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出“蠢”字,他得了十万元

2021-08-02水云初静

阅读时代 2021年7期
关键词:动乱不安分扎根

水云初静

2016年10月,中国文字博物馆发布了一则公告:破译出还没有解读过的甲骨文的,单字奖励10万元。这仿佛打开了所有人的财富大门:目前还有2000多个甲骨文未被破解,这可是2个亿啊!

但残酷的现实是:三年多来,直到2020年,只有一个人拿走了一个字的破译奖金。

那么,这个“一字万金”的字是个什么字呢?它又是怎样一步步被解读破译的呢?

01这个字竟然是——蠢

要想揭秘这个字,先得说说破译一个甲骨文需要几步。

第一步,研究文字形态。这是破译甲骨文的第一人孙诒让先生创造的方法。因为甲骨文本身的象形性非常强,所以在研究的时候,会先根据甲骨文的形态进行推理,例如人、牛、猪等等,看起来就像一个个的简笔画,你一看就知道是什么意思。

我們来看这个字,它看着很像一颗种子,我们初步判断它可能和粮食、植物有关。

第二步,研究文字的传承。汉字本身具有传承性,从三千多年前的甲骨文到今天的简体字,无论汉字如何演变,它都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从和甲骨文最接近的商代的文字——刻在鼎等东西上的金文对比,发现这个字和“屯”字十分相似,表示一颗种子扎根,有扎根、定居的意思。这也符合我们第一步的判断:它和粮食、植物有关。那么,这个字真的是“屯”字吗?

第三步,结合文献与考古研究。这也是确定甲骨文的最后一步。从商代一些典籍中,发现每次出现这个字的时候,后边一般都会出现一个词:方国,也就是商王朝的附属国,且都是一些不太安分,经常发生动乱的附属国。商王朝出兵平定这些附属国之后,就会安顿定居下来,似乎也有“屯”的意思。难道,这个字真的是“屯”?

破译这个字的蒋玉斌先生认为,它应该读“蠢”。

他对比了“屯”字的演变过程,发现虽然这个字最初似乎就是篆书中的“屯”字,指的是春天到了,植物破土而生,草木开始长出枝叶,但后来,人们为了更加生动地表示这个字,在这个字的下面加了两个虫子,意味着春天大地复苏,万物开始“蠢蠢欲动”。通过冬眠的虫蛇在回暖的春天苏醒后无序、盲目的蠕动,来表示那种到处乱动的状态或样子。

既然是指像虫子一样,那就显然不是什么好的表示,而且这个字常常和蛮夷联系在一起,肯定也不是什么好的评价。

蒋玉斌先生指出,在甲骨文里这个字常常用来形容那些不安分的附属国。比如动乱的夷国,就叫“蠢夷方”;不安分的盂国,就叫“蠢盂方”。把这个字读为“蠢”,也就读通了西周金文里出现的“蠢淮夷”“蠢猃狁”,这些都是先动乱,后被征讨的方国部落。

而且这种释读和先秦古书中的说法完全对应。例如,《墨子》中记载,大禹征讨三苗,说“蠢兹有苗、昏迷不恭……”;《尚书》中的周王室对灭亡的殷商称“蠢殷”;《诗经》中周宣王的大臣方叔征讨南方的荆蛮,写诗唱道“蠢尔蛮荆、大邦为仇”;清华简《说命》记载,“我先王灭夏,燮强,捷蠢邦”等。

02“蠢”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变成“愚蠢”的呢

现在大家在使用“蠢”时,多与“愚”相结合,指“笨拙”等意。蒋玉斌解释说,这一意义是后来发展出来的。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韩非子在更新意义上使用了“蠢”字。在他写过的一篇文章《忠孝》中,有这样一句话:“古者黔首,悗密蠢愚,故可以虚名取也。今民儇诇智慧,欲自用,不听上。”从中可以看出,“蠢愚”是和“智慧”相对的,“智”和“慧”表示聪明之人,“愚”是愚笨、愚昧之人,“愚”和“蠢”连用,与“智慧”相对,那“蠢”也就是愚的意思了。

从此,“蠢”“愚”二字就成了黄金搭档,经常被人们连在一起使用了。西汉《淮南子·地形训》中有:“其人蠢愚禽兽而寿。”其《本经训》中也有:“愚夫蠢妇皆有流连之心,凄怆之志。”都是愚蠢的意思。

不过,这时候一般还是写作“蠢愚”,“愚蠢”则是从东汉的王充开始使用的。王充《论衡》里说:“时人愚蠢,不知相绳责也。”后来,韩愈也曾写诗说自己:“我昔实愚蠢,不能降色辞。”

慢慢地,无论是笨、愚、痴、呆、傻,凡是和聪慧相对的都被按在“蠢”的头上了。

从“蠢”字的演变过程,可以看出文字的意思也不是固定不变的,人是赋予文字意思变化的主要推手。如今的很多新词不也是我们创造出来的吗?

责编:何建娇

猜你喜欢

动乱不安分扎根
不安分的天空
不安分的大地
让雷锋精神的种子扎根学生心田
10 Facts You Should Know About Nanjing
“乱七八糟”源于两场动乱
浅谈民主与科学
扎根
扎根课本 借题发挥
让你“不安分”的小家电安利帖
甲午随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