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反复发作的危险因素分析

2021-07-29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1年14期
关键词:家族史前驱机体

许 丽

江苏省泰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儿科,江苏泰州 225321

晕厥为机体脑供血不足而造成的短暂性意识丧失,常伴随自主肢体张力下降,使机体未能有效维持体位[1]。晕厥的诱因极为复杂,而血管迷走性晕厥(VVS)的复杂程度更甚,VVS是晕厥反复发作的主要原因之一,因VVS后意识丧失易使患儿遭受意外伤害,对其正常生活、学习等带来巨大威胁[2-3]。目前,直立倾斜试验(HUTT)为患儿晕厥的重要诊断工具,同时也是诊断VVS的“金标准”。本研究对VVS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HUTT检查,以筛查出VVS反复发作的危险因素,为日后治疗与干预的开展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本院儿科门诊收治的VVS患儿88例,其中男39例,女49例,对所有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儿均经HUTT确诊为VVS;并经过常规检查、血液生化指标、X线片、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ECG)等检查排除器质性心脏病、代谢性疾病等。

1.2方法

1.2.1临床资料收集 收集VVS患儿临床资料,包括患儿性别、年龄(晕厥首次发作年龄、HUTT检查年龄)、体质量与身高,还包括晕厥发作次数、发作时间、发作诱因及发作前驱症状,HUTT检查平卧与晕厥时的心率(HR)、血压(BP),HUTT晕厥诱发时间,患儿晕车史、阳性家族史等。

1.2.2HUTT 所有患儿均接受HUTT检查。在检查前3 d,停止服用可影响机体自主神经功能的相关药物,并在检查前4 h禁食;在检查时,使用监护仪对患儿ECG、BP进行监测;引导患者取仰卧位,持续10 min,在此过程中记录其基础HR、BP与ECG情况;在10 min仰卧位后,引导患儿倾斜60°立于倾斜床上,每3 min进行1次HR、BP与ECG情况的记录;若患儿出现不适则随时对其进行监测,直到患儿出现阳性反应,或完成45 min检查全过程。将阳性反应分为3种类型,包括(1)心脏抑制型:以患儿HR下降为主要特点;(2)血管抑制型:以患儿BP下降较为明显,HR轻度增快或者减慢为主;(3)混合型:患儿HR与BP均出现明显下降。

1.2.3晕厥发作时间 主要分为3个时间段,包括:上午6:00~12:00;下午12:00~18:00;晚上18:00~24:00。

1.2.4晕厥发作诱因 主要包括2种类型诱因,即持久站立、伴有前驱症状、晕车史、阳性家族史等。

1.2.5晕厥前驱症状 主要分为2类,即无前驱症状和伴有前驱症状,前驱症状主要有头晕、头痛、黑矇、胸闷、心悸、心慌、乏力、出冷汗、腹痛、恶心、呕吐等。

2 结 果

2.188例儿童VVS反复发作的单因素分析 根据患儿晕厥首次发作至HUTT前5年内发作次数,分为晕厥发作次数<4次的低频次组59例、晕厥发作次数≥4次的高频次组29例。与低频次组比较,高频次组持久站立比例、晕车史比例、阳性家族史比例、VVS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88例儿童VVS反复发作的单因素分析

组别n晕厥发作诱因[n(%)]持久站立伴有前驱症状晕车史阳性家族史VVS类型[n(%)]心脏抑制型血管抑制型混合型低频次组5943(72.88)53(89.83)6(10.17)6(10.17)21(35.59)18(30.51)20(33.90)高频次组2914(48.28)25(86.21)15(51.72)12(41.38)6(20.69)5(17.24)18(62.07)t/χ25.5190.02118.47911.646.290P0.0230.8840.0010.0010.043

组别nHUTT平卧时(x±s)HR(次/分)收缩压(mm Hg)舒张压(mm Hg)平均动脉压(mm Hg)HUTT晕厥时(x±s)HR(次/分)收缩压(mm Hg)舒张压(mm Hg)低频次组5980.43±10.22104.42±9.8660.51±7.8875.23±7.6460.25±9.5379.45±11.1449.78±7.54高频次组2979.62±11.14105.21±10.9359.02±7.6273.27±7.2259.52±9.3580.53±10.6548.24±8.48t/χ20.3390.3410.8431.1510.340.4340.864P0.7350.7340.4020.2530.7350.6660.390

2.288例儿童VVS反复发作的多因素分析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持久站立、晕车史、阳性家族史及VVS类型是VVS反复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2。

表2 88例儿童VVS反复发作的多因素分析

3 讨 论

VVS为儿童晕厥最为常见的病因之一,VVS的出现与机体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血流动力学异常及血管内皮功能异常等因素密切相关。该病在治疗后通常不会留下后遗症,但VVS有极大可能会不可预测地反复发作,在患儿晕厥时难免会对其躯体造成伤害,严重影响其生命安全与生活质量,同时也会引起患儿家属焦虑、不安等不良情绪[4]。针对VVS的临床诊断,通常需在准确排除可能有类似临床症状的其他疾病基础上,经由HUTT检查确诊,以便疾病治疗与干预的顺利开展,该诊断方法通过改变患儿体位,引起机体静脉过度淤血,使其回心血量降低,从而引发Bezold-Jarisch反射,致使VVS发作,达到准确判断VVS的目的[5-6]。

本研究结果表明,持久站立、晕车史、阳性家族史、VVS类型为影响VVS反复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在本研究中,持久站立为促使VVS反复发作的主要因素之一,原因为持久站立会启动机体减压反射加压效应,而VVS患儿处于高儿茶酚胺状态下,在启动减压反射加压效应过程中,机体心脏过度收缩,对左心室后下壁压力感受器产生刺激,从而引起Bezold-Jarisch反射,最终使患儿出现晕厥。因此,VVS患儿在日常生活中应尽可能避免长时间站立,以达到预防VVS反复发作的目的,减少患儿因突然晕厥遭受伤害[7-8]。在本研究中,低频次组晕车比例低于高频次组(P<0.05),相关研究表明,机体前庭系统通过前庭-交感反射调节HR、BP与血容量,晕车现象会促使机体前庭系统功能紊乱,更易造成VVS反复发作,因此,需要尽量避免VVS患儿出现晕车现象[9]。同时VVS还存在遗传因素的作用,该疾病的遗传倾向与遗传、环境、心理等因素相关,有阳性家族史患儿VVS反复发作的可能性更高,若家族存在VVS,则需要给予VVS患儿更密切的关注与监测,减少VVS患儿晕厥反复发作。此外,心脏变时性功能为反映机体迷走神经与交感神经对心脏的调节功能的重要指标,而VVS的发病与预后常与机体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相关,心脏变时性功能不全主要发生于心脏抑制型VVS与混合型VVS中,尤其在混合型VVS中更为多见,存在心脏变时性功能不全的患儿对于治疗与干预的反应均不佳,且VVS更易反复发作[10]。

综上所述,VVS反复发作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持久站立、晕车史、阳性家族史及VVS类型等,经HUTT检查可避免在治疗与干预过程中触发相关危险因素,预测并预防VVS患儿晕厥反复发作。

猜你喜欢

家族史前驱机体
郑瑞丹:重视询问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癌家族史
携带线粒体12S rRNA基因突变的新生儿母系家族史分析
Ω-3补充剂或能有效减缓机体衰老
Mg2SiO4前驱体对电熔MgO质耐火材料烧结性能及热震稳定性的影响
某柴油机机体的设计开发及验证
回收制备二氯二氨合钯(Ⅱ)前驱体材料的工艺研究
汤显祖家族墓后的家族史
大型卧浇机体下芯研箱定位工艺探讨
可溶性前驱体法制备ZrC粉末的研究进展
基于ANSYS的液压矫直机机体的疲劳及模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