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外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研究热点与趋势

2021-08-03王伟蒋永红

科技与法律 2021年2期
关键词:发文专利知识产权

王伟 蒋永红

摘    要:近年来,虽然国内关于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学术文献数量有所减少,但是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依旧是国内外学者们研究的热点主题。为了探究国内外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研究热点及未来研究趋势,现以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数据库中的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相关期刊文献为依据,使用VOSviewer软件和CiteSpace软件对企业知识产权战略进行科学知识图谱分析。

关键词:知识产权战略;关键词分析;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VOSviewer; CiteSpace

中图分类号:F 204; D 9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編号:2096-9783(2021)02-0095-10

引  言

知识产权战略最先由国外发起并实施,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不仅在学术上获得了非凡成就,而且在经济实施中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之后,逐渐意识到知识产权的重要性。2006年,国务院同意将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列入国家专项规划;党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同志指出要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实施知识产权战略;2008年6月,国务院正式颁布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这标志着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由制定转入实施,中国知识产权事业进入科学发展的新阶段;2015年,国务院明确提出,要让知识产权制度成为激励创新的基本保障;2016年12月,知识产权规划首次被列入国家重点专项规划;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时指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知识产权不仅在国家层面受到重视,经济层面的利益也不可小觑。据统计美国微软(Microsoft)公司,其知识产权及其相关方面的价值占到总资本的90%以上,Merck公司占到80%以上[1]。当今世界大多数的跨国公司,如三星、索尼、因特尔、微软等,以及我国的华为、格力、京东、阿里巴巴等企业,为了更大程度的占有市场比例,提高本企业的竞争优势,都制定了相应的知识产权战略,并进一步将其发展为企业的核心战略。

然而,虽然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地位举足轻重,但是根据CNKI文献数据显示,近十年间国内关于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学术研究数量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国外的相关学术研究数量则呈现上升的趋势。我国学者对知识产权战略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以论述的方法提出该领域的重要性、发展现状、发展过程、价值体系及问题缺陷。而国外在该领域的相关学术研究则更加多元化。本文尝试运用VOSviewer软件对国内外学者的优秀文献进行科学知识图谱分析。期望通过分析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研究热点,探究该领域未来的学术研究方向。

一、知识产权战略数据来源

本文中的数据主要来源于两个数据库。中文文献主要来自于中国知网;外文文献主要来自于Web of Science中的核心合集。

中文文献取自于中国知网,在高级检索中输入检索条件:((主题=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或者题名=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或者v_subject=中英文扩展(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中英文对照)或者title=中英文扩展(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中英文对照));(模糊匹配),专辑导航:全部;数据库:文献跨库检索;选择全部文献分类目录;时间跨度=所有年份(截止至2019年12月31日);一共检索到文献1282条。

外文文献取自于Wed of Science(WOS)中的Wed of Science核心合集,在高级检索下输入TS=(company OR incorporation OR corporation OR firm OR enterprise OR establishment OR business)AND TS=(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R Intellectual property)AND TS=(strategy OR stratagem OR tactic);时间跨度=所有年份(截止至2019年12月31日);数据库=SCI-EXPANDED、SSCI、A&HCI、CPCI-S、ESCI、CCR-EXPANDED、IC;检索语言=自动;一共检索到文献946条。

二、研究方法与分析工具

(一)研究方法

本文使用的研究方法是科学知识图谱与信息可视化。科学知识图谱是显示科学知识的发展进程与结构关系的一种图形。一方面是揭示科学知识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计量学从数学表达转向图形表达的产物,另一方面又是显示科学知识地理分布的知识地图转向以图像展现知识结构关系与演进规律的结果[2]。信息可视化是可视化技术在非空间数据领域的应用,可以增强数据呈现效果,让用户以直观交互的方式实现对数据的观察和浏览,从而发现数据中隐藏的特征、关系和模式[3]。

(二)分析工具

VOSviewer是雷登大学CWTS机构开发出来的,主要用于绘制科学知识图谱的工具。CiteSpace是由美国德雷塞尔大学陈超美教授开发出来的,用于分析和可视共被引网络的Java应用程序。截止目前在国外应用VOSviewer作为分析工具,发表的SCI和SSCI文献共有200余篇,运用CiteSpace作为分析工具,发表的SCI和SSCI文献共有1 300余篇。因此可以看出VOSviewer的使用次数相对较少。由于CiteSpace软件出现时间较早的,因此使用该软件作为分析工具的文献相对较多。但与CiteSpace对比,VOSviewer可处理的数据量相对比较多。对于CiteSpace“一图谱春秋,一览无余;一图胜万言,一目了然。”的评价,VOSviewer也同样适用[4]。

三、国内外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热点分析

(一)时空分布特征

基于国内CNKI的1282篇论文以及WOS核心合集下搜索到的946篇论文,我们将其按照时间年限分析出了国内外在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研究领域的年发文量(见图1);按照作者和期刊的发文数量得出了国内外的作者和期刊在该领域的发文数量,并加以排序(见表1和表2)。

1.时间分布

由图1可以看出,在2008年之前,国内外关于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研究都呈现一个先缓慢上升再迅猛增长的趋势。其中,根据数据显示,国内研究企业知识产权战略这一主题始于1994年,直到2000年前后,国内对于该主题的研究都只是在一个起步的阶段水平上。在2000年至2008年,这一时期是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研究猛增长时期,涨幅较前一年最大的是2004年,将近2倍。2004年之后每年發文量涨幅度较前一年基本维持在18%左右,其中的原因不仅是由于前一年的基数在不断增大所导致的,更主要原因是因为国家对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视。国外的发文量在2000年以前为零,在2000年之后则呈现先缓慢增长再迅速增长的态势。其中的原因不仅涉及国外对知识产权的重视,更重要的是对国际环境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在2008年之后,国内外对于该主题的热度开始呈现分裂化趋向。国外的发文速度虽然有所放缓,但总体来说是在不断增长的,而国内的发文量则明显出现不断下降的态势。很显然,国外对于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视程度是基本不变的,至少不是下降的。而国内对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视程度则相对有些差强人意。

2.空间分布

(1)国内外作者发文量。由表1可以看出,在发文量前十的排名中,国内的发文量总体比国外作者的发文量多;国内作者的平均发文量比国外作者的平均发文量高;国内作者发文量第一的是冯晓青,单个发文量为34篇。国外作者发文量第一的是Lichtenthaler U,单人发文量为10篇。根据普赖斯定律,核心作者的发文数量公式为[M≈0.749λmax]。其中M为核心作者的最低发文数;[λmax]为最多发文作者的发文数量。因此经计算国内[M≈4.37];国外[M≈2.37](本文给出排名前十位的核心作者见表1)。由数据可以看出国内作者论文发表数量两极化差距比国外高。个别作者对该领域的热衷程度较高,这也奠定了这些作者在该领域的核心地位。

(2)国内外期刊分布。由表2可以看出,在前十的期刊发文量排名中,国内期刊总发文量以及单个期刊的平均发文量都比国外期刊高。国内期刊以中国发明与专利、科技管理研究以及江苏科技信息为领头,发文量占前十发文量的41%。说明在国内主要以上述国内前三的期刊为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核心期刊。国外期刊则以RESEARCH POLIC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为领头,发文量占据国外期刊前十发文量的45%。说明在国外主要是以上述前三名的期刊为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研究的主要期刊。此外,国内期刊的学科特性主要集中在经济、管理和法律这三大类,而国外除了上述领域还涉及到科技、社会、商业等领域,这也说明了国外在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研究方面存在跨学科,或者说是学科交叉现象。

(二)关键词共现对比分析

关键词作为一篇文章的核心关键点,对文章的精华部分起到简述的作用。因此通过高频关键词可以分析出相应研究领域的热点主题。本文主要通过使用VOSviewer软件对CNKI的1 282篇论文以及WOS内的946篇文章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在CNKI数据中一共有2 724个关键词,设定关键词最小出现次数为5次,则共有150个符合阈值。最终可以得出国内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研究高频关键词共现图谱(见图2)。在WOS数据中一共有3 598个关键词,设定关键词最小出现次数为5次,则共有236个符合阈值。最终可以得出国外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研究高频关键词共现图谱(见图3)。

在对国内外样本文献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见图2、图3)的基础上,对于国内的150个关键词,将计算这些关键词与其他关键词共现连接的总强度(见表3)。在CNKI数据下,根据共现强度可以看出排名前十的高频关键词分别为:知识产权、知识产权战略、企业、企业管理、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智力成果权、财产权、专利、Intellectual Property、战略。对于外国的236个关键词,将计算这些关键词与其他关键词共现连接的总强度(见表3)。在WOS数据下,根据共现连接强度可以看出排名前十的高频关键词分别为:Innovation、Intellectual Property、Research-and-Development、Performance、Strategies、Industry、Technology、Firms、Knowledge、Patents。

根据对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研究的数据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国内外在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研究侧重点相似但并不相同。

国外在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研究方面:首先更加侧重创新。通过自发性的创新得到新的产权,而不是通过“钻空子”——找法律或其他企业漏洞意图瓜分该产权的利益;其次重视行业技术开发。显然单个公司或企业研发独立自主的产权获得的利润是百分之百的,但是并不是所有企业都可以承担研发产生的高昂成本。因此如果能通过提高整个行业的产权意识,那么每个企业则可以均摊研发的费用,从而在得到产权的基础上大大减少企业成本;最后国外在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研究方面更加注重学科的交叉。某种概念在不同的学科领域不仅会有不同的解释,而且往往通过多个学科的碰撞可以得出全新的结论。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研究的学科交叉不仅意味着将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向一个更宽广的领域,更加意味着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在走向成熟的道路上更进一步。

国内在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研究方面更侧重于研究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本身。由于中国知识产权战略出现时间较晚,受到重视的时间也只有短短二十年。因此对于该概念的研究早期更多是对其本身意义及相关理论的研究。例如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管理方法、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如何推行及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理论指导等。其次由于在我国知识产权战略被分为三种层次——国家层面的知识产权战略、行业层面的知识产权战略以及企业层面的知识产权战略,所以有许多国内的学者侧重与研究企业管理。将知识产权战略与企业管理相挂钩,研究企业如何培养员工的知识产权意识,如何保护企业所拥有的知识产权以及如何管理和利用企业拥有的知识产权这一资源,使企业达到利益最大化;再者国内相对更加侧重盈利的目的。合理的运用资源并达到组织盈利的目标是每个企业的最终目的。因此也有许多学者根据企业通过知识产权战略获利这一事实进行实证分析,意图找到在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和企业盈利之间的有意义的变量。最后国内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研究相对侧重智力成果权及财产权。财产及权利的分配不仅涉及企业的成本效益而且关系到个人的研发权益。因此有众多学者以此为突破口对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做出相关研究。

综上所述,经过对比分析可以得出:(1)国内外的高频关键词相似度较高;(2)国外相对注重创新、研发、技术等领域,而国内更多的关注知识产权概念的研究以及与企业、财产与专利方面的研究;(3)国外对知识产权战略的研究更加多样化,与不同的领域及学科交叉出现的频率较高,而国内在学科交叉方面的研究则相对单一;(4)根据关键词出现的关联强度来看,即使在国外的数据比国内的数据少的情况下,国外关键词的关联强度不论平均数还是总数都相对较高,而国内的关键词关联度则较低。总体来说国外处于知识产权战略研究的领域前沿阶段。

(三)关键词聚类分析

本文以每一个聚类下的每一个关键词的总关联强度为依据,将每个聚类下的关键词关联强度排名靠前的关键词加以整理归类之后作为研究主题。通过对国内外数据库中的样本的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得出国内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研究共有十个聚类(见表4),国外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研究共有八个聚类(见表5)。由于聚类主题只起到概括总结的作用,因此以下将会对与子聚类相关的前沿文献进行深入分析。

1.国内聚类分析

由于国内文献的聚类主题相似度较高,因此按照国内文献聚类主题相关性可将其划分为四个主要研究领域,分别为知识产权相关理论分析、创新、中小及高新技术企业、竞争能力。

第一个研究领域为知识产权相关理论分析。根据前人的理论研究可以将知识产权理论大致分为知识产权战略、知识产权管理、知识产权保护。其中知识产权战略下又可以划分出相关战略保护、战略管理以及战略管理机制等理论。关于知识产权战略的研究主要有,冯晓青认为在我国,知识产权战略是贯穿于知识产权的创造、管理、保护、应用的全过程[5];董晓慧等认为应该最大限度的利用知识产权文化与知识产权战略在企业建设中的推动作用[6];刘雪菁等认为应该充分发挥知识产权支撑企业创新发展中战略引领和保驾护航作用[7]。关于知识产权管理的研究主要有,赵欣等认为组织通过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行为,控制各种不确定性对知识产权资产的影响[8];杜娟等认为企业想要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需要加强对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认识到知识产权管理对企业发展重要意义[9]。关于知识产权保护的研究主要有,王双陆认为企业负责人及管理人员应当充分认识到知识产权的意义及价值,加强对自身知识产权保护,同时还需要积极落实知识产权战略[10]。

第二个研究领域主要为创新。创新作为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是各行各业都不可忽视的重点。一个企业想要实现长期发展,创新是其必经之路。反之,知识产权也为创新保驾护航,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创新更是学者们研究的热门话题。顾淑婷等认为创新型企业作为知识产权强国和创新驱动的重要主体,承担了突破创新赢得竞争的使命[11];金锋等认为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是实现技术创新的重要保障[12];韩健认为企业应该将知识产权以及技术创新相融合的一种运行机制有效地建立起来[13];冯晓青认为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密切联系和作用的协同发挥,需要良好的组织协同[14]。

第三个研究领域主要为中小及高新技术企业。随着国家对中小企业大力扶持的政策的出台,中小企业越来越成为人们聚焦的汇集点。中小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也成为了学者们探究的热点。李姗姗认为大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重视知识产权,中小企业更需要根据自身特点制定知识产权战略[15];陈学文认为高新技术企业是中国技术创新体系的生力军,应该推动知识产权服务创新驱动发展向纵深走[16];王敏认为高新技術企业加强知识产权管理的目的通常不是单纯地为了拥有知识产权,而是希望利用知识产权所带来的高效性为企业创造和争取更大的利益[17]。

第四个研究领域主要聚焦于竞争能力。企业知识产权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根据前人的研究,主要以专利权、智力成果权、商标等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王晓旻等认为应该开展专利战略分析、建设专利信息平台、布局专利技术,从而发挥知识产权管理的重要作用[18];丁朝阳认为企业应当有意识地进行专利战略研究,积极发展核心竞争力[19];林婧弘认为在发达国家对知识产权依赖度高的行业,依靠知识产权为企业自身赢得经济和社会价值,因此专利等知识产权被视作制胜法宝[20];陈维琨表示为了推进专利、技术、市场三者相融合,使专利技术能够及时的转化到实际应用中去,企业应加强专利的管理、保护和利用,建立专利管理体系,加强专利与市场的结合[21]。

2.国外聚类分析

国外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研究根据关键词聚类分析,共有八个聚类(见表5)。由于聚类主题联系程度不高,根据前人的研究总结,将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按照研发、管理、保护、在市场上竞争的逻辑顺序整合为四个阶段性研究领域,并将逐一分析各个领域的子聚类下的前沿文献。

第一个研究领域为“研发”。这一领域中主要探究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中的产权研究开发、观点、技术、对外投资、战略创新等方面。Lee, J等认为通过知识产权研究与开发,公司创建其专利组合并制定技术管理策略[22];Nguyen, ALT认为跨国公司并不一定因弱势的知识产权而推迟,而是创造了替代策略来应对这些新兴市场环境中缺乏知识产权保护的情况[23];Llerena, P等认为知识产权是企业利用其创新收益的战略的主要组成部分[24]。

第二个研究领域为“管理”。这一领域中主要研究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中的战略管理、家族企业、政策及中小企业等方面。Alos-Simo, L等认为具有生态创新目标的公司中的知识是通过知识产权转移的,小型家族企业应加强对知识产权的注册,以使其知识转移过程以对企业和市场的创新为结尾[25];Carney, M等认为在新兴市场环境中考虑精益创新专利战略,该市场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正在不断完善[26];Brem, A等认为中小型企业没有像大型企业那样从开放式创新或专利中受益[27]。此外,中小企业以不同的方式从知识产权中获利,具体取决于它们的规模和相应的知识产权。

第三个研究领域为“保护”。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不仅要创新,更要注重战略保护落实到位。这一领域中主要研究战略保护、公司做法及技术转移等方面。Ganco, M等认为保护知识产权和能力是公司多元化战略的重要因素[28];Bai, RLX认为在特殊情况下,专利制度和相关法律都未能在保护专利持有人的知识产权与维护公众利益之间取得平衡[29];Zhang, YP等认为在中国拥有大量知识产权的公司应制定有效的保护和实施策略,以对抗本地和海外竞争对手[30]。

最后一个研究领域为“竞争力”。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当今时代,企业外部环境不断发生变化,这必然要求企业拥有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这一领域中主要研究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下的专利、商标、市场动态、合作与竞争。Tyagi, K认为对于公司,尤其是高科技行业的公司来说,知识产权是竞争优势的关键来源[31];Nguyen, ALT认为商标通过确保新兴市场的竞争力和长期生存来提高跨国公司的知识[23]。

(四)突变词分析

突变词指在较短时间内出现次数较多或是使用频率较高的词,根据突现词的词频变化可以判断该研究领域的前沿动态与趋势。本文通过运用CiteSpace软件中的突变词探测技术,对照前文发文量的时间统计,对CNKI的1 282篇论文以及WOS核心合集数据库内的946篇论文进行处理。CNKI数据库中的數据时间区域设为1994-2019;WOS核心合集数据库中的数据时间区域设为2001-2019,设置每一年为一个时间阶段,对每个时间段的突现关键词进行探测。

从2010年开始,国内学者对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研究热度不断地下降,相关的文献发表数量持续性减少,但是在前沿领域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成果。从图4可以看出近几年我国关于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研究一直延续至今的前沿主题主要集中在: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中小企业、管理、知识产权等。通过对突变词的分析,可将其大致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是2008年以前。在这一时期,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研究数量是呈现逐年攀升的趋势,并在2008年达到峰值。该时期的研究趋势主要是关于产权、财产权及智力成果权,并讨论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系。丁朝阳认为专利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19];李培林认为专利信息集技术信息、法律信息、经济信息于一体,成为企业从事生产、经营、研发、贸易等活动的最有价值的信息资源[32];袁俊认为加强专利战略设计,构建专利赢利模式,对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33]。

第二阶段主要在近十年间。在此期间,由于我国不断加强对技术创新的要求,大力扶持中小企业的崛起,企业也越来越认识到管理的重要性,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研究重点主要转移至技术创新、中小企业及管理上。冯晓青认为企业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战略融合的考核评价在很大的程度上可以通过对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制定、实施和运行绩效的考核评价加以反映[34];张滢认为知识产权战略和技术创新战略形成一种合力和协同效应,共同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35];何志刚认为知识产权战略在中小企业发展战略中处于核心地位,中小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发展规划制定长远的知识产权战略[36];麦晓君认为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战略是促进现代中小企业产权制度建立的有效途径,是中小企业参与市场经济竞争的重要策略,也是中小企业在国际经济竞争发展立足的基石[37]。

由图5可以看出,国外关于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研究前七的关键词突变词分别为战略、生物科技、知识产权、市场、知识管理、著作权和商标。目前,研究热点趋势主要集中在著作权和商标上。根据相关的前沿关键词所对应的文献可将其归纳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是在生物技术、市场等方面对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探讨。Cullem, JG认为随着可持续业务的建立,对知识产权战略和资产进行精明的组织管理对于优化知识产权价值至关重要[38];Salicrup, LA等认为通过技术转让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并协助土著机构建立研发能力,可能会对保护知识产权的政策产生积极影响[39];Barrett, WA认为如果没有用于指导公司IP产品组合发展的策略,公司可能会错过保护有价值的发明的机会[40]。

第二阶段是针对知识管理的研究。Chen, YZ等认为当知识成为企业最有价值的资产并被嵌入到核心竞争力中时,知识产权管理便成为企业知识管理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41];Ziegler, N等认为在开放式创新系统中,通过外部知识产权商业化获取价值是企业与竞争变化保持同步的越来越重要的战略[42];Fisher, WW等认为在组织中,由于研发,战略和法律职能的整合不完善,管理人员高估了使用知识产权战略发挥市场力量的吸引力,导致企业错过了创造和利用知识产权价值的机会[43]。

第三阶段则将研究重点转移至著作权及商标。版权、商标等权利作为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部分,在确保企业长期发展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Wang, YX认为为保企业的长远发展,企业应重视产品商标和著作权,改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重视核心专利的知识产权尽职调查[44];Wojan, TR认为除了实用新型专利外,在公司产品或过程中表达的IP也可以通过外观设计专利,商标,版权或不竞争和不公开协议来保护[45];Ganguli, MK等认为应该加强版权和相关权领域的保护政策框架[46];De Vries, G等认为初创企业进入市场集中度较高的市场时,更有可能申请商标而不是专利[47];Thoma, G认为将专利和商标结合在一起的策略几乎使专利价值增加了一倍[48]。

结  语

本文通过运用科学图谱工具对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分析。借助VOSviewer软件对企业知识产权战略进行高频关键词共现分析,并运用CiteSpace软件对企业知识产权战略进行研究热点和研究趋势分析。通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通过对国内外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研究的时空对比分析,总体而言,国外在该领域的研究与发展相对趋于成熟。国内由于开始关注这一领域的时间较晚,虽有可取之处但仍存在着诸多缺陷与不足。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国内的相关文献应着眼于如何提高企业创新、提高企业知识产权意识、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等领域,为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研究走向成熟奠定基础。

第二,国外关于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研究的关键词主要集中在创新、研发、运营、行业技术与知识等领域。其特点是更加多元化、研究领域宽广以及学科交叉;国内关于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研究的关键词则集中在知识产权战略、企业管理、专利和产权等方面。其缺点是研究范围小,层次单一。经对比分析,国内在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研究领域想要走得更长、更远,则更应该注重创新以及将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与其他学科或领域相融。

第三,通过突变词分析,国外在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研究的目前的发展趋势主要是对著作权、版权和商标的研究。国内的发展趋势则在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和中小企业。就目前的形势而言,从数量上来看,虽然国外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学术研究暂时高于国内的学术研究,但是随着国内企业重视知识产权战略意识的提高,国内知识产权战略的研究必然拥有蓬勃的研究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 韦斯顿·安森,李艳.知识产权价值评估基础[M].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

[2] 陈悦,刘则渊.悄然兴起的科学知识图谱[J].科学学研究,2005,023(2):149-154.

[3] 杨彦波,刘滨,祁明月.信息可视化研究综述[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14,035(1):91-102.

[4] 许振宇,吴金萍,霍玉蓉.区块链国内外研究热点及趋势分析[J].图书馆,2019,295(4):96-103.

[5] 冯晓青.论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体系结构[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0(5):133-137.

[6] 董晓慧,朱广存,付晓利.浅谈知识产权文化和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关系[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004(010):178-179.

[7] 刘雪菁,杨宇,刘芳.新形势下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策略探讨[J].中国发明与专利,2019,16(8):36-40.

[8] 赵欣,王梅,王瑛玮.新形势下的知識产权管理体系建设[J].质量与认证,2020(9):38-39.

[9] 杜娟,张敏,卢刚.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管理过程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9(21):36-37.

[10] 王双陆.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与知识产权战略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9(9):5-6.

[11] 顾淑婷,韩连任,史晓东.创新型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策略研究[J].中国发明与专利,2020,17(9):29-34.

[12] 金锋,朱明,徐华,et al.从我国知识产权战略看企业的技术创新[J].知识经济,2017(12):38-39.

[13] 韩健.企业技术创新与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运行机制研究[J].科技传播,2015,7(13):109-110.

[14] 冯晓青.我国企业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组织协同建设研究[J].中国市场,2015(5):33-39.

[15] 李姗姗.构建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9(6):68-69.

[16] 陈学文.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中知识产权服务的协同创新机制研究[J].科技和产业,2019,19(2): 83-88.

[17] 王敏.高新技术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探析[J].华东科技,2016(3):58-61.

[18] 王晓旻,李丽.知识产权管理对建筑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作用[J].中国高新科技,2019(23):126-128.

[19] 丁朝阳.关于企业专利战略研究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法制博览,2019(20):222.

[20] 林婧弘.美、日、欧跨国医药企业的专利战略模式[J].现代经济信息,2016(15):317.

[21] 陈维琨.基于企业专利战略的知识产权战略的制定与应用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5,12(7):205-209.

[22] Lee J, Kang J, Park S, et al. A Multi-Class Classification Model for Technology Evaluation [J]. Sustainability, 2020, 12(15): 16.

[23] Nguyen A L T. FDI Inflows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for MNEs in Emerging Markets: An Alternative Approach through the Lens of Trademarks in Vietnam (1986-2016) [J]. Multinational Business Review, 2020, 28(4): 483-519.

[24] Llerena P, Millot V. Are Two Better than One? Modelling the Complementarity between Patents and Trademarks across Industries [J]. Industry and Innovation, 2020, 27(1-2): 52-79.

[25] Alos-Simo L, Verdu-Jover A J, Gomez-Gras J M. Knowledge Transfer in Sustainable Context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Periods of Financial Recession and Expansion [J]. Sustainability, 2020, 12(12): 22.

[26] Carney M, Zhao J, Zhu L M. Lean Innovation: Family Firm Succession and Patenting Strategy in A Dynamic Institutional Landscape [J]. Journal of Family Business Strategy, 2019, 10(4): 13.

[27] Brem A, Nylund P A, Hitchen E L. Open Innovation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How do SMEs Benefit from Patents, Industrial Designs, Trademarks and Copyrights? [J]. Management Decision, 2017, 55(6): 1285-1306.

[28] Ganco M, Miller C D, Toh P K. From Litigation to Innovation: Firms' Ability to Litigate and Technological Diversification through Human Capital [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20, 41(13): 2436-2473.

[29] Bai R L X. Patent Laws: Advancing Innovation for the Public or Inflating Private Profits? [J]. Western Journal of Legal Studies, 2015, 6(1): 8.

[30] Zhang Y P, Deng M M. Enforcing Pharmaceutical and Biotech Patent Rights in China [J]. Nature Biotechnology, 2008, 26(11): 1235-1241.

[31] Tyagi K. China's Pursuit of Industrial Policy Objectives: Does the WTO (Really) Have An Answer? [J]. Journal of World Trade, 2020, 54(4): 615-642.

[32] 李培林.论专利信息管理与企业竞争力[J].科技管理研究,2008,28(11):200-204.

[33] 袁俊.强化专利战略设计 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06(5):47-49.

[34] 冯晓青.基于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知识产权考核评价机制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3,35(5):28-34.

[35] 张滢.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活动中知识产权创造与保护问题的研究[J].广东科技,2015,24(20):39-41.

[36] 何志刚.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探析[J].中小企业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8(10):43-44.

[37] 麦晓君.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8(27):101-102.

[38] Cullem J G. Five IP Tips to Spread Your Business Wings [J]. Nature Biotechnology, 2008, 26(11): 1217-1219.

[39] Salicrup L A, Fedorkova L.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for Enhancing Biotechnology and Technology Transfer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J]. Biotechnology Advances, 2006, 24(1): 69-79.

[40] Barrett W A. Building A Strategy for Maximizi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Value [J]. Nature Biotechnology, 2005, 23(3): 387-389.

[41] Chen Y Z, Qian Z Q, Gao L. A Research on the Strategie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Based on the View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J]. Proceedings of the 10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novation and Management, 2013: 951-954.

[42] Ziegler N, Ruether F, Bader M A, et al. Creating Value through External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mmercialization: A Desorptive Capacity View [J]. Journal of Technology Transfer, 2013, 38(6): 930-949.

[43] Fisher W W, Oberholzer-Gee F. Strategic Management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An Integrated Approach [J].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2013, 55(4): 157-183.

[44] Wang Y X. Analysis 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Litiga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Satellite Navigation Enterprises [J]. China Satellite Navigation Conference (Csnc) 2019 Proceedings, Vol Ii, 2019, 563: 641-650.

[45] Wojan T R. Geographical Differences in Intellectual Property Strategies and Outcomes: Establishment-Level Analysis across the American Settlement Hierarchy [J]. Regional Studies Regional Science, 2019, 6(1): 574-595.

[46] Ganguli M K, Rafianti L, Chaudhuri S K. Policy Frameworks for the Protection of Cross Border Traditional Song-Baul: A Case Study [J]. Pertanika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 and Humanities, 2019, 27(4): 2687-2702.

[47] De Vries G, Pennings E, Block J H, et al. Trademark or Patent? The Effects of Market Concentration, Customer Type and Venture Capital Financing on Start-ups' Initial IP Applications [J]. Industry and Innovation, 2017, 24(4): 325-345.

[48] Thoma G. The Valuation of Patent-Trademark Pairing as IP Strategy: Evidence from the USPTO [J]. Industry and Innovation, 2020, 27(1-2): 80-104.

Research Hotspot and Trend Analysi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Strategy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Enterprises

Wang Wei, Jiang Yonghong

(Business School,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00, China)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although the amount of domestic academic literature on corporate intellectual property strategy has decreased, corporate intellectual property strategy is still a hot topic for domestic and foreign scholars.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research hotspots and future research trends of corporate intellectual property strategy at home and abroad, based on the journal documents related to corporate intellectual property strategy in the core collection database of 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CNKI) and Web of Science (WOS), this paper conducts scientific knowledge graph analysis on corporate intellectual property strategy using VOSviewer software and CiteSpace software.

Key words: intellectual property strategy; keywords analysis; knowledge map; visual analysis; VOSviewer; CiteSpace

猜你喜欢

发文专利知识产权
论比例原则在知识产权损害赔偿中的适用
保护知识产权 激发创新动能
2019年度PALM展参展商获取知识产权优胜奖获奖单位名单
中国知识产权量质齐升
校园拾趣
爷孙趣事
以牙还牙
联合发文算不算协办机关发文
2007年上半年专利授权状况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