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赵树理《登记》中的语言特色之我见

2021-07-29曹舒涵

参花(下) 2021年7期
关键词:口语化登记赵树理

曹舒涵

在《登记》这一短篇小说中,别具一格的语言特色与风格很能体现出赵树理惯用的写法和其独树一帜的风格。

小说一开始,就出现了这样一句话,“诸位朋友们:今天让我们来说个新故事。这个故事题目叫《登记》,要从一个罗汉钱说起。”还有其他的如“闲话少说,我还是接着说吧”“这里就非交代一下不行了”等等,这种语言在其他的作品中很少出现。整个小说通过这样的语言连接,像是一个讲故事的人在向读者讲述一件事情,与平时正规的书面语不同,这是偏口语化的风格。在整个小说中,还出现一种现象,就是经常写到一个地方,会突然停下来,开始解释,就像插叙一样。这一点更能体现这种口语化的风格,想到哪说到哪,没有一个固定的程序,解释完之后继续讲述主要的故事,这种口语化的表达正是赵树理作品的一个特色。

赵树理的文字没有采用过多华丽的修饰,没有优美的抒情,就是很朴实、简单地叙述。这是一种偏于“方言化”的语言,例如小说中的“各哩得得都嚷嚷”“瞎挑眼”等,就是用方言对一个东西或者一种状态的形容,这样的带有方言色彩的语言十分生动。因为没有过多的修饰,就是单纯地把一个东西描述出来,所以可读性增强。虽然对于语言的修饰可以让文字所描述的东西更加生动形象,但是赵树理的语言虽然有些“糙”,但却具备了生动形象这一优点,并没有产生负面的效果。

赵树理的上述语言风格的形成跟他的经历是分不开的,而这些特色对于赵树理作品在当时的影响是有很大帮助的。赵树理从小在农村长大,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和民间文化的影响,感染了浓厚的乡土气息,这种乡土气息已经融入他的骨子里。在作品中呈现出来的那种像一个农村人在讲故事的感觉。实际上,就是他自觉地把自己当作农民中的一个,用最简单朴实的语言,去讲述自己所要表达的东西。他的作品是面向广大农民的,所以,只有像對农民一样讲述,才能唤起农民的共鸣,让农民有亲切感,才能吸引农民来看。只有用这种农民接受的语言,才能做到人人都能看,人人都能懂。他站在农民的角度,去关注社会变革给农民带来的改变,像《登记》这篇小说,实际上是《婚姻法》颁布后所作,为了让广大农村地区更快了解它,赵树理以贴近口语、方言化的语言进行创作,这使他的小说语言独树一帜。

(作者系河南大学文学院学生)

(责任编辑 刘冬杨)

猜你喜欢

口语化登记赵树理
赵树理传经
赵树理传经
赵树理折磨年轻人
谈谈电视新闻语言口语通俗化的风格特点
莫言《红高梁》的语言艺术特色
家族信托在我国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家族信托在我国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农村土地登记制度的公示公信作用探讨
解构口语化新闻的语言特征
农村宅基地使用现状与确权登记难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