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时代电影传播的策略分析

2021-07-20梁俊明

今传媒 2021年6期
关键词:我和我的祖国微时代策略

梁俊明

摘要:近年来,电影传播进入以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为主阵地的微时代,呈现出主体交互化、媒介移动化、信息碎片化、用户定制化等基本特征。如何制定得当有效的电影传播策略,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和最优化,成为中国电影产业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以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为典型案例,从市场造势、内容代入、用户表达等方面具体分析电影传播策略的制定与运用,总结出商业化运作、思想内容建构、艺术手段创新和互联网技术深度融合的细化方案。

关键词:微时代;电影传播;策略;《我和我的祖国》

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21)06-0007-03

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手机的广泛使用,使得信息传播随之发生日新月异的深刻变革。作为主流文化形态的电影传播,改变了以影院放映为单一媒介,以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为宣传渠道的阶段[1],进入移动优先的微时代,即以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为主阵地的传播模式。

一、微时代电影传播的基本特征

网络改变生活,使得以“两微一端”为代表的社交媒体大行其道,影响和改变着信息传播格局,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实现了传播的全方位覆盖、全天候延伸、多领域拓展。电影传播的网络化进程不断加速,如今在手机上观看电影成为人们的日常行为,在现代生活的快节奏下,移动传播的信息碎片化更加凸显,微电影、短视频等应运而生。总体来说,微时代电影传播呈现出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一)主体交互化

传统的电影传播通过点到面的影院放映完成传受关系。随着网络新媒体平台的出现,观众不再是单一的信息接受者,而成为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即电影观众与电影的制作方、发行方、放映方、宣传方,一起构成微时代电影传播的主体。主体之间通过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实现多向交互,渗透至宣传营销、网络传送、购票消费、评论打分等观影流程的各个环节,影响着电影的人气、口碑和票房。

(二)媒介移动化

随着网络传输技术的升级,智能手机功能不断增强,移动传播的伴随性和全时性日益得到用户的喜爱和认可。尽管影院因为不可替代的观影体验依然是电影传播的最佳载体,但是电影传播媒介的移动化趋势不可阻挡,越来越多的视频播放软件被手机用户下载安装,彻底打破了空间和时间的约束限定,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观看电影视频、浏览相关信息。

(三)信息碎片化

微时代电影传播渠道借助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被放大拓宽,导致信息碎片化程度愈发明显。为迎合现代人接受信息日趋碎片化的习惯,电影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和手机客户端在推送内容时更倾向短小精悍、图文并茂,并大量使用短视频,微信朋友圈的信息发送也更注重即时感受,凡此种种,皆为适应普遍存在的零碎现实生活场景,方便人们在乘车、行走、等候时读取信息。

(四)用户定制化

互联网的用户思维强化了微时代电影传播的服务性和体验性。借助大数据技术分析,如今日头条等手机应用软件可以根据用户的兴趣爱好、心理需要,制定相应的服务策略,精准推送有关信息,利于电影的宣传推广落到实处。用户个人也可以依据自身需求实现定向选择,从而能够适时接收预期的信息内容,获取满意到位的用户体验。

二、微时代电影传播的策略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是一部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而拍摄的献礼片,由7个独立成篇的故事单元组成,创下了国庆档累计总票房、总观影人次的历史新高。该片在商业化操作、主旋律内容建构、艺术创新和微互动传播等方面,策划得当,效果显著,实为分析微时代电影传播策划的最佳案例。

(一)市场造势:吸引多重关注

1.议题设置

微时代大众传播环境下,主动进行议题设置往往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激发受众的兴趣,起到吸引关注度、增大影响力的效果。电影《我和我的祖国》在宣传推广期,通过官方微博发布王菲演唱的电影主题曲《我和我的祖国》,立即掀起了全网热议。这个议题通过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广泛传播,持续发酵,继而引出李谷一演唱版、韩红演唱版等多个版本的比较,并延伸到对词曲作者的关注,最后归结到“天籁之声娓娓唱出平凡人的家国柔情”,恰如其分地点题同名电影,充分调动了大众的观影欲望。

2.悬念制造

制造悬念是电影叙事的常用手段,可以使观众在真相被逐渐揭开的过程中获得精神愉悦和心理满足。电影《我和我的祖国》把悬念制造的好戏用到了映前营销,在即将公映的前几天,网络开始传播终极预告片。这个时长近3分钟的片子,浓缩了剧中诸多亮点,也制造了几个悬念:在这场史上空前的“微电影总决赛”,哪位导演能摘取桂冠?哪个明星会光耀全场?黄渤能否撑起主旋律大片的场面?葛优将带来哪些新鲜的经典桥段?……这些悬念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吸引了众多关注的目光,使《我和我的祖国》未映先热。

3.预期管理

预期管理是一部电影成功的必备条件,通过有效引导、协调和稳定预期,实现效果的最大化和最優化。电影《我和我的祖国》凭借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先天优势,一开始便显示出志在必得的强大气势。从预期管理的角度来看,其步步为营的做法具有较强的示范作用:2019年3月举行电影启动仪式,同时开启官方微博,发布相关各类信息;公映前推出同名图书《我和我的祖国》,收录7个电影单元的拍摄脚本、导演手记和拍摄花絮,全景式再现影片拍摄过程中主创团队的心路历程;举行首映礼、校园路演,参加知名综艺节目,与现场观众面对面交流;开启全国点映,创下国产片点映场场均人次和上座率的新高;预售票房破2亿,成为2019年国庆档热度最高的电影[2]。

(二)内容建构:注重多元代入

1.历史瞬间

作为新中国70华诞的献礼片,《我和我的祖国》的选题自然离不开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伟大历程。主创人员在100多个重大历史事件中选择了7个作为故事背景,由7位导演分别执导。具体对应的历史瞬间是《前夜》—1949年开国大典, 《相遇》—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夺冠》—1984年中国女排奥运会夺冠并首获世界大赛三连冠,《回归》—1997年香港回归, 《北京你好》—2008年北京奥运会,《白昼流星》—2016年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护航》—2015年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和2017年建军90周年阅兵式。梳理时空脉络,纵向时间线由1949年至2017年,涵盖老中青几代观众;横向空间线北起北京南至香港、东起上海西至新疆、西藏,跨越中华广袤大地。时空交织,恰巧组成一个“中”字,似乎意味着任何一个中国人,都会是电影中某个历史大事件的亲历者或见证者。

2.全民记忆

不同于此前的献礼片《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建军大业》,《我和我的祖国》不再延续恢弘壮阔的史诗式叙事结构,也没有侧重展现影响历史进程的著名人物,而是采用平民化视角,聚焦抒写那些与时代变迁同行、与国家命运相连的小人物故事。这种代入感极强的叙述模式首先表现在内容的多元化,7个风格迥异的短故事,注重内容拓展和信息放大,满足广大观众选择性记忆的观影体验;其次是形式的创新,碎片化叙事的开放性和互动性,为不同观众提供了充足的想象空间,带来多元解读;最后至关重要的是人物塑造,平凡而真实的小人物更好地诠释了“我”的存在价值,即每个观众都会在这群小人物的影像中看到自己当时的样子,唤起埋藏心底的关于“我的祖国”的个人情感经历,集体交汇组合成某个历史横断面的全民记忆。

3.共鸣场域

主旋律电影本质上一定要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家国情怀和时代精神。中国电影市场近年来几部现象级主旋律电影,如《战狼2》《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就是高扬爱国主义激情,在亿万观众心中产生强烈共鸣,获得了群众良好的口碑和市场的认可。献礼片《我和我的祖国》的成功之处在于淡化意识形态的生硬渗透,把主流意识形态命题与电影艺术创作、市场化运作以及新媒体传播结合起来,通过新颖独特的故事、真实生动的细节、感同身受的情绪、震撼人心的影视效果,打造出全民共鸣场域,从电影开始时王菲一个人的低吟浅唱,到电影结尾处全民激情高歌大合唱,自然而然地达到了爱国教化功能。

(三)用户表达:赋能多级传播

1.转发扩散

互联网传播格局下“人人都是自媒体”[3],随着用户意识的觉醒与增强,越来越多的影迷打破了单向传受的固化格局,热衷于在 “两微一端”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意见。他们通常在微信朋友圈、抖音小视频、今日头条等社交媒体转发以短视频、海报、文案为主的电影衍生品,有的还进行个人化的二次创作。例如,《我和我的祖国》公映几天后,《夺冠》单元导演徐峥在官方微博送出“大彩蛋”——中国女排郎平指导在片中背影出演乒乓球训练场“扫地僧”。恰逢中国女排以全胜战绩夺得2019年世界杯冠军,正值热度巅峰,立即引发无数网友疯狂转发,强烈建议二刷电影。这些信息在网络实现多级扩散,对电影的口碑塑造和票房收入,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互动延展

微时代无处不在的多向互动,不断推动电影多级传播模式的提档升级。在官方微博平台,出品发行、导演编剧、演艺明星、影迷观众等,实现了全方位无时限的交流互动,有的甚至已经延展到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例如,《我和我的祖国》推出联名定制的T恤、卫衣、帽子、布包等产品,用户的热情参与扩大了电影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在微信朋友圈,用户进行信息转发或个性表达,互动产生的口碑效应远超专业媒体的刻意宣传。有感于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上空军空中梯队飞越天安门的雄姿,《护航》单元宋佳饰演的吕潇然一句“给我整个8”,突出表达了中国人的豪迈和自信,成为网友争相点赞、多级转发的“金句”;在电影购票客户端,如时光网、猫眼电影、淘票票等,用户购票选座或发表热门影评,对电影评分和影院排片产生影响;院线上映结束后,电影的传播依然没有停止,绝大多数影片会转入网络视频播出平台,用户可以随时随地选择观看、发表點评。

三、结语

电影作为主流文化形态,要紧跟时代的变化与发展。在移动互联网优先的微时代,电影传播要深入探索本质规律,全面掌握基本特征,努力抢占新的主阵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制定开放、多元、互动、共享的电影传播策略,加快商业化运作、思想内容建构、艺术手段创新和互联网技术的深度融合,实现电影传播效果的最大化和最优化,推动中国电影产业良性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高路.碎片化时代电影传播的策略分析[J].电影评介,2018(15):78-80.

[2]陈慧.《我和我的祖国》预售破两亿,国庆档最热门[EB/OL].http://ent.people.com.cn/n1/2019/0930/c1012-31381065.html,2019-09-30.

[3]墨丁宇,赵岚.自媒体影评对电影传播的控制研究[J].出版广角,2019(1):67-69.

[责任编辑:杨楚珺]

猜你喜欢

我和我的祖国微时代策略
“我和我的祖国”征文征集活动正式启动
《我和我的祖国》让自豪感爆棚
歌曲《我和我的祖国》诞生记
微时代语境下创新高校党建工作方法探析
微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思考
“微时代”视阈下医德教育的变革、创新与坚守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
《我和我的祖国》的幕后故事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