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服务导向的高校大学生学籍管理模式研究

2021-07-28赫婷

速读·中旬 2021年1期
关键词:学籍管理高校大学生

◆摘  要:学籍管理直接影响着高校大学生身份管理水平。在新时代下,以服务学生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构建起尊重学生、关注学生、服务学生的学籍管理体系,是充分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重视学生合法权益保障的必然要求。通过阐述基于服务导向的大学生學籍管理模式的基本内涵,分析了基于服务导向构建高校大学生学籍管理模式的现实意义,提出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籍管理理念,完善大学生学籍管理制度、提升高校学籍管理现代化水平、加强学籍管理队伍建设等层面提出了基于服务导向构建大学生学籍管理模式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学籍管理;学籍服务

高校担负着培育国家建设、社会发展建设人才的责任。学籍管理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时间的管理工作中,高校形成了“以校为本”的学籍管理思想,将自己置于管理者的地位,将学生置于管理对象的地位。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大学注重的是自身作为管理主体的管理权限的维护,而不注重学生作为管理对象的成长成才权益的维护,为此导致管理人员和管理对象间处于失衡的状态。在当今时代,高校应当转变学籍管理思想,将学生作为工作开展的根本,将学生管理转向为学生服务,注重学生成长、成才需求等层面。对此,本文侧重围绕基于服务导向的高校大学生学籍管理模式研究。

一、基于服务导向的大学生学籍管理模式的基本内涵

服务导向这个概念最初诞生于经济领域,是经济发展模式由“工业型”向“服务型”转变的社会背景下出现在企业营销领域的一个概念。服务导向通常有两种涵义:从个体角度而言,服务导向指的是个体认真细致、考虑周全、容易合作、乐于奉献的特质。个体所体现出来的服务导向主要由自身的个性特点决定,个体自身的个性特点直接影响着个体在提供服务过程中的精神状态与实践行为,从而对服务质量产生影响。从企业角度而言,服务导向是企业文化的主要构成内容,可依托企业员工的行为进行体现。企业员工对服务导向的理解和践行的状况,具体体现为客户对企业所提供服务的认可程度。在服务导向的管理理念下,高校大学生学籍管理模式的本质要求在于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个体的成长,正确地处理学生个性化成长和需求与高校学籍管理工作之间的紧密联系。

二、基于服务导向构建高校大学生学籍管理模式的现实意义

新时代下,立足于学生自身发展维度而言,学籍管理还应当让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诉求得到有效满足,应当采用灵活的管理方式,予以学生自我选择的空间。应以推动学生成长成才为根本目标开展学籍管理工作,重视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化发展的协同,既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又引导学生发展自身个性。为此,应当从服务学生的角度出发来构建高校学籍管理模式。其现实意义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符合人本主义理论的思想,为学籍管理工作提供指导思想。服务是以“以人为本”理念为中心的管理思想。在高校学籍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管理和服务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在人本主义理论的指导下,高校学籍管理模式应由之前的“严格管理”转变为充满关心与关怀、尊重的“人性化管理”,换言之,管理逐渐发展为服务。服务逐渐占据主流地位、硬性管理逐渐消逝是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企业管理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突破。服务是组织管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同时是组织成员的权利与利益被组织重视的一大显著表现。

第二,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本质要求,提升学籍管理工作的实效性。以学生成长成才为本,科学看待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的关系。将服务导向引入高校学籍管理工作中,是“以学生为本”先进理念的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是高校开展人本教育的基础与中心,是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理论引导。在这种理念的引导下,高校更为重视学生的权益,也就是学生享受选择专业、选择教师、掌握专业知识、提升技能水平等权益;而高校的责任是让学生素质与能力提升的需求得到有效满足,为社会培养优质人才。

第三,有利于推动高校学籍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实现高校学籍管理的个性化、精细化、规范化。高校学籍管理是高校管理的重要构成部分,其管理水平直接影响高校的教学秩序、教学质量以及办学质量。在目前的学籍管理工作中,人文素养缺失的问题是普遍存在的。在新形势下,基于服务导向开展学籍管理工作,凝聚全体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共同致力于推动高校学籍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促进高校大学生学籍工作的有序开展。

三、基于服务导向构建大学生学籍管理模式的具体建议

在分析了基于服务导向构建高校大学生学籍管理模式的现实意义,下文提出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籍管理理念,完善大学生学籍管理制度、提升高校学籍管理现代化水平、加强学籍管理队伍建设等层面等提出具体的建议。具体如下: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籍管理理念

新时代下,高校必须要对传统的学生管理思想予以转变,以服务为导向,充分体现人本理念。人本理念是一种现代管理理念。而在人本主义教育思潮下,将人本理念运用于教育领域,是坚持以学生实际需求作为出发点,明确学生的主体角色。在高校学籍管理工作中,采用人本化的管理理念是服务学生,促进学生成长的重要途径。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坚持开放性,平等性的原则,转变学生作为学籍管理客体的角色,使其可以参与到学士管理当中。同时,从高校学籍管理工作的角度,应当突出学生的中心地位,为学生提供多元化、个性化的服务,满足学生的根本需求,才能更好地适应教育发展,实现学籍管理的最终目标。无论是高校的领导还是管理人员都应当重新审视学生和高校的角色地位,改变管理思想。

(二)完善高校学籍管理制度,提升高校学籍管理的有效性

学籍管理制度是高校开展学籍管理工作的参考与根据。服务导向下,高校必须高度重视对学籍管理制度的合理优化,充分体现出为学生服务,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高校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制定科学、完善的学籍管理制度,以更科学的均衡学校管理权限和学生合法权益间的关系,提升学籍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水平,提升教学管理成效。具体而言:

第一,明确指定学籍管理制度的核心理念。学籍管理制度将应用型人才培养作为主导,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服务作为立足点,在修订旧版学校学籍管理制度时,不但要立足于学校整体的角度进行顶层设计,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思想,还应当注意听取学生的心声,为让学生以多种方式参与到学籍管理制度的制定过程中,以对学生的权益进行更全面的保障。

第二,学籍管理制度指定要契合高校实际。高校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具有本校特点、能够彰显本校独特优势的学籍管理制度,重视高校高质量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的协调,提升学生对学籍管理制度的认可水平,然后促使学生将制度要求转变成自觉行为。

第三,学籍管理制度中要明确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学籍管理制度不但是高校人才培育目标在实践层面的体现,还是高校人才培养类型、标准的详细规定,是以条文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毕业等活动的具体要求。这些采用条文的方式将内容进行明确的制度是高校教学风气、学习风气的传承,依托科学完善的制度推动高校实现高质量发展,进而激发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主观能动性。在人才培养方面注重思想教育、实践技能教育、专业知识教育的协同一致,重视制度所具有的激励功能的发挥,将人才培养的要求与目标转变为学生的品德素質,将学生培养成综合素质突出的优秀人才。

总之,高校在制定学籍管理制度时,必须要以服务学生为导向,突出对学生的需求的满足,将维护学生权益作为重要原则,不断提升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水平,科学看待管理人员和管理对象间的关系,确保高校大学生学籍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三)注重现代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提升学籍管理现代化水平

高校的学籍管理机制进行了现代化变革,这样便会产生大规模的数据,若依旧使用传统的管理手段,便无法保证管理机制的顺利实施,导致现代化的管理机制的功能无法全面发挥出来。当今时代是互联网时代,人们已全面步入信息社会,处于这种背景下的高校学籍管理应当紧跟社会的发展步伐,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高校学籍管理机制的现代化改革。互联网时代下,现代信息技术逐步被应用于诸多领域,在提升各项工作效率等层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将信息技术合理的应用于高校学籍管理工作当中,一方面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籍管理工作的智能化、个性化和规范化,另一方面则可以减少因人工管理可能造成的信息错误等问题。为了提升学籍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水平,高校用科学、先进、效率突出的信息管理手段,依托发达的信息技术在计算机上构建完善的学生学籍信息档案管理系统,这样能够快捷的统计、查阅、搜索学生学籍的各种数据,及时掌握学生的有关情况,了解学生学籍最新动态,以在有必要的时候采用科学的举措进行管控。教育部指出,大学生学籍情况都要在高校学籍学历系统上注册,这便为学历造假、文凭造假的打击工作提供了保障。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是高校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的象征与标志,高校管理部门应当尽快开发以学分制为基础的学籍管理平台,并持续优化。

(四)加强学籍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提升高校学籍管理工作的专业化程度

增强人事管控,建设一支优质的学籍管理队伍。对于高校来说,学籍管理队伍是管理工作的执行人员,是管理工作开展的组织保障。学籍管理队伍综合素养与管理能力的高低、管理效果的优劣,对于高校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学效果的提升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为此增强学籍管理队伍建设十分关键。学籍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应当全面掌握学生的实际需求,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引导学生科学处理问题,并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帮助,在学校管理工作者和学生间构建信赖、平等、合作的优良关系,着实保障学生的权益。

四、结语

总之,高校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学籍管理工作,从树立起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完善高校学籍管理制度,加强学籍管理队伍建设以及提升大学生学籍管理工作水平等层面入手,以服务导向,切实推进高校学籍管理工作的稳定、有序开展,切实发挥学籍管理在学生身份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为高等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有力的保障,为大学生未来的成长做好相应的工作。

参考文献

[1]邹赐岚.践行以生为本构建现代大学学籍管理制度[J].中国高等教育,2016(18):51-52.

[2]杨帆,庄培灿,丘敏.服务导向的高校学籍管理模式[J].教育与职业,2015(28):27-29.

[3]杨威.信息技术环境下大学生学籍管理体系探究[J].学园,2017(12):173.

[4]于晶.加强大学生学籍管理工作提高教学管理水平[J].现代企业教育,2014(18):178-179.

[5]夏启华.把握大学生心理特点,提高学籍管理质量[J].咸宁学院学报,2012,32(07):179-180.

[6]吴秀容.新形势下加强基层电大学生学籍管理工作的探索[J].南昌高专学报,2012,27(03):88-90.

作者简介

赫婷(1988—),女,汉族,内蒙古,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本科,助理馆员(初级),学籍档案管理。

猜你喜欢

学籍管理高校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高校学籍管理制度的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