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龙岩:丹心绘就遍地红 新风吹开满眼绿

2021-07-19李献业董延燕任光莉

党员干部之友 2021年7期
关键词:长汀古田会议闽西

□ 本刊记者 李献业 董延燕 任光莉

福建省龙岩市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原中央苏区核心区,是红军的故乡、红军长征的重要出发地之一。穿越烽火硝烟,历经血与火的洗礼,曾经的革命老区,如今是一番什么面貌?这里的人民,又在谱写怎样的时代华章?5月18日至20日,本刊记者同来自全国40 余家党刊社的编辑、记者110 余人走进龙岩,追寻革命先辈足迹,接受初心使命教育,感受当地传承红色基因、奋力改革创新、建设幸福家园的生动实践和蓬勃活力。

革命老区 风展红旗如画

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指出,福建是革命老区,党史事件多、红色资源多、革命先辈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具有独特优势。

地处福建西部的龙岩,通称闽西,便是这样一处具有得天独厚优势的红色土地。这里,是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从事伟大革命的实践地;这里,孕育了古田会议精神、才溪乡调查精神、苏区精神等一系列宝贵精神;这里,留下了《古田会议决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光辉著作。据统计,在整个苏区时期,闽西先后有10 万工农子弟参加红军和赤卫队,参加长征的中央主力红军8.6 万人中有2.6 万名闽西儿女,到达陕北时仅存2000 多人,平均每走一里路就有一名闽西子弟壮烈牺牲。

龙岩市上杭县的古田镇,1929年12月在这里召开的红四军第九次党代表大会即著名的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指引着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如今翠色簇拥下的古田会议会址,“古田会议永放光芒”8 个红色大字熠熠生辉。古田会议纪念馆里,陈列着350 多幅照片、300 多件文物,从红军小号到红军军旗,从中央发给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信到写有“六项注意”的红军包袱布……生动展示了人民军队在古田会议精神指引下,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壮阔历程。

2014年10月,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在古田镇召开。“在古田会议召开85 周年之际,我们再次来到这里,目的是寻根溯源,深入思考当初是从哪里出发的、为什么出发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此次全军政治工作会议时强调,“坚持从思想上政治上建设部队,是我军建设的一条基本原则,是能打仗、打胜仗的政治保证。”

一个闽西小镇,见证了两次历史性会议。

“两次古田会议为我们带来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传家宝’。”上杭县委副书记、古田管理中心主任邱伟勤表示,近年来,龙岩积极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培训、研学“三红”产业,与传承红色文化、客家文化、生态文化相结合。“上杭县正在构建古田红色旅游和环梅花山生态旅游经济圈,预计2021年旅游综合收入突破60 亿元,产业布局、旅游业态将全面升级。”邱伟勤说。

如今,闽西人民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从《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到《关于加大脱贫攻坚力度支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的指导意见》,再到今年初发布的《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一项项扶持政策先后出炉,为龙岩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为革命老区人民擘画出美好的生活蓝图。

红色土地 书写绿色华章

被誉为“红色小上海”的龙岩市长汀县,是中央苏区所在地,也是中央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出发地之一。当年,为保卫苏区、掩护红军主力转移,红九军团、红二十四师和近万名闽西地方武装在长汀松毛岭上阻击数倍于己的国民党军“围剿”,浴血奋战七天七夜,4000 余名将士壮烈牺牲,为红军长征赢得了宝贵的集结和转移时间。

这片红色的土地,过去曾是我国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新中国成立前,长汀水土流失面积之大、程度之深、危害之重、影响之广,均居福建及其他南方省份之首,一些地方植被稀少,放眼望去红彤彤的,像火焰山一样。“山光、水浊、田瘦、人穷”,曾是当地水土流失区自然生态恶化、群众生活贫困的真实写照。

如今,绿色已经成为红色龙岩发展最鲜明的底色。1983年,长汀开始水土流失规模化治理;2000年,长汀水土流失治理被列为福建省为民办实事项目。

习近平总书记对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倾注了大量心血。在福建工作期间,他先后5 次赴长汀调研,持续推动水土流失治理;到中央工作后,在长汀水土流失治理的重要节点上,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指示。

在长汀县水土保持科教园的展厅内,记者清晰地感受到,长汀的水土流失治理,真正做到了因地制宜、分类实施、全面规划、科学治理。“在治理上,我们也是经历了一个反复和提升的过程。一开始,为了更快见效,我们在光山上直接种树,但由于地表缺少草木覆盖,夏天温度太高,树根本长不活。后来我们因地制宜,对植被稀少、水土流失的裸露地,实行乔灌草立体同步治理,在短时间内覆盖林地,遏制水土流失;对树种结构单一、生物多样性差、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的林地,进行树种结构调整和补植修复,提高森林质量和生态功能。”长汀县水保局主要负责人介绍说。

怀着“进则全胜、不进则退”的信念,长汀人民接续奋斗数十载,换来万岭苍翠、千顷绿波,将“浊水荒山”变为“绿水青山”“金山银山”,创造了水土流失治理的“长汀经验”,成为中国水土流失治理的典范和福建生态省建设的一面旗帜。

“红”土地上书写“绿”文章。截至2020年底,龙岩森林覆盖率达到79.39%,全市建成森林旅游景点景区332 处,实现总产值41 亿元……生态高颜值、发展高质量,红色龙岩书写了新时代绿色发展的亮丽答卷。

敢为人先 勇做改革发展排头兵>

革命战争年代,龙岩这块浸润着先辈鲜血的土地上,孕育了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改革开放新时代,龙岩人民敢为人先,勇做改革发展排头兵。

本世纪初,在龙岩市武平县,一场被誉为“继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我国农村经营制度的又一重大变革”的改革,从这里开始逐步推向全省、全国。

山林承包到户,在当时还没有先例。2001年,武平县率先开展以“明晰产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确保收益权”为主要内容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在全国“抢跑”出林改第一步。当年的12月30日,全国第一本新版林权证在武平县捷文村发出。

2002年6月,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赴武平县进行专题调研,在听取汇报和实地调研后,作出“林改的方向是对的,关键是要脚踏实地向前推进,让老百姓真正受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要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那样从山下转向山上”等重要指示,为林改一锤定音,解放了被束缚已久的林业生产力,全面拉开了福建林改序幕。

2008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把“明晰产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确保收益权”作为文件的核心内容,林改上升为国家决策。林改星火,在全国迅疾成燎原之势。

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立足于林改实践,捷文村以“敢为人先、接力奋斗”的林改首创精神为引领,探索推进林业配套改革,创造性地实现了在全国率先开展林权抵押贷款、探索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探索林业普惠金融,有效破解了林业发展深层次矛盾,让荒山变成“绿山”、让农民捧上“金山”、让发展有了“靠山”。

“林改前,广大林农守着‘金山银山’过穷日子。实施林改以来,武平县累计完成造林面积81 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79.7%;2001年到2020年,捷文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600 元提高到25008 元,其中林业收入从380 元上升到10057 元。”捷文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李财林介绍说。近年来,捷文村持续深化林改,积极发展林下经济,探索“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走出了一条“兴林富民”之路,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董延燕/摄影

忆往昔,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看今朝,龙岩人民牢记嘱托,传承红色基因接续奋斗,一幅“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瑰丽画卷正在闽西大地徐徐展开。

猜你喜欢

长汀古田会议闽西
观古田会议 旧址
馆藏苏区时期长汀公营工业系列文物赏析
绿色青山就是财富金山
适时适度:闽西乡土历史辅助初中历史教学的实践
让历史课堂折射生活之光
闽西灯笼点燃乡村狂欢
廖丽芸:古田会议纪念馆圆了我的梦
闽西山区艺术扶贫的“她力量”
祠堂文化特色及其保护研究
古田会议:共产党人严与实的一座历史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