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三角地区港口经济发展2020年回顾及2021年展望

2021-08-03上海组合港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集装箱化 2021年2期
关键词:水路吞吐量总额

上海组合港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1 2020年长三角地区经济贸易发展回顾

1.1 经济发展回顾

2020年,随着新冠肺炎疫情(以下简称“疫情”)在全球范围内蔓延,各国采取大规模的经济刺激措施,总计投入12.7万亿美元,从而避免世界经济陷入全面崩溃和大萧条的困境。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21年1月26日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2020年世界经济预计下滑3.5%,下滑幅度较上次预测收窄0.9个百分点,其中:发达经济体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下降4.9%;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下降2.4%;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2.3%,是全球唯一的国内生产总值呈现增长态势的主要经济体。

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特别是疫情的严重冲击,我国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使经济运行稳定恢复,经济发展好于预期。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 015 986亿元(人民币,

下同),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3%。分季度来看:第一季度同比下降6.8%,第二季度同比增长3.2%,第三季度同比增长4.9%,第四季度同比增长6.5%。分产业来看:第一产业增加值为77 754亿元,比上年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为384 255亿元,比上年增长2.6%;第三产业增加值为553 977亿元,比上年增长2.1%。

面对疫情冲击,长三角地区经济表现出较强的韧性,呈现稳步复苏、回升提速、增收增效态势,继续保持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势头。2020年长三角地区浙江、江苏、安徽、上海三省一市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4 713.1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5%,占全国经济总量的比重为24.1%。

2020年上海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8 700.5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03.57亿元,比上年下降8.2%;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0 289.47亿元,比上年增长1.3%;第三产业增加值为28 307.54亿元,比上年增长1.8%,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3.1%,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2020年浙江省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4 61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2 169亿元,比上年增长1.3%;第二产业增加值为26 413亿元,比上年增长3.1%;第三产业增加值为36 031亿元,比上年增长4.1%。

2020年江苏省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2 719.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4 536.7亿元,比上年增长1.7%;第二产业增加值为44 226.4亿元,比上年增长3.7%;第三产业增加值为53 955.8亿元,比上年增长3.8%。

2020年安徽省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8 680.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3 184.7亿元,比上年增长2.2%;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5 671.7亿元,比上年增长5.2%;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9 824.2亿元,比上年增长2.8%。

1.2 贸易发展回顾

2020年,世界经济和全球贸易遭受疫情的严重冲击,我国外贸发展面临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尽管如此,我国外贸进出口依然实现快速回稳、持续向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再创历史新高,成为全球唯一实现货物贸易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展现出我国强大的外贸发展韧性和综合竞争力。据海关总署统计,2020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为32.1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9%,其中:出口总额17.9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4.0%;进口总额14.23万亿元,比上年下降0.7%;贸易顺差3.70万亿元,比上年扩大27.4%。总的来看,2020年我国外贸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进出口总额创历史新高。自2020年6月起,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连续7个月实现同比增长,全年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出口总额、进出口规模占国际市场份额均创历史新高,我国作为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

(2)民营企业贸易活力持续增强。2020年我国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数量为53.1万家,比上年增长6.2%,其中:民营企业进出口额为14.98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1.1%,占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46.6%,比上年提升3.9个百分点;外资企业进出口额为12.44万亿元,占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38.7%;国有企业进出口额为4.61万亿元,占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14.3%。

(3)贸易伙伴更趋多元化。2020年我国前五大贸易伙伴依次为东盟、欧盟、美国、日本和韩国,我国与上述贸易伙伴之间的进出口额分别为4.74万亿元、4.50万亿元、4.06万亿元、2.20万亿元和1.97万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7.0%、5.3%、8.8%、1.2%和0.7%。同期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进出口额为9.3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0%。

(4)贸易方式结构进一步优化。2020年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额为19.2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3.4%,占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9.9%。同期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额为7.64万亿元,比上年下降3.9%,占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23.8%。

(5)傳统优势产品出口继续保持增长。2020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额为10.6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6.0%,占我国货物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9.5%,比上年提升1.1个百分点。同期我国纺织服装等七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额为3.58万亿元,比上年增长6.2%。

(6)防疫物资和“宅经济”产品出口增长较快。2020年全国海关共验放出口主要疫情防控物资价值4 385亿元,其中纺织品(包括口罩)、医疗器械和药品出口额合计比上年增长31.0%。同期我国笔记本电脑等“宅经济”产品出口额为2.5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5%。

(7)外贸区域发展更加均衡。随着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取得新进展,2020年我国中西部地区进出口额比上年增长11.0%,占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17.5%,比上年提升1.4个百分点。

(8)大宗商品和农产品进口量增长。与2019年相比,2020年我国原油和金属矿砂等资源型产品进口量分别增长7.3%和7.0%,粮食和肉类等农产品进口量分别增长28.0%和60.4%。

(9)外贸新业态蓬勃发展。2020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额为1.6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31.1%,其中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额比上年增长25.2%。

(10)中欧班列运量快速增长。2020年中欧班列共开行1.24万列,发送集装箱113.5万TEU,分别比上年增长50.0%和56.0%,综合重箱率达98.4%。

2020年长三角地区实现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118 421亿元,比上年增长4.9%,高于全国整体增长水平,其中:上海市进出口总额为34 828亿元,比上年增长2.3%;浙江省进出口总额为33 808亿元,比上年增长9.6%;江苏省进出口总额为44 501亿元,比上年增长2.6%;安徽省进出口总额为5 284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增幅排名全国第六位。

2 2020年长三角地区港口经济发展回顾

2.1 水路货运量和水路货物周转量

2020年我国水路货运量和水路货物周转量均比上年小幅增长,其中:水路货运量为76.16亿t,比上年增长1.9%;水路货物周转量为105 834亿t km,比上年增长1.8%。

(1)水路货运量 2020年长三角地区完成水路货运量415 194万t,比上年增长5.8%,占全国水路货运量的比重为54.5%,其中:上海市完成水路货运量92 294万t,比上年增长31.9%;浙江省完成水路货运量106 194万t,比上年下降0.6%;江苏省完成水路货运量93 467万t,比上年增长3.1%;安徽省完成水路货运量123 239万t,比上年下降1.4%。2020年1―12月全国及长三角地区水路货运量见图1。

(2)水路货物周转量 2020年长三角地区完成水路货物周转量55 113亿t km,比上年增长5.7%,占全国水路货物周转量的比重为52.1%,其中:上海市完成水路货物周转量32 095亿t km,比上年增长8.9%;浙江省完成水路货物周转量9 883亿t km,比上年下降1.9%;江苏省完成水路货物周转量7 039亿t km,比上年增长10.3%;安徽省完成水路货物周转量6 096亿t km,比上年下降2.1%。2020年1―12月全国及长三角地区水路货物周转量见图2。

2.2 港口货物吞吐量

2020年全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45.5亿t,比上年增长4.3%,其中:沿海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94.8亿t,比上年增长3.2%;内河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50.7亿t,比上年增长6.4%。

2020年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51.09亿t,比上年增长2.8%,占全国规模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的比重为35.1%。如图3所示:受疫情和春节假期等因素的影響,2月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大幅下降;从3月开始,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恢复增长;5月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历史平均水平;进入7月,部分内河航区受洪水影响而关闸封航,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小幅下降;11―12月,由于国内局部地区疫情反弹,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有所下降。上海港完成货物吞吐量7.17亿t,比上年下降0.5%。浙江省主要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5.37亿t,比上年增长4.6%。江苏省主要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24.97亿t,比上年增长4.0%,其中常州港货物吞吐量比上年大幅增长35.3%,主要原因是:常州港统计口径发生变化,部分内河港口企业经改造提升后纳入

统计表。安徽省主要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3.58亿t,比上年下降5.2%,其中合肥港货物吞吐量比上年大幅下降31.8%,主要原因是:(1)部分港口企业因存在环保问题而面临整改;(2)闸口修建工程导致水路运输费用上涨及运输时间延长,部分货物从水路运输转向公路和铁路运输;(3)疫情对运输市场造成巨大冲击。2020年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及其增长率见图4。

2.3 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

2020年全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44.96亿t,比上年增长4.0%,其中:沿海港口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40.05亿t,比上年增长3.9%;内河港口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4.91亿t,比上年增长5.5%。

2020年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15.07亿t,比上年增长3.7%,占全国规模以上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的比重为33.5%。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在疫情下逆势增长的主要原因是:(1)我国疫情防控有力有效,复工复产稳步

推进;(2)国际市场对防疫物资和“宅经济”产品的需求大增;(3)我国大宗商品和农产品进口量增长。如图5所示:从3月开始,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呈逐月上升态势;11―12月,由于国内局部地区疫情反弹,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有所下降。上海港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3.89亿t,比上年下降1.9%。浙江省主要港口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5.64亿t,比上年增长5.2%,其中:温州港近年同时开辟印度尼西亚和俄罗斯近洋航线,加之温州市跨境电商贸易和市场采购贸易蓬勃发展,推动温州港外贸出口业务增长,2020年外贸货物吞吐量比上年增长52.8%;湖州港港口经济转型效果显著,外贸货物吞吐量连续多年保持快速增长态势,2020年外贸货物吞吐量比上年增长46.5%。江苏省主要港口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5.38亿t,比上年增长6.4%。安徽省主要港口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1 518万t,比上年增长1.7%。2020年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及其增长率见图6。

2.4 港口集装箱吞吐量

2020年全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6 430万TEU,比上年增长1.2%,其中:沿海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3 429万TEU,比上年增长1.5%;内河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 001万TEU,比上年下降0.5%。

2020年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9 606万TEU,比上年增长2.1%,占全国规模以上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比重为36.3%。如图7所示:从3月开始,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呈逐月上升态势;11―12月,由于国内局部地区疫情反弹,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有所下降。上海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4 350.4万TEU,比上年增长0.5%,继续保持世界首位;浙江省主要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 274.6万 TEU,比上年增长5.1%;江苏省主要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 811.0万TEU,比上年增长0.4%;安徽省主要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70.0万TEU,比上年增长7.6%。2020年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及其增长率见图8。

3 2021年长三角地区港口经济发展展望

随着我国经济运行稳定恢复以及新冠肺炎疫苗获准上市,民众对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信心进一步提升;然而,由于2020年底至2021年初新一轮疫情来袭,加之多国发现新冠病毒變异毒株,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再次上升。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新预测:2021年世界经济将增长5.5%,同期中国经济将增长8.1%。

党的坚强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经济行稳致远和社会安定的根本保证。虽然当前我国在疫情防控方面仍然面临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压力,但凭借雄厚的经济基础、完整的产业体系、巨大的市场空间和活跃的科创高地,我国经济长期向好发展的基本面不会改变。2021年是我国“十四五”规划的第一年,“十四五”规划的主题就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如果不发生重大意外事件,预计2021年全国规模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将保持稳定增长态势。长三角港口群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继续推进长三角地区港航一体化、内河航道一体化、投资主体一体化、行政资源一体化、市场一体化、绿色航运协同化、信息资源共享化,借助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有利条件,在努力打造世界级港口群的过程中,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共建面向全球的航运枢纽,提高区域整体影响力和竞争力,全面建成领先全球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

(编辑:张敏 收稿日期:2021-02-08)

猜你喜欢

水路吞吐量总额
水路
选择
2017年3月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吞吐量
2016年10月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吞吐量
2016年11月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吞吐量
水路
2014年1月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吞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