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药人才一体化培养模式的思路分析

2021-08-02李碧玉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7期
关键词:科研能力素质培养中医药

李碧玉

摘要:目的:分析中医药人才一体化培养模式对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方法:我院40名中医医院医务工作人员以问卷调查形式参与此次研究,进行中医药人才一体化培养,同时和培养前作比较,分析培养前后不同情况。结果:创新意识和能力90.00%、中医基础、临床、传承70.00%、科研能力52.50%及英语、管理、计算机及其他40.00%均比培养前67.50%、45.00%、27.50%及17.50%要高(P<0.05)。培养后中医知识为主25.00%、中西医知识并重70.00%、中医诊疗水平高30.00%及中西医诊疗水平均高并重60.00%比培养前2.50%、45.00%、5.00%及35.00%要高(P<0.05)。培养后跟师学习90.00%、交流、培训75.00%、进修院内继续教育50.00%及自主学习30.00%比培养前65.00%、50.00%、25.00%及5.00%要高(P<0.05)。结论:中医药人才一体化培养有助于提高素质培养、人才知识与技能培养、人才培养方式的占比,值得应用。

关键词:中医药;人才一体化培养;素质培养;科研能力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7-411-01

我国中医教育已经经历50多年.中医人才培养从传统的家传和师徒逐渐转向现代院校教育模式,使人才培养更加规范化[1]。事实上,只有培养各方面统筹协调的中医药人才群体,才能更好地传承及发展中医事业[2]。对此,本研究分析我院中医医院医务工作人员实施人才一体化培养模式的情況,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40名中医医院医务工作人员为调查对象,对全部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调查40名,回收40分,回收率100%,问卷调查有效率100%。

1.2方法

采用中医药人才一体化培养模式,具体包括如下:

①完善中医药人才培养机制。从思想层面上形成正确的人才培养观;组织领导层面,必须履行其工作职责,认识到工作职责为先决条件,高水平的临床教师队伍是保证高质量临床实践教学的关键。临床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医院党政领导班子组成人员把教学工作作为重要工作来抓,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任务。规章制度层面,认识到完善带教制度很重要,实行带教制度化管理,促使教学工作顺利开展,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素质教育。管理层面,对每个过程细节进行控制管理,加强对其的日常监督管理,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的临床带教老师,确保教学质量,有效进行临床带教队伍建设,培训方面:举办多种多样培训活动优化培训结构,发展培训内行,让员工“走出去”,把专家“请进来”。

②充分发挥师承教育的独特作用。认识到“师承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师承教育,以教师为指导进行学习,固定导师传帮带式的教学指导,具体内容包括中医药理论和实践,认知特性与思辨能力、道德修养等,传承中医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通过跟师的实践,传承历代中医药名家经验总结,由“心授”到“心受”转变,反复思考推敲,逐步领会,掌握真谛,并在此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完善。接诊独特的“言传身教、传承学术经验”,更好地传承及发展中医药学。

③构建医教研协同的拔尖创新培养模式。通过加强临床带教指导教师考核,规范管理,并加强教师技能培训,稳定教学秩序,保证临床。加强中医学的专业基础课的教学,提高学生驾驭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应鼓励学生主动、自觉运用中医思维方式进行临床研究。开放科研教育平台,培养出对医学问题进行逻辑归类的思辨能力,利用临床优势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孵化。通过对中医药人才临床培养,保证高水平的临床带教教学,适应日新月异的生命科学的变化和挑战,教学相长,通过带教工作巩固和更新医疗卫生知识,促进专科建设,对新形势下加强中医人才队伍临床、教学、科研的建设培养。

1.3评价标准

分析并比较培养前后的素质培养、人才知识与技能培养、人才培养方式。其中素质培养指标包括创新意识和能力、中医基础、临床、传承和科研能力及英语、管理、计算机及其他。人才知识与技能培养指标包括中医知识为主、中西医知识并重、中医诊疗水平高、中西医诊疗水平均高并重。人才培养方式指标包括跟师学习和交流、培训及进修院内继续教育、自主学习。

1.4统计学分析

利用Excel录人数据。采用SPSS23.0软件分析并处理全部数据。组间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用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组间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培养前后素质培养分析

培养后创新意识和能力90.00%、中医基础、临床、传承70.00%、科研能力52.50%及英语、管理、计算机及其他40.00%均明显高于培养前67.50%、45.00%、27.50%及1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培养前后人才知识与技能培养分析

培养后中医知识为主25.00%、中西医知识并重70.00%、中医诊疗水平高30.00%及中西医诊疗水平均高并重60.00%明显高于培养前2.50%、45.00%、5.00%及3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培养前后人才培养方式情况分析

培养后跟师学习90.00%、交流、培训75.00%、进修院内继续教育50.00%及自主学习30.00%均明显高于培养前65.00%、50.00%、25.00%及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系表3:

3讨论

中医事业离不开中医教育。中医教育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医药人才培养质量。我国高度重视对医学人才的培养工作,通过人才培养助推我国特色化发展[3]。这就迫切需要规范临床医学人才培养。寻求合适的中医药人才培养规律模式,这是现阶段医学教育一项重要工作[4]。

中医药人才一体化培养模式的实施,健全中医药人才培养机制,在思想上形成对才培养观的正确认识,在规章制度上完善带教制度[5]。在管理上,强化日常监管。有效利用师承教育作用,从思想上对“师承教育”有较高认识,指导带教内容学习,传承中医学术思想经验。建立医教研协同新的培养模式,培养中医药人才,以教促学,以学促教,教学相长,打造新形势下的医教研人才队[6]。

在此次研究中,和中医药人才培养前,一体化培养后素质培养、人才知识与技能培养及人才培养方式占比均明显较高(P<0.05)。可见,中医药人才一体化培养模式的实施,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人才素质,促使人才更好地掌握知识及技能,完善了人才培养方式。

综上所述,中医药人才一体化培养模式的应用,提高人才素质,促进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优化培养方式。

参考文献:

[1]郑晓萍,周莹.中医全科医学理念在农村社区中医药人才培养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1,29(09):200-202.

[2]程隆.高等中医药院校运动队医疗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社会需求与培养模式——以浙江中医药大学为例[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1,29(10):27-28.

[3]白娟,禄保平,刘燕,等.基于评价体系改革为导向的中医药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1,29(09):19-21.

[4]关守宁,李姗姗,宋柏林.新时期高等中医药院校人才培养改革的实践探索——以长春中医药大学为例[J].中医教育,2021,40(02):4-6.

[5]姚勇,胡鸿毅,舒静,等.“新工科”背景下新型中医工程人才培养实践与探索——以上海中医药大学为例[J].中医教育,2021,40(02):15-18.

[6]蒋宇豪,王世宇.守正创新背景下中医药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与管理研究——评《中医药大学生创业指导》[J].科技管理研究,2021,41(04):222.

猜你喜欢

科研能力素质培养中医药
中医药走遍全球再迎变革
首部中医药综合性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诞生
徐州技师学院教师科研能力提升新途径研究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及人员素质的培养
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现状及对策
生物工艺实验教学特点
素质培养下大学体育课程改革发展研究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屠呦呦获奖向世界证明中医药价值
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现状调查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