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前慢,不过是用来怀念的

2021-07-31周云龙

政工学刊 2021年8期
关键词:静静老家薪酬

☉周云龙

多年不见的老同事阿海,兜兜转转又在微信上“见面”了。每天,我们默默地关注对方的动态,偶尔他给我点个评,我给他点个赞,就像当年办公大楼里见面,点一点头。

周末的傍晚,他回盐城老家,随手拍了几张村庄照:小河,小船,小楼,门前斜着停一辆小车……配发的文字也有点意思:在老家,时间仿佛变慢了,心情也莫名地安静下来……

极简一句话,给我强烈代入感。老大不小的了,我突然文艺起来,想到那首《从前慢》。那一刻的朋友圈,估计我最能理解他的心境。这些年,每次回去看望老母亲,吃老灶烧出来的土菜,盖带着太阳味道的被子,听星夜里的虫鸣,总感到乡村的夜,像是一个加长版,暗得早,黑得深,亮得晚。

夜晚也有“城乡差距”?某一天,突然想明白了。这些年,乡村也在与时俱进,以它的步幅。不过,相比霓虹闪烁的城市,乡村的环境,更多还是静态,老态,慢镜头。置身其间,多半的参照物是静止的,或是缓慢移动的。没有快速飞奔的车子;没有纵横交错的路灯;更没有按时跳转的红绿灯;没有行色匆匆的人群,能行能动的年轻人都在城里忙活……所以,踱步乡间路,你会感觉一切慢了下来,慢了下来。

人是很容易被生活的周边裹挟、改变的。小时候巴望过年,有好吃的,好玩的,好穿的。一到旧历年底,心跳都能感觉到有所加快。后来,年岁渐长,过年不过年没啥心动感觉了。但是,春节前几天,看到年轻同事一拨一拨往老家赶,看到大街上购物人群南来北往,心就开始不淡定,总有点心不在焉。

木心的那首《从前慢》,被人谱上曲子,正在流行。悠扬的旋律,幽远的意境,一听倾心,顿生欢喜,干脆将它设为单曲循环,绕梁数日,直至审美疲劳。这是我摸索出来的一条应对外界诱惑的独门秘籍:满足它,成全它。

常听朋友叨叨,城市浮躁,我想静静。真的如此吗?不必空想,请个年假,直奔乡下,住上几天。三天两天,尚感新鲜。时间一长,你会发现你并不是真的喜欢静静,手机离身半天,就可能坐立不安,甚至觉得魂不附体了。之所以想静静,可能只是那段时间你累了乏了,想清空一下,要暂停一下,而已。

人的身体里,据说至少住着两个人,一个感性一个理性,一个喜新一个恋旧,一个想快一个要慢。有位亲戚在三线城市做中小学生课外培训,一周几个夜班,下班都要十点之后,周末更要加班,自己的孩子无法陪伴。朋友建议她换个工作环境,节奏相对松弛一点。有人推荐一家智慧健康平台,朝九晚五,不过,薪酬最多只是先前的三分之二。慢下来,钱少;忙起来,钱多。小两口反复权衡,最后还是决定薪酬优先,毕竟他们身上有着20年的房贷。

日子还是现在的好,可快可慢,自由选择,反复切换:想快,上快车道,过去倒腾七八次交通工具才能到达的地方,现在一张高铁票可抵达;想慢,就慢下来,可以一段一段往前挪动,边走边看一路风景。

从前慢,那是时代的局限,条件的制约。从前的从前,没有车,没有马,一定更慢。从前的人们,没想过要快吗?只是眼前没有门,没有路。

有趣的是,中国人的语言习惯,似乎一直是厚“快”薄“慢”的,譬如,快乐,快活,快慰。又如,凉快,畅快,痛快。而“慢”,都出现在这些词组里:傲慢,怠慢,轻慢。当然,也有“慢工出细活”,不过又有“快刀斩乱麻”。

猜你喜欢

静静老家薪酬
静静旋转的青春
给结婚一个理由,让我们静静相守
退路
在老家过年
老家
吸引人才,薪酬体系需细分
如果感到幸福你就跺跺脚
国有企业的薪酬激励问题与设计
你们都是,我想静静
“薪酬沙皇”走马上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