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赤峰博物馆藏北宋瓷器赏析

2021-07-19沙大禹

东方收藏 2021年6期
关键词:定窑赤峰市赤峰

摘要:1969年赤峰市翁牛特旗山嘴子乡毛布沟辽墓出土的北宋青白釉印花八棱瓷洗、北宋青白釉菊瓣足香炉、北宋青白釉人物钮公道杯;传世量稀少的北宋定窑黑釉金彩茶盏、北宋定窑酱釉印花折枝花卉碗,这5件馆藏精品各具特色,从造型、功能、釉色、窑口,均开创了时代典范。

关键字:北宋瓷器;赤峰博物馆;青白釉;定窑

在北宋时期,赤峰地区处于辽代统治的政治中心,辽上京(赤峰市巴林左旗境内)、辽中京(赤峰市宁城县境内)诉说着当年的辉煌。赤峰博物馆馆藏文物也是以辽代文物为一大特色,辽代在瓷器方面有辽白瓷,釉陶有鸡冠壶、三彩鸳鸯壶等,馆藏北宋瓷器相对较少,从文物来源上看以辽墓出土为主,偶有征集。

一、北宋青白釉瓷器

青白釉瓷又称“影青瓷”,在宋元时期是主要的瓷器品种,釉色介于青色和白色之间,非常莹润,宋代蒋祁《陶记》中记载:“江、湖、川、广器尚青白,出于镇之窑者也……两淮所宜,大率皆江、广、闽、浙澄泽之余。土人货之者,谓之‘黄掉。黄掉云者,以其色泽不美而在可弃之域也。”可以看出烧制青白釉的时候,如果氧化还原和火候掌握不当,有可能出现米黄色。清代刘子芬《竹园陶说》中记载:“近来出土之器甚多,一种碗碟,质薄而色白,微似定,市肆人呼为映青,以其釉汁微带青色也。据言出自江西,为宋所制。”清末民初著名学者邓之诚在《骨董琐记》中记载:“宋定白而不莹,其莹者,罩青也。”民国许之衡《饮流斋说瓷》:“影青固甚薄之瓷也,乃有瓷质颇厚仅能一面影出青色雕花者,此则名为隐青。”从文献记载可以看出,宋代到民国,对于青白釉的称呼有:影青、映青、罩青、隐青,无论称呼如何,都表达了对这种釉色的赞美。

(一)北宋青白釉印花八棱瓷洗(图1)

国家二级文物,口径18.8、高7、底径14.5厘米,1969年赤峰市翁牛特旗山嘴子乡毛布沟辽墓出土,瓷洗整体呈八棱形,青白色釉,口沿较平,内壁圜底形,外壁呈现一定弧度,模印缠枝花卉纹饰,器身内部中空,底足向内凹,瓷洗一侧有四个孔洞作为系,形似牛鼻。

这件瓷洗,其实是一件笔洗,古代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之外的另一种文房用具。

(二)北宋青白釉菊瓣足香炉(图2)

国家二级文物,高12.4、口径12、底径9.5厘米,1969年赤峰市翁牛特旗山嘴子乡毛布沟辽墓出土,青白釉,外形酷似蒙古族的高足杯,口沿平直,有修复,圆鼓腹,下腹内收,柄部中空,采用三个带有条纹的伞盖装饰进行隔开,由于釉的流动,在伞盖边缘处的颜色更青。最上层的伞盖装饰,顶部连接着炉的下腹,柄部似两个直径大小不一的柱子叠加在一起。中间的伞盖装饰较平直,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最下面的伞盖装饰为菊瓣足,构思巧妙,形又似喇叭口,底部呈锯齿状。

香炉是宋代皇宫贵族及文人雅士日常生活所必不可少的,每当饮茶的时候,或是有客人来访,都要使用香炉点上香以衬托高雅的气氛。在宋代,见官员及长辈的时候,不仅要衣装得体,还要带有香囊,以表示尊敬,不仅如此,香囊平时在衣柜里也要存放。香也常常在演奏雅乐的时候,用来计时,即一炷香的时间。香最早因为它的驱虫除臭,而被人们应用。后来,古人认为香的云雾缭绕,可以与神灵进行沟通,宗教领域的烧香拜佛也就此产生。因为香的普遍使用,各式各样的香炉也应运而生了,大体上分为封闭式的(又称熏炉)和敞开式的。赤峰博物馆藏北宋青白釉菊瓣足香炉,属于敞开式,胎质细腻,釉色光洁莹润,属馆藏精品。

(三)北宋青白釉人物钮公道杯(图3)

国家三级文物,1969年赤峰市翁牛特旗山嘴子鄉毛布沟辽墓出土,残高6.5、底径3.2厘米,残,釉色呈现青白色,杯身有开片,杯中有一长袍老翁双手举于胸前,呈宋人传统的作揖姿势,宽大的袖子清晰可见,直立杯中。在北宋时期,作揖使用的场合有见面、道别、祝福,无论哪种场合,都是为了表达对别人的尊敬。杯底部圈足,足底中心有一圆孔直通老翁足下,足部有长方形制双孔,管的最高处位于老翁胸前。

公道杯,喝酒用具,老翁体内有一空心管,管的下口位于圈足,空心管的最高处在老翁胸前,经过胸前弯曲向下,管的另一出口位于老翁足下。每当往公道杯里注入酒水时,酒水未超过老翁胸前时,酒水会安然无恙,继续注酒,当超过胸前时,酒水将沿着圈足下面的圆孔全部流出,此杯寓意告诫人们不要贪得无厌,适可而止,否则覆水难收。

北宋青白釉人物钮公道杯,采用虹吸原理,说明古人的聪明才智。

二、馆藏北宋定窑瓷器

定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以白瓷烧造最多,元朝的刘祁《归潜志》:“定州花瓷瓯,颜色天下白。”定窑瓷器的胎非常坚实、紧密,而且光滑,因此挂不住釉,经常有垂釉的现象。

除了白瓷,定窑还生产上乘的黑釉瓷器,也称为黑定;酱釉瓷器,也称为“紫金釉”。

(一)北宋定窑黑釉金彩茶盏(图4)

定窑黑釉金彩茶盏瓷片(共14片),国家二级文物,最大残片长13.5、宽8厘米,系征集文物,胎质细腻呈白色,黑釉莹润光洁,胎釉烧成状况极好,通过断面可以看到胎体紧密、釉层玻化程度高呈透明的玻璃质感,有一些划痕,部分瓷片有金彩附着,有一些金彩已经脱落,从脱落的位置可以看见一些轻微的纹饰痕迹,残余的金彩可以看出有起翘的现象,说明属于贴金工艺,这是我国古代传统的金彩三大工艺之一(鎏金、描金、贴金)。通过实验分析,这件瓷器的金彩系纯金,不含有其他金属成分,瓷器上用金彩绘制的花叶纹饰舒展明朗,初步拼对,缺底部。

纵观整件瓷器,风韵古朴,金彩盎然有致。黑定烧造难度颇高,故传世数量非常稀少,出土的瓷片亦甚为稀缺,所以十分珍贵。明代曹昭在《格古要论》中关于黑定有这样的描述“有紫定色紫,有黑定色如漆,土具白,其价高于白定”,可以看出其价值之高。黑定瓷器带有金彩装饰者则更为稀少,在定窑遗址中都难以见到,宋代周密《志雅堂杂抄》:“金花定碗用大蒜汁调金描画,然后再入窑烧,永不复脱。”大部分带金彩的黑定流散于海外,如日本大和文华馆和根津美术馆就分别藏有定窑黑釉描金花卉纹碗各一件。

北宋上层社会点斗茶之风盛行,使用黑色茶盏,便于观察白色茶沫。宋徽宗赵佶就非常喜欢斗茶,他所著的《大观茶论》中写到:“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取其焕发茶采色也。”蔡襄《茶录》:“茶盏 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熁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出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其青白盏,斗试家自不用。”

(二)北宋定窑酱釉印花折枝花卉碗(图5)

国家三级文物,口径17、底径5.8厘米,造型庄重,采用覆烧工艺,芒口无釉,胎较薄,胎土细腻洁白,碗内壁为模压凸花,底部为牡丹花,壁分六格,圈足有一些手抓痕。从釉色来看,很高贵,通体施酱色釉,这是由它的成色剂造成的,定窑酱釉是由铁及氧化铁所形成的颜色。一般在小的馒头窑烧制,窑火的气氛十足,釉面上有一些金属的发光点,古人也叫它“紫金釉”。

北宋定窑酱釉印花折枝花卉碗内壁之上模印折枝花卉纹,纹理清晰易识,画面紧凑却不凌乱,可见模印技艺之高超。

定窑酱釉又称“紫金釉”,其实还有一个更为大众熟知的名字:“紫定”。因为在很长一段时间的考古发掘中,并未发现真正的定窑紫色瓷器,一部分专家则认为定窑酱即紫定,所以对于紫定命名,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因为无论是从古代文献或者字面意思理解,紫色就是紫色,酱色就是酱色。近些年,发现了一些类似紫定的残片,能否在学术界达成共识,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作者简介:沙大禹,硕士研究生,赤峰博物馆藏品部主任,研究方向:藏品保管与藏品研究)

猜你喜欢

定窑赤峰市赤峰
赤峰地区革命遗址保护现状及策略分析
The Analysis of Scarlett’s Character in Gone with the Wind
简淡疏阔 意韵悠远
千年定窑 古老技艺重焕新生
Investigate theRelationship between Summer Storms and Shelf Sea Primary Production
行摄赤峰 解读红山文化 探寻玉龙渊源
萦环回绕 气韵生动
近年来定窑研究的进展和新走向
乾隆皇帝的定瓷鉴赏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