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学院模式下高职产教融合机制探究

2021-07-17周李洪陶泽安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21年4期
关键词:合作机制产教融合

周李洪 陶泽安

本论文是湖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企业学院模式下高职产教融合路径创新》的研究成果

摘要:高职院校和企业共建企业学院,是实现产教融合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符合我国的高职教育发展战略。文章分析企业学院在办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开展企业学院模式下的产教融合机制探究,提出学校和企业之间建立完善的合作机制、共同参与人才培育方案的制定、形成共同的利益诉求和价值观,从而促进职业教育服务社会以及提高经济发展。

关键词:企业学院;产教融合;合作机制

一、引言

建立企业学院是校企产教融合实现的有效途径,企业学院通过骨干职业院校和知名企业合作办学的方式,校企双方共同办学、共同育人,有效促进教育和产业的无缝对接,为社会提供一种新的办学模式借鉴。开展企业学院模式下的高职院校和企业的产教融合机制研究,对响应国家职教产教融合的号召,促进职业教育服务社会能力以及提高经济发展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现状分析

高职院校和知名企业合作办学促进产教融合,需要职业教育和产业过程这两个环节之间进行深度的互动和合作,一方面职业院校亟需提高自身的人才培养质量,另一方面,企业也需要学校输送的人才所掌握的技能能够与实际的生产活动紧密相关。总体来看,需要实现学校的专业和社会的产业相对接、高职院校和知名企业相对接、教学内容和技能标准相对接、学历证书和技能等级证书相对接,最终实现为学校、企业、社会优化育人资源的目标。但是通过对现有的企业学院的办学模式、校企合作机制以及服务社会的效果等方面开展调研发现,目前利用校企合作促进产教融合方面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一)合作机制不健全

高职院校和企业之间形成的一套组织管理、分工协作、人才培养的体系和机制是保证企业学院实现产教融合的基础和关键所在。当下,很多企业学院存在组织和管理方面的校企合作机制问题,具体表现在:首先是组织机制不够完善,企业学院的办学主体是高职院校和企业,这两个主体来自完全不同的社会体系,如果在具体的组织形式上不能够实现合作共赢、校企一体,就会导致双方各行其是,无法深度合作。其次是管理制度不够规范,企业学院的各个下属机构如何设立、所属成员如何管理、权益如何分配,这些都会影响到企业学院产教融合的实施效果,如果仅仅靠前期学院成立时达成的一些协议文件来约束,那么最终肯定会导致企业学院在产教融合推进方面进入困境。

(二)合作形式单一

企业学院本身应该是以企业的人才需求为主导来确立产教融合和育人模式的,但是真正实施过程中,很多产业学院的企业方却因为种种因素没能真正掌握主动权,最后的合作形式可能就停留在企业为学校提供实训设备、资金资助以及企业的顶岗实习机会等等,而没有把产教融合的精髓落到实处,缺少真正的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生产和教学的融通。尤其是在科技发展迅速的今天,如果不能把企业的最新需求以及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及时带到教学中,会导致人才培养形式单一、校企合作形式单一,不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进而影响合作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

(三)育人机制欠佳

当下的政策规定以及各种规范文件只是在上层对校企合作办学进行一个总体的指引,而很少有针对企业或者高职院校的一个规定细则或者是明确的指引政策。涉及具体的育人方针、学生的教育策略方面,缺少针对性的规定。其次,企业学院内部缺少完整的育人制度,仅仅靠宏观的合作协议或者是约定来进行约束,而缺少对主体双方的育人权利、产教融合培养职责等制定明确的制度或者统筹规范。加上双方的领导班子隶属不同的系统,也会存在议事机制不完善、对话权益不对等、决策难以执行的问题。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当前企业学院推行产教融合时的育人效果。

(四)服务社会能力欠缺

学校和企业分属不同的社会组织,二者在行为规范、价值取向、决策方法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别。因此企业学院从成立之日起就要肩负产教融合的桥梁作用,最终要实现其服务社会的功能。但是现有的企业学院,大都只关注通过产教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以及为主体企业创造短期的经济效益,而忽视了企业学院服务区域经济,乃至服务社会的功能。导致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职业道德方面还是有所欠缺,培养出来的技能人才进入社会后,会出现技能单一,水土不服的情况。

三、发展机制探索

针对企业学院在高职产教融合的推动过程中出现的述问题,结合国家高层关于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规划、企业学院不同办学主体的自身特点及利益诉求、以及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本文研究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与建议。

(一)优化合作机制

企业学院是高职院校和企业合作的产物,对于学校来说,选择合适的企业进行合作至关重要,必须要对企业的合作诉求、企业的发展规模、企业在行业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行综合考量。只有具有相当的规模、而且办学意愿强烈、行业内实力较强、愿意服务社会、社会责任感强的企业,才会对企业学院未来的发展带来更多的优势资源。因此,必须设计一套合理的校企合作机制,并且随着企业学院的发展,对该机制进行不断的优化,让校企双方拥有共同的利益诉求和价值观,保证校企双方在长效合作过程中,既满足企业的人才培养需求,又符合学生的长期职业发展,避免企业学院成为企业定点的短期培训机构。

(二)强化企业主导作用

提升企业学院主体的多元化,转变校企合作的传统理念,强化高职院校在出境产教融合方面的主体动力。企业学院在办学过程中,需要建立操作性更强的产教融合管理及运行制度,建立专门的机构用于明确各方的权责以及保障各自的利益,从而形成校企的深度融合及长效运行。强化企业在学院当中的主导作用,支持企业以更加深入的方式参与到企业学院的发展的当中,比如参与学校的专业建设、课程开发、产教融合教材的编制、共建实训基地等等。从而切实提高企业在学院当中的地位和作用,真正实现校企的协同育人。让企业学院成为接近真实的企业环境的现代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三)优化育人模式

对于企业学院来说,育人是根本,而建立合理的校企双方的协同育人方式,是实现校企深度合作以及真正实现产教融合的重要基础。对于学校和企业这两个不同类型的办学主体来说,必须要共同参与企业学院的招生模式改革、教学评价方式的优化以及教学团队的建设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提升,真正实现校企协同育人,按照“学生—技工—员工”的培养思路,充分考虑企业和行业的人才需求以及学生自身的职业发展需求,来制定最优的人才培养模式。

四、结语

产教融合是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是实现高职院校学生在就业前与就业后自然衔接,响应国家的高职教育战略的必经之路。而企业学院的建立则是推动产教融合付诸实施的最佳途径,新时代的企业学院以培养创新型的技能人才为目标、以校企协同育人为核心任务,充分发挥不同办学主体各自的优势。为促进企业学院的持续健康发展,校企双方应建立合理的合作机制,优化合作形式和育人模式,搭建更加专业的校企合作平台,推动产教融合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唐祥金. 企业学院深度协同的"五教合一"育人模式——以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同程旅游学院"为例[J]. 职业技术教育, 2018, 039(002):20-22.

[2]邵利群, 倪碧君. 产教融合背景下依托企业学院校企协同育人探索与实践——以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西北成人教育学报, 2020, 000(001):45-48.

[3]顾晓吴、周三庆、何钰婧. 高职扩招背景下基于企业学院的校企协同育人研究[J]. 科技与创新, 2020, No.168(24):130-131.

[4]成秀萍. 企业学院及其协同育人研究综述[J].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 016(004):1-5.

[5]王贞惠, 王树生. 产教融合视域下企业学院的历史溯源,时代特征及现实路径[J]. 教育與职业, 2019(24).

猜你喜欢

合作机制产教融合
地方师范院校教育实践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东盟知识产权保护合作机制的完善
班级管理中组建合作小组及运行合作机制的研究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试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深化与发展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我国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机制的概念性框架及其政策建议
基于博弈分析的校企合作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