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高计划”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实训室创新发展的研究

2021-07-28刘亚平杨亚男冯帆胡青璞

科技创新导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实训室建设双高计划管理模式

刘亚平 杨亚男 冯帆 胡青璞

摘  要:目前高职院校实训室发展趋势良好,但在管理模式、实训项目、人员配备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多角度、深层次提出了解决方案,使其更快、更好地发展并最大限度地服务于高职院校的建设。若能突破发展壁垒,加大资金投入水平与服务力度,建设符合学校和专业发展需要的特色实训室,必将在人才培养、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建设、信息化建设、智慧校园等方面助推高职院校完成“双高计划”的发展任务。

关键词:双高计划  实训室建设  智慧实训室  特色实训室  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21)01(b)-0181-04

Research on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Training Room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technology Excellence"

LIU Yaping1  YANG Yanan1  FENG Fan2  HU Qingpu1

(1.Electrical Engineering Faculty of Yellow River Conservancy Technical Institute, Kaifeng, Henan Province, 475000 China; 2.State grid Xingtai Electric Power Supply Company, Xingtai, Hebei Province, 054001 China)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raining room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good, bu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management mode, training projects, staffing and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roposes them from multiple angles and in-depth levels. The solution that make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develop faster and better is proposed.The solution can also serve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the maximum extent. If we can break through development barriers, increase the level of capital investment and services, and build a special training room that meets the needs of school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t will definitely boost the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t training.It also can build up the ranks of teachers, specially building,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and digital campus.They can help vocational colleges complete the development tasks of the high-technology excellence.

Key Words:High-technology excellence; Construction of training room; Intelligent of training room; Special of training room; Management mode

職业教育以培养技能型应用人才为目标,它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紧密相连。2018年,教育部明确提出启动“中国特色高水平职业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以下简称“双高计划”。2019年,国家提出了“双高计划”实施的总体要求、发展任务和措施。“双高计划”的提出是我国职业教育领域发展继优质校之后的又一个非常盛大的事[1-2]。高职院校实训室是学生提高实践技能、创新技能和社会服务能力等其他能力和实践教学实施的重要场所[3]。

本文以“双高计划”的建设为背景,对高职实训室的创新发展进行深入的探讨与研究,剖析现有实训室管理存在的问题,比如,实训资源闲置、实训项目不合理、管理模式滞后、实践教学与实际工作岗位脱节等,多方位、全面地提出解决措施,使得高职院校的实训室能够创新发展,实现学校和企业的无缝对接,学生和工作岗位的零距离接触,更好地为院校的高水平发展及专业的特色建设提供相适应的服务。

1  存在的问题

实训室的建设应把握以下几个原则:技术内涵高新、环境逼真、设备完备、教材配套和管理科学[4-5]。为了使得实训室资源的通用性和实用性更强,本着“共建、共赢、共享”的原则,实训室的建设应该使得利益最大化,让尽可能多的专业使用,让更多的生生受益,给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但是目前实训室的建设在诸多方面中存在着问题[6-7]。

(1)仪器设备陈旧,实训项目设置不够合理。

为了使得实训基地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实训基地的建设应该既要兼顾各个专业实践教学的需求,又要做到资源共享,设备配套,功能兼容。但是部分实训项目设置结构不合理,缺乏科学统筹规划管理。校内实训室的建设存在有的专业配置过多,有的专业配置不足,实训功能比较单一,实训室项目与人才培养目标关联性不强,相近专业实训项目之间不能相互利用,甚至存在不同院系之间重复建设的情况,违背了资源共享的建设原则。还有些实训室设备陈旧,更新不及时,难以跟上社会的发展速度和商业变化,很难真正接近企业的实际工作岗位。某些高精度昂贵的仪器设备对存储环境要求较高,但后期维护又不足,环境的卫生、湿度等不满足要求,造成设备损坏[8-9]。

另外更新设备也需要花费大量资金,但是资金来源主要有国家财政拨款和学校自筹两种。一方面资金来源渠道过于单一,不能满足建设需求,另一方面部分高职院校的领导对实训基地的建设重视程度不够,教育经费大部分用于校园基础设施建设,而非实训基地。我国职业院校的规模和数量随着高技能人才需求量的增加而不断扩大,虽然学校将有限的经费更多地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实训室设施的采购等,但是用在实验仪器、设施的采购比例应该加大[10]。

(2)管理模式落后,管理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从实训室的层面上看,实训室管理制度的不完善、管理方法的不科学、管理人员的懈怠等都极大的影响了实践教学效果。从管理人员层面上,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也需要进一步提高。部分高职院校实训室管理员没有受到专业的培训,也不是专业出身,缺乏实训室管理的理论知识与管理能力,更没有管理方面的工作经验。另外,实训指导教师除了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需要过硬的实践技能和一定的企业工作经验。部分实训指导教师毕业以后直接到工作院校工作,不具有企业工作经验,实践动手能力差,实践教学效果达不到。从学校层面上,学校没有过多重视管理人员和指导教师的薪资待遇的提升、培训机制的定制,监督管理机制也不太完善,导致实训室管理员工作态度懈怠,责任意识淡薄、积极性不高,服务质量差、普遍专业素质不高[11]。

(3)信息化建设滞后,师生信息素养不足。

在职业教育信息化2.0时代下,高校实训室的数字资源建设也应该势在必行,应该尽可能多使信息化技术应用于实训项目[12]。加快实训室信息化建设,可以更好地促进职业教育和信息技术“双向融合”的升级,也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双高校”建设。但是受到实训室信息化建设意识不足、学校领导不够重视、软硬件设备的缺乏、经费不足、人力不够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导致实训室信息化建设困难。比如有些精密仪器对存储环境的湿度、温度等要求较高,但对环境的管理仅靠管理员和上课教师人工监管,未实现环境管理的自动化。实训室设备数量多且杂,维护不足,故障率高,上课人数较多,实训室设备的管理和安全的维系仅靠人工监管,未实现设备管理和安全管理的智能化等[13]。

2  创新发展途径的分析

(1)改变传统管理路径,引入6S管理。

传统职业院校的实训室在管理方法、人员配置、功能定位、服务方式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想要利用“双高计划”的契机进一步对实训室进行创新发展,需要改变传统的管理路径。我们可以将6S管理应用到高校实验实训室的日常管理上,比如按功能对实训室进行划分,規定各项规章制度,合理安排实验室的布局等等。结合我国国情,企业管理在原有的5S基础上加上了安全要素,形成了现在的6S管理。我们可以根据实训室管理的实际情况不断融入更多的管理要素,譬如节约、环保、学习等等。通过引入6S管理,使得实训室日常管理工作更加简单、高效、规范、科学、现代、专业,提高实训室利用率、资源利用率,打破传统管理路径,给学生提供一个更好的教学环境和实践平台,为高质量的教学活动奠定更好的基础。

实训室的日常管理是教学管理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实训室涉及到的专业性强,学科广泛,管理人员更替速度快,有些实训项目还具有危险性,所以实训室的管理难度较大。实训室的管理分为学校、院系和实训室三个层面,三个管理层面应加强联系,相互配合,协调工作,这样既有利于厘清关系,又便于明确责任分工。学校层面还应该加强院系和实训室两个层面管理制度的建设,健全实训室管理人员的培训制度,包括设备管理、物资管理、安全管理、档案管理、教学管理、日常管理和拓展服务等多个方面的培训。建立健全的实训室工作人员的考核评价标准,科学统一管理。建立健全的实训室运作管理全程监控信息窗口,对实训室的运行管理动态实时监控。加强实训管理员和实训教师的师资队伍建设,除了培养熟悉企业的“双师型”教师,鼓励专业教师定期下企业锻炼,还需要邀请工作经验丰富的生产标兵、杰出的管理人员、领军人才来学校做兼职教师,参与校内实践教学。

(2)建立符合院校自身发展,专业需求的特色实训室。

职业院校的发展具有明确的方向性和片面性,比较偏重于某些专业领域,因此,特色实训室建设需要高职院校对自身进行明确的功能定位。在“双高计划”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需要的是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为社会输出应用型技术人才,所以特色实训室的建设需要院校根据自身功能定位和专业发展需要制定建设方案,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体系,树立清晰的投入意识,突出专业特色。

在特色实训室的建设中,若高校能够使用自主研发的仪器设备并得到社会的认可,这将不仅节约资金,提高师生的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而且也将有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

(3)加快智慧实训室的建设步伐。

在“双高计划”的建设背景下,要加快智慧校园建设的步伐。智慧实训室的落成将对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智慧校园的建设等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像智慧图书馆一样,智慧实训室应该具有开放共享、统一融合、智慧便捷等显著特征。推进实训室的信息化建设,实现设备管理自动化、安全管理智能化、环境管理自动化,资源共享化等。利用物联网技术逐步实现实训设备间的物物互联,设备与校园网的物网互联,最后实现校园网与设备网的网网互联。比如实现对精密仪器存储环境的监控与自动管理,实现实训设备用电的自动化控制等等。提供网上查询实训室信息功能,方便师生随时查询空闲实训室、实验材料数据、仪器设备数据、实验项目数据等信息。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引入上课预约管理系统,保证实践教学有序进行。建立健全的实训室运作管理监控信息窗口,对全程的运行管理动态实时监控。建立固定资产数据库,方便实时查询设备数量等信息。构建虚拟实训室,利用网络技术,建立开放式的虚拟实验教学系统,无需购置仪器设备,上课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等等。

(4)深化校企合作。

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企业教育不仅应该在体现在高职院校学生培养整个过程,而且企业教育的比例应该加大。课堂教学进企业,企业导师进校园,交错安排课堂教学和学生去企业顶岗实习。真正将所学专业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工作岗位中去,实现课堂教学和实际的工作经验有机融合。通过深化校企合作,除了能够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会联系与服务能力。只有书本上理论知识和工作的岗位实现无缝对接,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实训室才算能够真正发挥作用。另外,在实训室的建设中,可以充分發挥人才、技术等资源优势,吸引企事业单位投资,拓宽实训基地建设的资金来源,这对企业培养选拔人才和学校改善实践教学环境都有利。

(5)加强社会联系与服务能力。

一方面实训室的建设应该更加贴近实际,实训项目的设置更贴近企业,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比如对外开发实训室,积极承担社会培训、职业鉴定,还可以提供有偿设备租借等服务。鼓励学生走向社会,提供技术指导,既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水平,为工学结合创造了条件,也锻炼了学生的职业技能。鼓励教师积极承担社会培训,符合要求的实训室承接相应的示范考场,既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也真正地发挥实训室的作用。另一方面寻求社会对实训教材的配备、教学重难点、设备的配置和管理等方面进行帮助,加强产教融合、产学合作,实现企业和学校共同把握实训教学的方向和目标。

3  结语

提升实训室的管理水平,强化信息化建设,建设符合院校专业发展的特色实训室和智慧实训室,提高实训室的社会服务能力是大势所趋。本文通过探究“双高计划”背景下,实训基地的建设中存在问题,打破发展壁垒,从实训室、学校和社会三个层面提出整改措施,期待对职业院校实训室建设取得实质性成效和完成“双高计划”的发展任务起到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孙兴民,赵兰庚.职业高专院校实训室建设的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6(22):120-123.

[2] 郭建航.“双高计划”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创新发展研究[J].智库时代,2020(13):216-217.

[3] 李秀峰.关于高职院校实训室建设与管理的探讨[J].科教导刊,2011(19):78-81.

[4] 曾向阳,吴猛.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室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12(30):216-219.

[5] 郑亮.高职院校实训室建设与管理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科教导刊,2014(1):242-244.

[6] 祝雪梅,黄泽伟.高职院校实训室安全教育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34):295-297.

[7] 蒯晓蕾,盛鑫.“教诊改”视域下的商贸类实训基地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市场,2020(10):113-114.

[8] 王霁阳,韩东.高职院校智能实训室的建设与管理[J].管理科学,2020,15(11):58-59.

[9] 贾晔.高职院校实训室建设管理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20(20):194-195.

[10]于燕平.高职院校电工综合实训室的建设与管理[J].轻工科技,2020,7(36):165-166.

[11]麦艺瑜.“6S”管理模式应用于高职院校外语系实训室建设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20(26):381-382.

[12]张敏.PY职业技术学院现代物流实训室的规划与设计[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4.

[13]张梦研.校企合作背景下中职工业机器人专业实训体系构建[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19.

猜你喜欢

实训室建设双高计划管理模式
从“示范”到“双高”:高职院校回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逻辑机理与路径优化
基于双高计划的专业文化建设研究
关于中职楼宇自动化实训室建设的探讨
浅谈高校图书馆随书光盘的编目与管理作用
工程应用型本科机械专业学生考研管理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