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始说反活

2021-07-30何子静

父母必读 2021年7期
关键词:供血家庭成员过度

何子静

喜欢说反话往往跟孩子的自我意识的发展有关,有着积极的意义。因此,孩子说反话时,父母用什么语言其实并不是最重要的,回应时的状态很重要。

明明是饿了,却说不要吃;喜欢的玩具,偏说不喜欢……孩子在两三岁时进入第一个叛逆期,开始爱说反话。

孩子说反话背后的积极意义

当孩子说反话时,父母难免容易着急、生气。这时候我们应该意识到,在做出任何反应之前,有必要理解孩子说反话背后的含义。要想做到这一点,父母必须在爆发之前先找一个冷静的“空间”——也许只是默默地深呼吸几下,也许是躲到阳台或者洗手间缓一缓,甚至是自己出去散散步,再看看孩子说反话的背后到底有什么心理诉求。

在冷静下来之后,我们能更清楚地看到孩子的内心世界。有时候,孩子说不玩那个喜爱的玩具了,只是意味着他想用这个反常的举动让你关注他,他想学习表达情绪和表达需要。有时候,孩子说不吃饭了,只是在传递一种对自由选择的追求,希望自己在没有额外压力的情况下自我觉察、自我决定。有时候,孩子很困了却不肯睡觉,只是表达一种感受,表示他今天玩得很开心,但是他可能希望有人明确地限定他(如必须上床了,必须关灯了),以此来搭建生活的结构和入睡的程序。

孩子有勇气和我们对抗,这是好的信号,说明孩子在试着保护自己的个性,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

父母回应的状态最为关键

在回应孩子说反话这件事时,父母用什么语言其实并不是最重要的,孩子实际上更加关注父母回应他时的情绪状态。

·父母的态度决定了亲子关系。当父母回应时情绪稳定,孩子大多会听话。相反,如果父母回应时的情绪状态是愤怒和具有攻击性的,孩子要么自我封闭,要么过度反应。因为人类先天就有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遇到生存威胁的时候,出现的姿态要么是战斗要么是逃跑,这是自然反应。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遇到威胁后也许只会吓呆在那里或者是一直坚持哭闹到崩溃。这样的亲子互动,很容易陷入恶性循环,让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疏远。

·及时调整愤怒和沮丧。所幸的是,很多父母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情绪状态,也能及时调整,那么孩子的身体就不会进入为了生存而战或逃的状态,亲子互动也会是围绕着成长、发展的目的展开的,这样家庭成员之间才会进入相互理解、相互滋养的良性循环。所以,父母在面临任何和孩子有关的“难以搞定”的问题时,需要先去调整自己的情绪状态,并且关照好自己,就像心脏在给全身供血之前,先要自己供血充足。

·学会区分自己的期待。建议父母找一个舒服的地方坐下,闭上双眼,花一些时间释放任何身体所感受到的压力。回想孩子在说反话时的情景,自己是否有一些期待。比如期待孩子好好吃饭从而健康长大,期待自己花钱购买的玩具能让孩子开心,期待孩子形成自律的作息习惯,等等,感受我们在对孩子的每一个期待中所包含的美好善意。但同时我们也要觉察出自己有一些不那么现实的期待,比如孩子必须要听从自己的安排,孩子应该什么事都懂了……当我们能区分自己的期待,让好的期待留下,让不太好的或不太现实的期待离开之后,就能更好地应对孩子说反话的行为了。

积极应对孩子说反话的行为

·做好示范。比如,在孩子说不要玩心爱的玩具时,父母无须明确反驳孩子所说的话,可以示范一下玩具的新玩法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和孩子一起玩起来。孩子天生就有模仿父母的倾向和意愿,父母的做法既表达了对孩子的关注,也给孩子展示了如何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式缓解、释放消极情绪。

·要适时设立邊界。比如,孩子在说不吃饭时,父母就不要在后面追着孩子喂饭了,可以告知孩子不好好吃饭的后果,让孩子稍微饿一下,让孩子感受到他拥有父母的关爱的同时,也要自己去承担“对抗”的后果。

·建立相互滋养的亲子关系。面对这样的情况,既不能过度以父母为中心,也不能过度以孩子为中心。如果太过于以父母为中心,对孩子说反话的行为管制过度,不利于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如果太过于以孩子为中心,纵容孩子的任性,那么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会在养育中不断有沮丧和受挫感。父母要在两者之间取得平衡,既能关照自己的情绪状态,也要关注孩子、体谅孩子说反话背后的需求,这才是相互滋养的亲子关系。

猜你喜欢

供血家庭成员过度
画与理
心肌供血不足是怎么回事?
Do you share too much online? 你是 “分享控”吗?
身体传送带
你熟悉“成长经典”吗
过度保护会剥夺幸福感
当下流行“过度病”
辣语
法舒地尔合天麻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73例临床观察
颈夹脊穴注天眩清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