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的田野,我做主”

2021-08-04马丽娜

教育研究与评论 2021年3期
关键词:种植综合实践活动

摘要: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将一方土地开辟成绿色农场,作为教室之外的又一课堂空间。“田野课堂”摒弃“填鸭式”教学,注重让儿童主动地学、探究地问、真实地做。五年级的“田野课堂”,开展“我是田野小主人”“我是田野小管家”“我是田野小赢家”三个板块的活动,使学生在自由、自主、自然的“田野课堂”中增长见识,提升能力,茁壮成长。

关键词:“田野课堂”;综合实践活动;种植

田野是一本无字的百科全书,任由儿童去探索、去发现。我们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将一方土地开辟成绿色农场,作为教室之外的又一课堂空间, 带领学生到田野学习,既“接地气”,又有意义。这样的“田野课堂”摒弃“填鸭式”教学,注重主动地学、探究地问、真实地做。儿童在自由、自主、自然的“田野课堂”中增长见识,提升能力,茁壮成长。瞧,五年级的“田野课堂”,长达一学期的种植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

一、“我是田野小主人”

学生认识土壤、熟悉土地,确定作物、亲历种植,勤观察、勤记录,从“做”劳动到“懂”劳动,既树立劳动不易、劳动光荣的意识,又从劳动中深知要有所收获,就必须担责尽心,做好这片田野的“小主人”。

(一)做田野的研究员

初入“田野课堂”,我决定从“零”开始,手捧一抔土,与学生一起探究土壤的秘密。

刚开始,学生对这一话题似乎不熟悉、不感兴趣,纷纷低下了头,沉默不语。我便指导他们用看、摸、捏、闻等方式初步认识土壤的颜色、味道等特性。随后,我给他们布置了三项任务:(1)分组合作,列出你感兴趣或者想要深入了解的问题,制作调查表,向专家、农民等请教关于土壤的知识; (2) 通过上网、熟悉土壤的特性查阅书籍等途径, 等知识;(3)选择一些适合秋冬季节种植的农作物,收集有关资料。

有了具体方法的指引,学生研究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第二天,他们就迫不及待地在课间互相交流。见状,我便组织他们再次走进田野, 分享土壤知识,探讨适宜在这片土地上种植的农作物。将学生提供的农作物特点、生长规律等方面的意见做对比分析后,大家一致同意这一学期“田野课堂”的主要学习任务为学种青菜,并将种植园命名为“心欣菜园”,意为将用自己的真心、辛勤栽培出一片欣欣向荣的青菜田。

(二)做田野的小农夫

认养了这片土地,学生对田野的认同感更高了,急切地想要成为这里的“小主人”,想要一展身手。认识农具和了解种植方法,是开展种植活动必要的前期准备。于是,我提前在菜园里放置了各式各样的农具,带领大家一起零距离接触、认识农具,了解其用途,亲自试用:耙,呈长方形, 木架铁齿,用于耕后碎土。锄头,用于松土、削草等。有些学生第一次拿起农具在田间劳作,感到很新鲜;有些學生在拿起农具的那一刻,才意识到这并非想象中那样轻而易举…… 尽管大家有的兴奋,有的沮丧,但每个人都做好了体验到底的准备。我还邀请种植能手顾老师为学生示范种植青菜的过程。学生在边听边看中明确了种植方法,在讨论中知道了一些种植的注意事项, 如种植的时间、浇水的时间、如何除虫等。

我让学生自由分组,每个小组根据个人特长分工:整地的、翻土的、施肥的…… 每位组长领取20 棵菜秧,并分发给同组队员。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左手拿住菜秧的茎,右手用种菜工具刨一个小坑,把菜秧的根轻放在小坑里,然后盖上土压好。接着,我让每组派两位学生为刚种下的菜秧浇水,并从旁指导、反复强调:水要浇在根部,浇水要适量,连浇三天才行。在这次种植活动中,学生争做“小主人”,学会了分工、合作、交流、分享,在感受到劳动艰辛的同时,也体验到了劳动的乐趣。这种理论与实践结合,亲身体验种植过程的教学方式,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

(三)做田野的讲述者

经过一番亲身实践,学生已经感受到种植青菜是一门大学问。针对“小青菜”如何健康长成“大青菜”的问题,我建议学生用心书写“我与小菜同成长”劳动笔记,记录种植活动的点点滴滴——

一走进种植基地,看到大片的土地,我内心欣喜。但对于我这种不常干活的人来说,这真是一次实实在在的锻炼。累,是我最真切的感受。可是,当看到原本光秃的土地转眼变成一片生机勃勃的绿色时,我又顿时充满了活力……刚种下的青菜有点蔫,但在我们齐心协力的浇灌下,菜叶都绿得发亮了,真美! 我要拥抱这片田野,精心呵护它……

让学生坚持写劳动笔记,不仅培养了其在劳动中观察、在观察中探究的好习惯,还渗透了“坚持做事”“做事有始有终”的德性教育。

二、“我是田野小管家”

小青菜逐渐成长的过程离不开悉心的照料。笔者抓住这一契机,带领学生再次走进菜园,为青菜的茁壮成长“保驾护航”,做一回真正的田野“小管家”。

(一)小管家齐出妙招

学生在课外收集好相关资料后,课上,我组织他们从不同方面阐述促进青菜生长的方法。有人谈到浇水,从气候和地理着手,说明浇水方式、浇水周期、浇水时间等;有人谈到捉虫,阐明菜园里生虫的原因和科学除虫的方法;有人谈到施肥,论述何种肥料最适合以及施肥的时间和方式…… 活动中,学生的讨论有理有据,超乎预期,大家都收获颇丰。课后,以纸质形式汇总、分享资料,为操作阶段的顺利推进做好了理论支撑。

(二)小管家实践管理

为了安全、规范地做好田野管理工作,我让各小组制作青菜生长记录表,并从中评选出最佳记录表(见表1), 便于学生科学、有效地做好记录。简洁明了的记录表,为学生的管理指明了方向,也彰显了其自主探究的能力。

班级里的四个小组,每三人自由组合成一小队,定时浇水、捉虫、锄草、施肥,细心观察,做好记录,互相交流,用生动的文字和图片总结收获。四个小组以一个月为一个期限,轮流管理。当然,所有学生都可以随时到田间做观察和记录。人人学习,人人参与,既提高了管理效率,又让学生感受到了合作学习的快乐,锻炼与提升了学习能力。

(三)小管家分享方法

管理青菜生长的过程中,学生有了很多新鲜的经历,解决了不少问题,每个人都产生了独特的体会。一段时间后,我带领学生来到“心欣菜园” 前,学生七嘴八舌地发表自己的看法。“青菜间距过密,挨挨挤挤,会使青菜生长缓慢。青菜生长过程中,菜叶变黄,就会掉落下来。叶子上有洞,是因为有虫子,要及时去捉。”原“来管理青菜还有这么多讲究呢! 真不容易呀! 经过我们的精心管理,青菜茁壮成长,这种感觉太美好啦!”小“组分工管理太棒了,既可以更快完成任务,又可以分享交流,一起解决问题。”他们立足“田野课堂”,仔细观察、分工合作,寓学于乐,增长见识,在掌握管理植物生长技能的同时,亦懂得了其中的不易与艰辛。

三、“我是田野小赢家”

经过辛勤培育,“小青菜”终于长成了“大青菜”。收获时节,我和学生一起走进菜园,准备品尝劳动“果实”。

(一)备好农具齐上阵

分享“果实”的那一刻,我又邀请种植能手顾老师“现身”指导。顾老师带领学生背上准备好的“行囊”——里面装有镰刀和小铲子,踏进菜园,收获大青菜。他边讲解边示范,讲述“收青菜”的过程。学生直接对话种植能手,相互交流收割的方式方法、收割工具的选择等,“田野课堂”既新奇又生动。

我一讲完收割过程的分工、安全和秩序问题, 各组组长立马娴熟地安排队员依次拿好农具,认领劳动任务并行动起来。只见有的人用镰刀割, 有的人用手拔,每位学生都有条不紊地劳动着。之后,每组派出三名队员,分别成立搬运组(以力气大的学生为主,承包青菜的“运输”工作)、择菜组(以有耐心又细心的学生为主,挑去烂叶和坏叶)、包装组(以做事利索的学生为主,将蔬菜分堆捆绑), 纷纷在各指定地点很快完成各小组的青菜分拣工作。

(二)包装称量学统计

借这次机会,我把称重工具带到了“田野课堂”,先向学生讲解了杆秤、台秤、案秤、弹簧秤、托盘天平、电子秤的用法,再请学生尝试用不同的秤进行称量、检验,并计算、记录青菜的重量。如此多学科融合的教学尝试,凸显了“田野课堂” 的综合性。最后,我带领学生把收获的青菜送给食堂的管理人员。青菜经检测合格后,被纳入学校午餐食材的行列。食堂工作人员确认了青菜质量,种植能手顾老师回想收割过程中大家的表现,更是赞不绝口。学生脸上洋溢着喜悦。

(三)多元评价促成长

实施多元评价不仅能使学生保持积极舒畅的学习心境,还能唤起学生学习探究的激情,从中树立自信、取长补短。

活动结束后,我设置了多个奖章,如“巧专注的勤小娃”“有担当的小主人”“会种植的小能手” “善管理的小管家”等,对劳动中某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相应的奖章。看到那份专属自己的肯定,學生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更高,对田野的热爱更深。

种植系列活动中,每位学生都有所行动、有所发现、有所收获。于是,我组织学生在活动后开展线下作品展示。有的用照片留住了一个个美好的瞬间;有的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了自己这次劳动中的点滴成长;有的以绘画的方式呈现青菜成长的过程;有的自创“青菜”小诗,现场配乐吟诵;有的用青菜叶做成了手工画;有的自制“青菜宴”,有青菜汤、炒青菜、青菜馅饺子,现场与大家分享美味…… 信心十足的亮相,娓娓道来的宣讲,赢得了雷鸣般的掌声。学生的创新潜能被大大激发。在学校官网和校微信公众平台上,我开设了作品发布的专栏,征集有特色的作品,统一予以发布,以让更多的学生、家长等参与投票,欣赏并评选优秀成果,使之成为学生心目中一笔有独特意义又十分珍贵的精神财富。新颖的评价形式让学生领悟了劳动的价值。

我还为每位学生准备了《我是“小赢家”》达标手册,里面涵盖了十种需要掌握的劳动技能,如认知能力、种植能力、管理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等。学生在师评、自评、互评中丰富自我认知,既加强了对劳动的重视程度,也加深了对劳动的认识和理解。这一评价形式,让他们肯定自己,也看清未来努力的方向。

“田野课堂”里的系列种植活动,让学生真实地亲近自然、接触原理;用不同的形式分享交流感悟,锻炼调查分析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动手能力等,同时得到情感的熏陶、品格的塑造。系列种植活动增强了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对自然的认同感,让每个人实现在“田野课堂”里生机勃勃地成长。

(马丽娜,江苏省无锡市勤新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种植综合实践活动
心理拓展训练与相关概念关系辨析
浅谈有机农业种植中病虫害防治的原则和方法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数学学习呈现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