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母猪分胎次饲养的意义及管理要点

2021-07-19陈伟华

中国动物保健 2021年5期
关键词:猪只猪群后备

陈伟华

(山东省高密市醴泉街道畜牧兽医站 山东潍坊 261500)

1 母猪分胎次饲养的基本内容

母猪分胎次饲养是相对于传统饲养的一种新技术,传统饲养是后备母猪妊娠后直接与经产母猪混群,并不隔离或单独配给营养搭配合理的日粮。母猪繁殖性能直接影响着现代集约化养猪业的经济效益,但初产母猪相较于经产母猪往往会出现产仔数少、仔猪断奶后发情异常等问题,所产仔猪体弱易病、成活率低。受疾病、年老、繁殖性能差等因素的影响,种猪场需要不断补充后备母猪,以维持正常的繁殖生产和合理的猪龄结构。另一方面,胎次不同的母猪生理特性和健康水平不同,所需的营养需求和饲养管理也不同。为克服初产母猪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提升母猪的健康水平和繁殖性能,对母猪进行分胎饲养(segregated parity production,SPP)。主要分为两种模式:①初产母猪单独一个场,待仔猪断奶后转入二胎及以上母猪场(图1);②初产母猪和二胎母猪在一个场,待二胎仔猪断奶后转入经产母猪场(图2)。

图2 隔离一胎、二胎模式

2 母猪分胎次饲养的意义

对后备母猪进行专业化管理和合理的营养补充,有效提升初产母猪和第二胎母猪的繁殖性能。后备母猪初次发情、配种、妊娠、生产和哺乳,许多有关生育的生理机能尚未发育完全,在营养补充的基础上,多提供与种公猪的接触机会,之后进行专业地发情鉴定、同期发情和人工授精,由此能够明显提升初产母猪的产仔数、初生重、断奶仔猪重等繁殖性能相关指标,而这些指标直接关系到猪养殖业的经济效益。初产母猪对营养配比和饲养管理等方面的需求和经产母猪不同,所以集中隔离饲养使相对应的专门化日粮和管理实施起来方便简易。

有助于疫病控制,有效减少疫病对后续生产的影响。初产母猪体内抗体种类少、水平低,与之相对的经产母猪抗病力、抗逆性强,猪群健康,繁殖相关性能稳定。如果不分胎次饲养,带病或转群运输途中易受感染的初产母猪可能成为整个母猪猪群的疫病源头,如猪蓝耳病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PRSV),这对于整个猪群是极大的威胁。初产母猪母乳中抗体水平低,仔猪因胎盘屏障需要从母乳中获得抗体进行被动免疫,因此分胎次饲养还能够对初产母猪和仔猪进行专门照顾而提高初产母猪的繁殖性能和多产仔猪的健康水平。初产母猪的隔离饲养相当于延长了后备母猪的驯化时间,可以更长时间的观察和记录,有助于初产母猪的生长发育、抗病抗逆和群体稳定。因为猪群更加健康,母猪的使用年限也能增加,这也利于母猪养殖场的可持续性和经济效益。

便于饲养管理,降低饲养成本。经初产母猪隔离饲养的净化,大大减弱了疫病传播的风险,经产母猪不再需要进行严格的隔离和适应,仔猪的健康则保障了生长的均一性,避免弱小猪只和僵猪的出现,有效实现同批次出猪、同时间上市,便于猪场的饲养管理和经济效益的提升。针对不同阶段和不同身体状况的母猪进行合理的日粮定制,虽然在饲料配比研发和隔离场的建设投入增加,但对于疾病的防控和用药成本下降,再加上母猪繁殖性能和仔猪成活率、健康水平的提升,总成本反而得以降低。

3 母猪分胎次饲养的管理要点

需要对后备母猪进行隔离驯化(如疫苗驯化),猪群的转移一定要遵循由后备母猪场到初产母猪场,再到经产母猪场,不能逆方向转群,且各场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和绿化隔离。转群过程中时刻关注猪只健康和精神状态,避免过度应激,也要避免猪只受风寒或感染。

对于初产母猪、经产母猪和仔猪的日粮营养搭配均不同,要注重粗蛋白、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和能量水平的不同。现阶段对于具体的添加水平尚没有统一的标准,但对繁殖母猪要供应充足的钙、磷以保障母猪的骨骼强度。对妊娠母猪供给较高能量,但NRC(1998)指出只需满足身体消耗和胎儿增重即可,过多的能量供应可能导致体内脂肪过多蓄积、繁殖性能下降(仔猪死淘率高)和泌乳减少等。

对一线养殖管理人员进行科学培训,在整个饲养和转群过程均进行严格的数据记录和健康监测,避免繁殖性能差、抗病力差甚至潜在带病的母猪流入P2 场,减少转群中可能的运输压力和感染风险。发生疾病时,反应迅速,诊断正确,治疗所使用的抗生素,初产母猪场和经产母猪场应不同,避免猪只产生耐药性流入经产母猪后不再对该种抗生素有作用。

猜你喜欢

猪只猪群后备
后备母猪选育及饲养管理注意事项
猪气喘病的防治措施分析
如何做好猪免疫前的评估工作
深度学习在猪只饲养过程的应用研究进展
健康猪群体系建设的主要措施
基于姿态与时序特征的猪只行为识别方法
后备制动系统可在紧急情况下为轮胎放气
我国冰球“贯通化”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小规模养猪对常见猪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饲养密度对猪群生产性能及健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