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和股份“造血”不足 资金链堪忧营收及销售费用真实性存疑

2021-07-17刘杰

证券市场红周刊 2021年27期
关键词:费用率销售费用招股书

刘杰

近期,常州聚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聚和股份”)携带招股书(申报稿)冲刺科创板,其主要从事新型电子浆料研发、生产、销售,主要产品为太阳能电池用正面银浆。

上市前夕,聚和股份营收规模翻倍增长,但经营现金流却大量“失血”,而这与其结算模式及经营模式有莫大关系,令其资金链严重承压,而当前,公司账户上资金寥寥无几,短期借款金额却为数不少,在此状况之下,公司仍现金分红,合理性存疑。

此外,聚和股份销售费用率奇低,营业收入勾稽也存在异常,其财务数据的真实性令人怀疑。

“造血”能力弱,资金链严重承压

由于下游市场需求旺盛,主要生产正面银浆的聚和股份迎来业绩爆发期,据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2018年至2020年),其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18亿元、8.94亿元、25.03亿元,后两期的营收增速分别高达310.50%、179.94%,涨势强劲。但与之相反的是,其现金流却持续大量“失血”,报告期内,其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0.54亿元、-2.07亿元、-8.15亿元,均为负数。换言之,聚和股份暴增的营业收入并没有变为真金白银,还停留在“账面富贵”阶段。究其原因,与该公司的结算模式以及经营模式有关。

在结算模式方面,聚和股份采购的原材料主要为银粉,报告期内,其银粉采购金额占采购总额比例超过97%,其中仅向日本供应商DOWA的采购额就占总采购额的九成以上,采购渠道相当单一。由于银粉属于贵金属,价格较高,DOWA通常要求客户以现款和信用证结算,款到发货,结算周期相对较短。

反观聚和股份的下游客户,则多为电池片生产企业,其大客户包括上市公司通威股份、东方日升、横店东磁、晶澳科技、中来光电等公司,聚和股份对其客户主要采用赊销及银行承兑汇票方式结算货款,并会授予核心客户30-45天的信用期。相比上下游客户的情况不难发现,其产品销售回款周期长于采购付款周期,这导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呈持续流出状态。

接下来再看其经营模式。在报告期内,聚和股份的经营模式曾发生了变化,2018年,其直销、经销模式并重,两种模式的销售收入占比分别为54.78%、45.22%,而自2019年起,其更倚重直销模式,当年直销模式下的收入占比达87.49%,经销模式收入则仅占12.51%,2020年情况依旧。

在经销模式下,一般采取现款现货的结算方式,故资金压力可转嫁至经销商身上,而在直销模式下,企业则存在较大的回款压力,因此,经营模式的转变加重了其资金负担。

据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其应收票据、应收款项融资及应收账款合计金额分别为8865.90万元、3.68亿元、10.37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均在40%左右,回款压力较大。

由此来看,一方面,因为上下游结算周期的不同,聚和股份承担了不小的资金压力;另一方面,过于倚重直销模式,再次加重了其资金负担。

那么聚和股份如今的资金状况又如何呢?据招股书披露,截至2020年末,其账面货币资金仅为2998.74万元,可见其荷包里的银子着实是不多了。更严重的是,同期内,其还存在不少的短期借款,金额达3.46亿元,占负债比重为69.83%。且据其披露的银行借款情况,其2021年1、2月份集中到期的借款金额就达2.17亿元,相比之下,其2020年末两千多万元的账面资金仅能覆盖即期债务的零头,故聚和股份的偿债风险也需要投资者高度警惕。

由于资金短缺,为了维系企业运营,聚和股份還滋生出了“转贷”“资金拆借”等财务乱象。据招股书披露,2019年,其在无真实业务支持下,通过第三方取得银行贷款,借款金额达300万元。此外,2019年、2020年,其还与关联方或第三方直接进行资金拆借,涉及金额也有数千万元。

聚和股份本次IPO拟募集资金10.27亿元,其中用于补充流动资金7亿元,占募资总额比重为68.17%,由此可见其对资金的渴求。值得一提的是,公司资金如此短缺,且存在大量短期借款的情况下,2020年其还实施了2000万元的现金分红,令其本不宽裕的资金账户更加捉襟见肘,因此,其IPO前夕分红的合理性值得商榷。

值得思考的是,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张,其营运资金的压力也会随之激增,长期在“失血”状态下经营,其后续如何维系资金周转就需要打上个大大的问号了。

销售费用疑点诸多

据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聚和股份销售费用金额分别为1279.25万元、1125.49万元、1892.28万元,后两期增幅分别为-12.02%、68.13%,远不及其同期310.50%、179.94%的营收增幅,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聚和股份的销售费用主要由职工薪酬、样品及检测费两大项组成,报告期内,其职工薪酬金额分别为767.59万元、538.36万元、1026.86万元,可见,2019年销售爆发期时,其销售人员薪资却大幅降低29.86%,这显然有悖常理。

对此,聚和股份在招股书解释称,2018年度,国内光伏市场在“5·31光伏新政”出台后面临短期冲击,彼时大客户也不再向公司购买产品,为稳定内部团队,故向销售总监颜海涌及其团队支付了额外销售奖金531.91万元。2019年以来,公司逐步开拓诸多规模较大的终端客户,整体趋于稳定,不再向销售团队支付额外奖金,故职工薪酬占销售费用比例有所减少。

令人难以理解的是,在销售萎靡的情况下,聚和股份竟给销售人员发放巨额奖金,在销售人员努力下,销售大幅增长后,反倒不给员工奖励了,显然不合乎正常的逻辑,如此管理销售团队,又如何能保障销售人员的稳定性呢?

而另一项“样品及检测费”在报告期内的金额分别为188.06万元、242.92万元、228.10万元,其中2020年,该项费用竟有所下降,这也让人很难理解:为什么在产品销量大增的情况下,其“样品及检测费”反而越来越少了呢?

猜你喜欢

费用率销售费用招股书
重销售轻研发 警惕畸形发展的药企
中国财险:18年业绩低于预期车险费用率展望负面
收入增长基本依赖单一大客户顶固集创IPO恐怕比较勉强
虎牙直播更新招股书
设备检修和备件库存及调拨的费用率仿真
浅谈快消品行业的销售费用管理
房地产营销费用管控
中矿环保招股书频出低级错误
重庆川仪招股书云里雾里矛盾重重
鲁商集团应对金融危机的“两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