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和田地区工艺美术产业发展初探

2021-07-19郑兴龙任然

东方收藏 2021年6期
关键词:初探乡村振兴

郑兴龙 任然

摘要:推动工艺美术产业发展,是推进和田地区乡村振兴的重要策略,是强农兴农、生态乡村建设的重要途径,是推进农业现代化、新农村建设、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手段,是推動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

关键词:乡村振兴;工艺美术产业;初探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推动乡村繁荣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推动新时代“三农”工作的重要部分,是和田地区脱贫攻坚战赢得全面胜利后紧接着的又一项重要任务。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产业兴旺是实现乡村振兴、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的首要条件,也是关键之点。和田特殊的人文地理环境,已经使其成为旅游旺盛点、打卡点,其工艺美术历史悠久、品类繁多、技艺精湛,产业发展较为缓慢但具有广阔的前景,工艺美术产业未来必将形成一个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色的市场,将有效推动和田地区第三产业的发展,极大促进乡村振兴,推动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工艺美术是美学和生活的结合,是艺术和科学的产儿,和人民生活紧密相连,它通过衣食住行等生活各个方面服务于人民。从工艺美术的种类分,可分为生活日用品和装饰欣赏品两大类[1]。

1.和田地区工艺美术产业状况

《史记大宛列传》载:“汉使穷河源,河源出于阗,其山多玉石。”和田,古称于阗,藏语意思是“产玉石地方”,素有“玉石之都”美名,和田玉作为“中国四大名玉”之一,经雕饰成为精美工艺,早在西汉中期就已进入中原,成为达官贵族把玩的工艺品。同时,和田素以“地毯之乡”著称,品种有铺毯、挂毯、坐垫毯、褥毯等,图案丰富,以几何形状为主,纹饰多样,造型丰富、富有韵律,色彩多样、颜色高雅、独具风格,富有生活气息,充分体现了少数民族的审美特点。“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古代和田,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枢纽,是西域三大丝都之一。公元前二世纪前后,和田丝绸贸易就已兴起,艾德莱斯丝绸色泽艳丽,图案造型以二方连、三方连为主,充分体现出少数民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向往。另外还有发明于汉代,被称为人类纸业“活化石”的桑皮纸,质地柔嫩、拉力较强、吸水能力较强,现仍为人们广泛使用于生产、生活及艺术创作之中。同样,(雕、烫、彩)葫芦、桑皮纸工艺、木雕、木碗雕刻、泥塑、手绘盘等多种工美艺术传承至今,但形成规模产业仍然还需要继续探索。

2.助力于乡村振兴

助力乡村经济振兴。“十万、百万、千万、亿”级农业主导产业,助力和田地区产业向规模化、现代化升级,为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良性循环下,进一步带动了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吸引了广大农牧民参与其中,在产品自足的前提下,外销的市场逐渐打开,发展更为美好。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使地区绽放无限光彩,增添无穷魅力,进一步刺激消费市场特别是旅游市场,自2016年以来,和田地区的旅游人数在不断高涨,为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强劲动力。

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引导农牧民群众立足乡村文明,吸收城市文明成果,带动了广大农牧民群众学习技能、创收致富的积极性,吸引了更多农民参与至工艺美术制作中,进而传承了传统工艺美术的技艺,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了村民乡亲的文化素质,保护了中华文化的遗产,深层次推动乡村振兴。工艺美术产业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态,促进了乡村文化建设,推动了文化市场的繁荣。

助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工艺美术助于引导群众深刻认识主动学习文化知识技能,学习蕴含其中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深刻感知美的体验,自觉抵制歪风邪气,建设美丽绿色乡村,振兴传统工艺,建设幸福美丽的新家园的重要性。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对于推进文明乡村建设,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提高文明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助力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工艺美术催生美好心灵,传承优秀美德,弘扬民族精神,推动乡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对于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有重要作用,强化了农牧民的社会责任意识、规矩意识、集体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引导农民珍惜美好生活,主动抵御渗透破坏,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自觉维护社会稳定,积极推进长治久安。

3.推动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的初步建议

加大培训力度。加大同对口援疆省市的沟通交流,积极引进工艺美术产业公司和高技术人员,定期组织开展培训,引导农牧民掌握工艺制作基本要求、操作方法和技术要点。

鼓励高校、文化馆及工艺美协等共同研究开发地区工艺美术精品课程,编写教材教程,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特殊专业人员培育,积极构建校企合作,积极开展同内地学校、企业的沟通交流,探索线上线下培训的方式,完成有关高级工艺美术岗位技能培训的课程,建立完善激励帮扶、考核锻造人才队伍机制。通过技能培训、实践锻炼、学历教育,积极培育先进典型,发掘可塑人才,更有助于推动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有助于人才储备,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支撑。

打造文化品牌。创新驱动,以乡镇为单位,乡村合作社为基础,在地方原有工艺美术基础上,灵活设置标准,建立及时回收、检验、销售的联动机制。深入开展“树立大师品牌,打造工匠精神”系列活动,通过优化服务、补齐短板,推动工艺美术产业传承与发展。

积极联合地区文化馆、美术家协会、县市文化活动中心成立工艺美术协会,为工艺美术品牌化、产业化搭建公共服务平台,设立展馆,加大宣传力度,结合工艺制作,设置半成品式作品,开展体验式旅游,打造特色旅游,吸引游客亲身体验、感悟少数民族特色文化魅力,不断增强工艺美术普及作用,进一步增强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构建可持续健康发展机制。建立政府支持帮扶机制,积极建立地区、县市、乡村三级帮扶机制,制定长期、中期、短期的帮扶工作方案和计划,完善知识产权地方性法律法规的服务体系,建立政府督导、基层监督、市场激励的管理服务体制。积极搭建产学研桥梁,激发市场活力,引导高质量发展,实现科技创新、文化创意相结合,既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又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改革。加强工艺美术产业园建设,构建同乡村振兴发展相促进的网络式、立体式体系,推进建立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模式。充分发挥融媒体、电视台、日报、微信公众号及宣传栏、文化墙等新旧媒体优势,加大地区工艺美术宣传力度,弘扬大师工匠精神,营造良好氛围。

深入开展产业化发展研究。持续开展地区工艺美术企业、匠人及相关产业的走访调研,了解实际困难诉求,研究相关扶持政策措施。积极构建校企合作二元化育人机制,鼓励工艺美术大师走进课堂,学校教师走进工艺美术企业,签订合作协议,达成合作意向,真正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积极探讨在“一带一路”倡导下,以新丝绸之路为契机,深入思考如何推动地区工艺美术产业推陈出新、优化发展,如何融入国家战略,如何把握机遇“走出去”“走出国门”。从战略高度长远谋划、扎实推进,深入分析地区工艺美术文化优势,全面掌握地区工艺美术蕴含的丰厚非遗基础和人文底蕴,深刻研究推动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布局,全面把握长远发展的市场空间,分析优势、明晰不足,研究突破短板的方式方法,稳扎稳打、稳步推进,“敢撒大网”、“重点培养”,以点带线、辐射带面,推动整个地域的各种工艺美术健康发展起来。

结语

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是乡村振兴的全面体现,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对于改善农牧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深层次推动乡村振兴有重要意义。对此,地区要站在文化强国、文化润疆的高度,立足丰厚的文化资源,发挥自身优势,培育地区工艺美术产业,与时俱进,加快体制机制建设,推动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提高文化产业影响力、竞争力,进而有效推动地区乡村振兴,推进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在新时期的和田地区落地落实落细。

(作者简介:郑兴龙,讲师,艺术学硕士,单位:和田师范专科学校美术教育专业,研究方向:美术学)

参考文献

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85。

猜你喜欢

初探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学生管理法制化及其权利保护思路初探
烟基项目管护模式初探
分层、过滤、循环教学法初探*
尾矿库排洪系统封堵技术初探
运动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