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汉字承载中华文化的重要性

2021-07-23付丽萍

参花(上) 2021年7期
关键词:中华文化美学汉字

摘要:汉字从形态到内涵,不仅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更是一种形象生动的、有社会文化背景的文化元素;汉字是具有丰富生命意义、民族思想和生活智慧的文化元素。所以说,汉字承载着中华文化的基因。汉字不仅有丰富的美學内涵值得玩味和欣赏,其美学内涵更是为中华文化的承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汉字 美学 内涵 中华文化 重要性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有着极高的美学价值和丰富的社会历史底蕴。千百年来,中华儿女通过智慧和持续的努力在文学、哲学、艺术等诸多领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正是由于中华儿女的持续努力,才使中华文明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生生不息,散发着不朽的魅力,创造出历史奇迹。汉字是记录汉语言的符号系统,并且是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所以,汉字在承载中华文化上起到了沟通和桥梁的作用。可以说,汉字是中华文化优秀的符号记录者和里程碑的基石,一个简单的汉字背后是优秀的中华文化史。

一、汉字本身便是中国文化

汉字本身就是中国文化,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文字者,经义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每一个简单的字形背后都传达着祖先的情感、智慧和观念,每一个汉字都沉淀着深厚的中华文化。

(一)汉字体现着社会分工现象

我们可以先从“男”和“女”字看起。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提到“男”字的释义:男,丈夫也。从田从力。言男用力于田也。“男”是一个会意字,由“田”字和“力”字两个部分组合的上下结构。前者“田”字是一个象形字,意思是“田地”;后者“力”也是一个象形字,意思是“人、动物等的肌肉效能”。当这两个字结合在一起便是“在田地中奉献着力量的人,这个人奉献着他的劳力”,也就是用来指代现在的“男”。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提到“女”字的释义:“女,妇人也。象形。王育说。”在甲骨文字形中,“女”字是一个跪坐的人形,给人一种安然、闲适的感觉。而“跪坐”的形态生动地展现了一个席地而坐织布的妇女形象。

在汉字的字形方面,我们可以清晰明了地看出,“男”和“女”这两个表明性别的字从本质上反映了古代中国的农业社会时期,“小农经济”下“男耕女织”的社会分工现象。男子多在外面田地中劳作,女子多在室内进行一些简单的生产活动。汉字中蕴含着丰富的古代中国农耕文化,在其中我们可以探寻农耕文化中的社会分工和生产现象。

(二)汉字体现着文化观念

除生产劳动和社会分工方面,“女”字多多少少带有一些负面和歧视的色彩,体现着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男尊女卑现象以及封建思想和陋习中对女性不重视和不公平对待的现象。妇(婦)字从“女”、从“帚”,自甲骨文而今,形体未变。说明了跪坐着进行室内生产劳动的妇女主要职能就是担负家庭劳动,地位远远不如“田中用力”的男性。一些以“女”字为偏旁部首的字衍生出来,表示歧视和讽刺意味:嫉、妒、妖、奴、奸等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提到“奴”字的释义:“……奴、婢,皆古之辠人也”,是女性在中国古代社会受到不公平对待的有力表现。在历史上的著书立说中,朝代的灭亡归咎于红颜祸水等等,以上都反映出古代中国男尊女卑的社会状况和其中落后的文化观念。

(三)汉字体现着哲学思想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提到“道”字的释义:“所行道也。”而在《尔雅》中“道”字含义:“一达谓之道路。”我们拆开来看“道”字:“首”字加上“走”字构成。“首”字代表着头脑,是一种精神力量,理论的头绪和指导。“走”字是行动,引申开来便是实践。这样可以清晰地看出“道”的含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思考和行动的力量并行可谓之“道”也。从哲学角度来看,“首”字象征着形而上的“道”:宇宙万物的本源、至高的终极思想和理论、自然运行的规律。正所谓:“道可道,非常道。”“道”是无形的、永恒的、无处不在、无所不能的。但是,这里的“道”和黑格尔的“绝对精神”是不同的。

二、汉字蕴含着丰富的美学元素

(一)汉字结构中蕴含的美学元素

人们之所以把中国的汉字称为“东方艺术的灵魂”,不仅是因为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知识,而且也指中国书法艺术的成熟性及其代表性。从形神到意会,每一个字都包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人文信息,汉字之美,美得有意境、有诗意,具有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静悟之感。

汉字起源于象形,这些最初的象形文字本身就具有字形美的特征,如平衡、匀称、对比等。随着文字的发展,汉字用从象形到形声、会意、指事、假借等方式创造了更多的文字。

书法爱好者借助书写表达,通过执笔用笔、基本笔画、间架结构和章法布局的研究,感受中华文化的深邃,修炼人生境界,体会人生哲学。因此,古人论书,“一须人品高,二须师法古”,可见人品在书法中的地位,常言书如其人,人如其字。

汉字之美,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诗意之美,大家都知道,古人观天地自然而造汉字,象形取意。所以,汉字本源上便带着自然意蕴,后经历代演变,汉字意蕴更为丰富,汉字连缀成文,汉字成为诗化的意象,汉字散发着诗意。二是形态之美。无论大篆、小楷、汉隶、行草等皆有神韵:甲骨文神秘之美,钟鼎大小篆古朴之美,隶体端庄之美,楷体俊秀之美,行书飘逸之美,草书龙飞凤舞之奇美。三是音韵之美。声、韵、调为声韵之核心,汉字四声,加以平仄押韵轻声重读,巧用双声叠韵,抑扬顿挫,表情达意,朗朗上口,极具韵律,仿若跳动的音符,和谐悦耳。如《声律启蒙》“贫对富,塞对通,野叟对溪童。鬓皤对眉绿,齿皓对唇红。天浩浩,日融融,佩剑对弯弓。半溪流水绿,千树落花红。野渡燕穿杨柳雨,芳池鱼戏芰荷风。女子眉纤,额下现一弯新月;男儿气壮,胸中吐万丈长虹。”

(二)汉字书法形态中蕴含的美学元素

篆书:讲求的是中锋用笔,有如中庸之道,不偏不倚,所以,篆书如和立之道,己欲立而立人。

隶书:讲求“蚕头雁尾”,一阴一阳,外圆内方,这好比做人要外柔内刚,内仁外和,所以,隶书如和处之道,和而不同。

楷书:即真书,真书贵方,兼以圆笔,讲求间架,向背,揖让,追求“和合”,所以,真书如和爱之道,泛爱众。

行书:讲求上下贯通,游丝牵引,这好比“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千里之外应之;出其言不善,千里之外违之”。所以,行书如和达之道,己欲达而达人。

草书:讲求一气呵成。“笔下唯看激电流,字成只畏盘龙走”,参天地,化万物。这是何等的快意人生,所以,草书如和生之道,天地之大德曰生。

三、汉字传承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

如果没有汉字,也就没有中国。“中国”不仅是个地理和历史概念,更是个文化概念。自古以来,汉字就具有强大的包容性,这一点可以在数量上显示。中山大学的杨泽生教授提到了这一点:包容性体现在相同的音节便可以用许多不同的字形来书写。这就是汉字为什么有分别同音词的作用。比如,同音的姓氏,讲立早章和弓长张就可以彼此区分,说木易楊(杨)便和羊、阳区分开来。[1]从历史的维度来观察,中华文明历史悠久,历史百代更替,中华千秋未亡。夏商周的文字,现在还处在断代考古的过程中;春秋战国的六国文字,形成了古文学;秦代李斯一统文字为小篆,气象为之一统,是为今文学;汉隶由吏官文书所创,加快书写的同时,也使文字由圆形变为方块字,气象又为之一变;此后行草真楷,纸帛书简,书艺和文艺,皆长盛而不衰,遂有古今一体的蔚为大观之象。一个小儿醒目地站在象征宗祠的屋顶下,这就是汉字的“字”,后来由供奉血源绵长、预示宗族兴旺的符号演变成我们今天理解的汉语书写系统的统称。[2]中华文明源于黄土地,或者称为农耕文化,人们在生产力低下的情况下,靠天吃饭和靠地产粮,进而生就出了“敬畏天和地”的思想,发展成为中国人的伦理观念之基础——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农耕社会中讲求继承、家庭和谐以及集体团结。从事农业生产依靠家庭的和谐共事和集体团结劳作。古代君王大一统天下,也讲究的是“家天下”。衍生出了中国古代“家”和“国”统一无界限的理念,封建君主是“国”之主人也是天下大“家”的“大家长”。中国进入西周时期文明发达,一件西周青铜器“史墙盘”上刻着一个孩子搀扶着一个拄拐杖的老人,这就是中国人提倡的“孝”字,百善孝为先。[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此基础上,我国社会的道德观念依托着血脉继承,从而逐渐铸就中华民族的血性和品格。儒家思想中的人文精神不仅体现着人文内涵,也蕴藏着自然和谐的思想观念。“天”“地”和“人”结合起来,以及“仁、义、礼、智、信”的内涵,成就后代追随的中国文化密码,中国人共同遵守的价值和规则;“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人们追求的道德目标。无论是英雄楷模还是平凡的百姓,都将这牢记在心并付诸行动。这便是汉字传承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

近年来,伴隨着《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汉字方面的综艺火爆,我们欣喜地看到人们对于汉字文化的重视,究其原因就是汉字文化魅力所在。汉字是中华民族独一无二的母语文化系统,是语言的精华。从最简单的一二三四五,到仁义礼智信,汉字是华夏文明最古老的载体,它超越了时空,超越了地域,超越了方言,有着别具一格的辨识度,百世不磨,亘古不变。一块千年前的石碑在中国出土,我们依旧能够读懂上面的文字,能够跨越时空,与古人进行思想上的交流碰撞,这就是我们的民族优势,我们应该为之自豪。汉字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向心力,它不仅仅是流传千年的符号,更是中华文明赖以生存的根本,是中华民族走向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文化依托。

参考文献:

[1]杨泽生.汉字自信的底气何在[J].人民论坛,2017(27):38-39.

[2]李雁同.汉字是中华民族的自信[J].名作欣赏,2019(24):91-93.

[3]陈全方.西周青铜器《史墙盘》铭文拓片[J].人文杂志,1980(03):81.

(作者简介:付丽萍,女,硕士研究生,沈阳师范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中国传统文化)

(责任编辑 刘冬杨)

猜你喜欢

中华文化美学汉字
仝仺美学馆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盘中的意式美学
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纯白美学
“妆”饰美学
中华文化传承创新的路径建构
中华文化在台湾的传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