感悟?请简要谈一谈。

3.针对生态环境情况,拟写警示性的标语、建议或公益广告等。

【答题技巧】

1.针对某种现象谈看法或见解。

考生首先要吃透原文,了解其中的知识和观点,还要注意其中渗透的其他学科知识。答题时要大胆创新,但不可天马行空、不着边际地胡编。

2.谈文章给自己的感悟或启示。

考生答题时要针对所给话题,从原文出发,选取适当角度,深入挖掘事物、事理、人物背后隐含的意义,然后联系自身生活、联系时代特征作答。

3.拟写警示标语、建议或广告。

考生首先要审清题目要求,找准思路,力求紧扣选文内容或呼吁,或警示,或劝告。表述时要切合主题、语言简洁、富有创意,也可以适当地运用修辞手法,力求生动、有感染力。

二、真题解析

(2020年青海省中考试题)

青海酸奶

①酸奶作为一种饮品对于青海就如同烤鸭对于北京、泡馍对于西安,成了外地人到青海必品尝的一道“小吃”,不能不说这是青海酸奶的独特魅力所在。

②青海酸奶体现着游牧文化,凝聚着高原群族历史,其体现不仅仅是味道独特,更为重要的是在青海民族饮食历史上,酸奶也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641年,文成公主经过青海湖畔的日月山、倒淌河等地进藏的民间故事中,就有关于酸奶的记述。在可称之为古代藏族社会百科全书的史诗《格萨尔》中,也有许多关于酸奶的记载。可见,酸奶在青海问世至少也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③青海酸奶的魅力体现在当地独有的味道、饮尝、包装上。行走在青海的各个大城小镇的街头巷尾,你会时而发现坐在低矮的板凳或马扎上的大妈、大爷面前摆放着两个篮子,上面盖着纱布,层间玻璃隔开,一边放着一摞空的白瓷碗,配上一罐白砂糖。这也就是当地最常见的卖酸奶的小摊,两到三元一碗,完全是地道人家自制。浓度大到凝结在碗里,上面形成一层厚厚的奶皮,点滴金黄的菜籽油,必须用勺子之类舀起送入口中。这就是被称为最地道的青海酸奶,所以,青海人不说喝酸奶,而说“吃”酸奶。但品尝起来酸味有点大。从口感上讲,倒是成品卖的青海老酸奶的味道更适合外地人——一样的浓滑如丝、入口即化、醇香四溢,但少了酸味,却保留了独特的香气!到了青海你会发现当地人对酸奶的偏爱,作为在其他地方的普通饮品,在这里却成为了节日礼品的首选之一。在当地的街头,你会看到许多人手提礼品盒包装的酸奶走亲戚。

④据业内专家介绍,酸奶的营养价值远远超过新鲜牛(羊)奶。它含有多种乳酸、乳糖、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酶等。有胃病的人喝了它,可促进胃酸分泌,食后非但不胀气、腹泻,反而通气、消食。青海老酸奶不只是简单的酸奶,它代表的是青海三江源地区自然无污染的纯生态绿色食品,酿造过程都不使用任何人工添加剂,属于真正的绿色营养食品。

⑤一碗老酸奶,化解千般思。到青海记得品尝酸奶,感受大自然赐予的美味,体会高原人的浓浓情怀。

1.文中第④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有胃病的人喝了它”是举有胃病的人喝酸奶为例,说明酸奶对人的益处,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举例子使说明具体、有说服力。

【答案】举例子。具体地说明了酸奶的营养价值远远超过新鲜牛(羊)奶,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

【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解题时,首先要理解“至少”一词的意思,明确它的语境义,指出删掉该词后的影响,最后强调其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答案】“至少”表示最小的限度,说明酸奶在青海问世的时间肯定超过了一千年,强调了青海酸奶历史悠久的特点;如果删去,强调意味不足;“至少”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3.青海酸奶独特的魅力体现在哪些方面?

【解析】本题考查对信息的筛选和整合的能力。此题可从每个自然段中提取关键语句,然后加工作答。比如“成了外地人到青海必品尝的一道‘小吃”“青海酸奶体现着游牧文化,凝聚着高原群族历史”“青海酸奶的魅力体现在当地独有的味道、饮尝、包装上”“青海老酸奶不只是简单的酸奶,它代表的是青海三江源地区自然无污染的纯生态绿色食品,酿造过程都不使用任何人工添加剂,属于真正的绿色营养食品”,可对此概括作答。

【答案】①是外地人到青海必品尝的一道“小吃”;②体现着游牧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③体现在当地独有的味道、饮尝、包装上;④代表的是青海三江源地区自然无污染的纯生态绿色食品。

4.文章最后一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答题时,“一碗老酸奶,化解千般思。到青海记得品尝酸奶”在结构上照应标题,总结全文。“感受大自然赐予的美味,体会高原人的浓浓情怀”评价青海酸奶是“大自然赐予的美味”,流露对青海酸奶的喜爱之情。可据此回答。

【答案】结构上,照应标题,总结全文;内容上,对青海酸奶给予了高度评价,表达了对青海酸奶的喜爱之情。

5.请为“青海酸奶”拟写一条广告语。

【解析】本题考查拟写广告语的能力。广告语要言简意赅,吸引读者。内容上,或突出青海酸奶的特点,或吸引大家前来品尝。答案不唯一,符合广告语的特点即可。

【答案】示例:青海酸奶,吃一口,念一生。

三、选文训练

一朵云等于几头大象的重量?

大卫·加耶

①小時候,我躺在草坪上凝视天空,发现云变幻莫测。先是形状改变,然后会移动,最后甚至会消失。这些云好像是在通过这些变化同我们对话,讲述着世间万物的转瞬即逝。

②云到底是什么呢?实质上,云是地表大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或凝华成的小冰晶(这取决于具体的温度)所混合组成的飘浮在空中的可见聚合物。它形成于大气气压较低的区域。热空气不断升高,并且随着抬升的过程降温,直到空气中的水分凝结成云为止。不同的高度、气温及气压条件下会产生不同类型的云。

③当太阳光照射时,这些小水滴和小冰晶会散射阳光,反射出白光,最终呈现出白色絮状的形态。有时,这些云会呈现出深灰色,被称为“乌云”,是坏天气的预兆。这种现象是因为云中的水分密度很大,以至于光线无法轻易穿透,所以呈现出暗色。暴风雨来临之前的乌云直径可达20千米,颜色极深。所以,当我们碰见黑云压城时,就知道天要下雨了,得赶紧回家。

④回到标题上来,一朵云等于几头大象的重量呢?表面看上去,像棉花一样的云朵好像很轻巧,应该不会有很大的重量,我们仿佛用双手就能轻而易举地举起一片云。然而,事实完全相反,要知道云是由水滴组成的,而水其实还挺沉的(一公升的水在正常气压条件下重量是一公斤)。显而易见的是,云朵的重量取决于它的体积大小,毕竟没有两朵完全一样的云,此外还取决于云朵中的悬浮物有多少。

⑤有趣的是,我们通常认为国际质量体系会用千克来衡量云的重量,但其实国际上常用一个特定的计量单位来表示云的重量:大象。据位于美国科罗拉多州的国家大气研究中心计算,平均而言,一朵云重约100头大象(一头大象平均重量为6吨),而伴随着暴雨的大型积雨云可以重达20万头大象。这样算下来,幸亏雨是一点一点地落下来,而不是瞬间倾盆;否则,这些云可称得上是“水炸弹”了,一切物品都会被砸个稀巴烂。

⑥不过,因为云是由无数个质量很小的水滴组成的,所以我们大概可以计算出形成一朵云所需要的水滴数:假设20滴水的体积为1立方毫米,那么一片积雨云大概含有24亿滴水。现在,你可以再想象一下,24亿个小水滴凝聚在一起,悬浮在空中,重量为20万头大象,形成了一朵云,而这朵云可能是一条龙的形状,也可能长得像一头小熊。

(来源:《视野》2020年第11期,有删改)

1.文章以“一朵云等于几头大象的重量?”为题,有何作用?

2.选文第⑤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选文第⑥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大概”能不能删去?为什么?

4.根据文章内容并结合你的经验,说说云的形成过程及云的类型。

5.如果你是天空里的一朵云,你会为人类做出哪些有益的事情?

信息多跑路患者少跑腿

——“互联网+医疗健康”新实践观察

陈聪黄筱

①5G重症监护室、无人机送药服务、线上问诊……当日益先进的信息技术赋能医疗领域,“互联网+医疗健康”正在逐步改变老百姓的就医习惯,患者少跑腿、看病更便捷的就医体验也更加唾手可得。

②2016年2月16日,浙大一院在全国率先上线公立三甲医院线上院区,目前共有分级诊疗平台、护理学院、国际影像会诊中心、国际病理中心、慢病管理中心等7大平台,实现了医疗服务的全流程再造,提供了基于信息化、面向受众的在线医疗新模式。

③线上问诊的一大优势是实现了“患者少跑腿”。通过互联网医院的在线交流,不仅为病人节省了时间、精力,不用多次往返医院,同时也让医生能够相对自由地安排时间。通过“掌上医院”,医生可以在线上诊室与患者沟通,患者也可以在App上给医生留言,把相关的检验报告等上传到受到保护的安全平台,这样医生就可以利用零散时间为病人答疑解惑。

⑤除打造互联网医院外,浙大一院还推出“信用就医”。“信用就医”指的是患者就医可以线上付费,并且只要支付宝芝麻信用达到650分以上,便可凭借信用免押金借用“共享轮椅”“共享充电宝”等,还可获1000元额度的医药费垫付金,解决用户排队缴费时间长和临时资金不足的问题。除此之外,更多的医疗服务正在从线下拓展到线上。有的医生推出数字影像服务,扫描缴费单上的二维码就能在手机上看报告。

⑥信息多跑路、患者少跑腿,凭借互联网技术的东风,“互联网+医疗健康”推动医疗卫生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正在重构医疗机构服务的理念和方式。

⑦5G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也开始促进远程医疗模式提质升级。5G技术不仅体现在速度的提高,更极大改善信息传递的容量和效率,可以在远程诊疗过程中实现如同面对面一般对患者进行专家级的检查、评估,对患者进行实时动态的生理指标监测,对异常事件进行及时预警。5G远程急救指挥中心,医院专家通过指挥平台的屏幕密切关注一位转运中的急诊患者,5G急救车上患者的心电图、超声画面等各项指征数据通过5G网络实时回传。

⑧医生还可以戴上VR眼镜查看救护车上的抢救情况,并实时通过音视频互动系统与救护车内的医生进行沟通。未来5G技术将给患者就医带来更多便捷。

(来源:《中国信息报》2020年1月8日,有删改)

1.“互联网+医疗健康”新实践有哪些优势?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

2.这篇文章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举例说明其作用。

3.第④段中加点的词语“据了解”能否去掉?请说明理由。

4.文章结尾说:“未来的5G技术将给患者就医带来更多便捷。”请发挥想象,简要概括可以带来哪些便捷。

5.5G技术可以极大地造福人类,请围绕这个话题写一段文字,表达你的认识。

西湖里有片“水下草原”

顾春陈静怡

①湖水清澈,湖底的水草、游鱼看得清清楚楚——很多到过浙江杭州西湖的人都对西湖的水印象深刻。不过,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西湖水固然“天生丽质”,人为努力也必不可少。西湖治水的秘诀何在?

②水质好,首先与岸上治理有关。

③20世纪90年代,西湖周边农村养殖场很多,许多河段的水质一度为劣Ⅴ类。为治理岸上面源污染,当地对生活污水进行了全方位管控。污水从农户家排出后,收集到终端设施,经过技术处理,再集中到人工湿地,进行沉淀和植被吸附处理。

④“处理后的水基本上可以排到河道,剩余的淤泥及废弃物,我们也充分利用。”杭州市西湖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西湖区首个专门针对淤泥的处理中心已建成,处理后的固态物质可用作绿化肥料。

⑤在紧邻西湖灵山景区的湖埠村,村民符莉芳开了一家民宿。谈到这些年的变化,符莉芳感慨道:“这么好的山水如果被污水拉低了印象分,那才冤!現在环境越来越好,游客也越来越多。”目前,西湖区的31个村(社)有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平均处理规模为40.23吨/天,1.2万余户农户受益。

⑥岸上治理的同时,西湖周边区域还采取生物治水措施。

⑦西湖三面环山,周围溪流泥沙不断注入,势必影响湖水的清洁。相关部门尝试着在水底种草。浅一些的地方,人可以站到湖里,将草一棵棵种下去。但深水处怎么办?通过反复摸索,工作人员找到了诀窍——先抟土成块,把种子包在土里,再连土块一起抛向预定位置。

⑧据统计,从2011年至今,西湖已培植“水下草原”31.7万平方米。几十种水草在湖底争相“抢地盘”,这些草年年开花、结籽,籽顺着水流到处安家,长势一年比一年好。水生植物不但固定了淤泥,而且净化了水质。

⑨西湖周边最大的水域西溪湿地,每年都会投放鱼苗。鱼苗将水中的富营养化物质当作饵料,水质便可得到净化。同时,西溪湿地还在主航道以及与河道相连的水域种植芦苇、茭白等典型湿地植物。现在,流出湿地的水,水质均达到Ⅱ类标准。

⑩此外,西湖区还引进了外来入侵生物福寿螺的天敌——本地鱼类螺蛳青,帮助曾被福寿螺搅浑的河流恢复清澈。

??这种系统生态治理方法在西湖治理中被广泛推广。在小紫金港河,河里有生产者:水底是沉水植物苦草,漂浮在水中的是狐尾藻和景观睡莲,它们分工合作,净化不同部位的水体;河里也有消费者:引入青虾和肉食性的黑鱼,鱼吃虾,鱼虾的排泄物又给植物提供肥料,形成一个循环系统;河里还有分解者:微生物担负起分解氨氮、净化水体的职责。

(来源:《人民日报》2019年11月21日)

1 .文章以“西湖里有片‘水下草原”为题,有什么表达效果?

2.选文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请简要分析。

3.选文第⑤段画线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目前”能否删去?为什么?

4.用简洁的语言概述西湖治水的秘诀。

5.请以“大自然的恩赐”为题,写一个片段,表明自然与人的关系。

守卫湿地,守卫家园

何映宇

①中国是世界上湿地类型齐全、数量丰富的国家之一。但改革开放初期,由于不合理的利用和破坏,湿地的面积急剧缩减。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已有50%的滨海滩涂不复存在,近千个天然湖泊消亡。黑龙江三江平原78%的天然沼泽湿地丧失,七大水系63.1%的河段水质因污染失去了饮用水的功能。

②城市区域的扩展,将很多城市湿地变成了居住区。地名中留下一串与水相关的名称,例如北京的北洼路、苇子坑、海淀区等。20世纪60~80年代,广州市海滨大量存在的红树林,到90年代即使包括人工红树林也只剩下3800公顷,减幅达82%。2003年“追寻通江湖泊”活动的调查表明,长江中下游地区湿地面积呈急剧萎缩趋势,原有的100多个通江湖泊只剩下洞庭湖、鄱阳湖、石臼湖3个,导致江湖生态系统遭到重创,防洪蓄洪能力明显降低。

③为了保护鸟岛的自然环境,青海省在1975年将鸟岛划为了自然保护区,派专人驻守。经过多年的精心保护,青海湖鸟岛的鸟类资源正在不断恢复。2017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等8部门印发了贯彻落实《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的实施意见,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出台了省级实施方案。湿地首次纳入《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新国标,修订了《湿地保护管理规定》,27个省份出台了省级湿地保护立法。湿地保护政策资金投入进一步加大。

④2013~2017年,为保护湿地,累计安排中央投资81.5亿元,实施湿地保护修复工程和补助项目1500多个,恢复湿地350万亩,安排退耕还湿76.5万亩。完成了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11个省份发布省级重要湿地名录,公布省级重要湿地445处。2017年启动了国际湿地城市认证工作,已选出6个候选城市提交《湿地公约》秘书处。下一步,力争到2020年,全国湿地面积不低于8亿亩,湿地保护率达50%。到2035年,湿地生态系统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⑤湿地与森林、海洋一起,并称为全球三大自然生态系统,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席的重要组成部分。湿地面积丧失和功能退化,将带来洪水和旱灾频发、生物多样性降低等问题,最终危及我们自身。

⑥湿地的消失有自然变迁的因素,但更多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对湿地缺乏认知是湿地被大量蚕食的原因。曾经,在不少人眼里,湿地是“无用之地”,甚至是充满凶险的荒蛮之地,是蚊蝇滋生、疾病发源的场所。

⑦这种看法现在已经没有多少市场了。湿地,同其他任何大自然的恩赐一样,都不是人类所应独享的资源,却需要人类悉心呵护。

⑧湿地,是我们生命的摇篮,生命的绿色在这里绽放。让我们一起尊重湿地、爱护湿地、保护湿地,因为,守卫湿地中国,就是守卫我们的家园。

(来源:《新华月报》2019年第12期,有删节)

1.结合本文内容,请给“湿地”下一个简单的定义。

2.第①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表达效果?

3.为了保护湿地,人们采取了哪些办法?

4.有人觉得湿地是“无用之地”,可以用来进行开发。请运用文中知识进行反驳。

5.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大力推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请结合你居住的城市,提出保护湿地的措施。

千年古莲子复活

田纳

①浙江杭州西湖边的一株莲花曾吸引了大量参观者。原来,这棵看似普通的莲花,是由宋朝的莲子“沉睡千年”后“复活”孕育而成的。

②据悉,这颗莲子是中国美术学院的李峥嵘博士在偶然的机缘下得到的。原来,两年前,李峥嵘博士在山东北宋的考古层中发现了一批莲子,开始尝试培养。而后,他惊喜地发现,这些埋藏了千年的古莲子竟然惊人地成活了。

③其实,关于古莲子发芽的报道并不罕見,之前就已经有科学工作者发现过这一现象。莲是一种古老的生物,早在距今大约一亿三四千万年前的地层中,就曾出现过它的花粉。这个生物为什么能保存千年不腐,生命力如此强大呢?这要从莲子的结构说起——

④首先,莲子本身是一种小坚果,果皮上有气孔和保卫细胞,表皮下面具有坚固而致密的“栅栏”。栅栏状细胞的细胞壁由纤维素组成,可以完全防止水分和空气的内渗与外泄。而栅栏组织中间的气孔道,未成熟时空气可以自由出入;完全成熟后,由于孔道缩小,空气和水分的出入就不那么畅行无阻了,甚至连其他的微生物也不能轻易进入,这样便形成了一个十分精致的“密封舱”。

⑤这样的结构,减少了水分蒸发的可能性,使得种子的含水量可以保持不变。而古莲子果皮表面的气孔几乎完全封闭,曾有人做过相关实验——把未经任何处理的古莲子放在常温下的水池里,历经三年,它的表皮颜色没有发生任何变化,根本不发芽。这说明水很难透过古莲子的果皮。在密封如此好的情况下,宋朝莲子可谓沉睡千年,并未受到外界“打扰”。外界的水、空气和微生物等进不去,所以它不会腐烂,而里面的生命特征暂时停滞“休眠”。但在特定条件下,经过“复苏”却仍然可以恢复生命活性。

(来源:《城市周报》2020年2月4日)

1.本文属于什么类型的说明文?说明对象是什么?

2.选文第⑥~⑨段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3.第④段中的“这样便形成了一个十分精致的‘密封舱”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起什么作用?

4.第⑥段画线句中的加点词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5.请你从生活中任选一种坚果,介绍其特点和构造,2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一朵云等于几头大象的重量?》:

1.标题运用疑问句和类比思维,巧妙提问,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也引出了本文的说明对象。

2.示例:作比较,列数字。这句话把一朵云与100头大象作比较,同时列举了具体的数字,准确地说明了一朵云很大很重的特点,很有说服力。

3.不能。“大概”一词表示推测、估计,说明了“形成一朵云所需要的水滴数”是不确定的,使说明更科学。如果删掉这个词,意思就变成了计算结果十分确定,这显然与实际情况不符,表达不准确,所以不能删掉。

4.云朵形成于大气气压较低的区域中,随着热空气不断升高,地表大气中的水蒸气逐渐降温,最终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或凝华成的小冰晶凝结成云。不同的高度、气温及气压条件下会产生不同类型的云,比如卷云、层云和积雨云等。

5.示例一:云形成雨,可以解决干旱地区的缺水问题;示例二:雷电威力巨大,可以利用它来发电,因为水蒸气变成水的时候会辐射电磁波,可以利用这些电磁波来发电。

《信息多跑路,患者少跑腿》:

1.①“互联网+医疗健康”实现了“患者少跑腿”;②足不出户完成线上就诊;③“信用就医”,解决用户排队缴费时间长和临时资金不足的问题。

2.示例一:举例子,如第④段列举了浙大一院互联网医院的典型例子,清楚地说明了“线上就诊”的优势,将抽象、复杂的事物具体形象化。示例二:作诠释、列数字,如第⑤段除对“信用就医”进行解释,还列举了一些具体的数字,準确、科学地说明了“信用就医”及其好处,更有说服力。

3.不能。“据了解”的意思是根据调查得知,在句中说明“浙大一院已开设13个专科及专家门诊,只要安装线上问诊的App,病人一步路都不用走,就能享受到省级医疗服务”这一情况是根据别人的介绍得知的,是经过了调查的,是有依据的。如果去掉,事实的来源就不清楚,也不符合客观实际,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4.示例:①医生可以充分利用5G技术,更快地调取图像信息;②开展远程会诊和远程手术;③随时就诊断和手术情况进行交流等。

5.略。

《西湖里有片“水下草原”》:

1.点明说明对象——西湖治水的秘诀。用“水下草原”比喻西湖系统生态治理方法,用语生动,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2.逻辑顺序。首先介绍西湖岸上的治理情况,然后介绍周边区域采取生物治水措施,最后介绍引进了外来入侵生物的天敌使河流恢复清澈。由主要到次要,体现了严谨的逻辑顺序。

3.“目前”不能删除。“目前”起修饰限制作用,说明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状况是当下的统计,数量是动态的;如果去掉,列举的数字就成了一个绝对数字,不符合实际。加点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1)治理岸上面源污染。(2)周边区域采取生物治水措施。(3)引进了本地鱼类螺蛳青来恢复被外来入侵生物福寿螺搅浑的河流,使河流清澈。

5.略。

《守卫湿地守卫家园》:

1.指靠近江河湖海而地表有浅层积水的地带,包括沼泽、滩涂、湿草地等。

2.举例子和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了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湿地面积急剧缩减的情况。

3.划设自然保护区,加强湿地保护制度建设,公布湿地名录,加大资金投入,等等。

4.湿地与森林、海洋一起,并称为全球三大自然生态系统,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湿地面积丧失和功能退化,将带来洪水和旱灾频发、生物多样性降低等问题,最终危及我们自身。所以,我们一定要保护好湿地。

5.保护湿地的措施:①积极开展湿地保护的宣传。湿地是地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是地球之“肾”,是生态循环的主力军,其生态效应是人类健康生存的重要保证。②通过立法保护湿地的生态环境。③加强湿地管理,实行统筹规划。

《千年古莲子复活》:

1.事理说明文。古莲子能复活的原因。

2.不能调换。全文按照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进行说明,第①~③段点题并提出疑问:千年古莲子能复活的原因是什么?第④⑤段介绍古莲子能复活的主要原因——莲子表皮下面的栅栏状细胞的细胞壁可以防止水分和空气内渗和外泄。第⑥段说明古莲子能复活的次要原因——保存古莲子的泥炭层,水分含量和氧气含量均很低。

3.打比方。这句话将古莲子的结构比作“密封舱”,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千年古莲子的果实封闭性很好,可以防止水分和空气的内渗和外泄,甚至微生物也不能轻易进入,由此才可以沉睡千年。

4.不能去掉。“正常情况下”是说大多数情况,不排除有特殊的情况,去掉了说明文的语言就不够准确和严密。

5.提示:注意抓住所选坚果的形状、大小和构造等来写。示例略。

猜你喜欢

说明文酸奶青海
全民阅读擦亮“书香青海”品牌
说明文阅读专练
国家公园省 大美青海情
大美青海
图解:如何把学习教育贯穿全过程?青海这样做!
我给酸奶贴标签
多吃酸奶可缓解抑郁焦虑
自制手工酸奶
说明文阅读复习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