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井冈山精神对国有企业现代化管理的启示

2021-07-26雷豪阳彪

经营者 2021年12期
关键词:井冈山力量革命

雷豪,阳彪

(重庆长安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重庆 400000)

一、井冈山精神形成背景

1927年大革命失败,革命形势急转直下,毛泽东作为中央特派员到湖南改组省委,并领导了秋收起义。前敌委员会根据形势发展,毅然率领部队进入罗霄山脉,建立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下,革命根据地先后打破了国民党四次“进剿”和两次“会剿”,“星星之火”逐步成长为“燎原之势”,为革命保存实力的同时产生辐射效应,赣南闽西、湘鄂西、海陆丰等革命根据地相继建立起来。

井冈山的斗争先后历经一年半(1927年10月—1929年1月),是中国革命“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取得全面胜利”的开端,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典范,期间进行的系列探索、变革与创新奠定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基础。系列探索、变革与创新举措以逻辑图梳理如下。

井冈山斗争期间基本举措梳理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一系列的变革举措大多有原创性的突破,按照企业管理的表述方式,我们可以做如下的总结。

思想突破——系统分析当时革命面临的内外部形势,以事实说明了红色政权能够长期存在的可能和红色政权存在的价值意义,在反“左”倾、反“右”倾错误中起到了良好的作用,统一了思想,坚定了理想信念。

思路突破——实事求是总结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的总体思路。

战略突破——不再简单复制俄国“十月革命”经验,改变直接攻打中心城市的策略,开始执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新的战略路线。

战术突破——改变打大规模战的策略,提出“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游击战作战原则,开创游击战术;以时间换取空间,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在运动中消灭敌人;在局部造成以强胜弱,集中优势力量各个击破,最终实现由小胜积大胜。

治理方式突破——推行“支部建在连上”措施,继续实施党代表制度,突出政治训练,确保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管理方式突破——以士兵委员会为载体,实行军队内的民主管理;严格军队作风纪律,提出最初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优待俘虏,通过政治教育、民主管理对俘虏兵进行改造,转化为红色政权的力量。

基础力量突破——进一步扩大统一战线范围,更加重视农村农民力量,通过土地革命、普及政治教育等方式加大宣传、组织、武装群众的力度,增强军队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组织一切力量巩固根据地。

经过历代领导人对井冈山斗争先进经验和优良传统的提炼升华,形成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2016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指出:“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时期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今天,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井冈山精神的重要论述,是我们理解认识井冈山精神深刻内涵的根本指导。对于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而言,这一精神内涵更具新的时代价值和意义,特别是要传承弘扬敢闯敢试、创新突破的精神。

二、国有企业推进现代化管理的建议

国有企业为什么要创新突破?从定位来看,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理应走在前、做表率,更加突出企业创新的主体地位,实现企业在规模、产品、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快速突破;从现实来看,国有企业面临新的竞争环境,有国际政治博弈的威胁、有技术封锁的威胁,也有本身管理僵化、技术落后、效率效益低下的威胁,一旦放开市场竞争,国有企业能否一如既往引领发展,能否更加扎实履行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如果没有创新突破,回答这样的问题是不会有底气的。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国有企业必须进行一次由内而外的大转变,从传承和弘扬井冈山精神的角度来讲,这个转变意味着不是改良、小修小补,而是再次突破、再次创业,是立足自身,为适应发展形势的全面重构与重塑。

第一,注重创新的常态化、持久性。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设不仅是对军队的重组与壮大,更重要的是对政权建设、基础力量、组织方式的全面重塑,在持续的资源重组运用过程中巩固根据地力量。创新不是推倒重来,也不是离开现有基础凭空造出一个从来没有的产品或模式,创新更多的是对资源的有效组织,对体制机制、管理方式等路径依赖的突破。当前形势下的创新更要做好持久性的准备,因为内外部竞争是长期的,产品的创新是常态化的,只有把创新的路走好,创业才有可能成功。

第二,注重战略和战术的协调性。“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战略贯穿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始终,过程中虽然有根据地的变化,政治、军事策略的变化,但总的方针是没有变的,它一直指导着革命行动,直到取得最终胜利。战略是纵览全局、协调各方、积聚力量,对于企业而言,一个时期的战略必须是明晰的,至于如何统筹、如何协调、如何组织力量进行落地实施,就交给战术。战略是目的,可以很宏大,但一定是具备指导性、引领性的;战术是手段,必须是实实在在的举措,能够用成效佐证、支撑战略的正确性。只有战略与战术实现充分协调,才有可能实现最想要的成果。

第三,突出关键核心。井冈山斗争的核心是巩固红色政权,而巩固红色政权的核心力量是武装,所以是“枪杆子里出政权”。围绕强化武装,我们党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其中有对军队本身的,也有对相关支撑力量的战略、管理措施、基础条件变革,最终都指向一条——增强武装。武装强,“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才能逐步实现。企业的关键核心是什么?是产品。在新的竞争环境下,能够直接打败对手,取得市场优势的就是产品,如果这个“武装”不够强,乃至于没有核心,其他举措就站不稳,就会因外部环境变化而产生“左”倾、“右”倾的风险。企业的建立大多是由于业务的需要,即业务先于产品,当企业正常运转并且要参与到竞争中去时,产品的地位和价值就凸显出来了,此时业务就要围绕产品来开展,为提升产品的质量、产品生产的效率效益而配套相关的业务。国有企业推进现代化管理,要首先将业务与产品调换一下顺序,落实“产品第一”的理念,先看产品,再推业务。

第四,重视问题。解决问题是“破”与“立”的关系。井冈山斗争时期,逐步解决了“左”“右”两种声音的问题,革命的理想信念便树立起来了,分析清楚当时复杂的内外部形势,红色政权存在的价值和方式便立起来了。企业运行过程中出现问题,从一定意义来讲是企业运转的一种积极表现,它意味着企业正常运转遇到了阻塞,需要进行阶段性的调适。有效解决了问题,企业的运转就会重新好起来,甚至会运转得更好。在企业内部,重视问题、解决问题要摒弃三种错误态度:一是认为问题就是麻烦,以规避为主;二是认真找问题、分析问题,但落实举措避重就轻;三是热衷于找问题、解决问题,把解决问题当成政绩,问题解决在表面,有一点效果就行。三种态度集中反映的是管理的官僚化。重视问题更多是看到解决问题后产生的积极效果,或者是以结果为牵引解决这些问题,而且是要系统地解决,换句话说,解决关键性的问题,是国有企业更好推进改革发展的一条捷径。

第五,积小成大,从局部突破积累到全面突破。企业的创新与突破之路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全面的突破必然是从量变的积累开始。以产品为例,在不具有绝对优势,自身产品还不能有效战胜对手的时候,就需要找准应对策略。对于那些能够影响企业改革发展大局的重点产品,企业要敢于举全体之力攻克,在技术攻关、高效投放、质量保证等方面首先取得优势,造成局部的以强胜弱;在整个积累的过程中,企业除了获得市场、经济效益外,更多的是积累了人才、团队、技术、资本、公共关系等资源。任何一点小的突破都孕育着全面突破的可能,重点在于企业能不能看到“星星之火”有这个“燎原之势”的可能,能不能推动并守住这个可能。

三、结语

革命精神薪火相传,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在不断实践中迸发出新的火花。作为国有企业,弘扬井冈山精神的重点在于传承和弘扬,在于深耕优势领域,不断做强做大做优国有资本;对标科技自立自强,在新的领域、新的模式方面敢闯敢试,以实实在在的创新突破推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猜你喜欢

井冈山力量革命
百年大党壮阔历程《井冈山会师》
走进革命圣地:井冈山
星火燎原的井冈山记忆
中国的出行革命
麦唛力量 (一)
孤独的力量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怀疑一切的力量
颜色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