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钢琴改编曲《夕阳箫鼓》曲式结构和民族特点

2021-07-23罗刚

参花(上) 2021年7期
关键词:曲式结构

摘要:中国钢琴在发展中涌现了很多优秀的钢琴作品,如《百鸟朝凤》《春舞》《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平湖秋月》《夕阳箫鼓》等具有中国文化内涵的钢琴作品。《夕阳箫鼓》就是其中比较优秀的钢琴改编作品,改编自琵琶曲《春江花月夜》。其作曲方式和曲式结构都运用中国传统的表现形式来进行改编,比如中国传统的民族调式,中国古曲的片段式结构,还有中国音乐情感的表达方式。本文从《夕阳箫鼓》的曲式结构出发来具体分析其中的民族特色。

关键词:《夕阳箫鼓》 曲式结构 民族特点 调式

一、《夕阳箫鼓》曲式结构

《夕阳箫鼓》是變奏曲式结构的作品,全曲分为十一个段落,是一首变奏曲但又不是一般的变奏曲式,而是一首分组循环、重尾变奏的曲式结构。

(一)引子部分

引子部分(1—8)8个小节的完整乐句结构,为降E羽五声调式,引子开始就是以中国的传统节奏节拍散拍子进行创作,虽然是完整的8小节乐句结构,但是完全按照中国传统的散拍子进行弹奏。

创作上用同音轮指的乐句乐段来模仿鼓点、钟铃之声的进行,这里的力度变化mp-P-PP-mP,这段虽然是引子部分但是也可以简单理解为鱼咬尾的创作手法,力度首尾呼应,表现中国传统的圆的思想在中国音乐作品中是经常出现的,包括第八小节也是回到mp的力度上面。

(二)主题段:“江楼钟鼓”

本段“江楼钟鼓”(9—21)为主题段段落,后面的变奏段落都是以本段进行变奏衍生,调式为五声降A商调式,一共有三个乐句(4+4+4)规整的乐段,中间最后一个小节为连接段。这一乐段是三段体,分为:a、b、a1。本段是整首乐曲的主题中心旋律,是全曲各段结束的固定句式。曲子的旋律线分别在高音部和次中音部进行交叉陈述,极具江南水乡的风味。本乐段的三个乐句首尾音分别是a(e—b)b(b—d)a1(d—a),三个乐句都是首尾相连,以鱼咬尾的手法进行创作。

(三)变奏一:“月上东山”

月上东山(22—33)和主题段最为接近,也是五声降A商调式,也同为三段体:c、c1、a2(4+4+4),但是此乐段的乐句都是由c1乐句变化过来,并且速度稍快于主题乐段,“月上东山”段落在第一段主题段的前提下把伴奏织体和旋律和声上面进行了很大的改变,伴奏上用快速的琶音织体和右手的快速倚音加花来进行和主题旋律的和声,这样的表达更加衬托出了江南水乡月夜水光倒影,一派波光粼粼、天水一色的自然风光,仿若一幅江南水乡月夜图。本乐段的三个乐句也是采用了鱼咬尾的创作手法,乐句的最后一个乐音都和下一乐句相同。并且在乐段开始,主题部分是单音进行发展,到了c1乐段则开始发展到音程八度,使得音乐情绪逐渐提升。但是这里的情绪只到正常发展段落,没有起到渲染高潮气氛的作用,所以,在c2乐段马上又回到了单音进行,力量也由mf到p发展回到主题乐段的情绪。这段的音程和八度的创作使作品有了一种吸引人的作用,恰到好处,所以,在c2乐段的安排非常巧妙地回到最初情绪。

(四)变奏二:“风回曲水”

“风回曲水”(34—47)是属于第二段变奏,也是五声 bA 商调式,本段一共有三个乐句,属于完整的三段体结构,分别是a、b、c。其中,第一乐句属于连接段落,在这里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变奏一的情绪小推动到收回的感觉在这里得到了延续,第37小节由弱到强到强的力度推动和十六分音符到六连音、三十二分音符由慢到快的速度变化,都在这里起到了引出下面两个乐句的作用。第二乐句同变奏一是一样的创作手法,用快速的左手琶音和右手主旋律的丰富和声八度来推动变奏二的中心主题,最后一个乐段用钢琴低音八度来模仿低音鼓创作出低音效果,用快速民族音阶来模仿乐器古筝的刮奏技巧的音效。使用鱼咬尾的创作手法回到主题情绪,没有继续在情绪上进行进一步上升。

(五)变奏三:“花影层叠”

“花影层叠”变奏三(48—67),五声bA商调式,一共有四个乐句,为四段体乐段结构。a、a1、b、c(5+5+4+4)的非标准乐句结构,开始就以主和弦进行乐句采用三度模a乐句的a1乐段,两个乐段主题相同。第三个乐句采用长音的颤音来进行情感的延伸,左手快速的五声音阶的刮奏模仿,给长音带来一种空灵和缥缈的感觉,第四乐句用和声双音织体和快速的颤音进行让前一乐句的缥缈模糊感逐渐实体化,给人一种愈来愈接近真实自然的感觉。最后,长颤音的运用,分解琶音把音乐推到高潮,并且以自由延长音结束起到余音绕梁的感觉。

(六)变奏四:“水深云际”

变奏四(68—93)“水深云际”,也是五声 bA 调式,一共有六个乐句,四段为不规则乐段结构(5+4+4+4+4+4)a、b、b1、c、c1、d。这一段的变奏与其他几段变奏都不一样,与其他的乐段形成一个完整的对比乐段,使用了情绪舒缓的慢板之后,速度由逐渐加快静谧的氛围慢慢开始改变、打破,又开始逐渐地向轻快的乐句慢慢靠拢,形成了短暂的音乐情绪对比,给人既稳重又空灵的感觉。首先,a乐句在这一乐段中属于过渡乐句,起到了变奏三情绪的延续和第四变奏的引出作用,这里的承上启下完美地表现出自然的变化和空灵感。第二、三乐句则是两个相同的主题乐思进行,第三乐句二度模仿第二乐句进行加深情感表现的色彩。第四乐句则在速度上和织体上都进行了加快处理,慢慢推出音乐的复杂感和情绪的多样性。

(七)变奏五:“渔歌唱晚”

变奏五(94—114)“渔歌唱晚”,清乐 bA 商调式,三段体(4+10+10),a、b1、b2,三个乐句,a乐句主要是变奏四的延续,也是一个过渡乐句,用快速下行的琶音来引出左手织体的琶音进行,后面两个乐句都是后续乐段的主题,用不同的变奏织体和变换模进发展。整个变奏五就是本曲高潮的第一部分,由第一乐句的颤音到第二乐句的经过音发展。由琶音的伴奏织体到后续发展的柱式和弦的进行,一路进行了情绪的发展推动。在最后b2乐句的结尾减弱处理则是给演奏者和欣赏者一个放松的机会,最后向上的琶音则是为了引出后续变奏的段落,也是作为后续段落情绪的铺垫。

(八)变奏六:“回澜拍岸”

变奏六(115—172),五声 bA 商调式,两段体:a、b,两个乐句在这里可以看作两个独立乐段,分别为二十小节和二十八小节,两个乐句整体就是一个独立的乐段。两个乐段都是承接上一变奏进行发展,在织体和旋律变化上都更加丰富和复杂,速度由慢到快,力量也是p-f进行发展,仿佛琴、箫、筝都在争先表现一片繁荣情景。

(九)变奏七:“桡鸣远濑”

变奏七“桡鸣远濑”(173—192)五声bE羽调式,为独立乐段一段体曲式结构。本乐段衔接着上一乐段的慢速结尾,以稍快的速度开始重复进行两个变奏,音乐情绪更加激烈、表现更加突出。用高八度和空八度的音程结构来推动情绪进入高潮。

(十)变奏八:“欸乃归舟”

变奏八“欸乃归舟”(193—203),为五声bE羽调式,本乐段为两个乐句(7+6),为不规则结构。本乐段与前面乐段明显不同,强有力的低音鼓打击方式来模仿更加辉煌的交响乐效果,用快速的琶音和快速的刮奏来进行和声织体的丰富变化。这样表现出了夕阳箫鼓的大气磅礴,也表达了大自然江水的輝煌灿烂。这里把情绪延伸到了极致,也把情绪推动到了最高潮。第二乐句则回到右手单音旋律,左手轻快的六连音感受江水的流动清澈,最后委婉的减慢进行回到主和弦圆满终止。

二、钢琴改编曲《夕阳箫鼓》创作中的舞蹈结构及民族特点

《夕阳箫鼓》属于中国古曲,在中国传统器乐作品中都会伴有舞蹈进行,所以,在古典作品中都具有一定的舞蹈性色彩。

音乐中舞蹈结构的第一点是段落结构,在《夕阳箫鼓》中正好是分为一段一段的变奏曲式,例如引子部分从散拍子开始,这是中国典型的作曲方式,在传统民族舞蹈或传统的民族音乐中都会有一段自由作品,可以有标准的拍子进行,也可以是演奏者或者表演者自我发挥。这里就表现出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包容性和兼容性,也表现了出中国民族大聚集的特点,而且第一段结构运用了古筝、箫、鼓、琵琶等多种乐器进行合奏,在作者改编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舞蹈音乐具有许多段落形式,在舞蹈中可以根据动作和情景需要来选择音乐的段落形式,例如变奏一为三段式音乐结构,这里就可以根据音乐发展处三个不同的舞蹈性结构,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可以在音乐中感受三段不同的舞蹈。

在音乐的发展中,主题是至关重要的,钢琴改编曲《夕阳箫鼓》在创作中完全使用中国传统的曲式结构进行发展,在调式结构上全曲使用中国民族调式都在降G宫调式上面进行发展。作品旋律结构跌宕起伏,在听旋律的同时人们的感受深入其中。旋律是支撑音乐的框架,在作品变奏的同时,旋律的主题也进行多次变奏,感觉像在不同的舞蹈作品中穿插,这样更能帮助听者感受音乐表达的情感效果。

三、结语

《夕阳箫鼓》是经过几个段落组别的组合架构而成的,其中出现的大量循环部分都不是原样的循环主题,而是以一个基本的乐句为基础,进而形成一个首尾呼应、逐级模进的支生乐句群,并构成一个周而复始的循环圈。每个结构都有其对应的民族情感内涵,所以,在演奏中一定要明确作品中的民族性,才能演奏出作品的情感,体会作品中传承的思想。

参考文献:

[1]王芳.探究钢琴作品的中国乐器的模仿与和声结构运用——以黎英海《夕阳箫鼓》为例[J].通俗歌曲,2016(06):101-102.

[2]梁翰.论钢琴音乐作品中民族乐器技法的应用——以《夕阳箫鼓》为例[J].通俗歌曲,2016(04):110-111.

[3]胡睿.浅谈钢琴曲《夕阳箫鼓》的民族性[J].戏剧之家,2020(21):113.

[4]杨一超,李晓燕.浅谈钢琴曲《夕阳箫鼓》中对中国乐器音色的模仿[J].北方音乐,2019,39(20):82-83.

[5]李姗姗.《夕阳箫鼓》的创作背景及演奏技巧[J].艺术大观,2020(30):20-21.

[6]吕毅.舞蹈音乐结构与舞蹈表演关系的探究[J].艺术家,2019(04):165.

(作者简介:罗刚,男,硕士研究生,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助教,研究方向:钢琴伴奏)

(责任编辑 刘冬杨)

猜你喜欢

曲式结构
浅析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浅析钢琴曲《百鸟朝凤》的风格特点及曲式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