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七情调护对手术室患者入室前后身心应激反应的影响研究

2021-08-01张华琴

甘肃科技 2021年11期
关键词:七情调护入室

张华琴

(庆阳市人民医院,甘肃 庆阳 745000)

手术治疗是多种疾病的重要诊治手段,可取得显著治疗效果,因此在临床上获得广泛应用。但多数患者在面对手术时会因疼痛、麻醉、术中牵拉或担心对身体造成创伤等因素产生生理或心理应激反应[1-2]。因此,临床医护人员必须重视这一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以最大程度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和患者安全。中医认为,七情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活动,是人体面对外界事物所产生的不同情感反应。七情内伤不仅会伤及内脏,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脏腑气机乃至病情变化[3],即所谓“七情致病”。七情调护是基于中医七情致病理念而衍生出来的护理手段,主要包括情感调护、语言疏导、暗示移情、静志安神等干预手段[4],在脑血管意外、糖尿病、肝肾疾病等诸多疾病患者中均可获得理想调护效果,但其用于手术室患者的效果及其对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目前尚无报道。鉴于此,我院对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实施七情调护理,旨在观察其对手术患者入室前后身心应激反应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12 月共计100 例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8 例、女32 例;年龄55 岁~74 岁,平均年龄(64.33±5.27)岁;病症类型:骨折64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22 例、股骨头坏死14例;手术类型:开放手术11 例、微创手术89 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麻醉分级:Ⅰ级70 例、Ⅱ级30 例。利用随机数余数分组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0 例。两组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符合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并审核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均具备手术指征;(2)认知功能良好,能够配合此次研究者;(3)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

(1)凝血功能障碍者;(2)术前未经控制的糖尿病、高血压3 级(高危)者;(3)合并全身或者是局部感染灶者;(4)严重的骨质疏松和(或)长期卧床者;(5)正在参加其他临床试验者。

1.3 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手术室护理,包括术前访视、心理疏导;术中保暖护理、体位护理、并发症预防护理、液体管理;术后手术器械清点、患者交接。

观察组在常规手术室护理基础上加用七情调护,利用中医七情理论对患者七情特点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提供针对性的七情调护举措,有意识地采用一种情志抑制另一种情志,达到淡化,甚至消除不良情志,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的目的,如悲胜怒、恐胜喜、怒胜思、喜胜忧、思胜恐等,具体的手法包括情感调护、语言疏导、暗示移情、静志安神法等:①情感调护:手术患者受自身疾病影响往往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极易滋生焦虑、抑郁、恐惧、自卑、担忧、不信任等负性情绪,因此有必要对其实施情感调护,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中医学认为情感治疗的主要方法在于以情相胜法,通过情志相互制约能有效淡化甚至消除不良情志,进而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减轻心理应激反应;②语言疏导:手术室护士应在了解患者心理状态的基础上结合其性格特征,以真诚、亲切的语言和患者沟通,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工作,及时解答患者疑惑,使其消除不必要的顾虑,减轻心理压力,同时通过语言疏导和心理安慰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对护理人员产生依赖感和信任感,进而放松心情,积极配合治疗干预;③暗示移情:护理人员可采用手势、表情或语言暗示转移患者的注意力,与患者交流时避免使用消极语言,鼓励患者阅读文艺作品,看电视、电影或参加感兴趣的活动,使其对生活充满信心,以积极心态面对挑战,进而抑制或消除焦虑、抑郁、紧张等不良情绪;④静志安神法:引导患者排除杂念,心态放松,努力保持情绪稳定,实现“精神内守”,进而振奋精神,不受负面情绪影响,远离六淫之邪。

1.4 观察指标

(1)测定两组患者入室前后的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促肾上腺激素、糖皮质激素水平;(2)监测其心率、呼吸、平均动脉压;(3)90 项症状清单评分利用90 项症状清单测定[5],总分0~360 分,根据中国常模≥160 分为存在心理症状。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表示,以独立样本t 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入室前后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促肾上腺激素、糖皮质激素比较

入室前两组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促肾上腺激素、糖皮质激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室前后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入室后上述指标优于(P<0.05),见表1。

表1 两组入室前后各激素水平比较()

表1 两组入室前后各激素水平比较()

2.2 两组入室前后各项生命体征和90 项症状清单评分比较

入室前两组患者心率、呼吸、平均动脉压、90 项症状清单评分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室后与入室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入室后心率、呼吸、平均动脉压、90 项症状清单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入室前后生命体征和90 项症状清单评分比较()

表2 两组入室前后生命体征和90 项症状清单评分比较()

3 讨论

应激是由危险的或出乎意料的外界情况的变化所引起的一种状态,内脏器官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即大脑中枢接受外界刺激后信息传至下丘脑,分泌促肾上激素释放因子,激发脑垂体分泌促肾上腺因子皮质激素,使身体处于充分动员的状态,心率、血压、体温、肌肉紧张度、代谢水平等都发生显著变化[6]。手术是公认的应激原之一,患者入手术室后应激反应的存在使其身心发生明显改变,造成植物神经紊乱,而后者又会影响胃肠功能[7-8],所以消除身心应激反应不仅是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也是促进患者术后康复的基础[9]。

手术室护理是手术室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来随着手术患者数量的增加如何有效提高手术护理效果也引起了医学界的高度关注。李笑莹等[10]经研究指出,中医情志护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中可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缓解术后疼痛感及心理状态,改善其生存质量,促进术后康复。七情是个体情志活动的统称,由喜、怒、忧、思、悲、恐、惊组成,反映其精神意识对外界事物的不同认知[11]。中医指出,七情影响脏腑气机运行,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思则气结,惊则气乱,所以予以情志护理既可防病,又可治病[12]。七情调护是围绕七情致病机制展开的中医护理,将其应用于手术室护理中是否有助于患者获益是一个值得深入分析的课题。本研究发现,实施七情调护的观察组经护理后其应激反应指标、生命体征和90项症状清单评分均较入室前显著改善,且优于对照组,提示实施七情调护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应激反应。分析其原因在于:七情调护源于祖传医学的辩证护理,在护理期间充分将情志护理学说与现代心理干预理论有机结合并融入护理工作中,能准确掌握手术患者的心理状态,了解其心理需求,进而通过实施富有针对性的七情调护改善其不良心理状态,纠正不良行为,提升疾病认知水平,增强战胜疾病的自信心,激发主观能动性,这对于调节患者的应激反应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实施七情调护能降低患者入室后身心应激反应,保障手术顺利进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需要注意的是,七情调护本质上属于情志护理范畴,需要护理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中医理论,才能够正确领悟七情调护的真谛,并将其落实于手术室护理工作中,这也对手术室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猜你喜欢

七情调护入室
银屑病的饮食调护
入室盗窃案
入室盗窃案
疑点重重
入室盗窃案
“甲减”虽扰,调护有法
慢性支气管炎缓解期的中医调护
北海之殇
韩儒金昌协的四端七情论与“性情经纬说”
终身疾病糖尿病中医调护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