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之道研究

2021-08-01

科技经济导刊 2021年20期
关键词:校企实训学校

曲 颖

(大连民族大学,辽宁 大连 116600)

对于高校来讲,落实创新创业教育,属于迎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一时代发展必然要求的重要举措,其教育的根本目的便是为了有效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创新思维以及创业能力,进而为社会以及国家的发展增添更多新的动力。校企合作模式能够为当代高校大学生提供较为丰富的实践机会以及平台,可以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所以在其背景下,开展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之道的研究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1.分析创新创业教育的概念

对于创新创业教育来讲,其属于一种以培养具备创业基本素质以及开创个性的人才为目标的一种教育,其涵盖的内容相对来讲较为广泛,迄今为止学界对其仍然没有一个较为统一的定义。目前站在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分别得出了多种不同的结论,主要可以包括:一是广义狭义说,二是量变质变说,三是个体本位说,四是社会本位说等(如表1)。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概念进行深入解读和研究,能够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之道的探索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所以目前很多高校也都站在多个角度对其展开新的解读,以图推动自身创新创业教育能够取得进一步发展[1]。

表1 创新创业教育概念

2.分析目前高校校企合作模式下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2.1 存在校企合作深入以及广度不足的问题

结合国内高校校企合作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导致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多数都停留在签署定岗实习协议以及接受师生参观学习等状态上,这造成了双方合作深度以及广度都不足的情况[2]。

站在企业的角度来看,企业属于一种以营利为主要目的的社会组织,其在与学校进行合作开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时间以及设备等,而且人才培养的时间相对较长,同时大部分学生都难以在较短的时间内给企业创造利润,所以很多企业实际上并不愿意与高校之间开展合作。同时即便存在部分愿意接受学生来企学习以及实习的企业,但是也由于学生能力不足以及商业机密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其更愿意安排学生从事一些与专业实际上并无关联以及关联性并不强的工作,这种工作对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并没有太大的作用。除此之外,部分企业在与学校实际开展合作的时候,更加重视的是各种创新创业成果的转换,实际上对于人才的培养方面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还有部分企业尽管参与了校企合作模式,但是多数都是为了获取到政府方面的资金支持,而且这些资金实际上也并没有被企业全部用在校企合作当中,这使得合作更加难以深入开展。

站在高校的角度来看,目前学校现有的学科课堂体系存在着不够合理的问题,往往过于重视理论知识方面的教育和学习,无法切实满足合作企业的相应用人标准。一些高校在对专业以及学科课程进行设置的过程中,也并没有积极邀请合作企业参与其中。不可否认的是,部分高校在与企业开展合作的时候,其合作办学思路非常清晰,但是并没有真正地意识到校企合作模式能够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发挥出的重要价值和作用,未能高度重视全面育人,从而使得学生职业素养、综合素质还有创新意识等的有效养成受到了忽略。

2.2 存在校企合作的实践性不足的问题

相较于一些发达国家,我国校企合作模式的发展起步相对较晚,相应的校企合作机制依然处于一种不断发展和优化的状态下[3]。结合现状,校企合作的实践仍然存在实践性不够充足的问题,主要可以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高校校外实训平台建设力度存在严重不足。尽管大多数高校都建设了校内实训平台,然而校外实训平台以及实训基地数量等都严重不足,这使得学生难以系统、全面地接受专业技能培训教育。站在专业实训角度来看,存在部分学生在校内实践过程中能够学习到的专业技能较为有限,同时教师也很难有效兼顾到每一位学生,这使得学生专业实践技能存在着非常大的提升空间。站在学生校外实训以及实习角度来看,存在很多学生在企业实际实习过程中,相应企业并没有真正地安排工作经验较为丰富的工作人员开展指导工作,一些企业甚至随意地对学生的实习岗位进行安排,从而导致学生在校外实习的时候无法真正有效地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站在创新创业实践平台角度来看,我国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时间相对较短,这也使得部分高校实际上并没有对创新创业教育给予足够的重视,同时也没有投入资金以及人力来对创新创业教育平台进行建设。尽管存在部分高校已经建立了一些学生创新创意孵化园(如图1)以及创业基地等,不过其基础设置存在不够完善以及软件建设较为滞后等问题,无法为学生提供真正有效的创业帮助。

图1 创新创业孵化园

二是存在专业教学体系不够完善的问题。结合目前高校专业教学体系来看,很多专业教学依然在沿用以往较为传统的教学模式,这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够浓厚,教学照本宣科的现象依然比比皆是,无法为学生的专业实践提供更多切实有效的机会。

3.分析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之道

3.1 注重深化校企合作强力推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高校想要进一步提高自身创新创业的人才培养水平,一定要注重对校企合作加强利用,借助多种手段不断增强与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以此来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创造更多的机会,对此应充分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注重不断扩大校企合作单位范围。高校不应该将校企合作对象仅局限在学校以及城市周边的企业,还需要尝试与市外以及省外企业展开合作与交流,不断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对接,合理组织和鼓励有创新创业需求的学生不断前往企业进行学习,以此来拓宽学生的视野,不断积累经验,这种方式能够对学生未来开展创新创业活动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4]。除此之外,学校还需要加强与乡镇企业之间的合作,要能够以战略目光来看待彼此之间的合作,应组织专人开展深入的乡镇调研工作,适当地增加农村学生招生,并且鼓励和引导学生前往乡镇企业进行学习,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发现不足、分析不足,进而逐渐培养其创新意识,锻炼其创新创业能力。

二是高校应设立工作站。高校想要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的广度以及深度,尽可能地减少校企合作时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便需要与合作企业进行协商,然后建立驻场工作站。对此,高校需要派遣专人负责工作站的工作,要将工作切实围绕企业项目合作、专业实训平台建设以及人才引进与交流还有学生实训以及实习等相应内容来开展,借助观察、调研以及交流等手段,不断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除此之外,校企合作工作站还需要针对本校能够进行合作的企业开展调查工作,应该将区域经济发展特点作为主要依据,科学合理地制定本校校企合作整体规划,需要以市内企业资源为主以及市外企业资源为辅。

三是应该进一步加强彼此双方对校企合作的认知。通过加强双方校企合作认知能够帮助企业以及高校有效改变存在的一些消极态度,有助于校企合作进一步深化。对此高校必须要充分认识到校企合作属于创新创业人才以及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一种新的发展形势,属于一种有目的并且有计划性的人才培养活动,因此,学校必须要积极主动地承担起合作办校以及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教育教学体系的建设工作,同时还要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主动积极地与企业之间展开沟通以及交流。作为合作企业需要充分认识到校企合作并不是一个单纯的生产活动,同时也并不是学徒制教育活动,自身必须要将社会责任感作为导向,能够客观理智地看待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规律,也应该积极主动地与学校进行交流以及协商不断深化合作。

四是应该制定双方合作机制。对于学校和企业来讲,需要进一步完善双方共同实施的相应校企合作机制,需要以协议等形式来充分明确校企双方在实际合作过程中的具体合作形式以及双方权责还有过程监督等相应内容,以此来尽量减少合作过程中产生的摩擦,从而推动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作能够顺利高效地开展。

3.2 注重加强校企合作实践创新力度

针对校企合作实践性不足的问题来讲,其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的影响非常大,甚至可以说直接影响着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成败。为了改善这一问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高校应该基于市场动向,注重健全和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目标体系[5]。借助创新创业教育帮助所有学生都实现创业以及创新这是一种不够现实的想象,因此,学校需要围绕行业切实需求制定一个多层次的教育目标,大体上可以分为:主动就业、个人创业还有合作创业等。对于主动就业来讲,主要指的是大部分学生的毕业方向,高校需要明确学生借助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培养能够具备创新思维、发散思维以及良好的市场敏锐度等,这样可以提高学生自身的就业竞争力。针对合作创业来讲,其主要教育目标便是借助创新创业教育不断引导和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创业团队当中去,并且在实践当中不断积累创业经验,形成创新精神,然后在毕业之后能够帮助企业实现健康长远的发展。针对个人创业来讲,主要是针对一些具备一定条件的极小部分的学生,学校应该要求教师协助其开展各种创新创业活动,或者具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应的创新创业活动,尽可能地帮助其实现个人创业。

二是高校需要建立健全教学体系。对此,一定要坚持以岗位能力为抓手,将实际就业为导向,切实结合职业标准不断调整目前已有的学科教学体系,对于专业教学内容一定要切实融入职业标准规范,高度重视岗位技能教学以及职业素养还有职业精神的培育,要切实改变以往过于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教学的教学体系[6]。针对一些非商科专业的学生,高校可以对其开设一些有关管理学以及营销学等的选修课,帮助学生可以有效掌握与创新创业有关的相应知识。

三是需要加大力度建设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对此学校需要与企业展开合作,切实发挥企业自身的资金以及技术优势来构建相应的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并且将其作为学生专业实践、创新实践以及技术开发的一个重要载体,从而进一步推动校企之间的产学研合作,这样能够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一些新的路径。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基于合作企业项目,由校企双方共同指导学生完成相应的毕业设计。对此,应做到毕业设计选题必须要能够基于企业项目实际,并且可以提供真实的数据,同时还要由企业技术人员来帮助学生毕业设计当中遇到的一些技术问题作出解决和探究,当毕业设计完成之后,还应该由学校以及企业技术人员等一起对学生的毕业设计作出评价[7]。

3.3 注重加强师资建设力度构建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创新创业型教师队伍

师资力量属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主要力量,其自身水平的高低能够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因此高校必须要加强师资建设力度,对此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高校需要加大创新型教师的引进力度[8]。作为高校应该将校企合作作为一个人才引进契机,要能够开放用人格局,主动与政府部门、行业以及企业还有科研所等进行交流和沟通,积极邀请其中的人员来到学校任职,促使其能够有效参与到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当中去。除此之外,高校还可以借助校友会,合理选择一些具备创业经验的相应成功人士来到学校进行讲学,也可以让其长期担任创新创业教师,以此来不断提高创新创业教师队伍的水平以及质量。

二是需要对教师队伍结构进行优化。对于创新创业型教师队伍来讲,一定是由多学科以及具备创新创业经历的教师构建而成的,所以学校有必要对现有的教师队伍结构展开科学合理的调整。对于国外来讲,很多大学的创新创业课程大部分都是由多名教师共同开展讲授,针对理论知识一般由专职教师来负责,对于实践部分以及经验传授,则是依靠一些来自企业以及行业的客座教授进行负责。所以高校可以对国外的这些经验进行借鉴,合理调整学校当中兼职教师与专职教师之间的比例。除此之外,高校在对教师进行培养的过程中,还需要以津贴等方式来不断吸引企业人员以及行业优秀人士来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为学生传授创新创业经验。另外,学校还应该鼓励教师开展创新创业工作,可以让教师带队参与市级以及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并且在经费上给予足够支持,借助大赛来不断强化教师以及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能力。

4.结语

综上所述,在校企合作模式下,高校想要做好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作,一定要明确好自身的办学理念以及办学特色,要能够深入广泛地开展校企合作,同时还应该注重对宏观市场环境的有效分析,并且以就业、创业为导向,不断加强校企合作实践创新力度、改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以及建设创新创业型教师队伍建设等,以此来推动自身创新创业人才培育质量不断提高。

猜你喜欢

校企实训学校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项目驱动的启发式程序设计实训探索与实践
现代通信实训教学平台的建设与实施
学校推介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
样规制作的任务实训
校企合作五反思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