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井控面积法研究定边油田延9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

2021-07-22李楠袁青

辽宁化工 2021年6期
关键词:单井油层储量

李楠,袁青

井控面积法研究定边油田延9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

李楠,袁青

(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定边采油厂, 陕西 榆林 718600)

在油田开发中后期,开展剩余油分布规律及潜力研究对后期开发技术政策调整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以定边油田张要先地区延9油藏为例,该油藏开发前期利用自然能量采油,虽后期及时注水补充地层能量,仍然存在注采比低、地层亏空、产量递减快、含水上升快、剩余油分布规律不明确等问题。本次在沉积、储层和开发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影响剩余油分布的地质因素和开发因素两个方面,预测现今剩余油分布规律。利用井控面积法,定量地研究延9油藏的剩余地质储量。结果表明:延9油藏剩余地质储量为1.545 7×106t,平均单井剩余地质储量为2.46×104t;剩余油分布主要受沉积微相、注采井网、注采对应关系、砂体微构造和油层厚度、酸化和压裂等技改措施的影响。

定边油田; 剩余油分布; 井控面积法;剩余地质储量

延安组油藏埋藏浅,初期产能高,经过多年的开发现已进入中高含水期。由于采用注水开发方式,部分井区水淹水窜严重,形成死油区,无法动用的储量越来越多。因此剩余油的分布规律研究就成为开发调整和挖潜的重点工作。应用井控面积法,计算单井控制储量和剩余地质储量,该方法也考虑到非均质油藏的平面和纵向上的差异和采出程度,为油田的剩余油挖潜提供了依据,提高了油藏的采收率。定边油田D井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的西缘,主力产油层为侏罗系延安组,延安组延9油藏属于构造-岩性油藏,该区延9含油面积3.58 km2,地质储量为2.060 2×106t,自2007年开始开发,目前明水井及停井较多,剩余较多地质储量无法采出。本次研究就是为了厘清剩余油的分布规律,以便有提出针对性的挖潜措施。

1 油藏地质概况

1.1 构造特征

定边油田D井区位于定边县西南部,南部与甘肃和延安接壤,区块面积为6.7 km2,其勘探开发始于2007年,地质储量为2.060 2×106t,目前共有油水井83口,累计产油5.145×105t。构造上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的西部,构造简单,主要是在西倾单斜的背景上由于差异压实作用形成的一系列低幅度鼻状隆起。研究区延9层顶面构造如图1所示,其发育4个小型鼻状隆起,1号隆起位于4812-1-4847一带,形成一个幅度较高的窄长背斜构造,构造幅度约14 m,最高点位于4813-1井附近;2号隆起位于4813-3-4821-3井一带;3号隆起位于4850-3-4821-1井一带;4840-1-4848-3-4848-2井一带为4号隆起;洼地与隆起之间的高差在18 m之间,为典型为不规则的背斜圈闭,形成了有利于油气聚集的场所。

图1 研究区延9油层顶面构造图

1.2 地层特征

研究区钻遇油层自上到下分别为直罗组,延安组延6、延9油层组,延长组长2、长4+5、长6、长8油层组,本次目的层位是延安组延9油层,如表1所示。

表1 研究区延安组地层划分表

1.3 地质储量的计算

根据油藏特征,本次研究区储量计算采用容积法。地质储量计算公式为:

=100××××(1-wi)o/oi。

式中:—地质储量,104t;

—含油面积,km2);

—有效厚度,m;

—有效孔隙度,%;

wi—原始含水饱和度,%;

o—地面脱气原油密度,t·m-3;

oi—地面原油体积系数。

计算得到延9油藏地质储量为2.060 2×106t。

2 剩余地质储量

本次研究应用井控面积法[2],计算单井剩余地质储量。其计算的准确性受到以下几个参数的影响:单井控制面积、单井油层有效厚度、单井有效孔隙度、单井油层含油饱和度及油层之间的相互连通程度。

2.1 单井控制面积

定边油田D井区目前油井65口,注水井18口,主力开发层系为延92油层组。在含油边界确定的前提下,应用三角网法[1],确定含油边界内井的单井控制面积,如图2所示,最小0.026 km2,最大 0.091 7 km2,总控制面积为3.59 km2。

图2 研究区单井控制面积图

2.2 单井控制储量

对研究区含油边界范围内的43口井和6口水平井的单井控制面积、单井油层厚度及孔隙度和含油饱和度等相关参数统计,应用容积法计算各单井控制储量。通过计算得到单井控制储量分布范围为 5.0×103~8.0×104t,平均为3.76×104t,如表2所示。

表2 研究区油井剩余地质储量统计表

2.3 油井控制储量

注水井虽然不采油,但也有地质储量,该储量会随着注水开发,流动到井组内相互连通的采油井,可以把注水井控制的地质储量劈分到井组内与其连通的周边采油井上,根据劈分原则[2],由于注水井与多口油井连通,因此水井地质储量的劈分系数与储层地层系数、油水井距离、井组内连通的油井数有关,通过计算得到劈分后油井单井控制储量。

式中:M—油井单元储层地层系数(有效厚度与渗透率的乘积);

R—油井距水井距离;

—沉积单元内水井周围连通的油井数;

—与水井连通的某口油井;

—油井劈分系数。

计算得到油井控制储量分布:7.0×103~9.0×104t;平均为:3.97×104t。

2.4 油井剩余储量

油井控制储量确定以后,减去单井累计产油量即为单井剩余地质储量[3]。单井剩余地质储量分布范围为3.2×103~6.3×104t,平均为2.46×104t。通过储量复算,延9层地质储量为2.060 2×106t,目前工区累计产油量为5.145×105t,采出程度为24.97%。

3 剩余油平面分布

从研究区剩余油平面分布如图3所示。由图3可以看出,剩余油成片状分布,高值区主要集中在研究区的西北部、中部,平均单井剩余储量均在 2.5×104t以上;油藏边部平均单井有效厚度较小,剩余油储集程度较低,平均在1.0×104t以下。

图3 剩余油平面分布图

通过延9层的沉积微相、砂体展布、构造以及注采井网和技改措施等方面分析认为,该区剩余油分布主要受地质和开发两大因素控制,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沉积微相影响。注入水沿主河道快速突进,主河道上的井过早水淹,形成剩余油滞留区;河道两侧及上游油井不见水,导致产能低停抽,剩余油富集。此外,剩余油分布还受沉积韵律的控制,正韵律沉积下部渗透性好,注入水易波及,储量动用程度较上部高,剩余油富集在油层顶部;反韵律沉积则相反,剩余油富集在油层底部,构造低点注、高点采,以及储层非均质性影响,剩余油富集在油藏中高部位。

2)注采井网影响。井网的分布形式也影响剩余油分布,井网较完善时,水驱效果好,剩余油分布相对较少,反之,剩余油分布相对较多。

3)注采对应关系影响。注采不对应、只注不采、有采无注,剩余油分布相对较多。

4)砂体微构造和油层厚度。低注高采,由于水的重力分异作用,注入水难以波及到构造高部位,造成剩余油的富集;延安组油藏主要受构造控制,射孔位置靠近顶部,对于巨厚油层来说,油层中部剩余油富集;对于薄油层来说,抽汲制度不合理,快速见水,形成剩余油。

5)酸化、压裂等技改措施。压裂、酸化造成含水上升或突见明水,油水界面迅速上升,造成储量动用程度低,形成剩余油。

4 结 论

1)利用井控面积法计算单井控制储量,结合采出程度的关系确定剩余油平面分布规律,研究区延安组延9油藏单井剩余储量在3.2×103~6.3×104t之间,平均为2.46×104t,该油藏剩余地质储量为1.545 7×106t。

2)剩余油平面上主要成片状分布,分布高值区在研究区的西北部及中部,其分布规律主要受沉积微相、注采井网、注采对应关系、砂体微构造和油层厚度、酸化压裂等技改措施等因素的影响。

3)今后的开发调整和技改挖潜应侧重于剩余油相对富集区域,不同剩余油分布形式采取针对措施挖潜。

[1]李春玲.井控面积法在计算剩余储量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1,30(13):70.

[2]杨涛.井控面积法计算地质储量在剩余油研究中的应用[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0,29(2):87-91.

[3]段琼,蒲春生,许勇,等.利用单井控制储量研究非均质油藏剩余油分布特征[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3,27(2):37-40.

Study on Remaining Oil Distribution of Dingbian Oilfield Yan 9 Reservoir by Using Well Control Area Method

,

(Dingbian Oil Production Factory,Yanchang Oilfield Co., Ltd., Yulin Shaanxi,718600, China)

In the middle and late stage of oilfield development, it is of grea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carry out the research on the remaining oil distribution and potential for the adjustment of development technology policy in the later stage. Taking yan9 reservoir in Zhangyaoxian area of Dingbian oilfield as an example, natural energy is used for oil recovery in the early stage of development, although the formation energy is supplemented by water injection in time in the later stage,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such as low injection production ratio, formation deficit, rapid production decline, rapid water cut rise and unclear distribution of remaining oil.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study of sedimentary, reservoir and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the current remaining oil distribution law was predicted by analyzing the geological factors and development factors affecting the distribution of remaining oil. Quantitative study of remaining reserves was carried out by well control metho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maining geological reserve of Yan 9 reservoir was 1.5457 × 104t, and the average remaining geological reserve of single well was 2.46 × 104t. The remaining oil distribution was mainly affected by thesedimentary microfacies, injection production well pattern, injection production corresponding relationship, sand body microstructure and reservoir thickness, acidizing and fracturing technical improvement measures.

Dingbian oilfield; Remaining oil distribution features; Well control area method; Remaining geological reserves

2020-01-04

李楠(1986-),男,四川省邛崃市人,中级工程师,硕士研究生, 2012年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海洋地质专业,研究方向:石油地质技术。

TE327

A

1004-0935(2021)06-0887-04

猜你喜欢

单井油层储量
大庆油田井网加密调整效果及其发展趋势
GRACE下的青海省水储量时空变化与降水相关性
俄标储量与SPE-PRMS储量对标分析
13.22亿吨
四川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天然气资源量储量转换规律
聚合物驱剩余油油层挖潜措施研究
采油“一井一策”全员效益目标的构建与实施
单井成本核算分析
长庆油田天然气生产开发经济数据模型建立探究
“低阻油层”存在的特征、形成机理及判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