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灵活就业:行业发展迈入“快车道”,从业者权益保障也需紧跟上

2021-07-18李佳敏

上海工运 2021年5期
关键词:快车道就业机会滴滴

◎李佳敏

“有的人一人打几份工,很辛苦,我们应该给他社保补贴,要用机制性的办法来解决可能出现的职业伤害问题,提供基本的权益保障。”日前,李克强总理在全国两会上的这一席话,让大家的目光再次聚集到了灵活就业人员的身上。

所谓灵活就业人员,就是指以非全日制、临时性和弹性工作等灵活形式就业的人员。现在,中国的灵活就业正在兴起,初步预估,已涉及两亿多人。每日与你擦肩而过的外卖小哥、“滴滴”驾驶员,或许就是灵活就业大军中的一员。据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2020 年,我国注册“灵活用工”商标的企业一共有120 家。

在新冠疫情进入常态化防控的阶段,许多行业都经历了一次“洗牌”,灵活就业人员又面临了一种怎样的生存状态?他们的基本权益保障是否能得到满足?未来灵活就业的发展前景又会怎样?本期《上海工运》热点调查栏目记者通过采访灵活就业人员、用工企业和相关领域专家等,来了解一下我们身边的这些灵活就业人员劳动权益。

灵活就业人员:“来钱快”“人自由”不再是灵活就业唯一理由

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在国内有近30 个行业中的企业在使用灵活用工,这些行业包括自媒体、医疗、教育、法务、旅游、研发、广告设计、翻译、保险、传媒等。但不论是哪一个行业,记者调查采访时发现,的确有不少劳动者会沉溺于“来钱快”“人自由”的打工模式,对自身基本权益保障并未十分重视,但也有很多灵活就业人员,对工作有较为良好的规划,且对灵活就业前景非常看好。

外地来沪打工的“80 后”小高属于前者,他的想法非常简单:“天天坐班太没意思,开‘滴滴’更自由。”小高开网约车已有4 个年头,平台评分也非常高。“我不求能靠开网约车赚大钱,够温饱就行。”小高笑着说:“我从小就是夜猫子,白天打不起精神,一般工作不适合我,我喜欢晚上开滴滴。”

在小高周围,与他有类似想法的人并不少。“和我一起从安徽过来的老乡,有人白天干“滴滴”,晚上跑外卖。没办法,成家了负担重。不过,这样钱是多了可人太累,开车容易出事故。”小高表示:“我目前一个月停停歇歇也有5000—6000 元的收入,但我们没有保险(社保),所以最重要的还是自己开车多注意吧。我肯定不会开一辈子的车,但我目前也不知道自己可以做其他什么。”

与活在当下的小高不同,“95后”自由笔译Silvia 尽管才投身灵活就业大军没多久,可她已深深喜欢上了这种工作、生活状态。毕业于一流院校双专业的她,也曾有在外企“朝九晚五”的工作经历,可很快她就看到了自己的“天花板”。“有段时间,我感觉无法学以致用,核心竞争力也在渐渐流失。”2020年年中,尽管仍处在疫情防控阶段,就业市场并不明朗,Silvia 还是果断裸辞,告别稳定岗位另寻其他职业通道。让她没想到是,其间接触到的翻译临时工作,却为她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我很确定,目前及今后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将继续灵活就业者的身份。”Silvia 告诉记者,她目前,与网络文学线上公司等平台合作,将国内热门网络文学翻译后呈现给外国读者。一小时80 元左右的时薪,和一周4—5 章节的翻译量,尽管收入并未比之前有大幅提升,可工作的舒适程度和对专业的运用度,却让Silvia 十分受用。对于灵活就业的风险,她也坦承,目前唯一担心的还是社保断缴问题。“这块我也咨询过相关部门了,可以自己缴纳,这样就没问题了。”Silvia 说。

企业和平台:如何管控质量、保障双方权益,依旧困扰用工者

记者从目前国内最大的灵活就业平台之一的滴滴出行方面了解到,2019 年,滴滴平台总共带动1360 多万个灵活就业机会,其中直接创造灵活就业岗位760 万个,包括700 多万网约车司机、20 多万代驾师傅、1.4 万名单车运维人员;围绕生态有3000 多家租赁公司,间接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共计600 余万相关灵活就业机会。滴滴平台创造的大量灵活就业机会,门槛相对较低、进出自由、生产工具简单、收入稳定,正是很多重点就业群体所需要的。

灵活就业人员看似掌握很大择业权,可实际上,与常规就业市场形势一样,灵活就业人员在选择行业、企业的同时,企业也在选择着他们。

公关媒体也是一个有较多灵活用工需求的行业,尤其是遇到季节性项目或临时工作量增加时,就特别需要“外援”支持。“除了通过已有资源,圈内推荐freelancer(自由职业者),我们也普遍会选择第三方平台的灵活就业服务。”公关媒体行业资深人事总监小乔告诉记者:“但困扰我们的问题依旧很多,法律法规层面的条例始终不甚明朗。譬如,这些灵活就业人员最终工作完成的质量该如何评定?用人时产生纠纷怎么解决?如何为他们提供基本的劳动保障?为了规避用人风险,越来越多企业会考虑选择第三方。”

上海沪睿劳务派遣有限公司业务经理王先生告诉记者:“遇到企业有灵活用工需求时,我们会先从企业角度出发,如果用工时间超一个月,我们还是建议企业升级为劳务派遣。”遇到一个月内的灵活用工需求,王经理表示,作为第三方平台,会同灵活就业人员签署《临时工合同》,这份合同不设试用期,内里明确工作内容。合同中还会约定,为保护企业和劳动者双方的基本权益,购买个人意外保险及雇主责任险。

专家:灵活就业大趋势短期不会变,基础保障亟待完善

疫情防控,使得许多行业都进行了调整,灵活用工行业会迎来新的增长拐点吗?答案是肯定的。据数据显示,2020 年春节期间,某灵活就业平台报名人数较去年同期增长262%,新增注册用户数量较去年同期增长221%。无论是企业主对于用人模式的态度转变,还是从业者对于灵活用工的意识提升,对于灵活用工行业的发展都有正面的推动意义。

灵活就业机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多人选择成为灵活就业人员,究其原因,主要还是企业业务变化和就业人群变化在起主导作用。中智四川公司副总经理曾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组织与就业者之间相向的变化,使得灵活就业机会越来越多,灵活就业的大趋势短时间是不会改变的。”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的意见》 国办发〔2020〕27 号文明确:“个体经营、非全日制以及新就业形态等灵活多样的就业方式,是劳动者就业增收的重要途径,对拓宽就业新渠道、培育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作用。”中智上海公司运营管理部部长张晖说,尽管有越来越多的灵活就业人员出现,可目前,对此类人员权益保障成体系的政策法规尚不完善。她提出,今后,希望在相关政策制定层面上,能够多为灵活就业人群实际情况考虑,帮他们想得“更周全”,眼前可预见的工伤、医疗类的保险要赶紧跟上,放眼未来,这些灵活就业人员的养老问题,也是需要更多考量的。

灵活就业人员未来发展情况会如何?曾彦表示了乐观态度,他说:“灵活就业的未来发展前景会非常好。”一方面,企业可根据市场经营状况灵活匹配生产计划及人员成本,另一方面,灵活就业人员也能在最大程度发挥人力资源使用潜力的同时,增强个人劳动报酬水平,最终形成双赢的局面。

猜你喜欢

快车道就业机会滴滴
美国平等就业机会委员会关于性骚扰问题的政策指南
高速公路,让中国驶入快车道
“滴滴”上的叮咛
推进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驶入“快车道”
人大“评议+询问”:助推漯河转轨发展“快车道”
滴滴断臂求生?
“厉害了,我的国”之滴滴打车
创业就业机会更多了
品质工程驶入快车道
找只老鼠来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