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伦散曲的“太白”之风

2021-08-03刘怡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散曲太白风格

摘 要:常伦是明代文坛上的一颗遗珠,他的散曲包含有自己的人生内蕴和思考,呈现出不同风格。常伦欣赏追慕李白,两人在“慷慨豪放”“飘逸逍遥”和“清新俊逸”的风格上十分相似。但在具体的表现方式、侧重内涵上也有不同,本文将对二者的相似之处进行梳理,与此同时,二者的不同之处也不容忽略。

关键词:常伦 散曲 李白 风格

常伦,字明卿,号楼居子,所谓“楼居子”,取意于公孙卿的“仙人好楼居”。张诠谈道:“以今考其生平,盖有玩弄宇宙飘飘出世之意焉,倘亦东方太白之流耶?”点明常伦的好仙思想,这样的飘逸好道正是和太白一轨。张诠在《常评事传》曾记载常伦的生活习性:“性善饮,饮辄数斗;或累夕日不醉,醉则索笔疾书,顷刻满壁。”常伦嗜酒如命,醉时则索笔疾书,顷刻满墙。这些也使我们自然而然联想到李白每每饮酒,有酒有意便有诗,这样的豪迈奔放与潇洒如出一辙。《常评事传》中还论其“文学司马子长,诗宗李杜,上窥魏晋,多自得语”。其好友王溱在《祭常明卿文》中也有“王卢李杜,风流相似”这样的语句。常伦与李白的相似被前人与后来者统一认可。本文意在前人的认同基础上找出二者作品中呈现出来的相似,并发现相似中的不同。前人没有具体指出二者的相似,笔者在此总结他们的相似之处主要有三:一曰“慷慨豪放”,二曰“飘逸逍遥”,三曰“清新俊逸”。

一、慷慨豪放

“慷慨豪放”,笔者在这里总结为情绪正气而激昂,狂放且不拘小节。“狂”是二者能够创作出慷慨豪放作品的核心所在,正因为可“狂”,才情绪激昂,不理世事,不拘小节。

李白此风格人所共知,其诗歌以情感为轴心而写成,如《行路难》,情绪高低的起伏贯穿于诗中。其歌行体不拘形式的束缚,四言、五言、六言和九言可同时贯通。其狂,自称为“我本楚狂人”,以谪仙人自居。蔑视金钱富贵权威而写“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杜甫也用“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来赞美李白。

常伦也有狂名。留存下来的散曲中,狂字出现多次,大部分以“狂夫”“狂客”“疏狂”“清狂”出现,这是其对自我的认知与评价。具体看其散曲【北双调·折桂令】中的记录:“平生好肥马轻裘,老也疏狂,死也风流,不离金樽,当携红袖,惯倚青楼。”他的情绪同样贯穿于散曲中,又如【南商调·山坡羊】九首其五:“二十番春秋冬夏, 数十场酸咸甜辣, 些娘世事,海樣胸襟大。”嬉笑怒骂,不可遏制,才有“些娘”等俗语的直接呈现。【南商调·山坡羊】九首其四是此风格的代表作:

闷葫芦一摔一个粉碎, 臭皮囊一挫一个蝉蜕, 鸦儿守定兔儿窝中睡。曲江边混一回, 鹊桥边撞一回。来来往往,无酒也三分醉。空攒下个铜斗儿家缘也, 单买那明珠大似椎。恢!恢!试问青天我是谁?飞!飞!上的青云咱让谁!

“闷葫芦”指的是不可猜测的世事,“臭皮囊”指的是人身的躯壳,蝉蜕指的是远离沉重而解脱,“鸦儿守定兔儿窝中睡”指的是一天到晚沉睡。作者在这里想告诉人们的是看不透的人和事就不要去琢磨了,卸下沉重的包袱,干脆沉醉不醒吧!传递的是一种洒脱和无所顾虑的情绪。“曲江”指的是曲江池,是唐代长安的游览胜地,这里指的是游乐场所。“鹊桥”在这里指的是男女之爱。来来往往,无酒却醉。世间浮浮沉沉,一切只当做游戏,而不做留恋,展现了作者无所羁绊、自由恣肆的性格。对世事和身外功名不屑,才会有“闷葫芦”和“臭皮囊”的说辞;对钱财不屑才会写“铜斗儿家缘”;对世俗的眼光不在意,才想要飞上青天。无所羁绊更勿听世音,渴望一种主宰自己的自由。

这些小令是常伦“狂”的真实表达,一气呵成,放浪形骸,表现出作者豪迈不羁的性格、蔑视世俗的气概和目空权势金钱的人生态度。他在写作散曲时,也有李白痛歌狂饮之态,【北双调·折桂令】

醒来时日转窗纱,锦帐扶头,又进流霞,酒兴宽浓,事情放浪,醉眼麻花,叹白日檐前过马。笑红尘井底鸣蛙,名利输他。快乐便咱,辞却皇家。住老山家。

下疏帘小院悠哉。笑对知音,尽好开怀,绿酒深传。冰弦慢拨。乌帽歪斜。叹趉遄春光过客。笑奔忙帝辇尘埃。醉倚毛斋。今夜和谐。醒抱瑶琴,明日重来。

【北双调·沉醉东风】 但得个欢愉纵酒。又何须谈笑封侯。拙生涯乐眼前。虚名誉抛身后。两眉间不挂闲愁,一日深浮三百瓯,亦可度天长地久。

但是这里呈现出了二者的不同,李白在痛饮之后,酣狂和激昂一泻而下不可遏制,给人大气磅礴、淋漓尽致之感。但是常伦的散曲,酒下愁肠,化作的是对世事的讽刺和对自身隐逸安乐的向往,体现出的是理性的约束,也正是这种约束,节制了他情感的爆发,呈现力度并不大,也并不淋漓痛快。

二、飘逸逍遥

“飘逸逍遥”,飘,《说文解字》:“回风也。逸、逍、遥,《说文解字》把它们归结为辵部,所以笔者在此总结为回风且快走,意味着脱离尘世,不理凡俗,保持自身的品格高洁,不同流合污。

李白是人所共知的“青莲居士谪仙人”,他的诗歌飘逸,与神仙意趣紧密相连。有明星,芙蓉,仙人,太清,霓裳广带,飘拂升天等词语的运用。李白深谙道家学说,追求逍遥境界,他五岁便可诵六甲,而且“十五游神仙”。他的诗歌中常见道家的“大鹏”意象,用以自比,有如《大鹏遇稀有鸟赋》“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临终歌》“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其次,从李白尊崇范蠡便可得知他期待的是功成名就后的全身而退,他的不得志不是做官不成,而是渴望成就事业却没有达到自己期望的高度。对于功名他并不留恋,而是保持自身的高洁。

常伦与李白相通,他好神仙,向往神仙的自由逍遥境界,有的还表现炼丹以求长生的心愿。

【南双调·山坡羊】 遥天。瘴起黄茅人未还。平川。神护丹砂命自全。因留恋偃月炉,偷走下连云栈。笑一场梦破邯郸。地久天长一粒丹。

【北双调·沉醉东楼】因此上功名意懒。

【北中吕·普天乐】任人呼平地神仙。壶中自遣。门前不管。身外忘言。

慕长生。学仙道。烟霞快乐。云水逍遥。把功名一旦抛。早唤起黄粱觉。薄利虚名空拖调。枉担阁一段清高。今朝悟了。闲烹龙虎。稳跨鸾鹤。

【北南吕·金字经】独鹤闲云性。翛然去住轻。回守仙家忆旧盟。忆舊盟。逍遥白玉京。漫笑淹尘境。终须返太清。

富贵人争羡,山林俺目便,落魄人间老谪仙。老谪仙,还他浊世缘。遨游遍。骑鲸飞上天。

【北南吕·乾荷叶】神仙妙诀谁知道,配婴儿和姹女只咱瞧。最玄一点玄关窍。不难学。一粒玄珠天共老。

追求道家学问的人,往往与隐逸紧密相连。常伦生活在明代中期,国家混乱,宦官专权,明王朝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他渴望出仕,在任期间为报皇恩也勤于政事。但是他性情耿直,不阿谀奉上,对于官场之人直唾其面,致使他屡屡遭到贬谪。张诠《常评事传》曾有记载:“一日燕集于所亲,酒酣议论风起,屈其坐人忌者。假封事中之,遂用考功例,谪外补寿州判官。”他在这样的混乱王朝中看不到出路,夜宿倡家不去上朝,这是对黑暗的反抗。想有所作为却隐逸,是因为这一番作为因为种种原因而不能实现,只好隐逸。这样的隐逸虽然是被动选择,但纵然再有出仕之心,却不是为了官职,而是为了自己的理想。所以常伦才会有众多写作隐逸的诗歌,表现对隐逸的喜爱,有时会有无奈,但要认清这种愁苦与无奈是功业未就之嗟叹,而非渴望功名的俗愿。又如:

【北双调·折桂令】半生魔酒病诗癯。自揣狂哉。早赋归兴。玉笋班高。黄芽瘴歹。金榜名虚。笑青紫当年谬取,退云山近日何拘,弃却铜符,焚却金鱼。乐杀扁舟。淡杀三闾。

赏篱外黄花乱簇,唤尊前竹叶频沽。花照欢娱。酒送模糊。说甚神仙。轮到狂父。

【南商调·山坡羊】山和水水和山厮环厮辏,醉而醒醒而醉闲迤闲逗,无边光景天付与咱情受。峥嵘万户侯,包藏万古愁,无荣无辱免使得双眉皱。试看那感叹华亭也,便宜杀范蠡舟。悠悠,人心无尽头;休休,人生有尽头。

但常伦和李白也是有区别的,李白在写道家相关意象或者求仙之时,侧重于表现自己的壮志,并对现实世界的黑暗表达自己的看法。但是常伦在自己求仙的散曲中,所表现的除了隐逸的想法,更多还有对长生的向往,这样渴求长生的态度在李白诗歌中并未展现。

三、清新俊逸

清新俊逸,清,《说文解字》释为:“朗者,明也”,俊《说文解字》:“材千人也”,具有千人之材。在此笔者归结为文笔明朗、自然,并具有杰出的领悟。

李白被杜甫称为“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他的诗歌有超越常人的朗悟,有如富含人生哲理的“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销愁愁更愁”;情景交融的“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志向抒发的“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都给人以通透明快之感。

常伦散曲中会运用一些明朗和清新的词语。如:

【北双调·沉醉东风】惊晓梦数竿翠竹,报秋声一叶苍梧。迷茫远近山,浅淡高低树。看空悬泼墨新图,百首诗成酒一壶。人在东楼听雨。

这首小令展现了一幅泼墨山水图,给人以感觉上的清新与舒适。

他对生命进行思考,展现生命的活力,并蕴含深意。如:

【南商调·黄莺儿】金勒玉骢骄,軃丝鞭过小桥,青莎芳草平沙道。绿摇着柳条,红映着小桃,山光岚气纱笼罩,赏东郊,少年行乐,最称意是春朝。

明媚的春光之景是活力的展现,而少年趁春光好进行游玩,不仅仅只意在此,而是说少年应趁正好年华去努力实现自己的抱负。

二者诗歌的清新俊逸都通过词语来呈现,但是李白对人生的朗悟更偏重于清新之后的俊逸,给人以启示与思考。而常伦虽然没有达到李白朗悟的高度,但是他展现出自己的思考,呈现出来的景色也给人清新明快之感。

《常评事传》记载:“生有异征,风神颖秀,警敏绝人。五六岁时,能诵书赋诗,为奇语,咄咄惊人。见者莫不叹赏。性好弄,从父宦官邸,遇善卷轴,触手挥洒,已,则掷笔嬉戏去。父辄宽之,曰:‘此吾千里驹也!踢啮何妨。时出所为诗文,质之当代文人李岭桐、何仲默辈,一时声噪士大夫间。”这样的不羁性格与李白是相同的。常伦天性聪颖,十八岁进士及第,诗词、文赋、书画皆擅。颇受当时文坛领头人李梦阳、何景明赏识,王世贞也曾评价其诗“如汗血名驹,骄嘶自赏”。但他的一生十分坎坷,经历了两次贬谪,后再被任用时,由于自己看透官场黑暗而拒绝出仕。他们二人经历也是相似的,常伦酒后骑马,坠江而死,让人不禁想到李白醉后捞月而亡,连死亡也是步李白而去的。

李白是独一无二的,后代学李白之人各有不同,但常伦之散曲并非有意去学习李白,而是他们相似的性格与人生经历使作品呈现出一定程度上的相似,使精神呈现出一定的相关。

但是每个人作为不同个体,风格会有相似,但不可能完全相同。有如在表现方式上,太白的慷慨通过语言呈现大气与想落天外的意境,使人有所感并产生共鸣,而常伦是运用一些俗语或者粗语的直接展示来表现自己的不拘,李白的情绪一泻而下,常伦是有所遏制。在表现内容上,二者诠释的是不同含义的清新俊逸,李白重在给人以朗悟,而常伦则是清新画面的再呈现。在人生追求上,同样借助仙家描写,却呈现出不同的目标,李白重在表现自己的壮志,而常伦除了表现自己的志向,还多了对长生的追求。常伦在自己人生的短短三十多年内,向人们展示了他的“狂”,为人们留下了率性而归于本心的真我形象,他的散曲流传至今,有强大的生命力,值得我们的关注与重视。

参考文献:

[1] 张铨.常评事传[M].山右历史文化研究院编.山右丛书·初编六[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

[2]谢伯阳.全明散曲[M].济南:齐鲁书社,1994.

[3] 赵义山.明清散曲鉴赏辞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4]刘英波.常伦及其散曲浅论[J].中国韵文学刊,2004(2).

作 者: 刘怡,扬州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编 辑: 康慧 E-mail: kanghuixx@sina.com

猜你喜欢

散曲太白风格
太白湖畔
深夜拟词有感
从统计方面看散曲“雅”的特色
电影视听艺术中的影像色彩表达
解读木刻版画在动画中的运用
清点乡愁
中华诗词学会散曲工委“散曲文化教育基地”
点穴祛疾:急性腹胀
散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