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点带面,以面促点”构建本科生优良学风的探索与思考
——以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为例

2021-07-17钱祉祺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15期
关键词:学风助学学业

钱祉祺

(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四川·成都 610065)

本科生是直接向社会和更高层次研究领域输送人才的源泉,其学风反映了高等学府立校、教学、发展之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所高校的校风和学风,犹如阳光和空气决定万物生长一样,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以本为本,四个回归”中指出,本科教育是大学的根和本,要围绕学生刻苦读书来办教育,对大学生要合理“增负”,提升大学生的学业挑战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改变轻轻松松就能毕业的情况,真正把内涵建设、质量提升体现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果上,倾力实现教育报国、教育强国梦。一所高校学习风气的不仅影响学生的整个求学阶段,更有一种承前启后的传承意义。对于学生而言,优良学风的体现,在于对知识、能力的渴求程度,同时也反映对待学习的自律性、紧迫感和认真度。良好的学风环境,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带动学生的成长,让学生在专业、学科上获得更高的成就。

1 加强优良学风建设问题的提出背景

自上世纪末,大范围的“扩招”虽然在短短的十几年将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从12%提升至40%,但是,学生生源质量出现良莠不齐,学业基础、自律能力都有较大的个体差异。大学无法对每一个学生实现一对一辅导,这就更加要求外部环境要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作支撑,培养学生端正的学习态度与自律、自觉的学习习惯。

同时,虽然新技术的快速更新将文明带入了全新的“信息化”“智能化”时代,网络缩短人与人的距离,给整个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高校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建立新的教学模式,随着“微课堂”“翻转课堂”“课程直播”等“互联网+授课”新形式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为大学生授课带来了新的变革,但正是由于网络信息的高速发展,导致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从高中的被动学习模式过度到大学的主动学习模式的这个阶段,如同脱缰野马般沉迷于手机网络,难以自制。根据笔者连续两年面向大一年级共600余名本科生调查,平均每个学生花在游戏、短视频、社交软件的时间达到5.5小时/天。网络将学生应该关注的焦点从知识的获取转移到没有营养的网络文化中,导致目标缺失,严重影响学业,同时导致了内心世界的空虚,影响到身心健康。因此,在本科低年级阶段加强学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针对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优良学习风气,高校教育的专家们就学风建设提出了具有研究价值的思路和建议,并形成了许多相关的学术著作,如:陈超群《以党的学风带动高校学风建设的理论思考与探索实践》,提出了以党的学风来强化高校学风建设的思路;戴吉亮《组织文化视野中的大学学风建设路径研究》,论述了如何通过丰富的校园文化和浓厚的学术氛围来创建优良的校园学风;彭启智《英国高校学生学风建设综述及启示》,分别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系统地介绍了英国高校学风的建设,并对国内高等教育学风的建设提出了具体建议。本文结合当前高校加强校园学风建设所用的方法与思路,从学院专业特点以及办学特色出发,构建学生大数据信息库,并通过辅导员开展“各科学业老师+学生数据管理系统”的有效联动管理模式,辅导员充分掌握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以点带面,以面促点”,带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整体学风。

2 加强优良学风建设具体方法实施

学院现有本科1249人,本科辅导员与学生比例约为1:300,由于辅导员的时间和精力有限,若运用传统的管理思路和模式,在优良学风的建设上,很难针对个性不同的学生来进行“点对点”定制培养方案与帮扶,针对这一情况,学院采取了有效的管理手段来进行优良学风的创建,具体实施如下。

2.1 “以点带面”:构建学生数据库管理系统,根据学生不同情况建立学业帮扶机制

“以点带面”即学院利用“大数据技术”构建学生数据库信息系统,辅导员充分地对年级学生生源地、家庭背景、高考成绩等进行逐一摸排、初步分类。在第一学期的学习过程中,向各科科任老师进行调研,了解有学习困难或学习状态不佳的学生,将所掌握的学生信息与科任老师进行交流。根据每个学生第一学期的半期考试、期末考试、四六级成绩来对初步分类进行部分调整,在最短时间内得到“学习成绩优异”“中等层次”“学习成绩不佳”学生的分布情况,让辅导员能够根据分析结果对不同层次的同学进行学业、心理方面的指导(见图1)。

图1:“以点带面”的管理模式

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按照分班和分寝室的组合方式,让排名后一百名且在学习上感觉吃力,欠缺学习方法的学生按照组合方式在本寝室或者本班中寻找年级排名前一百名左右的“助学”同学组成“以一带一”的学习帮扶小组,将成绩不佳的学生进行合理且有效的分配,而剩下的成绩优异的学生则可以“以一带多”的形式,来促进学习较为自觉的中等层次学生的学业。“助学”的同学和“求学”的同学一起制定学习打卡计划,在互相监督下进行早、晚自习,并且课后完成作业,保证了自习效率与学习质量,每个小组定期将各小组成员的学习、思想状况向班委反应,班委收集完毕后再向辅导员进行汇总上报。

2.2 “以面促点”:让更多进步的同学成为“助学者”,营造整体优良的学风

为提高全院的学习风气,将良好的学风向其他年级“辐射”,可将取得进步,培养出良好学习习惯的同学编入“助学”群中,扩大“助学者”的队伍,增强“求学者”的学习动力,以整个年级为“面”,以其他年级为“点”,将优良学风通过“面”的形式向各个“点”发散,利用院团委学生会、宣讲团宣传的形式在整个学院中进行大力推广与宣传,采取“传、帮、带”模式,让其他年级学习态度散漫的同学受到良好风气的感染,从“被动学习”过度到“自主学习”,使整个学习氛围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摒弃懒惰,激发出学生们对科学研究的拼搏和进取精神(见图2)。

图2:“以面促点”带动其他年级学风建设

3 构建优良学风所取得的效果

“以点带面,以面促点”构建自2016年实行至现在,对我院本科生深造率的提升、学业预警的下降,以及重修补考人数的减少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以本科毕业年级2014届至现在的数据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如下。

从图3与表1可以看出,本科毕业年级2014、2015届未实行该管理模式,这两个年级的重修人数均超过300人,重修率均超过85%;深造率均低于50%;学业预警人数较多。从实行该管理模式开始,毕业年级的重修率由52%逐年降低至5%;对于深造率而言,到毕业年级2020届,学院本科生深造率达56.41%,连续几届超过学校平均值,并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学业预警人数从毕业年级2016届开始有明显的下降,到目前为止,毕业年级从2018届至2020届的学业预警人数均为0人。

图3:分析数据图

表1:数据分析表

4 小结

构建本科优良学风具有现实重要的研究意义,良好的学风是造就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接班人所必需的环境,本文以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为例,通过“以点带面,以面促点”的管理模式,建立本年级的良好学习风气,再以所形成的良好学风为“面”,以其他年级为“点”,向其他年级进行“辐射”,以带动全院整体的学习风气,通过近几年不断地探索与实践,学院在降低重修率、提高深造率、减少学业预警人数上取得了可观的成绩,具有一定理论与实践的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学风助学学业
艰苦的学业
辅导员视角下的“抓学风”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树起学业担当之心
关爱·帮扶·助学
35
为助学一诺千金
郭万里“三帮”助学子
陈嘉庚精神与“诚毅”学风的形成
关于改进高校学风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