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设计方法研究
——以大田县桃源镇桃源里旅游度假区为例

2021-08-03李小晓

福建建筑 2021年7期
关键词:桃源度假区旅游

李小晓

(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福建福州 350108)

0 引言

2017年,国家旅游局下发《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导则》的通知。通知明确提出,区域旅游应塑造特色鲜明的旅游目的地形象,打造知名、认可度高的旅游目的地品牌,建立多层次、全产业链的品牌体系[1]。依托三明市旅游发展新契机,衔接上位规划要求,结合桃源里自身特色资源和发展现状,加强推进旅游与康养、度假相结合,以至延伸度假旅游特色产业链,由此开展桃源县桃园里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编制工作。

1 旅游度假区概念及度假区现状概况

1.1 旅游度假区概念及分类

旅游度假区是一种综合性的旅游目的地,主要目标是满足游客休闲需求,主要特征是具有完善的设备、设施与服务[2]。

国家标准中,以度假区的资源条件为划分依据,将旅游度假区分为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两大类,其中自然资源指海洋、森林、温泉、草原等非人工的、天然的资源;而人文资源则指乡村田园、传统聚落、主题运动和人文活动等[3]。

1.2 度假区内现状概况

桃园里旅游度假区位于三明市大田县桃源镇,距离县城约42 km,基地大部分地区海拔450 m~1243 m,规划总面积约为880 hm2,共分为8个地块,其中:游客服务中心20 hm2,冰火桃源31.8 hm2,古堡桃源158 hm2,瓜果桃源348.4 hm2,花海桃源58 hm2,溶洞桃源25.3 hm2,丛林桃源200.1 hm2,泥巴桃源38.0 hm2。

大田县文化底蕴深厚,孝道、土堡、戏曲等地方文化兼容并蓄,是“二十四孝”作者郭居敬祖地、肉身菩萨“章公六全”祖师故里。其板凳龙进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土堡群列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朱坂村“阔公戏”通过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评估,是目前国内仅存的“宋代杂剧”。

2 区域发展机遇与面临的挑战

2.1 发展机遇

2.1.1 生态旅游热度不断上升

近年来,生态旅游越来越得到大家的喜爱。在《中国生态旅游发展报告》中,据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测算,全球范围内生态旅游收入增速快,每年有10%~12%增长,成为整个旅游市场中增长最快的部分,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几乎与国际同步[4]。

2.1.2 高效便捷的交通路线

大田县地处三明市东南部,面向闽南金三角开发区,交通区位优势明显。泉南高速、国道356线、省道217线贯穿全境,基本形成以“泉南”高速公路为主,省、县、乡道为辅的公路网络。建设中的兴泉铁路、莆炎高速、国道235线途径大田,一小时可到达三明、泉州,二小时可到厦门,三小时可达福州,可融入闽南沿海1小时经济圈。度假区游客服务中心与游客集散点所在位置毗邻泉南高速桃源出口,如图1所示。

图1 区位分析图

2.1.3 丰富的旅游资源

度假区域内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以冷热双泉、原始森林、土堡文化、客家民宿等为代表,主要分为三个品级,第一品级(3-4项指标在较高以上):冷热双泉、安良堡、畲医畲药、富硒土壤、富硒农产品。不难发现,除了安良堡,其余都是和康养密切相关。第二品级(2项及2项指标在较高以上):温泉、畲族文化、客家文化、田高山茶、大田板凳龙、汉剧(大腔戏)。除了与康养密切相关的温泉,其他都是一种特殊的民俗风情。最后是原始次森林、东风农场。

2.1.4 周边同类对比

区域周边有较多温泉、农庄、溶洞等旅游景点,周边非同类景区则以自然奇观观光游为主,呈两极分化趋势,资源品级较高,但缺乏度假类产品。因此,桃源镇在项目定位、产品策划和后期运营中,需找准自身定位,打造独具文化底蕴的特色产品,避免产品同质化,造成恶性竞争及市场开发难度,才能在竞争中获得优势。

同时,思考与可合作景区形成一种资源互补,互相带动。以创意新奇、独特的冷热双拼温泉景点,吸引已享受过普通温泉的市场人群,与他们形成互补,做串线游,从而实现引流。

2.2 面临的挑战

2.2.1 同质化竞争

桃源镇自身特色难以凸显,存在周边同质景区较多,旅游产品相似度高等问题。同质竞争均在温泉旅游业、休闲度假、溶洞旅游、休闲农业等体验产品上,受地域性限制较大。与大多数竞争对手相比,桃源镇到泉州、厦门的距离排名较后;高铁与国道开通后,桃源镇交通区位条件将显著提升。

2.2.2 保护与开发的双重挑战

资源的开发要以保护为前提,不能盲目开发,在遵循生态优先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建设。桃园里旅游度假区的建设既要实施好保护措施,又要合理开发利用,如何平衡开发与保护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度假区面临的首要挑战。

2.2.3 人才的竞争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度假区建设、管理的重要后备力量。但旅游人才不可多得,如何能吸引人才也是本次建设的难点。

2.3.4 管理体制的创新

建立一套高效、有序的管理体制,是度假区建设及后续运营的重要保障,根据现状,如何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也是度假区发展即将面临的挑战。

3 旅游群体来源及构成

桃源里的游客群体定位与出游的空间距离和经济发展水平有着密切关系。规划以福建省客源市场结构分布为参考,从空间角度,将客源市场分为省内客源市场、国内客源市场和国际客源市场3个层次,如图2所示。

图2 市场分析图

省内基础市场:省内游客将是最重要的客源市场,以海西经济圈内的福厦泉为核心展开。该部分游客特别是泉州的游客基础市场巨大,应以此为依托做大桃源里旅游市场。

国内开拓市场:依据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的距离、道路交通条件,在福建地处长三角经济带、珠三角经济带、华中地区的交接处,可以争取这些地区的潜在游客。该部分游客市场主要以大长假、带薪假期等5 d~10 d的中长线旅游为主。

国际机会市场:福建是重要的侨乡,海外华裔的著名故乡,结合福建省天然的华侨优势,进行国际市场定位。拓展东南亚、台湾、日韩乃至欧美市场的游客,该部分客源市场首先是依托归国华人,其次是到访的国际友人。

4 游客量预测

游客容量是指在单位时间、一定规划单元内所能容纳的游客数量。适度的控制,能保障度假区景观的稳定性,保障游客游赏质量跟舒适度,同时也是限制某时、某地游客过量集聚的警戒值。为了保证资源的永续利用,防止过度开发和破坏性建设,必须对度假区的游客容量进行预测和控制,从而既能合理利用,又能有效的保护景区资源风貌和生态平衡,以下是日均容量和极限容量。

(1)日均容量

按照景区的实际可游览面积或道路长度计算,其中游步道(游船线路)取5m/人;可游面积取1000~3000m2/人。详细计算如表1所示。

表1 日均容量计算图

(2)极限容量

根据LAC理论(Limits Of Acceptable Change可接受的改变极限),即任何一个环境都存在一个承载力的极限,这一极限值是景区所能接受和恢复的,环境可接受的极限通过游客数量的极限来体现,如表2所示。

表2 极限容量计算图

5 桃源里旅游度假区定位及策略

5.1 规划定位

基于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市场的发展需求,结合桃园里山、水、泉、茶、堡、台等资源,充分挖掘周边区域的历史、文化、自然、山水等旅游资源,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贯彻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品质文化以及高效益经营的规划建设开发要求,形成以休闲康养为重点,亲子互动、养生度假为特色,科普教育、研学旅游等专项旅游为辅助的度假区。将中国桃源里打造成一个“生态价值突出、旅游产品丰富、服务设施完善”的康养旅游目的地,力争成为全国著名的生态文化休闲旅游品牌,最终打造充满市场吸引力的田园康养旅游综合体。

5.2 规划策略

5.3.1 产品提升策略

以活动、品牌策划为主,秉承“新、奇、特”的规划理念,发挥策划的创造性,结合不同资源优势,积极接受各方面挑战,打造具有爆发性影响力、能够传递旅游品牌形象的产品。主要分为为四大板块:生态田园、休闲度假、文化猎奇、户外拓展。

5.3.2 旅游节庆策略

节庆旅游是指利用当地特有的文化传统,形成景区特有的节庆活动体验项目。大田桃源依托康养、客家、畲家等资源,举办有针对性的节庆活动来带动游客,使游客获得当地有特色的民俗节日体验,从而达到淡季不淡,旺季更旺的目的。

5.3.3 空间打造策略

空间上,实现南北部分主题双向发展,近期以北部为主,中远期以南部作为拓展支撑。根据分区对各个片区的功能进行布局,指导项目策划与规划,通过游客集散中心的带动和景区发展轴的串联,最终实现全景区的打造。

6 桃源里旅游度假区规划内容

6.1 总体空间划分

以大田县核心旅游资源为依托,以畲族文化、客家文化、汉剧(大腔戏)等为支撑,全力打造精品旅游度假区。

以“一轴·一心·两翼”为景区空间核心,分别为景区南北发展轴、景区游客集散中心、北部休闲度假翼、南部生态观光翼;围绕“一轴·一心·两翼”展开规划,形成全景区辐射性影响,再形成七大旅游资源片区:古堡桃源片区、瓜果桃源片区、冰火桃源片区、花海桃源片区、溶洞桃源片区、泥巴桃源片区、丛林桃源片区,如图3所示。

图3 空间结构图

6.2 旅游产品策划

构建“产品主题-龙头产品-充实产品”的旅游产品体系。分为四大项目类型:生态田园、休闲度假、文化猎奇、户外拓展。

生态田园:以花海桃源为龙头产品,田园美食购物一条街、智慧田园、田园秘密探索坊、动感竹林为充实产品。

休闲度假:以冰火汤度假村为龙头产品,花海小火车、风华养生别苑、土匪窝主题山寨为充实产品。

文化猎奇:以东坂畲寨为龙头产品,印象安良堡、溶洞桃源为充实产品。

户外拓展:以教育拓展基地为龙头产品,林下大世界、土匪主题高空项目为充实产品。

6.2.1 生态田园主题

(1)桃花林

桃花林是规划板块里的主要产业,从游客服务中心到东风农场一路打造桃花林,不仅成为一大旅游景点,更能成为一个适合各个群体,满足不同需求的活力型、旅游康养型度假产品。

在后期规划中,在桃花林上空搭建一条高空观景栈道,破除桃花花期和桃子成熟期的季节限制,搭配四季不同的植被,围绕水系陆路布景,整个区域由一个“漫步林端栈道”全程贯穿。

(2)充实产品

智慧田园:将现有的果园接入云端技术,实现科学化生产和智慧化的体验的智慧田园。仿效美国硅谷的科技企业培育模式,设立智慧田园(将现有的菜园、果园、竹林等都接入云端技术,实现科学化生产)。

田园秘密探索坊:以农耕体验为主,让游客亲身体验农耕的乐趣。游客可租赁或认购菜园,除自己体验种植外,还可指定拟栽种的农作物让景区负责栽种,农作物成熟之时,由景区制作成暖心礼品快递到游客家中。

动感竹林:除将雷竹林接入云端技术,实现科学化生产,还能提供竹林景观体验、科普教育体验、竹艺制作体验、竹产业文化体验、以及挖笋体验。

田园美食购物一条街:打造大田药膳美食示范街,形成一村一品,每个村落一个专卖店,卖特色农副产品,红菇、笋产品、冷泉鱼、东坂米、农场果蔬、桃子主题店等,还可制作成特色伴手礼,将大田乡味带给亲朋好友。

6.2.2 休闲度假主题

(1)冰火汤度假村

利用知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土楼,以及当地著名的特色建筑土堡进行创意性改造,使之成为冷热双泉的载体。通过借力使力,丰富市场吸引力,使得每种泡池产品都有其独特炒作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建议整个温泉区打造成阴阳八卦的造型,设一条水系环绕八卦,形成漂流河,夏天可在冷泉中来一次凉爽的漂游,冬天可在热气腾腾的温泉中进行温泉舒适的漂游;特殊节庆时还能边漂游,边体验客家习俗如放天灯祈福等。

(2)充实产品

“东风里”养生别苑:以大田古民居为原型,融合现代居住构筑,融入泡汤养生文化,打造一处渗透着古典气息的私密汤苑。客房、泡池、石板浴恰好可以利用斜坡做成向上递进式。

“土土”双泉酒店公寓:分别以土楼和土堡为原型,打造一座温泉与冷泉酒店。

桃花海小火车:以绿色能源轻轨小火车为主,将原有道路拓宽至12 m,服务于景区内交通,以游客体验自行、环保电瓶车为主。

土匪窝主题山寨:东坂的标志物安良堡是为抵御外敌而建,山顶的山寨山势陡峭,可打造成为土匪主题山寨,与安良堡形成一攻一防的格局,在未来的故事演绎和互动表演中,均植入更多元素。

6.2.3 文化猎奇

(1)特色抗匪文化-东坂畲寨

复原客家人与土匪战斗场景,打造福建第一个客家人抗匪文化元素的村落,集民宿、文化活动、畲族客家风情于一体。由于以前村落时刻防备着外部被敌人进攻,因此村里大部分东西都可食用,随处可见种植着可食用的水果、蔬菜、草药等,并且配套景观小品,均以果蔬为原型设计打造,实现“边走边玩边吃”的理念。

(2)充实产品

客畲文化中心:东坂村北部前往山寨的台地上,以夯土形式打造一座L型文化馆,融入数字文化馆的技术。除了交流文化,还给游客提供一个集会的地方,广场上增设每天排班演出客畲演艺节目的内容。

《印象安良堡》:在安良堡的隔间内再现抵御外敌的场景,分为器械展示间、场景重现间、客家文化间,并配以文字介绍,使堡内间间不同景。

溶洞桃源:溶洞桃源、石林前厝——会说客家故事的洞穴。打造溶洞观光游览步道,配套多彩的光影效果,加上情境音乐,给游客别样的溶洞游览体验,除了传统步道以外,还可以设置特别的交通,像是游船、脚踏洞、穴斗篷车,或以溶洞小火车等为洞穴内的小交通,并在乘坐小交通的洞穴路段不装置照明设备,由五光十色连串的LED灯组成一个时空穿越感。

6.2.4 户外拓展

(1)教育拓展基地

打造一个具有教育功能、体验功能、素质拓展功能、学习功能、娱乐功能的教育平台,包含各个年龄段的教育拓展基地。

(2)充实产品

体能拓展——野人飞跃记:提供难易不同、风格迥异、超强刺激的户外运动项目。

趣味拓展——求生树屋:树屋内用视频、3D投影等将森林求生知识介绍给游客,安排专人邀请游客、小朋友,体验如何生火、搭帐篷比赛、爬树等等。

素质拓展——青少年素质教育主题馆:以突出青少年素质教育及家庭亲子游为核心,项目设计上突出趣味性,通过“趣味性情景教育、让游客真正感觉到“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沟通与协作”,提供一个适合青少年的户外探索性学习、社会实践与素质教育基地。

林下大世界:根据不同品种,开展相应的林下经济体验,如林果采摘、蘑菇采摘、药材识别、林下经济生长习性科普等,打造一个林下药材食用菌的教育科普基地。

土匪惊险高空项目:由于山寨海拔较高,且崖壁陡峭,加之面积不大,不适宜做太多项目,可在此建造一系列惊险刺激的高空挑战项目,设小型服务站进行二次收费。

6.3 功能布局

功能布局上,形成七大片区的康养旅游架构,根据布局理念,结合分区,对各个片区的功能进行布局,指导项目策划与规划,如图4所示。

图4 功能布局图

①文化体验区:古堡桃源-东坂畲寨;

②休闲体验区:瓜果桃源-智慧农场;

③金汤体验区:冰火桃源-冰火汤度假村;

④花海康养区:花海桃源-养生别苑;

⑤溶洞观光区:溶洞桃源-石林前厝;

⑥户外拓展区:丛林桃源-森林部落;

⑦乡野体验区:泥巴桃源-乡野广汤。

6.4 交通空间结构

结合《桃源镇道路交通规划》,重点提升:桃东线、桃广线、广汤至赤坂头、赤坂头至镇区、镇区至花、海-东风农场的道路,最终形成景区“8”字形的大区域路网格局,如图5所示。

图5 道路交通图

外部交通以S307公路与泉南高速为主,S307贯穿东西桃源镇与度假区相连。泉南高速桃源出口进入桃源镇是桃源里旅游度假区的主要入口,高速未来也是桃源里旅游度假区的主要进入方式,是吸引自驾游客的重要依托。依托三明北站,极大缩短了桃源里旅游度假区与福州、闽南地区、江西地区的距离。同时,在建的兴泉铁路在永安设站,对度假区产生积极的影响,江西及闽南地区的游客通过铁路,能更加便捷的到达项目所在地。

内部交通省道S307外,以现状道路为基础进行拓宽修整,新建道路沿地形规划,最大限度降低建设成本。规划区内采用“省道-景区主路-景区绿道-生态散步道”的四级体系;对道路两侧进行整治,对道路标识牌进行完善,对道理破损进行修补。X711县道既是对外交通也是规划区内主要道路,统一白改黑为7.5m,同时按照风景廊道的要求建设,道路两边建立 交通、文化标识系统,使之成为旅游主干线。

7 结语

本文探索了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设计的实践路径,以深入了解桃源里现状为前提,通过研究度假区面临的优势与挑战、剖析旅游市场及预测游客容量,提出了规划定位及规划策略。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空间布局、阐述了旅游产品的3个体系和4个分类,及各分类的主要产品和充实产品,最后论述了功能分区和交通空间结构。

猜你喜欢

桃源度假区旅游
滨海旅游 度假集群
苏州阳澄湖半岛:城市的“后花园”
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发展现状综述
《王维桃源行》
旅游
田园松阳 宜尼桃源
首批17家国家级旅游旅游度假区名录
桃源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