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计量自动化在配网线损管理中的应用探究

2021-08-01王辉

家园·电力与科技 2021年6期
关键词:线损管理

王辉

摘要:在城市化建设与发展进程中电网系统得到优化,为人们生活生产提供便利,这就需要根据城市化总体规划政策进行电网设计。本次研究过程中主要从线损产生的原因出发,对配网线损管理现状进行研究,依照当前计量自动化在配网线损管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新型配网计量自动化管理体系,对计量自动化管理模式进行调整和优化,望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配网线损控制成效,推动新时期配网建设和发展。

关键词:计量自动化;配网线损;线损管理

引言

随着社会用电需求的逐年增长,配网运行管理的精细化需求日渐提高,供电企业对计量自动化配网线路的线损管理重视程度得到增强,从供电质量角度出发,降低计量自动化配网线路线损可以提高配网线路的供电质量,使用户得以使用更加稳定、更加优质的电能;从企业利益角度出发,降低计量自动化在配网线路线损可以减少企业损失,变相提高售电量,提高企业效益。因此,无论是从经济角度,还是从电能质量角度,在配网精益化管理的内容中,配网线路损耗管理的重要性日渐提高。电网的线损率是电力企业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的综合表现指标,也是考察电力企业的重要指标之一,其中配网线损直接反映了电力企业的供电管理水平。配网线损主要和配网规划设计、配网设备运行、配网新技术的应用状况以及管理人员的管理措施、计量装置配备管理情况以及抄核收工作等有关。影响配网线损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技术因素和管理因素。

1计量自动化在配网线损管理中的重要性

在进行配电网自动化建设工作时,应用到大量的监控设施以及数据采集设备。同时,配网自动化系统中还包括了无功补偿技术,用到的设备主要包含变压器、监视设备以及馈线开关等等。首先,对于监视设备而言,它的主要功能是进行配电网变电站无功以及有功功率的检测与监视,同时对相关配网线路的负荷状况、开关等进行检测和控制。其次,对于无功补偿而言,其主要通过是电容器的自动投切,进而实现对馈线功率因数智能优化。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对电力运转环节信息、数据的全面采集,一旦系统发生故障,可以对其进行实时处理。

2配网线损管理现状

2.1线损管理管理体系较为落后

线损管理是否有效将严重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管理者虽注意到电量损耗问题的严重性也提出相关的指标进行衡量,但有些指标的制定无法真正衡量电量损耗程度。大部分企业根据上年的计划完成情况为依据来制定下一年的线路指标,往往这类指标的运用状况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其主要原因为线路管理的因素与许多因素联系紧密,单单考虑时间因素会使其偏离线路使用的实际状况,若在配网过程中对线路实现了改变供电线路的半径,这也将使指标失去其科学合理性。管理体系的落后导致部分工程负责人为达到后期考核指标而对线路损耗情况进行造假或虚报,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失。对此类状况展开研究,要想从根本上杜绝,则必须针对线路管理体系进行改良。

2.2线损管理责任分工不明确

由于配网线损管理性质的特殊性而导致供电系统需有不同部门相互配合,但在其配合过程中部门间衔接不恰当,进而导致线损管理问题较为突出。配电企业的供电设备使用与维护、技术改良以及资金投入都由不同部门进行负责,针对用电客户的管理与保障由营销部门进行把控,同其他生产线相同的是配电线路是供电与用电相结合的整体系统,因此整个系统仅靠某个部门是无法正常运行的,因此需电力企业生产营销和各类基层部门协同操作,但在其管理过程中大多会出现责任分工不明确的情况。

2.3线路管理中的技术问题

电网系统作为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保障,具有一定程度的复杂性。因此稳定的电网系统需多台设备共同操作运行,且设备间互相关联的每一个环节都影响着整个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同其他机械设备相同,电力设备使用时间一旦过久且又缺少必要的维护,将导致设备出现线路老化和运行不稳定的问题出现。在这种情况下,供电设备老化将会减慢电力输送的速度进而导致资源的浪费,情况严重时还将导致电网的瘫痪。

3计量自动化在配网线损管理中的应用

3.1在配网改造中的应用

首先,要做好計量管理工作,确保计量精度达到要求。这一过程中,要注重新式电能表的应用。其次,电力企业要定期对电能表做好检查、校验以及更换,确保计量装置的应用效果,降低计量环节出现的误差。此外,要根据当地实际状况做好电网规划工作,对电网布局状况进行合理的调整。比如,在进行10kV配电台区的建设过程中,要严格遵循“小容量、短半径”的重要原则。同时,在进行供电方式的选取方面,要对导线的选型以及供电的半径进行重点分析,并且要对接线方式进行研究。另外,要对三相负荷进行合理的调整,一旦配电变压器三相负荷出现了不平衡的问题,电力人员要及时做好负荷实测和调整工作,进而保证变压器三相负荷维持在平衡状态。三相负荷不平衡问题不仅将导致线损问题成倍增加,同时也不利于配网的安全运行,因而要对三相负荷的调整引起足够的重视。最后,在进行线损管理工作时,要加强对科学性手段的应用。该环节中,尤其要注重配网自动化线损采集设备与装置的应用,进而对配网运行状况实行在线实时监控。一旦发现有违规用电或者是计量异常等问题,要及时进行处理。

3.2配网线损的技术应用

在现阶段发展中,大多数地区的配电网系统都存在着非常多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供电企业需要采取措施进一步优化电网网架结构,并分阶段推进配网的自动化建设。供电企业应将电源布置在负荷中心,对于负荷区域进行多点布置,优化电源的分布情况。由于10kV单线长度偏长且导线截面偏小但负载容量过大,这不仅会导致电流的不稳定,也会导致电能损失量的升高,除此之外,供配电设施的落后、陈旧以及设备运行可靠性较低也是线路损耗较大的原因。为了有效降低线损,现阶段在很多地区的配电网建设中,都会选择使用大直径的导线,这样既能够实现线路损耗的降低还能够提高电网在电能输送过程中的稳定性。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降低发电机与变压器传输系统的无功功率来提高变压器输送电能的能力,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线损,提高电网的运行能力。

3.3线损管理的绩效考核的应用

在对线损管理的考核工作中,首先应根据技术线损的计算结果以及统计分析结果制定合理的线损考核指标,并对这些指标进行分解与细化,然后下达指标到各个部门分级施行。此外,为了提高线损管理的有效性,可通过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考核机制来约束工作人员的行为。比如电力企业根据自身发展创新电费抄核收管理方法;电费抄核收人员加强自身职业素养,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完成工作;管理人员创新管理方式,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价制度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另外也可以成立专门的管理小组采取走访的方式了解用户在用电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解决,同时定期对电力设备进行检查维护,使企业和用户之间形成良性沟通,保证电费回收,提高电力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

3.4升级计量设备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目前计量设备的科技含量和计量精准度越来越高,为降低线损,可推广使用电子式智能表代替传统的感应式电能表。电子式智能表自身功耗要比传统电能表低得多,在计量过程中损耗较小。

结束语

在对计量自动化的线损监控系统进行设计时,设计人员需要从配网的实际状况出发,既要保持线损数据监控的真实性,又要提升线损监测的科学性。尤其是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电力系统的逐步完善和发展,线损管理时应依照统一化、规范化、技术化管理原则,做好智能监测系统的构建,形成完整功能架构,快速定位线损位置和计算线损值,为配网管理和维护提供有益帮助。

参考文献:

[1]张昌庆,陈宝,蔡青,陈宋森.电力计量自动化在线损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高新科技,2017(11):62-64.

[2]华德曲.计量自动化在县级供电公司配网线损管理中的应用[J].数字通信世界,2017(11):163-164.

猜你喜欢

线损管理
智能电表及集抄技术在线损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县级供电企业经济效益提升和线损管理工作强化摭谈
县供电公司线损管理现状与对策探析
营配信息集成系统在电网管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