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秀音乐作品的社会价值与作用

2021-08-04侯真真

大观 2021年2期
关键词:声乐作品

侯真真

摘 要:徐沛东声乐作品《曙色》展现了我国数千年的历史概况,处处洋溢着作为华夏儿女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本身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文章通过对歌曲《曙色》进行创作语境和歌曲概况的介绍,分析解读其社会价值和社会作用,进而对其实际产生的不同层次的功用进行探讨,尤其对审美作用和伦理作用的分析,揭示出了优秀声乐作品的实际作用和社会价值。

关键词:《曙色》;徐沛东;声乐作品

徐沛东是我国的著名作曲家之一,在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毕业后的几十年时间里创作了大量的歌曲作品。晓光是我国老一辈的文学家,原文化部副部长,在多年的笔耕生涯中留下了大量的杰出词作。《曙色》这首爱国歌曲体现他们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对历史的回顾,对中国美好未来的期待,洋溢着浓郁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自古人类所创造出来的文化,无论是物质上的还是精神上的,都有着其特殊的价值和作用的,这首歌曲中也不例外,无论是音乐还是歌词的创作,都包含着一种沧桑、豪迈的气质。

本文以《曙色》为例对优秀音乐作品的社会价值以及社会作用进行分析和论述,先从外围材料入手,然后对音乐本体进行具体分析,最后对音乐内涵进行解读。《曙色》这首歌曲具有其独特的社会价值和社会作用,而本文中关于优秀音乐作品的社会价值和作用的研究,一方面可以根据对这首歌曲的分析起到解读音乐作品价值的作用,也可以起到丰富相关研究理论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为音乐作品的创作方向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因此,本文的研究是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

一、《曙色》的创作语境及歌曲概况

(一)相关创作背景

“曙色”意为拂晓时的天色。歌曲名源于南朝梁简文帝在《守东平中华门开》一诗中所云:“薄云初启雨,曙色始成霞。”此外,这个词汇还在《太平广记》卷三九引唐朝的薛用弱的《集异记·蒋琛》中也有所记载:“曙色既分,巨龟復延首於中流,顾眄琛而去。”还有杨朔在其《昨日的临汾》中对其进行了揭示:“曙色,像一片翠蓝的湖水,流动在原野的尽头。”用“曙色”作为歌曲的名字,并且将其作为大型音乐舞蹈史詩《复兴之路》中众多声乐作品中的一首,具有重要的意义。这首作品具有相当的历史厚重感,其重要的寓意和价值还从歌词上可见一斑。

(二)歌曲概况

这首歌曲在歌词方面是两段结构,在音乐方面的结构则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段落层次。歌曲是人类在对美的乐音形态、乐器组合和节拍律动的追求中,在愉悦精神和情感交流的需求中,创造出来的一种重要艺术形式。

二、优秀音乐作品的社会价值

这首歌曲属于一首具有较强戏剧性的作品,本文将从民族文化、社会功能,以及艺术特征等要素方面对这首优秀音乐创作作品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进行具体论述。

(一)《曙色》中的民族文化与社会价值体现

在歌曲《曙色》中,其价值更多体现在对社会的影响方面。这首歌曲将人们对历史的关注、对国家英雄和栋梁之材的崇敬以及对人民站起来了的真挚情感的抒发,都起到了积极的影响和促进,唤起了人们对国家、民族和历史文化的热爱,唤起了人们对于发展图存,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雄心壮志与奋斗精神。这些人文价值是音乐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内容,民族精神和人文精神也以此作为基础,影响着歌曲的戏剧性发展和情绪活动,使歌曲中的民族文化与人们心中的民族精神达到共鸣,影响着歌曲整体价值的提升。

第二段歌词“一滴滴水滴石穿,粉身碎骨志向永不舍;一曲曲浩荡长歌,起伏回响悲壮动心魄;一代代仁人志士,救国救民上下求索;一辈辈英雄好汉,前赴后继热血染山河。风吹过雨打过铁蹄践踏过,火烧过刀砍过列强分割过,抚摸着伤痕昂起头,吞咽下屈辱心如火,走过长夜走过坎坷,走进曙色”,主要是对在坎坷面前、危难面前人民前赴后继精神的歌颂。通过“志向”、“长歌”、“悲壮”以及“救国救民”、“求索”等歌词的描述,形成了一部近代中国抗争不屈的民族发展史,展现出了中华儿女的坚强生命力,内含着对祖国发展的自豪情感。

(二)《曙色》的艺术特点与社会价值取向

这首歌曲具有较个性的艺术特点,在融合民族文化与戏曲唱腔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对于促进中国民族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从音乐元素、声腔板式等方面而言,歌曲《曙色》不仅是对我国戏曲艺术的模仿和借鉴,还深入利用了民族声乐演唱特点与民族审美特点。因而这部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对于传递社会正能量和推动中国梦的实现,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三、优秀音乐作品的社会作用

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无论是声乐还是器乐,都会对社会现实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在不同层面产生不同的社会功用。对歌曲《曙色》进行社会作用分析,需要结合审美和伦理等方面的因素。音乐作品的现实作用还可以进一步细化为教育作用、审美作用、激励作用、导向作用等。

(一)审美作用

这首歌曲首先具有的功能和作用主要体现在审美方面。从作品在音乐与歌词方面,都展现出了较为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历史情怀;在对传统艺术歌曲的继承和延续方面,还进一步吸收了传统戏曲中的诸多元素,具有怀古颂今的意义;在演唱方面,也体现出非常独特的审美效果。

这首歌曲演唱的每一句都似乎是对历史的怀想和对近现代国家民族危亡和英雄前赴后继英勇就义的一种悲剧情结的表露,是一种深厚情感的抒发,一种“悲壮”美的揭示。但是在一些细节方面又透露着“优美”的歌颂性、自豪性情感特征。因而,在这部作品中“悲壮”与“抒情”两种审美因素是最为直接地引发人们心理共鸣的因素。当然,另一重要的他律性因素——歌词所赋予的内涵与深重情怀也是始终贯穿全曲的。

(二)伦理作用

歌颂正义、鞭笞暴虐与侵略、崇尚美好,是恒久的道德标准和价值标准。在这首歌曲中也都体现出了这样的标准与伦理价值取向。歌曲虽然没有直接描述需要如何做出价值判断,讲述一种什么样的伦理意义,但是具有中国文化特征的民族气质与精神却是渗透始终的。

(三)教育作用

徐沛东先生的声乐作品不仅旋律优美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在内涵上还处处洋溢着弘扬中华正能量、倡导社会精神文明和热爱祖国之博大情怀。其优秀声乐作品《曙色》通过作品的音乐形象塑造和歌词的内在诠释把祖国的未来和历史同人民的感情融合起来,唤醒了广大民众时刻不忘忧患的意识,以及对国家先烈英雄事迹敬仰之情,每个音符都体现着积极的正能量。这首声乐作品不仅在创作本身具有强烈的时代责任感,在演唱和传播的过程中,也激发了无数学子的爱国热情,其作品内涵和音乐风格引领时代的潮流,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四、结语

一部优秀声乐作品除了需要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审美价值外,还需要有对社会伦理道德、民族精神和社会心理产生较大影响的社会价值,必须具备对各方面产生重要影响的能力和作用,否则就无法得到广泛的流传,而转瞬即逝的作品无法成为经典。因而,优秀的、经典的声乐作品本身就必须具备上述优秀的品质,然后才可能在适当的社会语境与条件下流传开来,并对社会和人们产生一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恩忠.论音乐的社会功能:以苏州“胜浦三宝”为例[J].社会科学家,2010(5):62-64,68.

[2]侯乐萌.论音乐的社会功能(二)[J].美与时代(下),2009(10):78-80.

[3]张红颖.试论音乐在促进和谐社会中的作用[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48-49.

[4]崔亨玉.论音乐的教育功能[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0(1):159.

作者单位: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声乐作品
高山流水 颂知音
声乐作品与声乐演唱的关系探究
浅析文化艺术修养对声乐作品创新的重要性
浅论声乐演唱中的审美体现
声乐表演艺术中二度创作的重要性分析
声乐作品与声乐演唱的关系探讨
浅谈声乐作品的二度创作
巴洛克时期的声乐作品在声乐教学中的价值
声乐作品赏析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
王志信声乐作品的创作风格及其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