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变自己很难,但是我愿意”①

2021-08-04宋洁

教育研究与评论 2021年3期
关键词:学霸

摘要:一个有“原生性学习bug”的“学霸”,在担任“社会化学习”小组长后,开启了自我重塑之路:从对小伙伴缺乏必要尊重、对自己过分自信,逐步学会尊重他人,学会合作,学会考虑别人的感受,学会延迟满足,更多地担起带动小组伙伴一起进步的责任;同时,学习状态、学习能力也发生着积极的改变。

关键词:社会化学习;组长;学霸;自我重塑

一年来,我与伙伴们一起,在张齐华老师的带领下开展“社会化学习”研究与实践,不仅经历了理念与行动“被打破”的阵痛,也享受到学生改变带来的喜悦。最大的变化莫过于,“我们眼中多了面前的一个个儿童,一个个人”。

下面,请跟随我的笔尖,一起零距离观察一个有“原生性学习bug”的“学霸”如何开启自我重塑之路。

一、担忧“太自我”

小陈,一个超级活泼的12 岁男孩,皮肤有些黑,精瘦的脸庞上架着一副“学霸专用”眼镜。他思维活跃,课堂抢答如入无人之境,巧思妙想频出。

但是,他的行为习惯随意,课堂交流时总是手舞足蹈,发言时也不忘加上语音特别、表情夸张的标志性笑容,甚至恨不得蹲在椅子上,让自己异常“灵动”。他“出手”或是“动嘴”时,班上总有一些学生送上“热情”的笑声。小组交流的时候,常会一惊一乍地打断同伴,自己吸收消化完学习内容也总不忘“撩”一下周围的小伙伴……

可你绝对想不到,他还是班长! 我琢磨了一下,原因大致如下:他学习轻松、思维灵活,即便偶尔偷个小懒,各学科成绩仍名列前茅。加上“人畜无害”,常有金点子与妙招涌现…… 别说,他在班级里还真的有威信、有人缘。

不过,多年来威信和人缘的“积攒”让他过分自我,这种非常典型的“原生性学习bug,”阻碍了他和不少像他一样的学生,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也削弱了他们自身个性带来的“优势加持”。

“社会化学习”的课堂样态,恰恰更关注独立学习基础上的“组内共学”,更关注相互尊重基础上的“组内领袖能力加持”。学习终究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学习方式的选择、对学习本质的认识关乎他们的未来。何不来一场“学习风暴”,让学生充分卷入,也让更多像小陈这样的学生得到重塑?

二、找到“触发器”

每一个人的改变,都需要“触发器”,或是遇见一个人,或是发生一件事儿……“ 社会化学习”的课堂,需要提供充分的组内共学的时间和空间,但一个优秀的组长更为重要。他不仅需要组织伙伴展开学习,更需要用“领袖光环”照亮并带动每一个伙伴向同一个目标奔跑。

经过自主申报、现场1分钟演讲、全班投票, 小陈和另外六位学生成为我们班“社会化学习”的第一批组长。不过,小陈的改变,可不仅仅是因为成为组长,更大的契机源自我和他的一次关于“空间和规则”的博弈。

六年级上学期接手这个班级后,我经常鼓励学生将自己解决挑战性问题的好方法录成视频, 在班级群分享,我会进行点评并发放“免写卡”。既能展示还有奖励,精明的小陈自然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只要想到好的方法,回家后他都第一时间用iPad进行视频录制,马上在班级群共享。他讲解清晰,常给出不同思路。为了表现自己,他总是争取最先发布视频,还不忘在视频开头和结尾手舞足蹈做个鬼脸或是插入一段游戏音乐……

周五的组内共学中,小陈再一次“放飞自我”, 粗暴地打断了伙伴们的思考与表达。于是,按照之前的学习规则,我向全班宣布:小“陈,本周末你发布优题视频的资格,暂时取消!” 刚说完,小陈就急了,脸涨得通红。他质问我:“为什么?!”因“为你的散漫行为影响了大家,必须接受惩罚,承担你的责任! 再说,这是我们之前就约定好的。”我不急不忙地回应。

不出所料,当天下午他就到办公室找我交涉。“造成现在后果的原因,是因为你作为学习小组组长,没能为周围的伙伴们做好榜样。我觉得这是一个男子汉应该承担的责任,是一个组长应该承担的责任。”我不为所动,单方面宣布聊天结束!

晚餐后,当我打开手机QQ,发现小陈给我打了QQ 电话。我没有接,但直觉告诉我,这小子一定还是为了“惩罚”来找我。果然,没通上话,着急的小家伙给我留言了,说是已经录好视频,想今晚发布。小陈“充分展示自我”的意愿显露无遗。

显然,他也感觉到今天我是“动真格”了。我想了想,在对话窗口打出一个“笑脸”:“今天你的课堂行为,干扰了班级同学,必须付出代价,按约定,今天视频不可以发,必须耐心等待!” 几分钟后,小陈回了一个“哦”。

周六一早,我又收到了执着的留言,他要求发布已经录制好的视频,并保证尽可能在今后的学习中控制住自己。我很是开心。他作为班级一分子,作为组长,必须正视自己的问题,学会尊重他人,学会合作,学会考虑别人的感受,学会延迟满足。他更应该担起带动小组伙伴一起进步的责任。这样量身打造的“磨砺”似乎对他发挥了作用,我依旧未回应,之后,他也没有在群里上传视频。

周日上午,他又给我留言,提出发布视频的请求。我这样回复:“如果你真的想把这个视频发布给同学们看,要坚持到周日晚上,但是绝不允许在视频的开头和结尾处张牙舞爪、冲淡主题! 这样, 也能让每一个同学知道,规则对每一个人都是一致的。这次的惩罚,是你这个男子汉,也是你作为组长所需要承担的责任。”

小陈欣然接受,坚持到晚间才发布视频。我能感觉到,他开始学会克制与控制自我。

周一上课前,我在班级中说了这件事儿,期待每个学生了解小陈因为行为不当接受惩罚,也因班级规则勇于承担责任。我还希望小组里的伙伴支持、督促他,讓他可以尽快改进。

这件事儿之后,小陈的改变开始发生。

我曾经数次采访小陈的组员们,他们对小陈以往在组内的表现评价几乎“一边倒”:“他有时说得太难、太快,我们听不懂。”“他只是安排组员挨个说,说完就没有然后了……”“他太喜欢质疑、打断我们的发言,总否定我们……有时候他的态度让我什么也不想说!”

看不到伙伴的优点,缺乏必要的尊重,对自己过分自信……这样下去,对小陈的发展可不利。这次关于“空间与规则”的博弈确实触动了他,转变正悄然发生。

组长的作用在“社会化学习”的进程中非常重要。我们需要抓住每一个教育契机,让小陈这样的学生在团队学习过程中真正得到淬炼。他当然需要自然生长的空间,但也需要遵守整个团队的规则,学会控制自己,学会相互尊重,学会接纳伙伴,学会调动团队中的每一个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原生性的学习bug”。你可以理解为,这是风格、个性或差异。但是,置身于学习共同体中,你不能仅仅沉浸在自己的风格里, 还需要眼中有他人。你需要适度收敛自己的原有风格,和同伴共同维护每一次的共同学习。因为, 学习不是一个人的事情,是大家共同的事情。

三、责任”之光环

从“单兵作战+教师讲授”到“形成小组+共学互助”,从“秧田定位+教师操控”到“伙伴围坐+自由表达”,通过课堂上实际操作,加上即时指导,班上的每个学生都在逐步熟悉并融入“社会化学习”氛围。在不断相互磨合的“社会化学习”之路上,小陈究竟还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

【故事1】我迟到了

又到了周一下午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因为批阅练习,我迟了几分钟上楼。一路小跑爬楼时,我都在担心教室里那些“皮孩子们”已经翻天。然而,走到后门口却发现,教室里安静得出奇。当时,我的第一反应是:眼操结束,班主任还没走吧!

走进教室的一刹那,我愣住了。没有老师,只有全班学生。而且,他们已经按照新组建的小组, 调整好座位,安静围坐,一声不吭。我快步走到讲台前,忍不住笑问:“你们是怎么了,这么安静?”学生七嘴八舌:“我们在等你来上课啊!”“班长提醒我们,说上次说好的,要提前做好准备。”“是的,他提醒我们要按小组坐好。”……小陈也一反常态, 微笑着安静端坐,眼中有光——这是“开心、坚定、责任”的光!

一瞬间,我的心被触动,“激动”夹杂着“感动”。这一瞬间,我认定未来和学生要做的一切都会很值得;也是这一瞬间,我对作为班长的小陈多了一分肯定与尊重。

【故事2】去图书馆之前……

学校新建的图书馆是学生特别向往的地方。对即将毕业的六年级学生来说,中午自休如果能去图书馆看书,再美好不过。

周四下课前,我对全班学生说:明“天中午我值班,如果明天的课堂作业能高质量完成,并且在午餐前每个人都订正完毕,那么,明天我们就去图书馆待上整个中午。”话音刚落,教室里一片欢呼。

我的心里在打鼓:每个人都完成作业,还要订正完毕,按我对他们的了解,悬!

第二天数学课下课前,每个小组的学生都在认真写着课堂作业。不多时,作业全部交齐。不过, 批改过程中,我发现好几个学生的西红柿计算都出现了小差错。午餐前,11:45,我站在讲台前对他们说:“今天的课堂本,大家做得匆忙,好几个人都有错哦……”瞬间,教室里的气温下降了好几度。

我接着说:“不过,看你们今天课上那么认真, 截止时间延长到12:30。只要到时全部交齐, 并订正完毕,我们仍旧去图书……”“馆”字还没有说出口,教室里已“耶”声一片了。

午餐后,我在操场打了几个电话。不经意抬头,发现四楼我们班教室门口的走廊上不时有人影晃动。有人在向我这儿张望。后来我才知道, 這是班级里已经完成作业的学生成立的“小队”, 负责“监控”我的动向。很快我又发现,二楼东面楼梯口(我直接去往教室的必经之路)、二楼西面楼梯口(我前往办公室的必经之路)都有班上学生的身影!

随后,从一楼到四楼的路上,不断有班上学生来向我提问。这些“小鬼头们”精得很,明摆着是在拖延时间! 快走到教室门口时,我听到了小陈的声音:“大家抓紧时间,宋老师就要来了! 小张负责检查,小李和我一起指导不会订正的人,大家快些写完……”

12:30, 教室里鸦雀无声,学生们小脸通红。最前面的小桌上摆好了课堂本———没错,每一个人的都在!

我打开最上面的一本批改,一眼就发现了一个小错误。我向全体学生指出了这个问题,他们一点声音也没有。看着他们紧张的样子,我实在忍不住了,笑着说:“尽管大家没有做到每一道题都对,但是大家今天非常努力,而且很团结。所以我宣布,今天中午还是去图书馆看书!”

“哦耶……”

我很好奇,从12:00 吃完饭一直到12:30,教室里到底发生了些什么? 正好是周五,我和语文老师商量,周记由我来命题,题目就是《去图书馆之前……》。

周一早晨,翻阅学生的周记,那个午间现场在我眼前渐次展开:身兼班长、组长双职的小陈,午餐后早早完成了课堂作业。随后,他放弃了自己的娱乐休闲时间,不仅安顿好自己小组的伙伴,还请2组组长小张和7组组长小李负责督促全班作业本的检查和对有困难同学的指导…… 不止如此,精怪的小陈还筹划并派出了“监控”和“干扰” 两支小队,试图拖延我到达教室的时间……

我专门为这事儿问过小陈:“你的作业早就做完了,也全对。按理,你可以去楼下活动,也可以去图书馆借书看书,为啥还要盯着大家? 还要想那么多鬼点子?”

小陈想了想,用他一贯的语气说:“一个人去看书没意思,而且只能借回来看。如果大家都完成了任务,我们就可以一起去学校图书馆,而且一待就是一中午,那感觉太棒了! 而且,我帮助同学的时候,他们向我表示感谢,我也很开心啊,为什么不呢! 让同学们盯着你,拖延下时间,这是要确保每个人完成任务。”

现在回想起来,去图书馆这件事虽小,但班级中的每个人都在努力,都在为着同一个目标而努力。每一个人的力量与伙伴的力量融在一起,生长出更强大的力量。而小陈在其中所发挥的领导力,包括他愿意为同伴牺牲自己的时间和利益,这一点,无疑让我最为感动。看得出来,改变,已然在他的身上一点点发生。

事实上,改变的,不仅是小陈。有学生在周记中这样写道:“根本没有想到,平时懒懒散散的同学们会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在那短短的半小时里拼命地努力着,相互帮助……”“写得慢的,一定有写得快的人来支持;不理解的,也一定有人帮他讲述……”

有时,让学生改变,不是不停指责,不是大吼大叫,不是给他贴上“坏孩子”的标签…… 每一个学生都与众不同,我们需要尊重并激活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情绪,让更多的学生可以成为最好的自己。

四、“改变”正醒来

学期接近尾声,我决定走近小陈和他的小伙伴,听听他们的心声。看看他自己怎么说,他的小伙伴们又怎么说。

(一)与小陈的对话

我:这个学期过得真快,和刚教你那会儿比较,觉得自己有变化吗?

小陈:我觉得自己更积极了。以往课堂里,我感到有些无聊,觉得自己会做的就不想再听讲。我更喜欢这种有明确学习目标和任务的方式,不是组员重复、乏味地说。现在我们在小组交流时, 认真听大家说,减少了重复,并进行补充,有时候争论也变得有价值了。

宋老师:你是组长,觉得自己干得怎么样? 能为伙伴提供帮助与支持吗? 和大家的互动中,自己有收获吗?

小陈:成为组长后,我在努力改变抢着一个人说的习惯,让大家先思考。如果他们不会,我再进行提示。实在不行,我才会讲出过程和结果,也会追问或是让他们复述,确保每个人都理解。我觉得,现在大家更尊重我了。他们的一些新想法,有时对我也有帮助,让我的思考更加细致。现在,我在课后也会用我理解的方法专门给他们做讲解。他们遇到问题,我也很乐意回答。把大家都教会了,我也有成就感的。

宋老師:你的“好”,大家也正在慢慢地看见。现在我们的组内共学,有没有让你感觉不一样的地方?

小陈:我觉得原来的合作有点假,没有明确的“我的目标”。交流的时候大家都不太积极,轮流说一下,就结束了。因为大家没有形成集体,和别的小组竞争时就一点优势也没有。现在,对于伙伴提出的疑惑,我们会展开深入讨论。全班交流时,我们常常能提出很棒的观点!

宋老师:你觉得自己还有哪些需要继续保持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可以是对自己的,对伙伴的, 或者是对老师的。

小陈:我挺喜欢现在这样的学习方式,比较自由,可以充分和组内的伙伴尽心交流,但是不能再发出奇怪的声音了…… 而且现在我发言前,会先在心里琢磨一下,怎样说更好。因为我们的目标是小组里的每一个同学都听懂并掌握。我也会更加注意同学们的感受,小组讨论时,我会做到认真听,会提醒组员们认真听,也会鼓励我的组员们思考有没有不同的方法,进行补充。对于不愿意参与到学习过程中的同学,我会自己准备一些小奖品,实施一些物质奖励。

(二)小伙伴们的言说

乐童:我们这个组长以前上课是很随意的。如果他会了,就不爱讨论,自己讲得很少,指挥小组同学你说、他说…… 说完后就结束了。这学期, 他开始在大家发言结束后,问问大家有什么不同的想法,然后再结合自己的想法进行补充或反驳。不过,他的方法有时还是有点难,他偶尔还是会着急、不耐烦。

思怡:我觉得组长是有变化的。以前他介绍思路的时候很草率,现在会把算式的意义解释清楚。还会让我们复述同学的想法,或让我们用自己的话再解释一下。要是听得不认真,组长就会追着问或再解释。他解释的时候,也会考虑我们到底有没有听懂,会在学习单或草稿本上写出必要的过程,方便我们理解。

乐童:对,以前每个人说完就结束了。而现在不一样。因为大家讨论前都是自主研究过的,所以就像老师说的,提出来的问题或想法比原来更有深度。

啸尘:我觉得小陈这个组长还是很不错的。没有他组织的话,我们的交流仍旧是很不顺畅的。不过,我建议组长不要在我们发言的时候随意打断我们,也要问问我们还有没有别的问题。

在与小陈和他的伙伴们的交流中,我发现,班级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真切感受到,原本那个深陷“原生性学习bug”的小陈,虽然与我们的期望还有不小的距离,但是,他正在改变。而我也坚信,随着“社会化学习”的不断深化,小陈一定可以变得更好。

五、日久见“成长”

参与“社会化学习”后,离开了数学课堂,学生还会有改变吗? 我特意和小陈的家长做了沟通, 了解小陈一学期来在家的学习生活情况。家长发来了以下反馈:

我们觉得孩子的学习状态比以前好。每天的作业不再是完成了事,而是会更积极主动地尝试、探索不同的方法。通过班级群里的点点滴滴以及和孩子回家后的交谈,我们能深深感到,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他收获了更多的赞赏与鼓励。我们知道,他不仅需要被老师看见, 也需要被共同学习的伙伴们看见,这可以帮助他更好地克服困难与惰性。虽然也担心他使用iPad的时间增加,但看到他认真准备后再去录制视频时,我们也慢慢放下心来。

回家后,他更愿意聊学校里、课堂中发生的事情。说到被老师或同伴们认可时,他的表情充满了自豪。作为家长,我们感到很欣慰,同样为他感到高兴。他叙述班级里的事情时,也常常会加上自己的一些看法和评论,有了更多的思考, 有时竟还能站在同学的角度去考虑或评价。

特别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他开始关注自己存在的问题。我家这个孩子很调皮,或者说太有个性。在家几乎安静不下来,很随意,常常手舞足蹈,说话做事都是毛毛躁躁的。以前,我们对他的行为提出批评时,他要么反驳不接受,要么就自动屏蔽我们讲的话,说过之后依然我行我素。但是现在的他,开始尝试控制自己的一些夸张行为。和我们交流时也表现得更加耐心,对于批评或建议也会给出回应,或者进行解释说明,让我们知道他的想法。我们真的感觉,孩子长大了,他在改变……

家庭中,孩子的模样往往是最真实的。小陈在家中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我想,这大概是“社会化学习”赠送给小陈和他的爸爸妈妈最珍贵的礼物吧。我问过小陈:“为啥你总是手舞足蹈、怪腔怪调地说话? 为啥你课堂上总是灯塔一般不断在座位上旋转? 为啥你总喜欢没事儿敲打小杨同学? 为啥……”“我就是很开心啊! 我喜欢这样,我很享受这样自由的感觉。”小陈还是咧着嘴巴,笑着回应我。

这就是学生真实的模样。

像这样充满个性的学生,绝不只小陈一个。如果我们放任自流,不能给予他们合适的引导和约束,可能会让他们的发展走向误区或者走向瓶颈,也很可能会让他们失去成为更好的自己的机会。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实现自我个性的满足需要,还需要引导并推动他们获得更高层次的自我实现。

不过,因为是毕业班,加上没有经验,所以我的“社会化学习”实践无疑是打了折扣的。但就在这样的一学期中,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能力也发生了诸多的变化。这也坚定了我继续实践的信心。

六、写在后面

写下上面文字的时候,已经是新学期开学的第一个月了。小陈的表现怎样呢? 好吧,我不得不承认,他仍然让我很“挠头”,“原生性学习bug” 貌似又复发了——毕竟,整整一个寒假,离开了需要承担责任的学习团队,他似乎又有点找不到方向了。这很正常。因为我面对的是一个孩子,一个真实的孩子。没有谁的改变,可以一蹴而就。

昨天,我又找到他,说出了我的发现和担忧: “新学期,你愿意继续努力并做出改变吗? 改变, 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哦。”没想到,他毫不犹豫地回应我:“虽然改变自己很难,但是我愿意!”

是的,在那一刻,我又一次在他的眼睛里,看到了久违的光。我知道,从承诺到兑现,再到真实而深刻地改变,这中间隔着万水千山。但是,我愿意陪伴他,还有一个又一个独特的“他”,在保持自我个性的同时,愿意为他人、为团队做出改变。因为,人,终将要回归社会。为此,我们每一位教师, 值得为此做出努力。

(宋洁,江苏省南京市小营小学副校长。南京市学科带头人。)

猜你喜欢

学霸
学霸的作用
学霸也是人 那些跨界的大拿们①
学霸笔记
学霸也是人
学霸也是人
学霸“三小只”
植物帮之学霸
安静的学霸
班级充满相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