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森马跨界忙

2021-07-14宋小芹

中国新时代 2021年5期
关键词:森马跨界服饰

宋小芹

对上市公司来说,跨界并非新鲜事物。森马跨界能否做出成绩、做出多大的成绩,需要时间来给出答案。

2021年2月,一纸工商变更信息,标志着服装企业森马集团开始跨界涉足医药领域。

事实上,此次并非森马集团首次跨界。近几年来,森马集团的跨界之路正在加速。

跨界新领域

近几年,跨界风行,不少企业从自己的“老本行”跳转到一个听起来完全不相干的行业里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人们似乎已经很难对一个企业或者一个行业界定它的“属性”。例如,华为、百度、阿里巴巴、小米等一些互联网企业开始跨界造车以及布局社区菜市场,老字号企业也不甘落后,大白兔推出唇膏,同仁堂开设咖啡店,泸州老窖卖香水……

对企业来说,何为“跨界”?

跨界是通俗说法,管理学的专业说法是多元化经营。市场经济的多元化消费需求给予企业提供多元化产品的可能性。从外部看,一个行业经过长时间快速增长,产业链上下游被充分开发后就会造成同领域企业激烈竞争而迫使企业跨界寻找新的成长空间。从内部看,企业跨界是市场经济赋予企业天生的扩张冲动,同时也是企业内在资源的重新整合和优化利用。

对经历过非主流时代的80后、90后来说,“穿什么(森马)就是什么(森马)”的森马是一家做服装的企业。然而,在最近这几年,森马不仅生产服装,同时还扮演着跨界小能手的角色。

2021年2月,杭州维坦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发生投资人(股权)备案的工商变更,新增森马集团等,工商变更完成后,森马集团持有维坦医药8.7%的股权。也就是说,做服装的森马开始涉足医药健康产业了。

除了医药健康产业,森马在其他领域也多有尝试。

2020年8月16日,由森马集团打造的首家新型智慧菜场——森活之家水心店正式亮相。自此,森马集团正式入局菜市场赛道,跨界“卖菜”。资料显示,2020年下半年有8家森活之家门店陆续签约。森马也是继盒马、美团、苏宁、京东、饿了么等企业之后,又一家将经营范围伸向菜市场的企业。

除此之外,已经上市的森马服饰本身也在尝试跨界转型。

2019年6月25日,森马服饰发布公告称,正修改公司章程,在经营范围中增加化妆品销售业务。公告显示,在公司发展战略的框架下,为了更好满足消费者随着生活方式变迁而新增的对品牌护肤护理以及美妆产品的需求,向消费者提供更全面的解决方案,森马拟在原有经营范围基础上,新增“化妆品销售”业务。

而到了2020年,森马服饰2020年3月5日的公告显示,公司将在原有经营范围中新增“日用品零售、日用百货批发、个人卫生用品零售、卫生用品批发、母婴用品零售、日用口罩(非医用)销售”。森马服饰董秘宗惠春接受采访时表示:“增加口罩销售业务,并非蹭热点,我们现在增加营业范围,是基于公司未来长期发展考量的,以口罩为契机,触发了我们的一些思考。”

森马的焦虑

对上市公司来说,跨界并非新鲜事物。近年来,在宏观经济增速放缓、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许多上市公司纷纷通过收购谋求跨界转型,形成“双主业”结构模式,上市公司跨界发展的目的一般是为公司开辟新的利润增长点,同时降低依赖单一业务所带来的风险。

但是,不少业内人表示,森马集团近来跨界动作频繁,与医药、智慧菜场具备政策风口红利相关,更主要的是为了解决公司服装主业面临的经营困境。森马集团进行跨界的时间,与森马服饰业绩下滑的时间不谋而合。

“森马集团的主业服装行业,2020年开始受到较大的压力,国内传统服装企业都在进行或大或小的转型,因为就服装行业而言已经很难有好的预期。”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指出,“而医药、智慧菜场都是符合政策风口红利的产业,具有长期的发展潜力。由集团进行布局,若后期通过内部孵化符合发展预期,不排除将上述业务注入到上市公司的可能。”

事实上,和前几年良好的业绩相比,森马如今的日子并不好过。

2021年4月12日,森马服饰发布了2020年财报。2020年森马实现营业收入152.05亿元,同比下滑21.37%;对应实现的归属净利润约8.06亿元,同比下降48%。在报告期内森马服饰实现的扣非后净利润约7.57亿元,同比下降49.01%。

公开资料显示,森马服饰创建于2002年,是一家以虚拟经营为特色,以休闲服饰、儿童服饰为主导产品的企业集团,旗下拥有以森马品牌为代表的成人休闲服饰和以巴拉巴拉品牌为代表的儿童服饰两大品牌集群。森马品牌创立于1996年,定位以休闲服饰为主的大众日常生活方式品牌,为以18岁~35岁为核心的大众消费者提供有品质、有颜值、充满亲和力的服饰及生活所需的产品和服务。巴拉巴拉品牌于2002年创立,倡导专业、时尚、活力,面向0岁~14岁儿童消费群体,产品定位在中等收入小康之家。

森马成立的时候,正处在中国休闲服饰崛起的时代。森马创始人邱光和初次进入这个行业,资金、技术、经验都比不上别人,于是他独辟蹊径,公司只负责最重要的服装设计和品牌建设,服装生产交给成本更低的代工厂,服装销售则由加盟商来负责。在此后的10年间,森马服饰一路高歌猛进,并于2011年在深交所成功上市。

如同其他本土服装品牌一样,森马的崛起、辉煌,一方面在于森马服饰创始人对服装市场的敏感度,另一方面则得益于赶上了时代的红利:庞大的人口基数下,等待被釋放的欲望带来的广阔消费市场。在有利的市场环境下,森马抓住了契机,迅速打开市场局面。

对森马来说,2016年是值得铭记的一年。财报显示,2016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约106.67亿元,较2015年同期增长12.83%;实现营业利润18.66亿元,同比增长3.9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27亿元,同比增长5.73%。这意味着,森马服饰自此跨入了百亿营收规模的企业。

对于良好的业绩,森马服饰给出的解释是:由于公司在2016年变革零售业,优化供应链,并加大了互联网业务的投入,使得线上电商业务与儿童业务的持续发展促进了公司的业绩增长。

但是,这样良好的发展势头并没有能一直延续。

从披露的2020年财报来看,森马服饰的休闲服饰、儿童服饰2020年的营业收入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

事实上,自2019年以来森马服饰业绩就出现疲软态势。财务数据显示,2019年森马实现营业总收入193.37亿元,同比增长23.0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5.49亿元,同比下降8.52%。

对于业绩变动,森马服饰表示,整体消费品零售规模虽持续保持成长,但受宏观经济整体形势的影响,增长放缓,其中服装零售行业面临转型升级压力,整体增速进一步下降。

而就在2018年,森马服饰的营收还很亮眼。根据财报显示,森马服饰实现营业收入157.19亿元,净利润16.94亿元,营收和业绩近三年复合增速分别为18.47%、7.87%,同时近十年营收和業绩的年复合增速为16.81%、14.34%,表现相当稳健。

对于目前森马业绩下滑的原因,业内人士分析,服装行业的增长几乎已经触到了天花板。像森马这样的大型服装企业,面临着极大的转型升级压力。

跨界的隐忧

服装市场不景气,其他有潜力的行业消费成了一个充满机会的新蓝海,不少服装企业也因此纷纷开始布局新赛道。

服饰品牌跨界经营,森马不是第一个,也不是唯一一个。

森马之外,多个服装品牌也在尝试跨界。有的进入美妆行业,例如海澜之家在“海澜优选生活馆”出售其自有品牌化妆品éOL(懿欧兰),旗下有护肤和彩妆类多个单品。有的跨界家居,例如2018年太平鸟旗下首个时尚生活家居品牌——PEACEBIRD LIVIN在宁波五店齐开,门店产品涵盖家纺、餐厨饮具、家饰、旅行周边、香氛、文创、3C数码、服饰、卫浴等众多品类。此外,还有部分企业看上了食品的生意。例如,2020年5月12日美邦服饰发布公告,因经营发展需要,公司拟在原有经营范围的基础上增加“电子商务、日用口罩(非医用)、食品经营(仅销售预包装食品)”(以工商部门最终核定为准)的经营范围,并对《公司章程》相应条款进行修改。

对此,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会长王先庆教授表示,服装企业跨界,是一个普通而且常规的现象,未来更是趋势。原因主要有3点:一是服装本身的特性,它不仅仅是遮体保暖等基本功能,更是时尚、身份、团队以及个性等多重功能的体现。通过跨界,更能增加服装本身的价值。二是产业发展的趋势,在当前条件下,产业扩张和拓展的基本方式,就是尽可能地延长产业链,增强产业链的弹性和柔性,增强产业生命力和竞争力。三是技术升级的要求。在互联网等新技术背景下,传统的产业体系被打破,产业融合趋势明显。

而对森马来说,加码多元化业务也是为公司长期发展考虑,在业内人士看来不失为一种破局策略。

但是,跨界真能帮森马摆脱主业拖累吗?

对此,不少人表现出担忧。

无论是进入菜场生鲜还是涉足医药健康产业这些与服饰完全不同的领域,留给森马的难题并不少。以生鲜电商行业为例,艾瑞咨询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生鲜电商行业市场交易规模达2796.2亿元,较2018年增长36.7%。2020年受疫情影响,消费者对于生鲜到家的需求急速增长,生鲜电商市场交易规模将会有显著的提升,预计到2023年,生鲜电商市场交易规模将超过8000亿元。在这个千亿级的市场中,竞争残酷激烈,森马想要分一杯羹并不容易。

经济学家宋清辉就表示,跨界通常会存在很多不确定风险,企业如果进入关联度不高的行业,管理、人才、技术、知识等将成为企业发展的短板,实际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会比预想的要多,能否整合成功很重要,因此效果未知。

森马跨界,能否做出成绩、做出多大的成绩,需要时间来给出答案。

猜你喜欢

森马跨界服饰
跨界
跨界
动物“闯”入服饰界
听诸子百家讲“服饰穿搭”
雪人的服饰
从森马服饰的角度探析我国服装类上市公司财务发展的优缺点与改善建议
从森马服饰的角度探析我国服装类上市公司财务发展的优缺点与改善建议
B&O继续跨界 B&O BeoVision Eclipse TV
森马收购战略下的盈利质量分析
跨界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