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确认识H10N3禽流感

2021-07-24李忠东

生命与灾害 2021年6期
关键词:野鸟禽肉活禽

李忠东

据国家卫健委网站消息,国家卫生健康委6月1日通报,江苏发现一例人感染H10N3禽流感病例。患者,男,41岁,现居江苏镇江。4月23日出现发热等症状,4月28日因病情加重被收入当地医疗机构救治。目前患者病情稳定,基本达到出院标准。5月28日,中国疾控中心对江苏送来的患者标本开展全基因组序列测定,结果为H10N3病毒阳性。江苏对所有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在当地开展应急监测,均未发现异常情况。

是首次出现的新病毒吗

不是第一次,至少在40年前就发现了。甲流病毒根据H和N抗原的不同,分为很多亚型,其中H有18种,N有11种,彼此排列形成多种组合,例如H5N1、H7N9,以及此次发现的H10N3。野鸟是禽流感病毒的天然“贮存库”,其体内可分离到病毒。野鸟感染后通常不表现出临床症状,随着迁徙把病毒携带至世界上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如果与当地的水禽或家禽接触,则有可能将病毒传染给它们。有研究人员在1978—1981年的迁徙野鸟监测样本中,就曾发现过H10N3病毒,只是人感染这种病毒还是首次。一篇德国东部水禽流感病毒亚型的研究文章提到,1981年下半年,当地从100只野鸭中分离到了H10N3病毒。泰国研究团队在2009年对10个活禽市场进行甲流调查时,也检测出H10N3病毒。

我国也曾于2003年、2010年和2012年分别从我国华东地区、福建和湖南等地的鸭群中分离到H10N3病毒。国家流感中心的一项研究曾经发现了多株来自江西某养殖场与广西某活禽市场的H10N3禽流感病毒,并表示我国流行的H10N3禽流感病毒主要宿主为鸭子。2016—2017年,在浙江还发生过两例H10N3感染鸡群。家禽感染H10N3后,并不表现出临床症状或仅引起轻微症状,只有当它们与其他的病原,如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大肠杆菌、沙门菌等混合感染时,才会引起家禽发病和死亡。

传染性如何

禽流感病毒属甲型流感病毒,目前报告人感染的禽流感病毒不下10种,包括H5N1、H5N6、H5N8、H7N1、H7N2、H7N3、H7N7、H7N9、H9N2、H10N3、H10N7和H1N1等。病毒由野鸟传播给水禽,再由水禽传播给家禽。2016年的一项研究表明,一株在我国福建分离的鸭源H10N3病毒,可在家鸭和鸡体内较低水平复制,不表现临床症状,但病毒能够通过“粪-口”途径在家鸭之间和鸡群之间水平传播。流感病毒表面有一层包膜,温度过高时包膜会裂解,因此,温度越低,病毒保存越久,活力也就越强。这解释了为何流感一般在气温较低、气候干燥的冬春季节多发,而温度较高季节的流行率大大降低。

禽流感多发于东南亚地区,原因:一是湖泊、滩涂、沼泽地及稻田多,是候鸟的主要集散地;二是养禽业发达,水禽多并以散养为主;三是农贸市场多,小摊小贩密布,活禽流动量大,居民喜买活禽并有亲自宰杀的习惯。我国南方地区水多,飞禽迁徙多,农户养鸡、养猪隔得很近,这些都给禽流感病毒的基因重组创造了条件。目前我国分离的H10N3仍然属于低致病禽流感病毒,只是在我国的家禽中区域性有限流行。病毒在家禽中的检出率低,尚未对养殖业造成严重影响。

感染人的风险多大

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消息,该委已指导江苏按照相关方案开展防控,并组织专家进行风险评估。病毒全基因分析显示,H10N3病毒为禽源性,未具备有效的感染人的能力。禽流感感染人往往需要积累很多突变的基因,经历漫长的进化过程和跨越物种屏障,这在正常情况下很难实现。此次疫情为一次偶发的禽到人的跨种属传播,发生大规模传播流行风险极低。有可能是病毒基因组的某些关键位点发生了人源病毒的特征性突变,从而获得在人呼吸道复制的能力。当然,具体情况有待该感染人毒株序列公布后才能作出判断。禽流感病毒受体多在人体下呼吸道,即肺泡的位置,因此感染者排出的病毒量相对较少,想传染给人也会比较困难。目前全球既往发现的H10N3禽流感还没有跨宿主直接感染人,也没有发现人传人的报道。

禽流感病毒出现个别人感染很正常,但其感染力的强弱,既受到基因层面人对某种病毒易感性的影响,又取决于病毒与人体受体亲和力的强度。病毒只有与人体细胞受体结合,像一把钥匙打开一把锁,进入细胞内,才有躲过人体免疫系统并有自我繁殖的机会。禽流感主要依靠飞沫、空气、气溶胶传播。在宰杀活禽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气溶胶,可能导致H10N3传播。有研究证明,人下呼吸道的细胞受体可以与禽流感病毒结合。如果近距离接触包含禽流感病毒的活禽或者肉制品等,病毒量瞬间增大,就可能冲入人体下呼吸道。由此可见,喜食野味的习惯加大了人感染的风险。目前的研究表明,人并不是接触禽流感之后就一定会感染,但有基础病、呼吸道疾病或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更容易感染禽流感病毒。

怎样预防

根据疾控部门发布的消息,候鸟迁徙,家禽和笼鸟运输,合法或非法的鸟类贸易,以及人类的交通等,都是传播禽流感病毒的途径。在凉爽和潮湿的条件下,禽流感病毒可在污染的环境中存活较长时间,人类感染主要通过呼吸道或密切接触携带病毒的禽类分泌物或排泄物。因此,人们外出时应避免接触野鸟或进入野禽栖息地,减少与禽畜不必要的接触,特别注意尽量避免接触病死禽畜。一旦接触禽畜,应及时彻底洗手。禽类爱好者在养鸟或者观鸟时要尽可能避免接触禽类及其粪便,处理它们的粪便时应戴上手套。接触禽类或其粪便后必须用皂液和清水彻底清洁双手,观鸟过程中不捡死鸟。

禽类从业人员在接触禽类的工作、活动过程中,应穿着防护服,佩戴口罩和手套,做好个人防护,尽可能减少与禽类的直接接触。为预防禽流感,各地活禽交易市场应严格执行清洁和消毒程序,落实“1110”(一日一清洗,一周一消毒,一月一休市,过夜零存栏)措施,降低禽流感病毒传播的风险。清洁完毕后,要及时彻底地洗手和消毒。身体在接触禽类污物后,也要彻底清洗。在发现病死禽时,可通知当地动物检疫部门处理。一旦出现禽流感感染家禽,立即扑杀并做无害化处理,以控制传染源。与此同时,关闭活禽交易市场,将病毒跨区域传播的可能性降至最低。

世卫组织专家介绍,避免禽流感危害与是否吃禽肉是两回事,在出现禽流感疫情的地区,禽肉烧熟煮透后便可安全食用。灭活禽流感病毒并不困难,它们怕热,在56°C只需3分钟、在100°C只需1分钟就会被杀死。但食用生禽肉和未经充分烹饪的带血丝的禽肉是高危行为,应该避免。在处理和烹调禽肉时,生禽肉要和其他熟食分开存放,处理生熟食物的案板和刀具必须分开,放置生熟食物的餐具也要分开。当手部有破损须处理肉类时,应佩戴手套。处理生禽肉后,要用肥皂和流动的清水彻底洗手,放置或处理过生肉的用品也要清洗和消毒。烹调禽肉时要保证充分煮熟,以杀灭禽肉中携带的常见致病体。常用的烹调方法(蒸、煮、炒等),其温度一般都会在56°C以上,所以只要烹调时间足够长,就可以保证食品安全。

平时,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室内勤通风,注意营养,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加强体育锻炼。出现打喷嚏和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时,要用纸巾或手帕掩盖口鼻,防止感染他人。人感染禽流感潜伏期一般为7天以内,平均3~4天。禽流感发病急,初期一般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咳嗽、气短,可伴有头痛、肌肉酸痛、腹泻等全身症状。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多在发病3~7天出现重症肺炎,体温大多持续在39°C以上,呼吸困难,可咯血痰;常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意识障碍,甚至多器官功能损伤。因此在早期救治时,遏制病毒复制非常重要。如果出现发热、头痛、肌肉酸痛等流感样症状,应尽快就医,并告之医生自身职业和发病前的活动,如近期有无禽类接触,以及是否去过禽流感疫区。

猜你喜欢

野鸟禽肉活禽
禽肉进口单价超猪肉!
2020年家禽行业市场规模预测禽肉产量或近2400万吨
野鸟与笼中鸟
野鸟
乌克兰政府批准扩大 对欧盟禽肉出口配额
小儿吃禽肉好处多
北京野鸟
上海大年初一起季节性暂停活禽交易
活禽屠宰中的动物福利要求
浙江活禽市场将不卖“活禽”须宰杀后交付购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