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丹青密码

2021-07-30嘉树

学与玩 2021年6期
关键词:仙鹤幅画画家

嘉树

亲爱的小读者,你喜欢画画吗?你喜欢欣赏中国画吗?当你面对《五牛图》《瑞鹤图》时,能将它们的艺术价值、相关故事娓妮道来吗?还是张口结舌、无从评说呢?

不管怎样,在大力倡导学习传统文化的今天,你有必要学会欣赏一些中国名画,因为中国画和中国书法一样,是中华文明的精髓,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民族特点,并受到全世界人民的高度赞赏,是中国人应该了解的艺术。学会欣赏中国画,不但能提高我们的审美情趣、提升艺术修养,还可以收获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

中国画中的名作浩如烟海,咱们从何说起呢?动物和人类关系密切,有的动物,如牛和马,自古就是人类的好伙伴,自然也成了画家描画的对象。这期的《丹青密码》,就让我们近距离欣赏有关动物的中国画,了解与之相关的故事。今年的生肖是牛,大家一定还记得2021年第2期《学与玩》中的《牛年说牛》吧?我们就从其中与我们有过一面之缘的几头牛说起吧!

如果我们牛儿五兄弟说要做牛年的代言人,相信有不少人,甚至是我们的“同胞牛”们都会大摇其头: “就你们几头老牛,凭什么呀?”还别说,首先凭借的就是“老”字。你可能见过老牛,可你见过1300年前的老牛?我们就是被画在千年前《五牛图》里的老牛。

古书画界有个说法:“纸寿千年,绢寿八百。”千年前的一张白纸留存到现在,就已价值不菲,何况这上面还有活灵活现的我们五头牛?《五牛图》是现存最古老的纸本中国画,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成为国宝是情理之中,我们成为最受关注的牛自然也在情理之中了。

当然,“老”不是重点,重点是我们都有“个性”。看吧,我们五兄弟从左到右一字排开,看似互不干扰,其实又是一个整体。画的背景干净利落,只有一丛荆棘点缀,显示出画家别具一格的布局。

牛老大排在最左边,斜着牛眼,心情郁闷:凭啥它们自由自在,唯有我系着缰绳?我要用眼神表达我最后的倔强。

牛老二紧随其后,俏皮的它回首吐舌;老三正面昂首挺立,作为一名有礼貌的牛,似乎在与观画者打招呼; 老四仰首长鸣,莫不是在和老二聊天?老五最为惬意,一下一下地蹭着荆棘——满画纸唯一的一丛植物,高兴得眉开眼笑。

更传神的刻画在眼睛部位。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画家特意将我们的眼睛适当放大,真是炯炯有神。我们的眼睫毛也被画得一根根长而密。大眼睛、长睫毛,我们属于侧颜也很美的那种呢。难怪元代画家赵孟頫都夸我们:“五牛神气磊落,稀世名笔也。”

“牛”生在世,谁没个故事?况且我们五头牛历经沧桑,穿过千年风云,自然故事多如繁星、不可胜数。这也是我们自信能做牛年代言人的又一个原因。

一千多年前的一个春天,唐朝宰相韩混在原野漫步,看到牧童骑黄牛,悠闲吹笛,几头耕牛或休息吃草,或辛勤耕耘,喜爱画牛的他马上将这些牛速写下来,又回去经过一个月反复修改,终于在纸上画出了我们五头牛,并取名为《五牛图》。

有人说,韩混画出这幅《五牛图》,是出于归隐之心,有人说是为了表忠心,还有人说是鼓励农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无论如何,我们从此诞生,欣喜不已。

后来,《五牛图》历经辗转,被多位赫赫有名的人物收藏:北宋徽宗、南渡后的高宗、赵孟頫、元太子、明代大收藏家项元汴……乾隆皇帝更是将它收藏在紫禁城和中南海春耦斋,每年都赏玩并赋诗。

不料,1900年八国联军进入北京,将《五牛图》抢走,我们从此在异国他乡颠沛流离,有家不得归,有国不能回。直到20世纪50年代,听闻《五牛图》要在香港拍卖,周总理指示,不惜任何代价,都要将《五牛图》抢救回国。后来,国家用了六万港币成功将其购回。故宫博物院又千辛万苦,将“千疮百孔”的画作修复。我们终于可以岁月静好,安度晚年了。

天大地大,中国才是我们的家。现在,正是牛年,我们几头老牛也忍不住跃跃欲试,想用我们的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激励大家,想以我们的美感召观者,想让我们的故事流传后世。所以,你同意我们做牛年的代言人吗?

小档案

名称:五牛图

作者:韩湟

尺寸:纵20.8厘米,

年代:唐

橫139.8厘米

类别:麻纸本,

馆藏:北京故宫

水墨,淡着色

博物馆

欣赏吧

《五牛图》因其生动活泼的造型受到人们的喜爱,艺术家还将这些形象做成了摆件、雕像、剪纸等、让更多人看到它们可爱的模样。

打架的牛

亲爱的小读者,看了前面五头老牛的自我介绍,你是不是喜欢上了它们,甚至想跟它们玩耍,体验一下“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的诗意?不过,现在你要注意了,下面出场的是《斗牛图》里的牛,它们不但不能碰,最好离得远远的,因为它们在打架!

你看,这是两头很健硕的公牛,一头牛低头用两角尖顶向对方的肚子,它的肌肉鼓胀着,甩开四蹄,疾奔而来,凶猛无比,如果被它顶上,那还不得四蹄朝天,人仰马翻!另一头牛显然实力稍弱,已经累得气喘吁吁,不敢再迎战,目光惊恐,转头想要逃跑。

这么生动的形象,这么激烈的场景,却是纯用水墨画成的。牛的全身染成墨色,用墨色的浓淡变化,体现出牛身的结构和运动时肌肉的紧张,再用浓墨勾画出牛的角、蹄,点出眼睛、鬃毛,看似色彩简单,但仍能感觉到“墨生五彩”。

看到这里,你是否好奇《斗牛图》这样高明的画作,是谁画出来的?俗话说“名师出高徒”,这幅画的作者就是《五牛图》作者韩混的学生,唐朝画家戴嵩。传说,戴嵩曾画饮水中的牛,连水中牛的倒影都唇鼻相连,可以看出来戴嵩在写生上的功力。

这幅画不但画得精彩,题诗也很有意义。那可是乾隆皇帝写的呢,而且是两首。我们先看第一首:“角尖项强力相持,蹴踏腾轰各出奇。想是牧童指点后,股间微露尾垂垂。”前两句说的是这两头牛打架时的形态,生动形象。后两句还包含了一个故事。

据说,出身书香门第的戴嵩从小画画就很有名。有一天,父亲的朋友向他求一幅画,他就将《斗牛图》送给了这位客人。客人看到画上的牛生动逼真,非常高兴,拿着画边走边欣赏,走到村头时碰到了一个放牛娃,正挥着鞭子驱赶牛群。客人就和放牛娃开玩笑,说:“你看,戴嵩画的牛比你放的牛彪悍强壮,更加好看。”没想到,放牛娃一看画,哈哈大笑,说:“牛打架的时候,全身力气都使在牛角上,尾巴是夹住的,可是这画上的牛尾巴却在左右摇摆,不符合实际啊。”

戴嵩听说这件事后,脸红了,他想画画不光要技法好,还得从实际出发。从此,戴嵩观察得更仔细了,他经常看牛的各种神态,向放牛娃了解牛的生活习性。后来,他画得越来越好,和韩干画马一样出名,被人称为“韩马戴牛”。

这样看来,乾隆的第一首诗歌已经将画作讲得很清楚了,还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为什么又写了第二首呢?这就另有故事了。

原本,乾隆也认为牧童是对的,戴嵩画牛是经过牧童指点后画的。然而有一年冬天,70高龄的乾隆观看斗牛大赛。他发现,这些黄牛在相斗的多数时候,尾巴是夹住的,但也有时候,尾巴是翘起来的,而且得胜的时候,尾巴翘得很高。

回到宫里,乾隆就在戴嵩的《斗牛图》上又题了一首诗:“牧童游戏何处去?独放双牛斗角叉。画跋曾经关画录,录诚差跋更为差。”乾隆在自己亲身体验的基础上,对戴嵩《斗牛图》重新进行了评价,怀疑“牧童和戴嵩”故事的真实性,牛在相斗的时候,尾巴并非都夹起来。看来观察很重要,实践出真知啊。

小档案

名称:斗牛图

作者:戴嵩

规格:纵44厘米

年代:唐代

横:40.8厘米

类别:绢本,水墨

馆藏:合北故宫博物馆

来看看其他画家的“斗牛”吧。

欣赏吧

李可染《斗牛图》

吴作人《斗牛图》

有故事的马

说完了牛,我们再来说说马。这幅画里的六匹马可非同凡响。它们是不同寻常的战马,是属于帝王李世民的马,是六匹有故事的马。

徐徐展开画卷,六匹膘肥体壮的马出现在你的眼前,它们可不是“无名马辈”,都有自己的名字,分别是:飒露紫、拳毛嗣(gua)、白蹄乌、特勒骠、青骓和什伐赤。

这些马,有的在奔驰,四蹄腾空,鬃毛飞扬;有的缓步前进,双耳竖起,目光有神;有的头部扬起,起步轻快。可是仔细看,居然有3匹马身上都有箭,甚至一匹叫拳毛嗣的马身上插了9支箭!

我们照相,通常会将最美好的一面拍出来,这位画家画马,为什么要画身受箭伤的马呢?原来,这六匹马是唐太宗李世民在唐开国战争中的坐骑,它们跟着李世民在沙场上出生入死,像战友一般亲密。后来,李世民登基了,在为自己修建陵园时,他也没有忘记这六匹战马。为了表彰和怀念它们,他在贞观十年(636年)下诏,将六匹马的英姿雕刻于石屏之上,镶嵌在昭陵,也就是他的陵墓北阙,同时亲题赞辞,记载马名、毛色、乘用时间、所负箭疮和禀赋。而这幅《昭陵六骏图》就是从刻石上摹画而来的。

现在你明白了吧?马身上的箭,那可是战功和忠心的见证。画中最吸引人、最有故事的马,是正在被拔箭的飒露紫。

飒露紫是李世民东征洛阳、铲平王世充势力时的坐骑。唐武德三年(620年),李世民与王世充在洛阳邙山交战,为了探清对方的实力,他骑着飒露紫,只带了几十名骑兵冲进敌营。然而,李世民只顾猛冲,和随从将士失散了,只有将军丘行恭一个人跟着他。正冲杀之时,一条长堤横在他面前,此时飒露紫又中了一箭。危急关头,丘行恭向敌兵连射几箭,翻身下马,把自己的坐骑让与李世民,自己一手牵着受伤的飒露紫,一手持刀搏杀,终于救出了李世民。回到营地,丘行恭为飒露紫拔出胸前的箭之后,飒露紫就倒了下去。

画面选取的正是丘行恭为飒露紫拔箭的刹那情景。你看,健壮的丘行恭此时那么细心,他右手拔箭,左手推抚,身子后倾,流露出疼爱之情。受伤的飒露紫前腿紧绷,后腿微屈,极细微地体现出它强忍剧痛的动态。然而,它驯顺地站着,马头与丘行恭紧紧相贴,似乎对他充满感激和留恋。

不过,或许你也发现了,画里的马儿膘肥体壮,英姿飒爽,可是从审美角度看,似乎腿短了些,这是为什么呢?

一幅画作要有一个“视觉点”,用来吸引观赏者,突出画作的主题。“昭陵六骏”的主题就是战马的英勇。这幅画将马腿画短,正是为了突出战马身上“中箭”,反映出马匹的英勇无畏。

而且,专家研究发现,唐太宗李世民的这六匹战马,有的是胡人赠送的,比如,什伐赤是一匹波斯马,拳毛嗣则是一匹突厥马,而腿短应该是胡马的特点。

这幅画的作者是金代画家赵霖,《昭陵六骏图》是他的存世孤本,原藏在清宫,清末失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清理故宫时,人们在重华宫戏台下发现了它,现在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小档案

名称:昭陵六骏图

作者:赵霖

尺寸:纵27.4厘米,

年代:金代

横444.9厘米

类别:绢本,设色

馆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欣赏吧

《昭陵六骏图》是根据昭陵的浮雕创作出来的,那么我們来欣赏下浮雕上的“昭陵六骏”吧。

瑞龙之梦

欣赏过牛和马这些我们熟悉的动物画作后,我们再来看一看可爱的鸟类吧。这是《瑞鹤图》。如果你愿意,可以将这幅画看作是北宋皇帝宋徽宗客串记者,在900年前发回的新闻报道。

有图有真相!这幅画以辨识度极高的瘦金体,向我们讲述了故事发生的经过,又用高妙绝伦的技艺,画出了仙鹤翔集的场面。图文并茂,艺术成就极高。

公元1112年的北宋首都开封,正值一年一度的元宵佳节。黄昏降临,花灯初放,文武百官陪着皇帝在宣德门楼观赏满城灯火。正在君民同乐之时,端门上空突然飞来一群仙鹤,鸣声清亮,盘旋许久才往西北而去。百姓大开眼界,皇帝更是喜不自胜,认为是吉祥之兆。擅长绘画、书法的宋徽宗立刻以精微灵动的技艺,把这奇丽的景观用半写生的方式画了出来。

以上就是宋徽宗亲笔写的题跋所述内容,末尾还有他的画押,就是签名,这可是他独创的1090,猛一看,像一个拉长的“天”字,通常被解释为“天下一人”。

现在让我们将目光投向画面。看,盘旋飞舞的仙鹤多而不乱,姿态各异,有的昂首仰望,有的曲颈回首,如白色的音符,在碧蓝的天空唱出优美的歌。画里的宫殿并非全部出镜,只是用简单的线条勾勒出屋顶,衬托出群鹤高翔,又赋予画面故事情节。还有,两只仙鹤站在宫殿翘起的鸱尾上,这鸱尾像不像仙鹤扭转的脖颈?

在这幅画里,自然界的仙鹤与人工的宫殿并不冲突。仙鹤在空中展翅飞翔,非常灵动;宫殿也画得舒展简洁,飞扬的线条与飞翔的仙鹤自然地交融在一起,显示出画家别具一格的构图能力,透出超越时空的现代感。

再仔细看,这幅画里有条中轴线,能使屋顶和屋顶上的仙鹤左右对称,你能画出这条中轴线吗?

对了,请你再看一看仙鹤的眼睛,有什么发现吗?仙鹤的眼睛漆黑明亮,略微凸起。这是宋徽宗发明的生漆点睛法,可以让眼睛更加明亮、传神。

最后,悄悄告诉你,其实这幅画还有两处小错误呢。仙鹤黑色的羽毛其实长在翅膀的外侧,而在画中,被宋徽宗画在了尾部。另外,仙鹤在飞翔的时候是挺直脖子的,并非像画里那样弯曲脖颈。

也许“皇帝记者”并非亲临群鹤飞舞的现场,只是听到大臣的汇报后画了此画,因而犯了小小的错误。所以你看,仔细观察是多么重要,尤其是在画画的时候,更是如此。

后来,这幅画怎样了呢?按照宋徽宗的想法,仙鹤光临是祥瑞之兆,画这幅画是期望大宋王朝能长治久安,可事实并没能如他所愿。不久,开封被金人攻陷,宋朝丧失半壁江山,徽宗被俘,抑郁而终,这幅画也消失了几百年。后来,也有人说这不过是宋徽宗做的一场梦,是希望国泰民安的梦。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梦也罢,实有其事也好,近千年的烟云都成了历史。这幅《瑞鹤图》在清乾隆晚期重新出现,被收进清宫。后来,溥仪私自将其夹带出宫,使它流落到东北,现在是辽宁省博物馆的藏品。

小档案

名称:瑞鹤图

作者:赵佶

规格:纵51厘米

年代:北宋

横:138.2厘米

类别:绢本

馆藏:辽宁省博物馆

欣赏吧

鹤被视为出世之物,是高洁、清雅的象征;松树傲霜斗雪,树龄长久,被用来祝寿考、喻长生。这两种仙物合在一起,即是祝人如松鹤般高洁、长寿。所以,“松鹤延年”也成为画家喜爱的绘画题材。

小型动物园

被皇帝喜爱、被百姓追捧的仙鹤,带着仙气和吉祥定格在了《瑞鹤图》里。下面,我们将看到的是接地气的、大家都见过的一些小鸟、昆虫和乌龟。

这不是在2020年第10期《学与玩》上我们就认识的《写生珍禽图》吗?当时,小画家们还模仿它画出了自己心中的小型动物园呢。没错,这就是有飞翔的小鸟、慢爬的乌龟和各种小昆虫的《写生珍禽图》。我们欣赏过画中可爱的小生灵,可是,大家知道它背后的故事吗?

右边有一只小麻雀,正仰头看着老麻雀,它扑扇着翅膀,张着小嘴,仿佛在问:“妈妈,真饿啊,我的早餐在哪里呢?”老麻雀低头看着它,默默无语,有些无可奈何,大概早晨很不走运,它寻找了一圈,也没能为孩子找到早餐吧。

它们俩旁边的一只乌龟,正不紧不慢地一步步向前爬。这乌龟看起来有自己的目的地,它两眼注视着前方,神情专注,步伐坚定,一副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样子。

除了麻雀和乌龟,再仔细看,画上面还有蝉、天牛、蚱蜢、鹊鸽、蟋蟀、蝗虫、胡蜂、蜜蜂等二十余种禽鸟昆虫。这些大自然的精灵,有的展翅飞翔,有的低头觅食,有的支撑双腿想要蹦起,活灵活现,栩栩如生,造型准确,富有情趣。而这些动物,无论大小,都是用很细劲的线条先画出轮廓,然后再用重彩染色,用双钩填色法画成的。

看到这里,不了解内情的人也许会想:这么多小鸟、昆虫、乌龟画在一张纸上,怎么看不出它们的关系呢?全图也看不出画家的章法安排或立意表达,怎么不像一幅完整的绘画作品啊?原来,这幅画是画家黄筌给儿子黄居宝学习画画用的课稿。这画不是为了描绘花鸟而画,也不是照搬大自然的场景,所以画作的构图没有刻意经营。

你别看这只是一幅供绘画学习用的画稿,可是也很用心。比如那些昆虫,有大的,有小的,即使小的像豆粒一般,也画得十分精细,须和爪都能看到,连翅膀都画成透明状,鲜活如生,从透视角度看,也是无懈可击的。在没有摄影摄像的年代,写生能达到这样精微的地步,体现了画家的高超技艺和悉心教导儿子的良苦用心。也正是有大师老爸悉心的教导,黄筌的两个儿子黄居案、黄居宝才成为大名鼎鼎的花鸟画家,先后供职于宫廷画院。

画家黄筌是中国五代时期西蜀的画家,四川成都人。说起他的绘画多么精美逼真,这里还有一个故事呢。

黄筌和他的儿子黄居案,曾被后蜀后主孟昶委派于八卦殿画山水花鸟,这些山水花鸟画得非常逼真生动。冬日的一天,孟昶带领众人出去打猎,训练老鹰时,有一只老鹰突然躁动起来,谁都控制不住。放开后,它径直飞入殿中,朝黄筌所画的禽鸟扑去。当然了,这只老鹰撞到墙壁才知道是假鸟。画中鸟险些成为猎物让孟昶惊叹不已,当即命令文士欧阳炯作《八卦殿画壁记》,记录了这件事情。

中国古代花鸟画史上有“黄家富贵,徐熙野逸”的说法,“黄家”就是指黄筌和黄居案、黄居宝父子。他们所开创的富贵、华丽、写实的画风,成为后来历代宫廷绘画的主要风格。

小档案

名称:写生珍禽图

作者:黄筌

规格:纵41.5厘米,

年代:五代

横:70.8厘米

類别:绢本,设色

馆藏:北京故宫博物馆

欣赏吧

普通的麻雀,能被画家画得活灵活现、形态各异。艳丽的蝴蝶,也能被画家捕捉在画纸上,呈现出翩翩舞姿。一起欣赏来自北宋的麻雀与蝴蝶吧。

长知识

什么是中国画画

中国画是具有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的中国民族传统绘画,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简称“国画”,区别于“西洋画”。中国画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知,也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哲学观念和审美观。它的题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鸟等,技法可分工笔和写意。

咱们今天了解了这么多中国画背后的故事,大家是不是也对中国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呢?在我们的“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中,就涌现了不少中国画小画家,感兴趣的你不要错过哦!

猜你喜欢

仙鹤幅画画家
蛇与仙鹤
蛇与仙鹤
买画
酷炫小画家
遇见大师
猜画
阴险和仙鹤
以诚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