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志愿公益 赋予生命意义

2021-07-17吕建中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 2021年7期
关键词:配镜义诊眼镜

吕建中

过去十年,我们欣喜地看到,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的公益志愿活动,已经从原生态的感性冲动,逐渐走向合法的、合理的、有组织的理性行为。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和志愿者越来越善于将自身所在的领域以及拥有的技能、资源、力量有机地嵌入目标对象的实际问题中,让企业价值与社会价值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实现优化,并产生积极的社会影响。这与企业越来越深入地践行社会责任的进步分不开。

志愿的演进,不仅仅是感性和理性的融合,还是灵魂升华的途径。这一灵魂,即追寻存在的意义和发展的目的。人类的自我认知驱动对生命意义的深入探寻和主动实践;企业的基业长青促使从企业内部确立生存与发展的社会相关度和社会目的。一个有了灵魂的人,能奉献自己的精力,不虚度年华;一个有了灵魂的企业,能持续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志愿者,是这一灵魂的守护者。

在此,我非常乐意向大家推荐一篇志愿者参与活动后的日记,读后感觉内心一阵温暖。和她一样,我也参加了这次在云南省施甸的义诊。与来自依视路、企业客户、合作方、医院和公益组织的志愿者们一道为孩子们的视力健康,贡献一份力量。

我还记得,5月21日晚上当大理发生地震时,我们所在的保山感到了明显的震感,出于安全考虑,义诊活动被迫暂停。在与当地学校和政府取得联系后,经过一番协调,志愿者们有序撤离,依视路基金会全体团队则主动留下来,极力确保大家的安全。负责眼镜加工制作的志愿者阿根自告奋勇加入善后小分队,并坚持要把现场最后的10副眼镜制作完成,让孩子们能够早一刻戴上验配合适的眼镜,看到清晰、美丽的世界。

在活动中,参与者纷纷表示,他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改善视力,改善生活”这一使命的感召力,并在此次志愿公益行为中,体会到了它的力量。

公益志愿活动,并不仅仅是零散的、一时的个人行为。当这些行为通过高效的途径和灵活的方法,有效地调动、整合起来时,所产生的社会效益是巨大的。它就像一粒种子,深深地植入了大家的心中,暖暖地撒在了施甸这片土地上。

一位参加过由依视路视力基金会与公益组织、合作客户以及员工志愿团队所组成的大型公益联合义诊的志愿者,用朴实的语言写下了真实的感想,表达出自己对于眼健康产业的一丝希望与期盼。

日记全文——

一位视力健康志愿者的心里话

我所在的公司致力于视力保健,在几年前刚参加入职培训时,就得知有一个专门致力于做公益的组织体系,每年都会组织招募志愿者前往偏远贫困的地区,针对儿童和青少年进行免费的检查视力、配镜,提供视力方面的援助。从那时起,我的心里就种下了一颗想要参与的种子,几年后,终于可以与一群同样满怀爱心的志愿者同行,参与本次公益行。

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仁和镇在2020年之前一直是贫困县,全县共有中小学130所,在校学生4万多人。据数据显示,2020年施甸县学生的平均近视率为52%,中学生的不良视力比例更是达到了75%。在此次为期两周的公益项目里我只参与了两天的义诊,为镇上的800名孩子做一次全面的眼睛健康检查,包括从初筛、精准仪器检查到后续配镜的完整流程,并提供一套全面的视力问题解决方案。

长途跋涉后,当我们赶到了指定的中心学校,操场上已经有好几队孩子手拿着预检表格,满怀期待在排队等候。由于地处高原,常年经受紫外线的照射,孩子们的皮肤无一例外的黝黑;他们生性腼腆,眼神怯怯,不敢看人,同时,他们也非常乖巧听话,在引导其排队进行验配的过程中,都很顺从。

在面对这样一群纯真的孩子时,心里难免涌现出一种心痛——那是在有些孩子因为紧张,坐在验光仪前不自觉抖动的时候;在看到不少孩子的初筛连1.0都达不到的时候;在检测出不少孩子有近视、散光、弱视力,甚至天生眼疾而他们都全不知情的时候;在看到有些孩子在努力适应一副并不适合的眼镜(鼻托丢失、镜架歪曲或损坏)的时候……让志愿者们感到了痛心,与此同时也涌现出一种更大的社会责任感——关于视力保健、视觉健康,我们需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令我印象较深的是一个才九岁的小女孩,当她被检查出是600度高度近视,且双眼还是弱视力后,小女孩不断地用衣袖擦拭着眼泪,看起来特别伤心。儿童的心理本来就是脆弱而敏感的,在很多城市都还尚且普及不到位的眼健康知识,在落后的山区更显贫乏。很多孩子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多精密的视力检测仪器,在得知眼部有问题后流露的焦虑和担忧也是正常的,如何防范问题的进一步恶化,对它加以控制甚至缓解,这些都是志愿者需要和孩子们沟通并引导,给予安慰和鼓励。

让我感动的还有那些始终陪同着孩子们的老师,在交流中得知,大多数孩子的父母常年在外面打工,他们和父母联系的方式仅是一部手机或者是一块可通话的手表,在没有管束的情况下,孩子难免控制不住想要玩电子游戏,这也是山区里的孩子视力并不比城市孩子好的原因之一。而老师们对孩子的用眼也格外上心,有几个老师在孩子做完检查后追着验光师问这问那,了解后续需要注意的事项。

当然,也有和孩子们一起的开怀时刻——看到那些需要配镜的孩子,在选到喜欢的镜框的那一刻,开心地笑了起来。他们的笑容藏着小羞怯但又是那么治愈——原来,孩子们的快乐是如此简单!

在本次公益行的志愿者团队中,著名的眼科医生、知名公司的高管和经验丰富的眼镜装配专家、高级验光师,成为有着一腔热血的积极志愿者。在两天的义诊中,我们的团队完成了活动所在镇全部19所中小学校844名孩子的复查和验光,确认需要配镜的有642人。现场完成加工192副,余下部分在后续装配好后再赠送给孩子们。642副眼镜,据说这是之前公益义诊从没有过的数字,这让我们既感到骄傲,为这么多双眼睛提供了相应的保护,同时也有深深的担心,因为我们知道,这一切不过是杯水车薪。比如,一般儿童的视力检查需要三个月到半年就要去医院做随访,但对大山里的孩子来说,一年都未必能去一次医院,如何保证常规的眼部检查?虽说要强调注意阳光直射眼睛、避免紫外线危害,可从小沐浴在烈日光线中成长的孩子,这都是他们日常最普通的生活……高成本、远距离的现实阻碍,以及长期缺失的爱眼意识,并不是简单的几次志愿服务就能及时、彻底改善的。如果还有机会,我愿意参加更多的公益行活动,帮助更多的山区孩子享受到清晰的光明世界。

猜你喜欢

配镜义诊眼镜
健康义诊基层行
眼镜布不是用来擦眼镜的
眼镜知识知多少
义诊在草原 潘义奎 油画 112cm x 180cm 2020 年
眼镜为什么打了折还那么贵
爱心义诊
配镜后视力到0.8还是1.0合适?
验光师技术决定配镜效果好坏
都是眼镜惹的祸
网络配镜版十万个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