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班级文化在小学德育中的作用

2021-07-28郑倩琼

天津教育·上 2021年6期
关键词:影响作用班级文化小学德育

郑倩琼

【摘  要】班级是学生生活的团体,良好的班级氛围能促进班级文化的形成,也代表着班级的整体形象和精神面貌,同时,对学生的德育教学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教师在建设班级文化时要依据小学生心理特点,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创建良好学习氛围。

【关键词】班级文化;小学德育;影响作用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1)16-0166-02

On the Role of Class Culture in Primary School Moral Education

(Zhufeng Experimental School, Doumen District, Zhuhai City, Guangdong Province,China)ZHENG Qianqiong

【Abstract】A class is a group of student life. A good class atmosphere can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class culture, and also represents the overall image and spiritual outlook of the class. At the same time, it plays a positive role in the moral education of students. When building a class culture, teachers should constantly explore effective teaching strategies based on th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to create a good learning atmosphere.

【Keywords】Class culture; Primary school moral education; Influence

班级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组成单位,同样也是进行文化活动的主体,班级文化对小学德育教学起到重要的作用。教师应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不断探索适合班级文化发展的教学形式,在符合小学生心理特点的前提下,加强学生的德育发展,促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加入班级文化建设中来,重视环境文化和情感文化的交流,并引导学生从中接受到良好的德育熏陶,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一、班级文化促进学生丰富情感

班级文化是一种隐形文化,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起到重大影响,良好的班级文化能促進学生与教师以及同学间的有效沟通,并且能丰富学生的情感。情感能直接影响学生的精神活动及心态调整,并且能调节学生在困难环境下的心态,提升学生的抗挫折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

以《呵护我们的身体》一课为例,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以班会或小组讨论等形式,请学生到讲台上,让学生自己讨论自身上的优点和长处,同时也要分析自身的缺点与不足。教师也可引导学生进行相关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纸上写下自己身上或同班同学身上不好的生活习惯,折好后向后传递,最后每位同学手里留有一张纸条。教师在每位同学都得到纸条之后,进行适当的分组讨论,分析这些不好的习惯有什么不良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意见,促进学生结合自身情况和他人情况,指出并逐步改正不良习惯,也能进一步促进班级文化的形成。教师在促进学生丰富情感的同时,也能树立良好的班级文化,教师应及时捕捉班级中积极向上的因子或事例,促进班级文化与情感的丰富产生一定联系。教师对班集体的健康发展有着较大的教育作用,在日常小事中要有发现美的眼睛,不断调动学生的情绪,进一步发展班级文化。

二、设立板报促进班级文化形成

板报作为班级文化的阵地之一,在学生的文化、道德培养上起到较大的作用。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实施,一些板报失去了它原本的价值。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应该积极寻找新的传递方式,通过在班级中设立班级标语、黑板报或手抄报等方式促进促进学生的德育发展。板报作为语言传递的一种,对于学生的价值思维的形成、学习态度等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班级文化是一种无形的班级力量,板报的文字传递与这种无形力量相结合,能将效果现实化,提升学生的品质。

以《大家的事情大家做》一课为例,教师可以通过本节课引导学生了解班级、社会的组成形式,让学生明白班级中的事要大家一起来做,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素养,以及正确的价值取向。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歌曲或者简短的视频,引导学生对课程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其次,教师可引导学生讲述哪些事情应该由谁来做,如果没人处理会有怎样的后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生活中的小事,并举例说明,并在课后可布置相关作业,寻找班级里的好人好事,并且将好人好事制作成板报,表扬为班级集体做贡献的同学,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成为集体中的道德行为榜样。教师在布置板报时要注重板块的分配,利用鲜明的色彩和浓郁的文化气息,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暗示,并充分利用文字的传递性,既要做到符合小学生的审美兴趣,也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要在潜移默化中树立班级文化。板报对小学生的行为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可以促进学生间的有效沟通,培养学生的合作探讨精神。

三、丰富活动促进班级文化形成

班级活动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小学教学中的德育教学一直依靠每周召开的班会进行讲授,但授课形式和内容都过于单调,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教学质量都不高。在班级文化建设当中,教师要传递优秀文化,不断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形成正确的道德情感,并将这种文化升华为行为准则。

以《我们给自己定规则》一课为例,本课主要指导学生在集体中遵守规则并了解规则的作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规则与生活的联系,不断把遵守规则转化为内在需求。教师可利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例如,首先,教师在不告诉学生游戏规则时就带领学生进行活动,学生会在游戏时不知所措,因为此时的学生完全不知道游戏规则,教师可让学生通过这一行为理解到没有规则的支持,游戏是无法进行的,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规则的重要性;其次,教师将规则介绍给学生,让大家重新根据游戏规则进行游戏,并让学生总结两次游戏的差别,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规则对于生活、学习的重要性。教师也可针对本课,开展其他形式的活动,例如,定期开展学生交流会,引导学生勇于发表自己对班级文化形成的见解;进行小组合作表演,促进学生通过不同的角色扮演,进一步利用活动形式促进班级文化的形成。班级文化的建设是需要班级内每位学生积极参与,教师要利用多种活动形式,引导小学生参与本班班级文化的建设。

四、展示班级荣誉增进班级文化

在小学教育中,小学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积极的反馈,教学或行为上的评比能有效促进班级文化的形成,班级荣誉便是一种评比的直观体现。班级荣誉是班级学生共同取得的成绩,能促进学生的主人公精神,让学生有强烈的集体归属感,教师应将学生取得的荣誉进行展示,时刻提醒学生是这个班级的一分子,进一步促进班级文化的形成。

以《说声谢谢》一课为例,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接受他人为自己提供帮助或服务后,要及时向对方表示感谢,懂得对劳动者的尊重不应仅仅是口头上的感谢,更应该尊重他人的劳动,珍惜和爱护他们的劳动成果。针对这一教学方向,教师可带领学生到社区进行相应的社会体验。例如,教师可让学生去做交通同协管员,在帮助交通管理员维护交通秩序的同时,也能帮助行人。在体验结束后,学生既要感谢交通员的帮助与指导,也会收到行人的感谢,促进学生明白感谢具有双向性。教师也可引导学生运用观察、访问等方式进行简单的社会调查。教师在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同时,要积极观察每位同学的表现,在活动结束后,在班级中对表现良好的学生授予奖状。教师也可联系同年级其他班级共同比拼,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活动,促进学生在集体中增进班级文化的形成,并将学生获得的奖状或班级奖状在班级文化宣传角进行展示,可以增强学生对班级的认同感、自豪感和成就感,对加强班级文化起到积极作用。

总之,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软实力的体现,一个班级一旦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及生活氛围后,这种氛围会积极促进学生在德育方面的發展,并产生深远的影响。教师在班级管理中要树立正确、乐观的班级文化,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班级氛围,引导学生在小事中理解并推挤班级文化的实施,让学生更易于接受,达到良好的德育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黄伯运.班级文化在小学德育教育中影响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6).

(责任编辑  王小飞)

猜你喜欢

影响作用班级文化小学德育
肾动脉支架术对轻中度肾功能不全合并肾动脉狭窄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建设班级文化,增效班级管理
新形势下小学德育教育浅析
新劳动合同法视阈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德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的深层影响作用
独立学院班级文化建设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