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低碳城市试点的政策设计逻辑分析

2021-07-28钟焕然

科技创新导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低碳城市研究

钟焕然

摘  要:一直以来,大自然环境的好坏与我们的生产、生活,乃至生存都是息息相关的。而随着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的推进,高楼大厦越来越多,树木覆盖面积却越来越少;工业生产流程逐渐精细,二氧化碳排放量却有增无减,自然的生态环境正在不断地被破坏着。长此以往,青山绿水的负压也越来越重,随之而来的便是全球气候变暖、生态环境失衡、自然灾害频发。尤其是近年来,全球暖化的现象愈加明显。在大环境下人们也开始并逐渐重视保护环境、绿色发展的重要性。为了进一步探索有效延缓全球变暖的经验与途径,我国从节能减排、低碳发展的层面出发,开始了关于低碳城市的试点探索。

关键词:低碳城市  试点政策  设计逻辑  研究

中图分类号:X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21)01(b)-0088-03

Logic Analysis on Policy Design of Low Carbon City Pilot in China

ZHONG  Huanran

(Grade 2018,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Beijing,100083 China)

Abstract: For a long time, the quality of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is closely related to our production, life and even survival. With the advancement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there are more and more high-rise buildings, but less and less tree coverage; the industrial production process is gradually refined, but the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are increasing... The nat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constantly being destroyed. In the long run, the negative pressure of green mountains and green waters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which will bring about global warmi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mbalance and frequent natural disasters. Especially in recent years, the phenomenon of global warming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obvious. In the big environment, people began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importanc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green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further explore the experience and ways to effectively delay global warming, China has started the pilot exploration of low-carbon cities from the aspects of energy conservation, emission reduction and low-carbon development.

Key Words: Low carbon city; Pilot policy; Design logic; Research

2009年11月,國务院正式提出了我国2020年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紧接着,国家发改委便发布了《关于开展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发改气候[2010]1587号文件)[1-3]。各地相关部门也在国家政策和发改委有关部门的号召下开始了关于低碳城市试点的政策设计、政策落实工作。由此,我国正式拉开了低碳城市试点的帷幕,开始了近10年的低碳城市试点探索历程。那么,在这一历程中,我们是怎样进行低碳城市试点的政策设计的呢?这些政策有着哪些优势特点,又有哪些不足之处呢?本文以《我国低碳城市试点的政策设计逻辑分析》为题,在简要了解相关政策通知的基础上,从低碳城市试点任务与试点范围两个层面进行了我国在低碳城市试点的政策设计逻辑探讨,并试着提出对于低碳城市试点政策设计的一些想法。

1  低碳城市试点的相关政策通知简述

本文参考的政策主要是指发改委发布的《关于开展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为《通知》[4-7]。本文对我国低碳城市试点的政策设计逻辑分析也将主要围绕以下两个层面进行。

1.1 政策通知的主要试点任务

《通知》(发改气候[2010]1587号文)指出[8-11],第一批低碳城市试点的具体任务有:(1)编制低碳发展规划;(2)制定支持低碳绿色发展的配套政策;(3)加快建立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4)建立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统计和管理体系;(5)积极倡导低碳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据国务院印发的“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国发[2011]41号)可知,我国第二批低碳城市试点共有六项具体任务,除第一批试点中的(1)、(4)、(5)任务外,还增加了“明确工作方向和原则要求”和完善了“建立以低碳、綠色、环保、循环为特征的低碳产业体系”、“建立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责任制”共三项任务。

《通知》(发改气候[2017]66号文)提出的第三次低碳城市试点任务有五项[12-14]:(1)明确目标和原则;(2)编制低碳发展规划;(3)建立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考核制度;(4)积极探索创新经验和做法;(5)提高低碳发展管理能力。并给出了指导思想和具体的时间安排。

1.2 政策通知的具体主要试点范围

据地方申报及统筹沟通和研究,我国第一批试点工作确定首先在广东、辽宁、湖北、陕西、云南五省和天津、重庆、深圳、厦门、杭州、南昌、贵阳、保定八市开展。第二批试点工作确定在乌鲁木齐大兴安岭地区、海南省以及北京市、上海市、石家庄市等27个市开展。第三批试点工作确定在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等45个城市(区、县)(名单附后)开展。

2  低碳城市试点的政策设计逻辑分析

2.1 试点任务层面的政策设计逻辑

首先,在试点任务层面,我国低碳城市试点的政策设计逻辑具有“注重规划与体系建设”的特点。我国低碳城市试点,一方面始终坚持“编制低碳发展规划”先行的设计思想,另一方面又非常重视“低碳产业体系”的建设。

其次,我国低碳城市试点的政策设计逻辑具有阶段性递进的特点。具体的,通过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试点任务的对比可以发现,低碳城市试点的政策设计会根据探索经验的增多而逐步提升试点任务的水平。比如,第一批、第二批试点初期阶段,由于这两个阶段我国在建设低碳城市方面的经验还不够充足,尚未形成可供参考实施的低碳管控体系,同时由于试点的范围有限,国内人民对于低碳生活的意识还不够强烈,所以我国对于产业体系、数据管理体系的建立,以及低碳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的倡导会十分注重。而到了第三批低碳城市试点阶段,我国已经有了近7年的低碳城市试点经验,一些基本的体系、制度已经达到了相对稳定的程度,人民的环保意识也明显增强,所以我国在低碳城市试点上开始重视考核制度的建立与完善、管理能力的强化与提升、经验做法的探索与创新等方面的政策设计。

2.2 试点范围方面的政策设计逻辑

在试点范围层面,我国低碳城市试点的政策设计逻辑具有明显的“由点到面”和“以点带面”特点。

一方面,从试点城市的数量来看,三次试点的城市(此处含省、市、区、县)数量分别为8、29、45,试点城市数量上有显著的递增。三次试点,几乎已经实现了以全国各省中主要城市为“点”的低碳试点探索,而将这些试点城市连接起来,便形成了一个明显的低碳城市探索“面”。另一方面,我国低碳城市试点所选取的每个城市都是根据地方申报情况,并统筹考虑各地方的工作基础和试点布局所选出的具有代表性试验“点”,换言之,每一个试点城市本身所代表的就是一个以面为单位的点。因此,无论是从试点城市数量上来看,还是从试点城市所覆盖或辐射的广度上来看,我国低碳城市试点的政策设计逻辑都具有“由点到面”、“以点带面”的特点。

3  结论与建议

通过本文,相信大家对我国低碳城市试点的相关通知和政策设计逻辑有了一定的了解。且2020年,恰好是我国第三批低碳城市试点探索的最后一年。据生态环境部2020年9月25日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中提到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我国碳强度较2005年降低约48.1%,已经提前达成了对外设立的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虽然对外目标已经实现,但是在“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号召与鼓舞下,我国仍在不断的进行着建设低碳城市的探索[15]。

在近10年的低碳城市试点探索过程中,我们逐渐掌握了更好实现低碳城市发展的经验和策略。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所以试点工作尚且无法完全深入到每一个地区,存在试点“深度不足”的问题,所以现阶段的低碳城市试点的经验做法更多的适用于城市区域,要在城市下设的全部县、镇、村推广还存在很大的难度。对此,我们可以尝试着进行低碳试点覆盖对象的转型,比如,可以开展“低碳村镇试点”探索,可以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村干部、村民中心的作用,进行贴合村镇实际的低碳经验探索,严格把关低碳相关政策的落实(对于违规行为进行有效管控,如秸秆焚烧等),推动村镇低碳示范点的建设,并发挥其积极的带头作用。

此外,我国低碳城市试点在政策设计上比较注重管理层面的能力提升以及政策落实的效果,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奖惩政策的设立、实施与兑现。所以,我国低碳城市试点的政策设计也可以从这一角度出发,通过奖惩来督促人们更好地参与到低碳城市的试点与建设、维护工作中去,来规范人们的低碳行为,为早日实现全民的自主低碳生活和维护低碳城市试点的宝贵成果而保驾护航。低碳城市试点与建设是一项持续性的、任重而道远的工作,这份工作的顺利开展与成效取得,不仅需要相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付出贡献,也需要全体人民的共同支持与共同维护。

参考文献

[1] 刘天乐,王宇飞.低碳城市试点政策落实的问题及其对策[J].环境保护,2019,47(1):39-42.

[2] 邓荣荣,赵凯.中国低碳试点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思路及应用建议[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8,34(8):1037-1042.

[3] 蒋尉.低碳城市建设中的非技术创新贡献——基于70个低碳试点城市数据的分析[J].城市, 2019(11):54-69.

[4] 齐晔,刘天乐,宋祺佼,等.低碳城市试点“十四五”期间需助力碳排放达峰[J].环境保护,2020,48(5):8-11.

[5] 庄贵阳.中国低碳城市试点的政策设计逻辑[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0,30(3):19-28.

[6] 吴雪莲,万迎峰.武汉低碳城市试点创建的路径及模式浅析[J].工业安全与环保,2020,46(2):102-106.

[7] 张小丽,刘俊伶,王克,等.中国电力部门中长期低碳发展路径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8,28(4):68-77.

[8] 陶玉洁,李梦宇,段茂盛.《巴黎协定》下市场机制建设中的风险与对策[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20,16(1):117-125.

[9] 卞勇,曾雪兰.基于三部门划分的能源碳排放总量目标地区分解[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9,29(10):106-114.

[10] 苏旭冉,蔺雪芹.基于夜间灯光数据的京津冀地区碳排放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40(4):48-57.

[11] 龚梦琪,刘海云,姜旭.中国低碳试点政策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9,29(6):50-57.

[12] 丛建辉,王晓培,刘婷,等.CO2排放峰值问题探究:国别比较、历史经验与研究进展[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8,34(6):774-780.

[13] 陈占明,吴施美,马文博,等.中国地级以上城市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扩展的STIRPAT模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8,28(10):45-54.

[14] 刘强,陈怡,滕飞,等.中国深度脱碳路径及政策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27(9):162-170.

[15] 陆贤伟.低碳试点政策实施效果研究——基于合成控制法的证据[J].软科学,2017,31(11):98-101.

猜你喜欢

低碳城市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2020年国内翻译研究述评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新版C-NCAP侧面碰撞假人损伤研究
江西各地市发展低碳城市评价与对策研究
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的有机融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