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国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将于9月中旬举行

2021-07-21

中国食品 2021年13期
关键词:生猪粮食大赛

全国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将于9月中旬举行

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决策部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定于今年9月13日至15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联合举办全国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

据悉,大赛将设农机修理工、育婴员、西式面点师、餐厅服务员、电子商务师、中式烹调师(羊肉烘烤)等11个比赛项目和中式面点师(馕制作)表演项目。各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每个项目可选派2名选手参赛,预计参赛规模将超过500人,具备农业家庭户籍、满16周岁且法定退休年龄以内的人员均可报名参赛。大赛同期还将举办“技能中国行2021——走进新疆”技能展示交流、“中华绝技”(编织项目)走进全国乡村振兴技能大赛展演活动、技能成才技能报国先进事迹报告会、职业技能竞赛业务交流以及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宣传推广等活动。

目前,大赛各项筹备工作已全面启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乡村振兴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成立了全国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组委会,负责大赛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关单位组建了执委会,负责大赛的具体组织实施。(刘杰)

全国消费促进月交易额4.82万亿元5月份餐饮类消费同比增长33.5%

日前召开的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表示,5月1—31日,商务部会同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农业农村部、文旅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组织开展了2021年全国消费促进月活动。活动期间,各地共开展特色活动7300余场,其中省级重点活动3100多场,参与企业20余万家,累计实现商品和服务交易额4.82万亿元,比去年5月增长22.8%。

高峰表示,今年消费促进月呈现出促销活动丰富多彩、品质消费显著提升、服务消费快速回暖、新型消费蓬勃发展、农村消费潜力释放等特点。

高峰表示,商务部会同相关部门和地方,组织开展了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中华美食荟、老字号嘉年华、双品网购节等全国性活动。各地因地制宜,聚焦农村消费、大宗消费、服务消费、新型消费,组织举办地方特色促消费活动。其中,北京消费季、上海“五五购物节”、浙江“浙里来消费”、重庆“爱尚重庆”等活动已经形成地方特色活动品牌,推动消费市场活力释放。各大品牌密集推出新品首发、首展首秀、打折促销等活动,促进升级类、品质化需求集中释放,中高端消费快速增长,境外消费进一步回流。5月份,老字号嘉年华举办60余场重点专题活动,进一步激发中华老字号转型发展活力,实现线上线下销售额超过10亿元。同时,各地积极打造商旅文、游购娱、吃住行“一站式”活动平台,带动服务消费进一步回暖。中华美食荟5月份举办“江苏味道”、“沙县小吃华夏行”等8大类特色活动,推动餐饮消费加快恢复。银联商务数据显示,5月份餐饮类消费同比增长33.5%,比2019年同期增长7%。各地引导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利用新技术、新理念、新媒体,塑造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提升消费智能化、便利化水平,激发消费新动能。与此同时,各地深入县域乡村组织促消费活动,更好满足农村市场消费的新需求。

高峰表示,活动期间,各方引导诚信兴商,倡导节约、反对浪费,落实“光盘行动”,提倡绿色低碳和可持续消费,推进消费市场平稳运行、繁荣活跃,进一步促进消费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连荷)

为期半年的全国粮食流通“亮剑2021”专项执法行动于6月中旬启动

6月中旬起,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启动全国粮食流通“亮剑2021”专项执法行动。据介绍,实施此次專项执法行动旨在贯彻落实新修订的《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强化粮食流通事中事后监管,集中力量查处一批粮食流通违法违规案件,加快形成知法用法、依法监管和守法经营的良好氛围,在粮食流通领域全面实现严格依法治理、严格责任落实、严格政策执行、严格库存监管、严格追责问责的总目标。

此次专项执法行动实施时间为 2021年6月至12月底,重点安排了5项重点任务,即:全面梳理问题清单,着力提高专项执法行动的针对性,特别是梳理出影响区域粮食安全、种粮农民获得感、消费者反映强烈的问题,为专项执法行动取得效果奠定基础;将《条例》规定的政策性粮食经营管理禁止性规定作为此次专项执法行动的重中之重,明确工作重点内容,有效增强专项执法行动的精准度;严查重大涉粮案件,注重提升专项执法行动的威慑力,对影响国家或区域粮食安全、性质恶劣的重大涉粮案件,组织力量直查快办;依规严肃处罚追责,对从事粮食经营活动的企业有违反《条例》相关规定的违法情形且情节严重的,粮食和储备部门要依法依规追究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责任,充分体现专项执法行动的权威性;及时通报典型案例,加大对重大涉粮典型案件的曝光力度,切实让粮食经营者做到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注重发挥专项执法行动的警示效果。(高文)

国际发布最新研究随着气候恶化欧盟未来逾44%进口农产品将受影响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学术期刊《自然-通讯》最新发表的一篇环境研究论文,强调农业进口在气候变化下隐患渐增,欧盟未来包括咖啡、可可和大豆等超过44%的农产品进口,到 2050年将严重受到气候变化导致的干旱侵害等影响。

该论文称,人们越来越担忧农业部门面对气候变化的脆弱性,要适应气候变化,就需要了解哪些作物面临诸如干旱等问题时最为脆弱,以及相比现在的气候条件,这种脆弱性在未来会有什么变化。为此,论文通讯作者、荷兰阿姆斯特丹R2Water研究及咨询公司埃尔图格·埃尔辛(Ertug Ercin)和同事,量化并绘制出在中等(RCP6.0)和低(RCP2.6)排放场景下,2030、2050和2085年欧盟农业和粮食经济与非欧盟国家干旱严重程度有关的跨境气候脆弱性。他们研究认为,在中等排放场景下,到2050年,逾44%的欧盟进口农产品将对干旱高度脆弱。与当前相比,到2050年,欧盟进口农产品产区的干旱程度将上升35%。

论文作者发现,在欧盟进口农产品中,咖啡、可可、甘蔗、油棕和大豆面对气候变化最为脆弱,未来许多主要作物进口预计将来自高干旱风险地区,如巴西、印度尼西亚和印度。

这项最新研究表明,全球农业部门进出口是互相联系的,并强调了气候适应性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孙自法)

猪价跌至三级预警区间 多部委出手稳猪价

近期,由于大体重生猪集中出栏、进口冻猪肉增加及季节性需求偏弱等因素叠加影响,生猪价格持续下降。根据农业农村部16日发布的6月份第2周畜产品和饲料集贸市场价格情况,全国猪肉平均价格为每公斤27.77元,比前一周下降5.7%,同比下降40%。全国30个监测省份猪肉价格普遍下降。国家发展改革委也表示,据监测,6月7日至11日,全国平均猪粮比价为5.88比1,进入《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 做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预案》(以下简称《预案》)设定的过度下跌三级预警区间。

据此,国家发展改革委提示养殖场(户)科学安排生产经营决策,将生猪产能保持在合理水平。此前,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联合印发《预案》,发挥政府猪肉储备调节作用,对生猪及猪肉价格坚持“调高”与“调低”并重,以供应稳保障价格稳,以价格稳促进供应稳。当价格过高时,将投放储备以保障居民消费需要,推动价格向合理区间回落,避免生猪产能过度扩张;价格过低时,将启动收储以托住市场,为养殖场户吃下“定心丸”,避免生猪产能过度淘汰。

農业农村部也连续出台措施,引导区域科学规划生猪养殖布局,加强生猪产销规划衔接,鼓励探索销区补偿产区的长效机制。积极探索建立养殖场分级管理制度,采取差异化管理措施,探索建立生猪产能储备制度,完善调控政策等,努力防止生猪生产和价格大起大落。(汪子旭 李志勇)

我国政策性粮食收购16年带动粮农增收两千亿元

近期,记者从6月19日在河南举行的“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中储粮第四届公众开放日上获悉,中储粮集团公司作为国家政策性粮食收购执行主体,自2005年起先后承担起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收购任务和玉米、大豆、油菜籽以及棉花临时收储任务,截至2020年底,累计组织收购最低收购价粮和临储粮等政策性粮食10亿吨,销售约7.7亿吨,带动种粮农民增收2000亿元以上,切实维护了种粮农民利益,为服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顶梁柱作用。

据悉,2000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重大决策,改革国家粮食储备制度,对中央储备粮实行垂直管理,中储粮应运而生,目前中储粮24家分公司、8家子公司,在全国布局直属库和分库980多个,中储粮储备体系网络布局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覆盖全国90%地级城市和13个粮食主产区95%县,总仓容、罐容超过1亿吨,占全社会仓容1/5,储备品种涵盖小麦、稻谷、玉米、大豆、食用油和棉花,是国内最大的农产品储备集团。2005年国家对粮食开始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以来,截至2020年底,累计组织收购最低收购价粮和临储粮等政策性粮食10亿吨,销售约7.7亿吨,带动种粮农民增收2000亿元以上,其中2014年至2016年连续3年收购量超过1亿吨。积极服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去库存力度,2016-2020年累计消化政策性粮棉油库存4.7亿吨,出色地完成了“去库存”任务。高效执行跨省移库集并任务,近年来累计完成粮食移库集并近7000万吨,调运跨度覆盖全国,保障国内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成为服务调控的主力军。(郑惊鸿)

猜你喜欢

生猪粮食大赛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逆向倒推,非比寻常
珍惜粮食
大赛主题:我的阅读·我的童年
生猪屠宰价格信息
2016年2月生猪市场行情及分析
最美证件照PK大赛
湖北2009年7月13日企业收购生猪价
2009年5月18日湖北企业收购生猪价
把粮食保管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