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90后”志愿参与对其社会认同的影响研究

2021-07-21左嫣然

社会与公益 2021年5期
关键词:志愿信任政府

左嫣然

摘 要:本文就“90后”志愿参与对其社会认同的影响效应进行探讨。基于社会认同理论和社会信任理论,文章提出相关假设,构建志愿参与、政府信任、社会认同和政府回应之间的关系模型,利用“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2017年的数据资料,运用SPSS 25.0_Process3.3进行实证研究。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控制性别、政治面貌和受教育程度方面,“90后”志愿参与对其社会认同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政府信任能够在“90后”志愿参与与其社会认同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政府信任在志愿参与和社会认同二者关系中的中介作用会受到政府回应的调节。研究结果不仅有利于从政府回应及政府信任的视角理解“90后”志愿参与与其社会认同间的关系,而且对鼓励“90后”志愿参与、提升其社会认同、凝聚社会中坚力量具有启示意义。

关键词:政府信任;社会认同;政府回应;“90后”志愿参与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以来,“90后”志愿者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群体,他们以不同的身份扮演不同的角色,出现在抗疫全线的各个角落,积极参与救治工作和志愿活动。不仅有大批的“90后”一线救护人员,而且有无数未统计在内的“90后”基层志愿者。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中提到,“广大青年用行动证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1]。

社会认同理论认为,满意的群体认同是一个有凝聚力的社会制度的基本前提。而从功能主义来看,信任又是认同的基础,组织的认同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之上。因此,志愿参与和社会信任、社会认同之间的关系也得到了学者的广泛关注。张网成质疑普遍认同的“志愿参与性善论”这一前提假设,并通过实证研究,得出志愿参与对志愿者人际信任的影响不具有一致性,这种影响可正可负也可能是中性的结论[2]。志愿参与与社会认同的关系研究多集中于社会认同对志愿参与的影响研究,学者多主张高度的群体认同可以凝聚社会力量,社会群体对于国家认同层面的独特而又正面的社会认同,促使群体成员产生志愿参与的心理和行为。

为进一步探究“90后”志愿参与对其社会认同的影响作用机制,本文以“90后”志愿参与为背景,以社会认同和社会信任理论为支撑,以“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2017年的数据为基礎,构建了“90后”志愿参与对其社会认同的影响作用模型,探讨了政府信任的作用机理,比较了政府回应的影响差异,为提升“90后”社会认同提供理论支撑,并根据研究结论从优化政府作为、提升政府信任、强化政府回应角度,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提升“90后”中坚一代的社会认同提供参考。

一、概念模型及研究假设

(一)志愿参与和社会认同的关系

“认同”理论源于心理学家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的心理防御机制,他认为这种心理防御是由人的生物本性决定的,从而忽视了社会关系和文化因素的重要作用。社会学依据认同建构的基本要素将认同分为两类:第一类个体认同是个体基于自身独特性建构的认同,第二类社会认同则是基于个体所倾向的群体成员资格来建构。通过社会分类和积极区分,社会认同同时具备群内相似性和群际差异性两种属性[3]。社会认同理论强调社会认同与个体认同之间的联系,个体在提升其社会认同的过程中,不仅实现了社会身份的重构,而且通过维护所属群体的荣誉和利益进一步提升了个体归属感,满足了个体自我价值的实现。“90后”在志愿参与过程中将自我归入“志愿者群体”,便接受与内化了志愿者群体的“正向特质”,在志愿参与中实现个人社会价值,满足个体社会需求和尊重需求,从而产生群体认同感,表现出维护群体利益的行为。因此,可以假定志愿者在志愿参与中实现了社会认同的提升,提出如下待检验的假设:

H1:“90后”志愿参与对其社会认同产生显著的正向直接影响。

(二)政府信任的中介作用

社会资本理论认为,公民参与中形成的参与网络和互惠规范相互作用产生社会信任。其中,普遍互惠可以有效限制机会主义行为,将增加那些经历重复互惠的人之间的信任水平;而由志愿性团体和公民组织构成的稠密社会交换网络将增加博弈理论中关系的重复和联系,从而提升社会信任水平[2]。学者依据信任对象特定与否将社会信任分为一般信任和特殊信任,一般信任的对象不特定,是对普通社会成员的信任,所以又被称为“普遍信任”;而特殊信任的对象特定,也被称为“人际信任”,其测量对象是与调查对象处于特定关系状态的群体。在一个社会信任程度较高的社会中,以特殊信任为基础向外拓展而形成的制度信任对社会认同具有促进作用,有助于提升公众的社会认同感,促进社会参与和有效的政府治理[4]。因此,依据社会资本理论对社会信任与公民参与的关系认定,以及信任对认同的作用机制,提出如下待检验的假设:

H2:政府信任在“90后”志愿参与与其社会认同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三)政府回应的调节作用

政府服务及时有效性、回应公众满意度直接影响“90后”志愿参与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其对政府的信任水平和社会认同。政府对公众诉求的回应在社会参与的过程中,当公众的诉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回应时,公众对政府的信任感就随之弱化;相反,当政府对公众诉求和社会需求作出积极、有效的回应时,公众的信任感会更高[3]。因此,政府回应是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有效途径,政府对公众诉求的及时回应,可以提升公众社会参与积极性,使得公众在社会参与中增强对政府的信任,从而提升政府形象和政府公信力,构建互惠的社会信任文化,进而提升公众的社会认同。因此,提出如下待检验的假设:

H3:政府回应在“90后”志愿参与和政府信任之间起到调节作用。

H4:政府回应在“90后”政府信任与社会认同之间起到调节作用。

综上所述,本文以提升“90后”社会认同为目标,研究“90后”志愿参与对其社会认同的影响。同时吸收先前学者的研究经验,将政府信任作为中介变量,将政府回应作为调节变量加入模型。通过检验“90后”的志愿参与意愿和行为对其社会认同感的影响,分析政府信任和政府回应在其中的作用途径与大小。

二、数据收集及变量测量

(一)数据资料

本文以中国社会科学院开展的“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2017年数据为实证研究基础。该调查是双年度的纵贯调查,调查区域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151个县(市、区)、604个村(居委会),采用概率抽样的入户访问调查方式,调查对象为18~69周岁的城乡居民。调查问卷采用成熟量表,核心模块涵盖劳动就业、家庭及社会生活、社会态度等方面,该数据在目前我国国内关于社会问题的研究上具有权威地位,为本文的实证研究提供了翔实的数据支持。由于本文研究对象为“90后”志愿参与对其社会认同的影响研究,因此通过对样本数据进行筛选,共提取1284份出生年份在1990—1999年的研究样本,同时为保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进一步剔除相关的缺失样本、无效样本,最终有1198份有效样本纳入数据分析。

(二)变量测量

本文因变量为社会认同,提取国家认同(您在多大程度上同意“我经常为国家取得的成就而感到自豪”的说法?)、社会规范认同(请用1—10分,来表达您对现在社会上人们普遍的道德水平的评价,1分表示非常不好,10分表示非常好;请用1—10分,来表达您对现在社会上人们的遵纪守法水平的评价,1分表示非常不好,10分表示非常好)和社会满意度(请用1—10分,来表达您对现在社会的总体情况的评价,1分表示非常不好,10分表示非常好)三个方面的四个问题来反映。其中,关于国家认同的量表,将原始数据中“不好说”选项变更为“一般”,形成5级量表,并赋予1—5分的分值(得分越高则认同度越高),使之与社会规范认同和社会满意度评分方向保持一致。解释变量为志愿参与,本文中的志愿参与主体是“90后”群体,包含了自组织的志愿参与和他组织的志愿参与,两类志愿参与又都包含了志愿参与行为和志愿参与意愿两个维度,测量问题分别是“最近2年,您是否参加过自发组织的社会公益活动,比如义务献血、义务清理环境,為老年人、残疾人、病人提供义务帮助?如果没有,是否愿意参与?”以及“最近2年,您是否参加政府、单位、学校组织的公益活动,如果没有,是否愿意参与?”。控制变量为性别(男性=1,女性=2)、政治面貌(中共党员=1;共青团员=2;民主党派=3;群众=4;其他=5)和受教育程度,其中,受教育程度调整为受教育程度与其平方项之和。中介变量为政府信任,包括人员信任(请问,您信任警察、法官、党政干部人员吗?)和机关信任(请问,您信任中央政府、省市政府、县乡政府、法院这些机构吗?)。调节变量为政府回应,包含政府对民众需求回应的及时性和高效性(您认为,政府在有服务意识,能及时回应百姓的诉求方面的工作做得好不好?),以及民众对政府工作的评价(您认为,总的来说,地方政府的工作做得好不好?)两个维度。

三、数据分析及效应检验

(一)各变量的平均数、标准差和相关矩阵

研究中的潜变量取值为观测变量的平均值,进行平均值、标准差和相关系数检验。描述及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志愿参与和政府信任呈显著正相关(t=0.076,P<0.01),与社会认同之间呈显著正相关(t=0.089,P<0.01),与政府回应之间呈显著负相关(t=-0.031,P<0.05);政府信任与社会认同之间呈显著正相关(t=0.208,P<0.01),与政府回应之间呈显著负相关(t=-0.445,P<0.01);政府回应与社会认同之间呈显著负相关(t=-0.157,P<0.01)。

(二)中介效应分析

采用SPSS 25.0_Process3.3中的Mode4(Mode4为简单的中介模型),在控制性别、政治面貌和受教育程度的情况下,对政府信任在志愿参与和社会认同之间关系中的中介效应进行检验,其中t表示相关性指数,P表示相关程度,P<0.05表示相关,P<0.01表示高度相关。结果表明,志愿参与对社会认同的预测作用显著(t=2.894,P<0.01),且当放入中介变量后,志愿参与对社会认同的直接预测作用依然显著(t=2.414,P<0.05),即假设H1得到验证。志愿参与对政府信任的正向预测作用显著(t=2.571,P<0.05),政府信任对社会认同的正向预测作用也显著(t=7.167,P<0.01)。此外,志愿参与对社会认同影响的直接效应及政府信任的中介效应的bootstrap 95%置信区间的上限、下限均不包含0,表明志愿参与不仅能够直接预测社会认同,而且能够通过政府信任的中介作用预测社会认同,即假设H2得到验证。该直接效应(0.192)和中介效应(0.042)分别占总效应(0.234)的81.96%、18.04%。

(三)有调节的中介效应分析

采用SPSS 25.0_Process3.3中的Mode58(Mode58假设中介模型的前后两段路径受到调节,与本研究的理论模型一致),在控制性别、政治面貌和受教育程度的情况下,对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将政府回应放入模型后,志愿参与和政府回应的乘积项对政府信任的预测作用不显著(回归系数为0.083,t=2.40,P>0.05),说明政府回应在志愿参与对政府信任的直接预测中不起调节作用,即假设H3不能得到验证。而政府信任与政府回应的乘积项对社会认同的预测作用显著(回归系数为0.099,t=3.4004,P<0.01),说明政府回应在政府信任对社会认同的直接预测中起调节作用,即假设H4得到验证。

绘制调节效应分解图,进一步进行简单斜率分析表明,当政府回应度较低时,随着“90后”政府信任度的提高,其社会认同表现出显著的上升趋势,而当政府回应度较高时,随着“90后”政府信任度的提高,其社会认同仍然表现出显著的上升趋势,且相较于政府回应度较低时,增长幅度较大。表明随着政府回应度的提高,“90后”政府信任对其社会认同的正向影响作用呈逐渐上升趋势,即随着政府回应度的提升,“90后”志愿参与更易通过增强其政府信任进而增强其社会认同。

由以上分析结果可知:“90后”志愿参与与其社会认同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引入中介变量政府信任后,志愿参与和社会认同之间的关系减弱但仍然显著,表明政府信任只能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此外,在政府信任中介作用基础上引入调节变量政府回应,发现政府回应对于志愿参与影响政府信任的关系没有起到调节作用,对于政府信任影响社会认同关系的正向调节作用显著。

四、结果讨论及实践建议

研究可得以下结论:第一,“90后”志愿参与行为和志愿参与意愿对于增强其社会认同具有显著的直接正向影响;第二,政府信任在“90后”志愿参与影响其社会认同的过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第三,在“90后”志愿参与通过政府信任影响其社会认同的作用过程中,政府回应通过影响政府信任的高低程度来实现对“90后”社会认同的调节。

本文揭示了“90后”志愿参与对其社会认同的影响机理,研究结论对政府提升“90后”群体社会认同具有政策启示。研究结果证实了“90后”志愿参与对于提升其社会认同的重要意义,通过刺激“90后”进行志愿参与,并利用志愿参与来加强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利于“90后”在心理和行为上产生向所处社会倾向的趋势和为所在社会争取利益和声望的心理,从而提升其社会认同。这条路径的开展对于政府提升“90后”志愿参与积极性提出了方式方法的要求,如何更广范围、更大力度刺激“90后”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成为解决该群体社会认同提升的重点问题。

同时,研究结果也证实了政府信任的中介作用和政府回应的调节作用,特别是政府信任在志愿参与影响社会认同路径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政府回应仅在政府信任影响社会认同过程中起到正向调节作用。一方面,政府信任的中介作用肯定了政府信任在志愿参与和社会认同之间的桥梁作用,这就要求在利用志愿参与手段来提升“90后”社会认同感的过程中,政府机构和工作人员要就制度体系的健全和完善、政策执行中的规范和守法、志愿参与的支持与鼓励等维度问题及时“补短板”和“强弱项”,以构建“90后”中坚力量对政府体系和政治制度的坚定信任;另一方面,政府信任虽然对社会认同具有正向影响,但其影响社会认同的程度受到政府回应度高低的影响。政府回应度高,政府信任度的提升,能够更大程度上提升“90后”社会认同;反之,政府回应度低,政府信任正向带动社会认同的影响效果便不明显。因此,如何贴近民生,“俯下身去”做好调研,忧民之所忧,急民之所急,打造人民满意的政府形象成为通过志愿参与实现“90后”社会认同感提升的重要方面。

因此,建议一方面通过政府积极作为促使“90后”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另一方面通过完善政府体制机制来提升志愿者群体对政府的信任,同时深化服务型政府理念来达到强化政府回应力的效果,从而逐步提升“90后”群体的社会认同。

参考文献

[1]央視网.习近平回信勉励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 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EB/OL].(2020-03-16)[2021-02-14].http://m.news.cctv.com/2020/03/16/ ARTICfgtnfrmOEdnYzw8ouCr200316.shtml.

[2]张网成.大学生志愿服务及其对社会信任的作用[J].青年研究,2016(3):21-30.

[3]闫丁.社会认同理论及研究现状[J].心理技术与应用,2016(9):549-560.

[4]甘开鹏,王秋.社会信任对政府环境治理绩效的影响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20(3):153-154.

猜你喜欢

志愿信任政府
The Price of Beauty
表示信任
省级政府金融权力榜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
嘤嘤嘤,人与人的信任在哪里……
从生到死有多远
信任
完形填空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