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工艺时代文创设计的教学思考

2021-07-21成乡

中国艺术 2021年2期
关键词:文创设计综合材料创意设计

成乡

摘要:“后工艺运动”的概念是马克·雷曼(Mark Lyman)于2007年提出的观点。相对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工作室手工艺运动,后工艺在当下的艺术实践中,超出了原来手工艺定义的局限。今天的手工艺专业越来越具有复杂的智知性内涵,同时还需要对新材料进行不断实验与探索,与艺术、设计相互交叉。在近十年后工艺的浪潮中,国内院校里的手工艺面貌与国际趋于同步,其具有独立的价值观而非设计或艺术形式下的材料替换。同时,南京艺术学院(简称“南艺”)的文创设计方向面对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文化创意产业的热潮,在教学上有了更多维度的需求,在设计教学与实践中打通了艺术、设计、科技、经济等学科的壁垒,多学科交叉、共享,并准确把握了自身学科语言,以寻求新时代所需求的教育模式。

关键词:后工艺时代 文创设计 数字化 综合材料 创意设计

近几年,文化创意设计类专业在国内艺术类高校陆续开设起来,在不同的专业背景下,课程设置各具特色,培养方向也有一定的差别。文创设计作为工艺美术专业下的方向,相对于工业设计、平面设计,其更关注材料和传播。南京艺术学院的文创专业与其他设计专业交流密切,例如课程设置中会纳入工业设计中的创意家居设计、平面设计中的时尚杂志设计、与非遗传承相关的非遗延展设计等。文创设计的范围很广,同时也赋予了设计师文化责任。比如针对博物馆的文创设计,既要传递历史文化,保持地方根源性,又要具有创造性、真实性,做到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在教学过程中,会有学生疑惑设计专业中是否存在层级——与建筑关系紧密的环境艺术设计、室内设计是第一层级,工业设计和平面设计是第二层级,文创设计与其他手工艺设计陶瓷、金工、纤维等是第三层级。“似乎与工业、科技关系紧密的专业就‘高级一些,与手工相关的就‘简陋一些,艺术与科学所追求的是与手工艺相分离。”笔者认为,这种错觉自19世纪的手工艺运动就有了,工业以一种先进力量的姿态确立,而手工艺作为工业的补充带有“乌托邦式”的不合时宜,从此和现代化进程对立。手工艺运动顺应自然和人类本性的一面,往往被忽略了,而同样是表现人格化的纯艺术(架上绘画、雕塑等)又因材料、工艺与手工艺分离,这似乎是一种心和手的旧划分,手工艺因材料、工艺而充满魅力,却又受限于材料和工艺。

近年來,手工艺发展的实际情况是交叉和融合越来越多,手工艺与其他艺术门类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手工艺进入了后工艺时代。

一、手工艺的后工艺时代

1.从“工作室运动”到“后工艺”

“后工艺时代”的提法来自SOFA展会创始人马克·雷曼于2007年提出的观点。相对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工作室手工艺运动,后工艺在当下的艺术实践中,打破了原来手工艺定义的局限。今天的手工艺专业越来越具有复杂的智知性内涵,需要不断进行新材料的实验与探索,以及与艺术、设计相互融合。

今天我们谈到的手工艺专业,可以溯源到“工作室运动”,即从美国的陶瓷艺术运动谈起。这是一场席卷东西方的艺术运动,但在中国的高校里有了另一种形式的继承。在全国各个艺术院校中,手工艺专业师资力量及课程设置具有浓厚的“国际氛围”,特别是自2000年以来,有海外留学经验的教师比例增加,国际展览交流、工作坊教学已是常态,这些都是受“工作室运动”的影响。近几年,“工艺美术”重回高校学科目录,在学科发展史上也具有一定的标志性。在东西方文化相互交融下,工艺美术行业获得了多元文化下的民族文化认同。回顾近三十年来高等院校手工艺专业的发展,一度分道扬镳的设计与手工艺开始在更高的起点上并驾齐驱、交相辉映。

2.工艺美术与高校手工艺专业

从国内工艺美术行业的范围来看,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手工艺逐渐带有“缓和快节奏”的色彩,从国家层面提倡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技艺,使得手工艺的地位得到了提升。截至2018年,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选进行了七届,获称号的已有五百多位。他们在各自的工艺美术领域中继承传统,兼顾创新,代表了一种高度。不过,在手工艺行业繁荣的背后亦鱼龙混杂,且并不是只要是手工的就是好的,我们需要一些评判标准。

近三十年来,高校手工艺专业和民间手工艺路径是并行的,其间或有交叉,但总的来说仍是各自发展。在高校手工艺教学中,用智知性作为沟通传统与未来的桥梁,重视材料语言,不断更新材料、技术工艺,让使用者的感受得以丰富。

今天的手工艺实际上对人们的生活经验进行了再设计,并让我们对自身的内在本质和个人所拥有的可能性更为关注。景德镇乐天陶社创办的乐天市集影响了景德镇的传统陶瓷行业,也反映出高等院校的手工艺教育和其他设计力量对社会、行业的影响。

3.数字化设计作为“手”的延展

后工艺时代的一个特点是数字化设计的介入。我们无限复杂的艺术创作领域常常被赋予二元论的内涵,比如手工与机器、传统与进步、自由与限制等。笔者认为在后工艺时代,数字化的形式正在把这种二元论解构,手工与机器混合制作的物品比比皆是。在各个历史阶段,人们都有为传统工艺寻找新用途的冲动,在当代,电脑作为“人的延伸”,使数字艺术具备了强大的生命力与感染力。

从表象看,当代设计一直在模拟和数字之间的缝隙中摸索前进,就像当代艺术中通过数字手段与手工制作的复制品一样,高质量成了评价标准。一方面,数字过程和手工模拟过程在制造过程中被当成不同的阶段结合在一起。在这种情况下,电脑并没有被当作工具来对待,而是与手工同价。另一方面,同样是用手创作,手工艺在艺术面前总是“自卑”的,似乎可以比作绘画周围的框架,以支持绘画作为审美兴趣对象的地位。后工艺时代,许多艺术家和设计师在跨学科实践中把数字化作为一种新的审美形式,模糊了手工艺的界限。

二、文创设计教学思考

近年来,南艺文创专业一直在教学中探索如何去创新,如何把相对个人化的手工艺作品转化为可产品化的文创产品,如何运用当代设计理念从教学上探索文创设计的创新途径。

1.手工艺专业的同学能否进行文创设计?

对材料的准确把握是手工艺专业的学生所擅长的。不同于用电脑进行设计,手工艺专业的学生在创作中更为直接,他们会直接使用材料制作,不需要生产方对图纸的二次转化。灯具设计作品《连缀的曲线》(图1),创意来自建筑的曲线,建筑本体的形式感通过铸造玻璃体现,建筑细节的装饰感通过灯工吹制的多变曲线表现,在对比中凸显细节与整体的关系。该作品是桌面摆件,同时具有灯具功能。

另一组灯具设计作品《光的游戏与边界》(图2)的创意来自双层气泡,在几何关系中,既有细节变化也有色彩对比。该作品透露出活泼、欢快的气氛,以期点缀丰富多彩的生活。

2.数字化的新手段与非遗的可持续研究

南京云锦作为世界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历史悠久,工艺精湛,至今还保留着传统的手工织造技艺。对非遗进行延展设计体现出艺术文化既具有时间性,还具有空间性。同时,在非遗的传承中只有融入当下的审美趣味,非遗的基因价值、经济价值才能体现。南艺文创专业通过研究南京云锦的文化与工艺、箱包设计的时尚趋势、数字化成型技术,探究现代数字化技术与传统非遗符号之间跨界重组的可能性,实验箱包的全新视觉样式。

《雏菊》的设计元素来源于传统云锦纹样中的菊纹,并运用数字化的设计方法,结合现代的审美、材质、工艺等,将传统与现代进行融合。通过电脑软件处理,将图像镜像、挤压,最后利用3D打印技术输出成型,并且使用银、亚克力、金箔、云锦面料完成该系列作品。该作品以菊为形,既带着吉祥美好的寓意,也能通过数字化技术与传统手工艺结合,让人们重新关注这些被遗忘的古老技艺与文化。整套作品中,不论是包,还是耳饰、胸针都以花簇形态出现,时尚配饰这一载体使传统云锦的运用领域更加多元。

作品《云裥》的灵感来源于天华锦连钱纹。“云裥”源于唐代最早对天华锦的描述“云裥瑞锦”。“裥”意为衣裙的折叠,不同于细碎的褶皱,形状规则的缝制工艺。天华锦本身包含的丰富、规律的图案和肌理,可以较好地与数字化处理结合,呈现出时尚感。作品对连钱纹的图案结构进行解构、分析,在空间上对其层次进行重新排列组合,形成立体的锦式骨架,在新生成的图案空间结构中自然置入包体。

3.文创设计在主题表达上是否可以有独立性?

文创设计产品在主题面前,只能是服务的角色吗?笔者认为启发文创设计作品的原创性和主题的独立性是必要的。例如,作品《数字化文艺复兴》的灵感来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服饰,如拉夫领、皇冠、头纱,这些奢侈的元素将贵族和平民区分开来,通过服饰本身及穿戴方式所象征的特权制造距离感。文艺复兴时期,人们逐渐脱离中世纪在信仰、世袭的权威中寻找文化价值,转而朝着崇尚专业技能以及创造力的知识性社会发展。

在创作中,设计师通过3DMAX建模,在视觉形式上抽取拉夫领的“8”字结构,在皇冠上将复杂的珠宝几何化,在头纱中呈现链接式的编织等,再使用尼龙材料通过3D打印完成作品。这一些系列作品源于传统但却具有另一种数字化的美感。新技术、新材料的使用隐喻了文艺复兴时期对创造力的态度,这使得这些多存在于古典油畫中的元素不再依附于博物馆或画廊。

4.文创作品中的跨学科表达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虚拟化作品的动态展示成为线上展览的主要形式之一。作品多由C4D软件完成,虚拟动画给观者带来了虚幻的、新奇的、多维的美感。

动态的实验性设计部分在教学中被讨论得越来越多,它与数字媒体设计的不同之处在于,文创设计的作品性是一直被肯定的。拓展技术和手段,突破作品形式的界限,并没有淡化文创作品的独立性,反而让文创设计的形式更丰富。线下和线上的结合使得文创设计对文创主题的阐释更立体。

作品《平衡之恒》讨论的是相对静止状态下的平衡状态,通过对家居产品中的互动性设计进行研究,传达叙事性主题。作品以《转吧,这伟大的世界》这部小说为脚本,将书中典型人物的经历、情感、性格抽象为设计元素,来设计视觉形象,将其转化为符合当代美学并具有实用功能的互动家居器皿装置。希望可以通过器皿与装置之间的平衡感及多样性,给使用者带来新奇独特的互动体验。从文学作品到设计产品,设计师尝试解释“平衡之恒”的理念,让人们在使用中体会万物的平衡奥秘,于日常生活中体会轮回规律,这套作品体现了文创设计的独立性。

三、结语

时代发展至今,手工艺术越来越具有复杂的智知性内涵以及对新材料的实验与探索,与艺术、设计相互交叉,这种“后工艺”的特点已十分明显。南艺的文创专业对自身的认识与态度也是随之发展的。

在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创意产业的热潮中,南艺的文创专业长期与南京博物馆合作,同时也会让学生参与非遗项目,如将金陵金箔、灯彩及绒花等融入设计作品,与企业共同开发如云锦、明城墙、青瓷、绒花等文创衍生品,覆盖文具、器皿、服饰、首饰等形式,让学生在了解传统文化的同时,以更具活力的表达方式去传播优良传统文化。类似的课程设计,南艺也在持续进行,力图让非遗传承融入人们的生活。

在对新材料的探索上,南艺与中国3D打印文化博物馆长期合作,作品通过数字化手段,用多种材料呈现,甚至是动态的虚拟呈现。南艺的文创专业在教学中会开设跨学科工作营,与建筑、环境设计、数字媒体专业一起完成课题,取长补短,多方位地积极探索,在设计教学与实践中,打通艺术、设计、科技、经济等学科壁垒,多学科交叉、共享。

合作并不意味着会丧失自我完整性或独立性,院校中的文创专业依托高校作为学术交流、文化合作的平台,只要准确把握自身学科语言,敢于寻求新时代的审美需求,就会以更开放的面貌展现出时代特色。

猜你喜欢

文创设计综合材料创意设计
诚诚&嘟嘟成都生活
首届山西省文化旅游创意产品设计大赛火热进行
基于情感体验的文创产品及其包装设计探究
浅谈综合材料在水彩画中的应用
论综合材料在现当代油画创作中的运用
最好的自己
民族特色是创意设计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