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在食品质量检测中的应用

2021-07-19白筱

食品界 2021年6期
关键词:溶质食品质量霉菌

白筱

摘要:在食品质量检测过程中,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是一项重要的手段,在食品成分的定量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作为食品检测的主要技术手段,其方法的认证及选用等对结果的准确性非常重要。本文重点对食品质量检测中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食品质量检测;应用分析与研究

1. 高效液相色谱技术

1.1 高效液相色谱技术

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是基于传统的气相色谱法发展出来的技术,但是相较于气相色谱法更加灵活多变。目前有八成左右的有机物检验都是靠HPLC。HPLC法检测需要用到的仪器是高效液相色谱仪,当通过检测器时,样品浓度被转换成电信号并传输到记录器,数据以图形的形式打印出来。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的实际应用效益高,这种技术能够快速对数据进行分析,其分离效率高、检验结果准确,同时在对无法气化的高沸点物质进行分析的时候,高效液相色谱法体现出了稳定物质生理活性的特点,因此其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医学、工业、科学等领域,在食品检测领域,是质量检测中采取的一种常用的技术手段。

1.2 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原理分析

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是通过对溶质的利用,在固定相与流动相之间持续进行交换特性从而实现溶质分离。一般情况下,不一样的溶质在流动相与固定相之间的亲和力以及分配系数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被检测溶液当中,不同的溶质在经过色谱系统的时候其速度也是不同。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就是利用这个特点,完成被检测溶液中溶质的分离工作,同时完成对被检测溶液的检测工作。

高效液相色谱技术,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固定相、检测器、泵、流动相、数据系统、废液以及进样器等。在储液瓶当中,在泵的高压作用下流动相会进入色谱系统,通过进样器注入被检测溶液,同时在流动相的帮助下经过色谱柱,并且溶质会在其中进行分离,检测器会对被分离溶质进行有效的检测,同时检测信号会被数据处理装置收集并进行处理,最终废液也会流进废液瓶里面。

1.3 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特点

1.3.1 高速

因为高效液相色谱系统采用的是高压输送的方法,这会提高其溶质检测的速度。一般情况下,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可以在十分钟内完成对样品的检测,部分样品检测几分钟就可以完成。高效液相色谱技术高速的特点独一无二,目前其他分离技术不具备这样的特点,同时检测速度的高速是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最突出的一个特点。

1.3.2 高压

高效液相色谱技术中,载液的流动具有充足的动力,这是受泵输出高压的影响,这种高压可以为载液提供增强载液的流速,同时还能够降低溶质分离的时间。这样能令检测更加充分,能提升检测的精准性。

1.3.3 高效

高效是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的主要特点之一,它具有高效分离溶质的特点。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是通过对溶质在固定相与流动相之间进行分配,达到分离溶质的目的,并且其可以同时分离多种溶质。

2. 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在食品质量检测中的应用

2.1 在霉菌毒素检测中的应用

霉菌毒素是一種代谢产物,是通过霉菌产生的,这种物质有非常强烈的毒性,同时还具有致癌性。因为霉菌毒素分子结构比较特殊,导致其具备一定的耐高温性和稳定性,在食品生产过程中,一旦有霉菌毒素产生是很难将其消灭。如果人们食用了含有超标霉菌毒素的食物时,会引发中毒,甚至身体器官会受到破坏,如果长期食用霉菌毒素含量超标的食品,患癌的概率会大幅度提升。

在食品的储存过程中,环境和储存方式缺乏合理性,是导致霉菌毒素滋生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对食品进行储存的过程中,食品加工企业需要选择合适的储存环境,从而抑制霉菌毒素的出现。同时,食品加工企业还应该加大对食品的检测监管力度,将霉菌毒素的风险从根源上排除。通过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食品中黄曲霉毒素含量进行检测,通常采用SiI6-X-11色谱柱,淋洗液采用氯仿-辛烷,目前已知8种形式结构的黄曲霉素,都可以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一次性洗脱出来。

2.2 在检测N-亚硝胺测定中的应用

食品加工厂在进行腊肉加工的时候,通常会向食品中添加硝酸亚,硝酸亚在食品领域通常作为发色剂使用,和黄曲霉毒素不同,硝酸亚自身的危害性并不大,但是当食品中硝酸亚含量超标时,会有还原反应发生,最终形成N-亚硝胺。人体在长时间摄入N-亚硝胺的情况下,会导致肝癌、结肠癌等疾病的发生,因此在食品质量检测过程中,N-亚硝胺的检测手段是非常重要的。在进行N-亚硝胺检测的时候,气相色谱法是比较传统的一种检测方法,但是这种方法只能对挥发的N-亚硝胺进行检测,同时检测时间较长、检测精度比较低。如果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不仅可以增加检测精度,同时还能极大缩短检测时间,通常情况下,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检测食品中N-亚硝胺含量,只需要消耗13分钟左右的时间。

2.3 对食品添加剂进行检测

在食品加工过程中食品添加剂不可避免。通常,我们可以将食品添加剂分为两类,分别是化学和天然。天然食品添加剂表示其原料取自自然,是自然界中原本就存在的物质,一般情况下,天然食品添加剂不会影响人体健康。而化学食品添加剂对食品品质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如果食品中化学添加剂含量超过国家规定标准的时候,长期食用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所以在食品检测中,对食品添加剂含量进行检测是非常重要的。食品生产过程中,化学食品添加剂中防腐剂和着色剂是最为典型的两种食品添加剂。以着色剂为例,人工合成的着色剂中通常会存在芳香胺,长期食用含有芳香胺物质的食物,会引起膀胱癌等疾病的发生。在相关的食品添加剂标准中,芳香胺是被禁止使用的,因此在食品质量检测过程中,食品中芳香胺含量检测是非常重要的。通常对食品中芳香胺含量进行检测,采用的是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其高速分离溶质的特点,能够极大缩短检测时间,与传统的TLC分析法相比,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的检测时间会缩短40分钟左右,并且检测精度更准确,能够进一步保障食品卫生安全。

3. 结语

总而言之,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在食品质量检测领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和其他食品检测法相比,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的检测精度更高,且检测速度更快,因此在食品质量检测过程中,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本文通过举例说明的方式,探究了食品质量检测过程中,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黄曲霉素、N-亚硝胺、芳香胺等有毒物质进行检测,并对高效液相色谱法优势总结。整体上看,该技术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在多种物质的食品质量检测中都有不错的应用,能提升检测效率和检测的质量,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溶质食品质量霉菌
滴水成“冰”
揭示水霉菌繁殖和侵染过程
溶质质量分数考点突破
解艾兰:食品质量无小事,食品安全大如天
“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归类解析
霉菌的新朋友—地衣
地衣和霉菌
青霉菌柚苷酶的分离纯化及酶学性质
热成像技术在食品质量安全控制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