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合理运用地图教学的意义及基本要求

2021-08-03林眉

教育界·下旬 2021年6期
关键词:人口文字课堂教学

林眉

【摘要】地理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开始接触的学科。学习地理知识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而且可以用于指导生活与生产。地图教学具有较强的形象性,可以将抽象的文字进行形象化的解读,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能力。文章对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地图教学的意义与基本要求展开了论述。

【关键词】初中地理;地图教学;意义;要求

一、前言

地图作为直观再现地理状况的一种实用工具,是地理研究与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环节如何高效地对地图进行运用,是需要教师认真领会的。在课堂教学环节,合理使用地图进行教学,可以有效地将复杂的地理问题简单化,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学习能力。

二、合理运用地图教学的意义

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环节利用地图进行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一,一些较为抽象的地势可以通过地图进行直观展示,并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可以更加凸显出地图的效果,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通过观看地图,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记住高原、盆地、峡谷、丘陵的位置。学生也可以通过地图更加清晰地认知到一些无法凭空想象的原理,比如发电风车为何需要在平原地区建立,为何要在河流下游建立造纸厂,为何会形成珠三角地区等。

其二,通过地图教学,教师可以更加清晰地向学生展示人们为了更好地生活,是如何对交通线路及生存地区进行选择并建设的,也可以向学生展示祖国的壮丽山河。

三、合理运用地图教学的要求

(一)利用地图,理解抽象文字

在地理教学中,通常会出现一些晦涩难懂的文字内容,使学生很难联想到文字与场景如何进行结合,加深了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难度,降低了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为改变这一情况,教师可以对地理知识内容进行转换,将晦涩难懂的文字内容转变为生动形象的地图,提高學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程度。地图是地理课堂中最佳的辅助教具,利用地图对晦涩的文字进行解说,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

以“大洲和大洋”为例,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对各大洋和各大洲的数量进行统计,并认知大洲包围了哪些大洋。这一地理问题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单纯通过文字对这段内容进行学习,不利于学生形成形象思维。所以,教师可以利用地图引导学生学习本课知识,从而有效降低知识内容的学习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可以利用电子白板展示地图,并让学生从地图中分别找到各大洋和各大洲,并在地图轮廓中将名字填写好。此外,教师可以引用一些图文资料,让学生找出亚非、亚欧、北美洲与亚洲、非洲与欧洲的分界线,并让学生找到四大洋与七大洲的分布特点,然后将其轮廓图在电子白板上进行展示。此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将各大洋和各大洲的轮廓图按照由小到大的顺序在电子白板上进行展示,并将全球各大洋和各大洲的名称在相对应的地图上进行标注。

教师利用地图引导学生认知大洲和大洋知识,有效提高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运用效果,使学生通过地图对抽象的地理文字知识进行了理解,提高了初中地理教学效率和质量,为学生后续学习更多的地理知识夯实了基础。

(二)结合实际,提升画图能力

有一部分地理知识具有较强的概念性,学生会产生一定的理解难度。采用图形与文字结合的教学模式,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实际,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图,提高绘制地图的能力。地理试题一般较少涉及单纯的文字知识,大部分都是结合地图综合考查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比如让学生观察地图,然后回答相应的地理问题,或者根据文字内容画出地图。这种考查内容不断增多,意味着画图成为地理课堂教学的常态。因此,提高学生绘制地图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在地理考查中更好地发挥自身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同时,在地理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动手绘制地图,可以强化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确保学生更加系统完善地对地理知识进行记忆,提高地理知识学习效率。再者,学生在绘制地图的过程中,也可以对自身的想象力进行培养,并锻炼思维能力,有利于达到地理教学目的。

例如,关于中国和其他国家的人口分布、地形、地势、湖泊、河海、气候特点等知识点,这部分知识点晦涩难懂,却是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比如学习长江的相关知识,众所周知,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长江的发源地在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格拉丹冬峰西南侧,干流流经多个省份,包括青海、西藏、四川等,分为上游、中游、下游。关于长江的知识,历来都是考查的重点内容。因此,为有效提高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认知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绘制长江干流流经图,使学生更加清晰地认知长江相关的知识,对知识形成更深刻的记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思考能力。

又如,有关人口分布的问题,单纯通过文字进行教学,难以使学生产生具体的印象,不能形成有效的记忆。以画图的形式将人口分布的特点呈现出来,可以使学生清晰地认知不同地区的人口比例。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世界人口分布与中国人口分布两个层面对人口分布的概念进行学习和理解。从总体来看,人口分布大体上分为稠密区和稀疏区,教师可以利用不同的颜色对人口的分布区进行标注,使学生直观清晰地看到人口分布的情况。从世界范围来看,人口分布的特点存在不均匀的情况,世界上陆地总面积不足10%的陆地上却聚集了90%以上的人口;在水平方向上,人口分布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占世界人口的90%,而南半球只有10%的人口,并且,北半球人口大都集中在北纬20度~60度之间的亚热带和温带地区。在地图上用颜色将人口分布区域标注出来,能够使学生更加清晰地认知人口分布的情况。从我国的人口分布来看,东部沿海地区人口稠密,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等城市人口密度大;四川盆地以及中部平原人口也稠密,代表城市有成都、郑州、武汉;西部地区人口稀疏,以拉萨和乌鲁木齐这两个城市为例,人口分布较为集中。教师可以通过绘图的方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看到我国人口分布的情况,比如用深红色代表人口密度大的地区,用金黄色代表人口密度低的地区,使学生能够具象化地认知人口分布的密度,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能力。

(三)分析地图,培养解读能力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紧密结合地图对学生进行引导,逐步培养学生对地图的运用意识,培养其用地图进行学习的习惯。在实际教学中,有一部分学生对地图知识不甚了解,给教师顺利开展教学带来了困扰。对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将讲述法与地图教学法相结合,使图像与文字相互补充,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使用地图的习惯。这种图文并茂的学习模式会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拓展学生的地理学习思维,拓宽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能力。

例如,在对某个区域的地理特征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地图进行学习,使抽象的地理知识变得生动形象。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地图,逐步培养学生解讀地图的能力,使学生清晰完善地对地理知识进行认知。比如,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记忆关于暖锋与冷锋的知识,教师需要将冷锋与暖锋的不同之处对学生进行讲解,并利用地图让学生对这部分知识进行认知。这种图形引导的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冷锋和暖锋的知识,巩固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点的记忆,还可以让学生对本知识点的学习情况进行自主检查。此外,图形引导教学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对地理问题进行观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以及处理各种地理问题的能力。在地理教学环节,教师还可以在引导学生分析地图的过程中进行地图的绘制,边看边画,使学生对地理知识形成更进一步的认知,更加有效地理解地图的特点以及地理知识要点,使学生在解读地图的过程中提高对地理知识的分析能力以及灵活运用能力,使学生通过地图的学习,能够将文字与图形知识进行有效转化。

四、结语

概而言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地图对地理知识进行理解,从而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学习的效率和质量。此外,通过地图导入教学,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绘制地图,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师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会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代美琼.深入推进有效课堂提高地理教学质量——姚安县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调研报告[J].读写算,2018(12):253.

张国强.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优化研究[J].科技资讯,2019,17(31):153-154.

张玲.初中地理教学中识图能力的培养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1):225.

猜你喜欢

人口文字课堂教学
《世界人口日》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人口最少的国家
1723 万人,我国人口数据下滑引关注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种出来的“逍遥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