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界与重构:智媒体背景下全媒体运营师培养

2021-07-21王茜

传媒 2021年13期
关键词:职业教育

王茜

摘要:信息技术和智媒体的发展催生了全媒体运营师这一新职业的诞生,全媒运营师需要具备从内容生产、运营推广、效果评估等全流程、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因此,在其培养上需要在社会层面上书证融通,完善全媒体运营师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在高校层面上“跨界”转型,构建全媒体专业群;在人才培养层面上,“三教”改革,提升全媒体人才培养质量,使培养出来的人才对接专业和产业发展的吻合度更高,更能适应市场和行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新需求。

关键词:智媒体 全媒体运营师 书证融通 职业教育

2020年2月,国家人社部等3部门联合向全社会公布了16个新职业,其中全媒体运营师是唯一的传媒行业新职业。作为国家职业体系的新成员,全媒体运营师是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媒介融合、全媒体、融媒体、新媒体、智媒体的发展应运而生的。加强对全媒体专业人才的培养,不但可以满足媒体行业快速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求,也是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建立良好信息传播机制和网络生态的有效举措。

智媒体是基于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虚拟现实等新技术的生态系统,是用人工智能技术重构新闻信息生产与传播全流程的媒体,由智能媒体、智慧媒体、智库媒体构成。其信息传播具有传播源头移动化、传播平台社交化和信息传播智能化等特征,同时,其发展在以内容为主导的前提下也需要较强的技术驱动和资本支撑,这些对媒体从业人员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一、全媒体人才需求及培养目标

随着5G等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全媒体行业迎来发展的黄金期,对全媒体从业人员的需求量和关注度越来越高,对其职业素养和能力要求也有了更加明确的定位。

(一)全媒体人才需求

随着数字经济、人工智能、5G技术、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的发展,网络编辑、新媒体视频编辑、客户端微博微信编辑、网络频道研发与数据库研发人员、新媒体产品运营、视觉设计等岗位需求越来越多。抖音、快手、B站、微视、喜马拉雅、荔枝、微博、公众号、百家号、头条号、小红书等视频、音频不同类型的全媒体平台不断涌现。据《传媒蓝皮书: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20)》数据显示,2019年全媒体行业市场规模约为2.2万亿元,同比增长7.95%,总就业机会达2000余万个,全媒体运营师被称为“最有潜力的职业之一”。媒体行业人员也要紧跟媒介融合新形势,掌握全媒体、大数据、跨界协作、社交媒体、经营管理等能力技巧,能够以先进的技术运用进行新闻产品的创作,以适应和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

(二)全媒体运营师的培养目标

全媒体运营师是指“综合利用各种媒介技术和渠道,采用数据分析、创意策划等方式,从事对信息进行加工、匹配、分发、传播、反馈等工作的人员”。这是人社部等三部门联合发布的人社厅发〔2020〕17号文件中对全媒体运营师的职业定义,同时该文件也对全媒体运营师的主要工作任务进行了相应的规定。从全媒体运营师的职业定义和主要工作任务可以看出,全媒体运营师需要具备从内容生产、运营推广、效果评估等全流程、多方面的综合能力,需要集“文案(内容制作)+发布、推广和互动(运营)+美工(视频与配图)”相当于一个团队的工作于一身。在技能上,要掌握网络信息技术、数据化分析,文字、声音、影像、动画、网页内容策划和加工等能力;在视野上,要懂创意策划,掌握信息传播的价值和规律,能够指导媒体运营和信息传播匹配;同时,要具备交叉学科的知识,如网络设计、市场调查分析、运营管理等。因此,中国通信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彭铁元在其《全媒体运营师的培训评价是融媒体发展的标准化建设》中提出全媒体运营师的四个培养目标:互联网信息的把关人、融媒体技术运维工程师、互联网信息产品经理、全媒体市场首席运营官。以上对全媒体运营师的培养目标和方向都有了相对明晰的要求和界定。

二、全媒体运营师的培养实践

全媒体运营师被确定为新职业,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符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的要求,符合新时代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需求,体现了全媒体传播体系建构的国家战略。未来全媒体运营师的培养,需要打破以类型媒体细分传媒人才培养体系的现状,将社会培训与学历教育、线上教育与终身教育、短期培训与终身学习相结合,加快新闻传播人才教育改革,构建系统化、实用性、跨界融合的培养培训体系,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协同进行。

(一)社会层面:书证融通,完善全媒体运营师职业教育培训体系

全媒体运营师新职业的发布,标志着该职业逐渐建立统一的规范和标准,相关的培训教育体系也需进一步建立和完善。

1.纳入国家职业技能培训体系。2019年5月,国家发布《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年)》,随后,很多省份公布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目录,在河南2020年第一批补贴性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目录清单中,全媒体运营师被列入A类优先支持类证书之一,规定培训学时为初级工72学时,中级工85学时,高级工100学时,但培训内容和鉴定形式并未有明确规定。因此,需要结合全媒体运营师的职业定义和主要工作任务,进一步制定培训标准、细化培训内容、明确鉴定形式,在社会全面推行开展。

2.纳入“1+X证书”制度试点。《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要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即“1+X证书”)。“1”是指学习者在学制系统内完成规定学习任务后获得的文凭,“X”指若干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截至2020年11月底,教育部相继公布3批92个“1+X证书”。在已公布的92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没有属于新闻传播类或媒体行业的证书,与之相近的仅有数字媒体交互设计、数字创意建模两个,均偏重于信息技术方面。在2020年12月公布的第四批“1+X”证书中,增加了十余个与新闻传播专业相关的技能证书,如新媒体营销、网络直播编导、新媒体编辑、融媒体内容制作、媒体融合运营、新媒体运营、自媒体运营、短视频数字化运营、数字影像处理等,但没有作为国家职业体系一员的全媒体运营师。应将全媒体运营师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纳入“1+X”证书体系,公开招募遴选培训评价组织,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专业教学标准、证书培训内容与专业教学内容、技能考核与课程考核、学历证書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统一,将职业技能证书与学历培养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培养媒体快速发展需要的职业化、专业化全媒体运营师。

3. 开发线上培训教育平台。在全面推进全媒体运营师线下专业教育培训的同时,也要充分依托开发挖掘线上平台及授课资源,依托网络载体,构建在线培训、考试等互联网培训教育体系。组织优质师资,录制精品课程、搭建课程平台、开设课程直播、组建考试题库,学员可以随时随地在线学习、在线交流、积累学分、模拟考试、申请考试时间,进行线上技能鉴定考试,节省线下考试的时间成本、经济成本和管理成本。线上教学平台可以设计学员学习情况、学习频率、学习热点、学习重点、模拟练习、试题分析、成绩分析等模块,动态掌握学员学情,有针对性地对培训内容和重点进行调整,提升培训教育效果和质量,并结合媒体行业发展实际,即时调整证书培训及考试内容,对接先进前沿技术发展,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对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

(二)高校层面:“跨界”转型,构建全媒体专业群

高等院校的专业设置需要及时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围绕产业建专业,建好专业促产业。在2020年2月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与全媒体运营师相关的專业基本分布在新闻传播学类(8个: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传播学、编辑出版学、网络与新媒体、数字出版、时尚传播)、计算机类(3个:数字媒体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新媒体技术)、戏剧与影视学类(5个:录音艺术、播音与主持艺术、动画、摄影摄像与制作、影视技术)、设计学类(3个: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新媒体艺术);在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截至2019年)中,与全媒体运营师相关的专业基本分布新闻出版类(6个:图文信息处理、网络新闻与传播、版面编辑与校对、出版与电脑编辑技术、数字出版、数字媒体设备管理)、计算机类(3个:动漫制作技术、数字展示技术、数字媒体应用技术)、艺术设计类(6个:艺术设计、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广告设计与制作、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动漫设计、摄影与摄像艺术)、广播影视类(7个:新闻采编与制作、播音与主持、影视多媒体技术、录音技术与艺术、摄影摄像技术、传播与策划、媒体与营销)、文化服务类(1个:文化创意与策划)。全媒体运营师职业要求的知识和技能分布在不同的学科。

高等学校要培养的是大批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新行业、新岗位、新职业不断涌现,职业的跨界性越来越明显,对职业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综合化,单一专业、单一技能、单一能力已很难适应新职业新岗位的要求,媒体从业人员需要具备“策、采、写、编、摄、录、评、播”等全方位综合性的技能。

2019年,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启动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双高计划”),专业群成为“双高计划”的基本条件,也成为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和重要发力点。与单个专业相比,专业群可以围绕某一行业的人才需求,整合课程、师资、实训资源,形成人才培养合力,使培养出来的人才对接专业和产业发展的吻合度更高,更能适应市场和行业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的变化。

新闻传播类专业是集理论知识性与实践应用性于一体的人文学科,被称为“文科中的工科”,对于全媒体运营师这一专业人才的培养,高校可以打通专业、课程壁垒,结合本校专业开设情况,将新闻传播类、计算机类、艺术设计类、广播影视类、文化服务类相关专业组建全媒体专业群,组合“文案(内容制作)+发布、推广和互动(运营)+美工(视频与配图)”等相关专业,搭建师资、课程、实训、技能证书获取、校企合作等共享平台,强化全媒体运营师职业能力的综合培养。

(三)人才培养层面:“三教”改革,提升全媒体人才培养质量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三教”(教师、教材、教法)改革的任务,明确提出要解决人才培养过程中“谁来教、教什么、如何教”的问题,在全媒体运营师的培养中也同样要解决这些问题。

1.以教师队伍为根本,提升全媒体人才培养水平。按照“教学能手型、岗位技能型、行业专家型、企业兼职型”的目标,打破学科和专业限制,根据全媒体运营师职业需求,坚持新文科理念,对接市场发展,在校内计算机、动漫、数字媒体技术等相关专业互聘教师,引进媒体行业从业人员,组建专兼结合、“双师型”教学团队,逐步实现师资队伍的“文理交叉交融”,提升全媒体运营师培养培训师资的整体能力和水平。

2.以课程建设为核心,明确全媒体人才培养重点。按照全媒体运营师的职业要求,需要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动漫、设计、创意策划、新闻传播等专业知识和学习背景。在课程设置上,就需要整合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对接全媒体运营师职业需求,调整人才培养定位,将媒体行业的新要求、新规范纳入教学内容和教学标准,构建新的课程体系,确保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适应岗位要求,教学内容符合行业发展趋势。开发编写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立体化等全媒体运营师培养培训及职业技能鉴定教材。

3.以教法改革为手段,推动全媒体课堂革命。按照全媒体人才培养需求,采用任务驱动、创设情境、项目教学、模块化教学、案例分析等方式,精心设计课堂内容和课堂组织。结合人工智能、虚拟仿真等信息技术,充分运用蓝墨云班课、智慧课堂、腾讯课堂等信息化教学手段,吸收中国大学慕课等优质课程资源,以提升全媒体人才能力为本位、以学习者为中心,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为手段,推动全媒体课堂革命。

三、结语

在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的智媒体发展背景下,对全媒体运营师的培养培训,需要从社会层面、高校专业设置层面和人才培养层面共同努力,构建完备的体系,为社会输送适应媒体深度融合和行业创新发展的高素质全媒化复合型全媒体人才。

作者系开封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副教授

本文系2019年度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传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构建研究”(项目编号:2019SJGLX748)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郭全中.智媒体的特点及其构建[J].新闻与写作,2016(03).

[2]黄健源.传统媒体人转型与全媒体运营师新职业[J].中国广播,2020(08).

【编辑:钱尔赫】

猜你喜欢

职业教育
法律视野下我国退役运动员的再就业对策研究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对汽车服务顾问人才的培养方式
浅谈职业学校商务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策略研究
分层导学提高解剖生理学复习的有效性
浅谈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