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层住宅建筑结构的抗震优化设计策略

2021-07-31郑一苇

工程技术研究 2021年11期
关键词:烈度延性水准

张 翔,郑一苇

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00

1 高层住宅建筑抗震效果影响因素

1.1 材料

材料是建筑实体必不可少的要素,现阶段的建筑材料类别及性能各不相同,具备的抗震效果也存在差异。应用加气混凝土板等材料,可发挥出其高强度、质地轻的特性,有利于提高建筑结构的强度,同时可明显减轻总体自重,建筑物综合使用性能更为优良。在抗震设计中需对材料特性进行对比分析,合理选择,使其满足高强度、质地轻的双重要求。

1.2 高度

现代建筑工程中,高层建筑成为主流趋势,但在高度增加的同时,其重心高度也随之提高,结构稳定性难以得到保障。从实际情况来看,建筑超高的现象普遍存在,在爆发高强度地震时极容易发生失稳现象,严重时将引发建筑整体坍塌,所造成的伤亡不可估量。为创造可观的建筑使用价值,需在增加建筑高度的同时,避免出现重心过高的情况。

1.3 地基选取

地基具有稳定性是提高建筑抗震性能的必要前提。对于高层住宅建筑,若施工现场的地基具有稳定性与平整性,那么在此条件下建设所得的建筑物整体抗震性能优良。若建筑地基性能欠佳,如存在松软、含水量过高等情况,此时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将大打折扣,不利于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从这一角度来看,需注重对建筑物地基的选择,若因用地规划问题而必须在软基上展开施工建设时,就要做好地基加固工作,使其具有足够的稳定性。

2 高层住宅建筑结构抗震性能优化

2.1 构建高效的地震作用传递路径

以楼屋盖梁为例,充分关注水平荷载和重力荷载,构建一条高度畅通且精简的路径,使两者高效传递至包含墙、柱在内的各类竖向构件处,优化受力条件。

(1)对于无转换层的高层建筑,需要充分考虑垂直荷载作用下的轴压力,应保证该部分力的作用位置恰好位于竖向构件的几何中心处,据此布置竖向构件,减小偏心距。

(2)在超高层建筑中,需构建具有贯通特性的抗侧力结构体系,从而达到传力直接的目的。抗侧力结构的组成方面,以框架、剪力墙、筒体及支撑为核心,辅以其他附属结构。

(3)选择抗侧力构件时,需密切关注抗侧力结构和构件两部分在延性方面的表现,即不可出现脆性破坏的现象。关于延性的判断,常引入的是结构顶点的延性系数,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式中:µ为结构顶点延性系数,通常,µ值至少需达到3~4,并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增加;Δup为结构顶点屈服位移;Δuy为结构顶点弹塑性位移限值。

2.2 确保抗震构件具有足够的延性

高层建筑抗震设计中,确保适度的赘余度和内力重分布为关键点。在该条件下,若高层建筑遭遇地震,尽管有部分构件受损退出工作,但剩余的各类构件仍能够用于承担荷载,此时可规避因局部失稳而导致建筑整体无法正常抗震的现象,提高建筑物的整体抗震性能[1]。

遇地震时,框架、柱头、柱根等部位均存在较为复杂的受力关系,在外力的作用下易受损,因此在抗震设计工作中需着重考虑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尽可能控制节点最先破坏的位置,即不应出现在柱节点处,应做到梁端先于柱端破坏,此方式可较好地避免柱节点的破坏作用,以免出现整体结构坍塌的情况。另一方面,对于剪力墙以及框架-剪力墙结构,在设计时需着重控制高度与宽度的比例,即该值需达到2以上。

2.3 设多道抗震防线

框架-剪力墙结构的特点在于可形成多道抗震防线。剪力墙发挥第一道防线的作用,是关键的抗侧力构件。在剪力墙的设计工作中,数量控制至关重要,需着重考虑其承受的结构底部的地震倾覆力矩,该值不可小于底部总地震倾覆力矩的1/2。此外,在布设剪力墙时,间距不可过大,否则将出现楼板大幅度变形的情况。剪力墙间距取值表如表1所示。

表1 剪力墙间距取值表 单位:m

若剪力墙间的楼面存在较大开洞,则需要适当减小楼、屋盖的长宽比。剪力墙出现开裂现象后,地震作用重新分配,为满足稳定性要求,需保证各层框架能够与墙体保持协同的关系,即两者共同承受较小的地震剪力。

2.4 确保主体抗侧力结构的刚度

主体抗侧力结构是整个高层建筑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其应具有足够的刚度,在对该部分展开抗震设计时,需兼顾水平位移、强度延性多方面要求,合理设定强度,从而保证高层建筑结构安全使用[2]。就实际使用情况来看,高层建筑主体抗侧力结构的刚度需遵循适中的原则,即不可过大,通常以略大于规范值或恰好与之相同为宜。

3 住宅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要点

高层建筑结构中,若抗震设防水平偏高,虽然可以满足抗震要求,但容易出现资源浪费、成本增加等问题;若设防水平偏低,虽然可以较大幅度地减少成本,但其抗震性能偏弱,高层建筑使用期间遇地震时易诱发坍塌或其他事故,由此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在抗震设计时需兼顾多重要求,既要保证高层建筑具有足够的抗震性能,又要避免出现成本过高的情况。

3.1 建筑设防三水准烈度

(1)水准烈度分类。以多年来我国地震发生概率的统计分析结果为依据,确定设防三水准烈度,具体如下:①第一水准烈度,50年内,超越概率为63%的地震烈度为众值烈度;②第二水准烈度,50年超越概率为10%的烈度;③第三水准烈度(即罕遇地震的概率水准),50年超越概率为2%~3%的烈度。

(2)水准设计。以前述所提的设防三水准烈度为基准,进一步提出抗震设防的三水准设计准则,具体内容如表2所示。其具体标准如下:①建筑物遭第一水准烈度时,不可产生任何形式的损坏现象,建筑需维持正常使用的状态,结构状态则以弹性变形阶段为宜;②建筑物遭第二水准烈度时,可以产生一定程度的损坏,但具备维修的可能,即经过维修后其依然可以正常使用,尽管结构进入非弹性变形阶段,但其塑性变形仍可得到有效控制,可稳定在某限度以内,震后残留的永久变形不大[3];③建筑物遭第三水准烈度时,各部分结构的非弹性变形均处于可控状态,同时远远未达到结构倒塌的临界变形条件。

表2 抗震三水准设计准则

3.2 层间位移限制

高层建筑的结构特点在于高宽比较大,位移限值受到材料、结构体系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因此在基于高层结构的设计工作中应做到统筹兼顾。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必须合理设计此部分的位移限值,以便提高其稳定性,确保其功能可正常使用。高层建筑更容易受到地震的影响,此情况下将伴随更明显的层间位移现象,因此在抗震体系设计时需加强对层间位移的限制,避免在地震时出现大幅度位移的问题。层间位移对比如图1所示。

图1 层间位移对比图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层住宅建筑对于稳定性的要求逐步提高,合理做好结构的优化设计工作至关重要。笔者结合实际抗震设计工作,从场地选择、结构的配置和优化等多方面入手,总结出了住宅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要点,从根本上提高了建筑的抗震能力,研究成果可为同类工程提供一定的参考。

猜你喜欢

烈度延性水准
高烈度区域深基坑基坑支护设计
一种改进的水准网条件平差算法
高烈度地震区非规则多跨长联连续梁抗震分析
建筑结构基于抗震对混凝土构件的延性研究
媲美激光光源的成像水准Acer宏碁E8620C
矩形钢管截面延性等级和板件宽厚比相关关系
B和Ti对TWIP钢热延性的影响
318国道沿线芦山地震的震害特征与烈度区划探讨
什么是地震烈度,它与震级有什么不同
青岛国家水准原点网建设与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