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分析

2021-08-04甘珠升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1年19期
关键词:数学计算转化策略成因

甘珠升

【摘要】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学习成长的重要阶段,数学是这一阶段学习的必要科目,其中,小学数学计算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基础.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启蒙阶段,自律性差,专注力不强,需要教师一步步耐心的教导.一些客观原因致使一些孩子变成了“学困生”,同时,“学困生”的数量不断增加.因此对“学困生”的研究尤为重要.本文将抛开智商、情感等因素,客观地探究“学困生”认知、教材以及知识点等层面的成因,并针对成因提出适用于“学困生”的转化策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提升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数学计算;学困生;成因;转化策略

一、引言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育模式为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所以以训练为主,这样虽然能让学生很好地掌握计算技巧,但是占用了学生大量的课上和课下时间,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而且小学正是学生爱玩、爱闹的时期,数学的学习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也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耐心,而数学计算更应该保证其准确性.因此,学生在小学数学计算中很容易变成“学困生”,即这些学生一切正常,但数学学习效率远低于国家规定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也不能完全消除“学困生”,只能根据不同“学困生”的成因提出相对应的措施,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辅导.

二、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学困生”的成因

(一)缺乏运算兴趣

“学困生”普遍认为计算是一个枯燥无味的过程,这是导致其成为“学困生”的最根本原因.因为他们缺乏计算兴趣,便不会很用心地去完成计算,也不会耐心和细心地去计算,更不会一步步检验,导致计算过程出现种种失误.

(二)计算习惯不好

小学的计算题都是比较简单的,但没有良好的计算习惯也没有办法做对每一题.小学生如果不能集中注意力去做题,也是不可能做对这些简单的计算题的.小学生爱玩、好动,易受周围事物的影响,也不能全神贯注地进入做题状态.再加上教师也不太注重学生计算习惯的养成,只注重做题量和正确率,便导致了学生上课走神等现象出现.还有的教师为学生留大量的课上、课下计算作业,学生便只注重做题而忽视了答案的准确性,也没有进行一步步的检查.这种计算模式便导致学生养成了马虎大意的不良习惯.

(三)审题不认真

审题是做题的第一步,审不清题就不能做出正确答案,还会导致一步错步步错的情况,它影响着学生对已知、未知条件的准确把握.学生很多时候题做不对的直接原因是题意未明确便下笔开答,只有分析清题目才能运用相关法则、定理、技巧进行解答.如果不注重审题能力的培养,就会导致答题准确率下降,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也会因此吃大亏.

(四)计算思路不清晰

学生要想做对一道题,就该有清晰的计算思路,在头脑中建立一个框架,厘清每一步过程,才能更好地理解这道题.然而目前,学生对计算知识的掌握缺乏整体性与清晰度.教师忙于赶进度,教学脱离学生实际,只注重讲授知识而不注重学生的吸收与巩固.这就导致学生的学习只停留在表面水平,沒有深入到本质上.教师只是生搬硬套地让学生去计算,强行将他们的知识粘在一起,没有为学生很好地讲解其内在的联系,这就导致学生没有完整的计算思路.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完整,时而还出现断节现象,没有真正地掌握计算技巧,严重影响了学习效率.

(五)学生的转化迁移能力不强

学生的转化迁移能力是指将一道题迁移到一类题上的能力,即学会这一道题,便能运用这道题的做题技巧和学习经验来完成一类或相似题的解答.或者可以理解为,学生已经学到的知识、技能对新的知识、技能及方法的作用影响.小学的数学题一般都是一类一类的题,小学的计算题更应该注意转化和迁移.然而“学困生”很难完成知识的迁移,打不好计算基础,这也会严重影响高年级的计算知识的完善度.一位数到多位数,简单计算到复杂计算都是紧密相连的,“学困生”无法很好地找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从而无法完成知识点之间的迁移,也就导致计算能力下降,从而影响数学的学习效率.

(六)缺乏实际运用能力

学习数学也是为了服务于生活,而我们往往很难将数学计算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再加上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器和手机的普及,我们很少亲自去手动计算结果,于是慢慢地对计算工具产生了依赖性,久而久之,计算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运用与使用的频率越来越低,这也影响了学生的熟练运用程度,导致学生对计算失去兴趣.而且很明显的一点是,大部分学生对整数的运算要比分数熟练得多,也是由于在实际生活中对整数的运用方面较多,而对分数的运用很少,这就导致学生对整数运算比较熟悉,整数、分数运算的能力产生差异.所以,学生没有将计算问题实际化,也没有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进行思考运算,错失了提升数学能力的好机会,更多的学生成了“学困生”.

三、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学困生”转化策略

(一)创造数学情境

很多学生因为数学学习缺少趣味性而导致其很难融入课堂,很难听明白老师讲的是什么.教师可以转换教学思路,灵活地采用创造数学情境的方法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进入课堂,进入课程内容,这样,学生才能跟上老师的思路,记清楚老师讲授的定理、公式,并进一步掌握计算方法.同时,教师创造数学情境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进一步爱上数学,从而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例如,教师在讲解“如何求长方体表面积”时,不能直接按照课本讲公式,这样学生就只是听了一遍,很难熟练运用.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用纸片做长方形模型,学生自己制作,制作完成后,学生独自完成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教师引导学生体会长方体对面面积相等等特殊性质,学生一步步钻研、探讨,便可自己总结出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这样,学生全程参与了长方体表面积计算公式的探讨与演算,就会对长方体表面积计算公式留下深刻印象,同时,学生在平时做题的时候,也就很少会出现记不住公式、公式运用不熟练的问题,也渐渐地提高了运算准确率,“学困生”不再因为公式的问题做不出题.

猜你喜欢

数学计算转化策略成因
多措并举,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低年级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
晕纹石成因解读(上)
“转化”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高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
浅析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和转化策略
大学“学困生”成因及其转化策略浅析
翻译实践问题及成因
“酒”类语符两个修辞场及其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