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时代如何提升应急广播的价值与影响

2021-07-27施彦涵

新媒体研究 2021年6期
关键词:融媒体时代提升

施彦涵

关键词 融媒体时代;应急广播;提升;节目价值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1)06-0055-03

融媒体时代,文字、图片、短视频,微博、微信等信息传播的工具和方式日趋细化和多元化,给予当代媒体人更多的要求和任务。作为一个担负社会公共“应急”重要功能的广播媒体,在新时代如何履行自己的职责并扩大其价值和影响?这是应急广播发展过程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及挑战。

应急广播是指当发生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公共卫生与社会安全等突发公共危机时,可提供一种迅速快捷的讯息传输通道,在第一时间把灾害消息或灾害可能造成的危害传递到民众手中,让民众在第一时间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应该怎么撤离、避险,从而将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1]。

一般来说,应急广播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点。

1)信息发布功能:比如在有人员伤亡及财产较大损失的地震发生后,在震中核心区(具备一定人口密度基数和抗震救灾救援力量分布相对集中)设立抗震救灾应急电台(应急直播间、广播应急发射站)。第一时间发布抗震救灾指挥部公告、各种救援力量工作信息、开设灾区群众求助热线电话、防灾减灾及救援专家访谈、现场记者采访连线等形式,针对受灾群众、救援力量、公益爱心组织等群体,提供有针对性的权威信息、服务信息及实用信息的实时发布。

2)行动指导功能:按照“平时服务,灾时应急”的原则,应急广播作为灾害发生前最广泛的宣传教育平台,灾害发生后最实用的信息发布和沟通平台,对日常防灾减灾和灾后抢险救灾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3)心理安抚功能:由于应急广播信息全面、方式多样、及时准确,具备最具人文关怀的心理抚慰功能,对突发事件下稳定民心起到了巨大作用。

2020年4月,云南省应急管理厅正式授牌云南广播电视台交通频率(FM91.8云南交通之声)为云南应急广播,并同步打造七彩云端App“云南应急广播”频道,共同推进国家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回顾这段发展之路,與云南交通频率始终把“应急”当成“常态”,以专业精神打造“应急”广播节目,在融媒体时代,努力提升应急广播的价值与影响,确保日常节目团队的高效运转和蓬勃活力分不开。

1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持续提升应急广播节目引导力

应急广播作为国家应急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应急广播必须精准把握国策民情,发挥主流媒体的舆论引领作用。始终顺应时代主旋律,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准确传递权威信息,主动服务广大群众,持续提升节目的引导力。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交通频率开始播出联合省市卫健委制播的多组公益贴士、主题片花及防控常识贴士,实现了公益宣传内容全天、全时段覆盖。呼吁民众不信谣、不传谣,科学应对疫情,为普及民众疫情防控科学常识做出了贡献。

2 坚持团队协作,以常态、高效形式锻造节目的生产力

云南由于地处欧亚大陆板块的地质活跃地带,地形地貌复杂,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多发,作为应急广播,云南交通频率不断调整建设思路,对融媒体下如何提升报道团队的协作能力进行了系列有益的尝试。

1)运作模式:强调应急新闻采访力量的配置,通过自身广播节目(音频)、微博、微信、客户端等融媒体渠道,在应急报道中承担信息发布、政策解读、舆论引导、科普宣教、社会动员等任务;通过联合举办多种形式公益活动,普及安全常识,传播相关知识,打造防灾减灾应急避险的全民公开课。

2)人员配置:打造采编播一体化的应急广播融媒体团队,分平台、分渠道、多端口,相互协作,根据应急信息的特点和发布需求,设计内容和新媒体呈现,实现应急信息多渠道快速发布。

3)运行机制:依托国家应急广播等权威信息源,通过总监会—监制—业务骨干(主播团队、采编团队、技术团队),分级实现矩阵式融媒传播,构建权威、快速、高效的内容采集、加工、传播体系,在高密度发布信息、引导舆论、疏导情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014年,云南省两次发生强烈地震,8月3日16:30云南昭通鲁甸6.5级地震发生后,频率立即启动了“鲁甸地震特别直播报道”,并成为了“国家应急广播——鲁甸抗震救灾应急电台”的骨干力量;10月7日21时49分,景谷县6.6级地震发生之后,频率应急小分队第一批成员连夜赶往震中,再次启动了国家应急广播呼号

3 坚持立足本土,以独特的原创内容提升节目竞争力

3.1 常态化节目融合本土“路况”等突发事件

比如,每年的黄金周频率都会推出假日特别节目,密切联动国家应急广播、铁路、机场、公路等交通服务民生部门,利用交通大数据综合分析,对出行客流变化、危险易堵路段、天气变化、出行提示等交通安全信息进行提前预警发布。

2018年元旦,云南省滇东北、滇西北等地区气温出现大幅下降,多条高速和机场因路面结冰及大雾天气导致通行管制,设置在频率直播间的“云南省交通运输路网信息发布平台”,再次发挥出重要作用:云南省内主要高速公路、国道省道重要节点,车流密集服务区、收费站等的监控画面,同步在交通频率直播间大屏上呈现。主持人通过动态画面,为广大出行群众带去更加鲜活的直播报道,微博微信端文字、图片、视频也同步发布,真正现实了交通服务信息的动态呈现和多端发布,发布各类交通服务信息达到3 000余条次。

3.2 选取特殊时间节点,策划制作有影响力融媒体产品

1)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整合资源主动发声——全力做好“主题日”宣传。2020年防灾减灾宣传周期间,频率发挥优势、整合资源,以带动基层群众广泛参与为重点,策划推出一系列宣传形式丰富多样、主题内容出新出彩、传播效果入耳入心的宣传内容。(1)H5防灾减灾知识问答活动:制作推出了面向全省群众的H5“云南防灾减灾知识问答”活动,并依托频率微信公众号的传播优势,最大程度调动全省群众参与本次宣传,约10万人注册参与答题,H5页面点击量超过20万次。(2)主题网络直播:联合云南省应急管理厅、省消防救援总队等单位,在昆明市儿童医院推出网络特别直播。以场景呈现的方式,向普通民众推广普及简单实用、便于操作的家庭应急常识。(3)多平台全力开展宣传:策划推出一批强调实用的“云南应急广播科普互动短视频”,以实景实演的方式进行科普宣传,相关短视频同步在抖音等平台传播,点击量近20万次。

2)联动多方快速响应,疏导陪伴服务群众——突发事件下的特别报道。2019年4月1日,昆楚高速公路某隧道发生交通事故,造成大量车辆滞留,频率推出11个小时融媒体特别直播报道,有效减少交通压力、舒缓被堵群众情绪。共发布交通服务信息近1 000条次;直播连线20多次;接听群众求助热线200多个;近10 000人通过微信自主查询昆楚高速路况;微信推文阅读量达到“10万+”;86 302人通过微博获取路况服务,充分发挥了云南应急广播在突发事件发生时的服务功能和舆论引导能力。

3.3 牢记媒体公益使命,聚焦重大“应急”卫生公众事件

2020年1月25日,云南省启动疫情防控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后,交通频率立即启动一级响应,全面进入突发应急特别直播样态,调整春节节目编排,充分利用全天18.5个小时的直播时间,实时发布及滚动播出疫情通报、防疫知识、出行信息及各地交通管控措施等内容,平均每天发布信息近200条次,确保了重要信息的全覆盖;及时在官方微信推出“高速公路收费站封闭及劝返自主查询”服务板块,每小时自助查询量近2 000人次;通过热线、微博、微信,对车友的疑问、诉求、建议认真做好解答和记录。对数千名非必要出行的车友进行了劝返,对疫情防控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

3.4 公益活动,感受无处不在的“应急”的力量

2020年春节疫情期间,由于防控需要,昆明市主城区暂停和调整了公共交通,每天约有近千名医务工作者的出行因此受到影响。为此,频率快速组建“医务人员交通保障志愿者服务车队”,为医务人员提供1万多次免费的一对一“爱心送医”接送服务;针对出租车驾驶员反映的因疫情影响和缺乏防护物资出车率降低、收入锐减等问题,频率通过行业管理部门和协会积极反映和呼吁,为出租车驾驶员解决实际困难。这些公益活动也充分展现“应急广播”作为省级主流媒体的公益价值与使命担当。

4 坚持与时俱进,以灵活多样的形式提升节目传播力

随着新媒体的蓬勃发展以及人们收听习惯的改变,作为传媒媒体的广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为提高受众的忠诚度和节目传播力,广播媒体必须在理念、手段、内容、形式等方面不断创新[2]。

1)多媒体运用,体现时代变化印记。从第一届爱心送考开始,信息发布端的运用也是频率不断尝试新的宣传形式、力争取得更佳传播效果的探索过程。2020年“爱心送考”中,频率就与抖音共同发起“抖音话题+现场直播”,访谈送考交警、抓拍赶考瞬间、分享送考故事、回忆高考点滴……抖音全网视频观看人数接近800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宣传效果。

2)巧妙设计节目议题与流程,满足受众的多元需求。信息时代瞬息万变,忙碌的都市人对信息的要求也简明而直接,即快速有用。根据受众的聆听感受和需要,频率节目以15分钟为一个节点,设置了《平安貝贝》《91.8快讯》《行八郎》等单元环节,使不同内容在短时间内得到快速呈现。

3)品牌宣传与线下活动联动,吸引社会的持续关注。从第一届爱心送考启动城市之光,到第十四届“爱心送考”活动助力昆明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再到2020年特别为医务人员子女开辟了报名“绿色通道”,“爱心送考”品牌已从最初的社会温暖传递升华为一座城市精神风貌的塑造,成为云南省叫得响的大型公益活动,是传递城市正能量的爱心名片。

5 坚持媒体自觉,以深厚的专业素养提升节目感染力

1)用严格的标准精选团队,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专业人做专业事,应急广播对团队协作要求比较高。从台确定为交通频率应急广播之时,频率就坚持严格的选拔标准,进入团队的都是具有实战经验的高素质采编播人员。善于发现隐藏在新闻之中的微观触角,从而让报道更具生命力和说服力。

2)用职业的精神磨砺优质内容,在专业化内容输出中浴火淬炼:专业知识的历练离不开平时的演练,频率多次参加并出色完成云南省各类应急实战演练。为切实提高云南应急广播在灾害发生时的应对能力及同各部门协作能力,频率派出骨干采编播团队到腾冲全程参与2020年云南省“地震突发应急直播”模拟实战演练,国家应急广播中心特别派出专人对本次演练进行了全程指导。

3)用学习的号角不断催人奋进,通过培训做好人才储备。(1)理论培训:频率非常注重采编播团队的思想建设。定时邀请分管意识形态的领导和专家,对全体采编播人员进行业务培训。通过讲授党课、观看视频课件等方式,加强对员工尤其是年轻员工的政治教育、意识形态、理论水平和知识培养,提升采编播人员的政治素养、理论素养和综合业务能力。(2)专业培训:定期邀请云南台其他部门或者其他新闻有关单位的资深编辑、记者以及专业技术人员,通过自身实践和实例的现场讲述,从主题策划、稿件统筹、记者采写、后期制作、社会影响、效果分析等方方面面入手,切实提高采编播人员的业务能力和业务水平,努力打造、建设一支具备理论知识和实战经验的全能型融媒体采编播队伍。(3)实战培养。一次次的实战,一次次的模拟演练,让频率的应急报道团队的快速响应能力得到了提升和跨越,达到了不断完善应急广播工作机制和业务流程的目的,为云南应急广播积极融入国家应急广播体系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未来,云南广播电视台交通频率(云南应急广播)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和功能,充分运用融媒体矩阵平台,相互配合、优势互补,扩大在应急信息发布、应急采访报道、运行模式、安全提示、防灾减灾救灾科普宣传等方面的经验和优势,形成具有时代特征、有利于广泛传播、深受群众喜爱、具备媒体融合传播格局的应急广播,并不断提升节目的价值和影响力,真正融入到国家应急广播体系之中。

参考文献

[1]徐波.浅议融媒体环境下应急广播应对突发事件的传播策略[J].新闻传播,2020(10):105-106.

[2]张忠,王秀花.全媒体时代应急广播新的突破[J].广播电视信息,2020,27(10):61-63.

猜你喜欢

融媒体时代提升
融媒体时代对编辑的能力要求
融媒体时代电台文字编辑发展战略研究
融媒体时代如何培养记者的创新意识
融媒体时代,广播如何挖掘音乐节的声音价值
融媒体时代电视画面的剪辑研究
融媒体时代三网融合下电视新闻网建设的思考
论新形势下政工干部的修养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