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劳动教育与高校思政教育的内在契合性及其有机结合的讨论

2021-07-14杨涵茜

河北画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实训劳动思政

杨涵茜

常德职业技术学院

2016年12月7日至8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上总书记重点强调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他表示,教育强则中国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人才素质教育的基本,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提升学生政治觉悟、深化学生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从根本上体现了我国高等院校具有特色社会主义的性质,全面贯彻教育始终。同时,在2020年3月20日印发的《意见》中更是提出劳动教育是高校树德育人的重要教育环节,是全面培养人才必不可少的一环,因此将劳动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是当前我国高校培养人才素质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对此,本文将通过阐述高校中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契合的重要意义,并对二者之间的有机结合的途径进行思考和浅析。

一、劳动教育与高校思政教育契合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个体价值观的发展

众所周知,人类进步才能推动社会不断发展,而人类是由无数个个体组成的,因此,个体的政治思想素质决定了人类的整体思想水平。但是,个人的发展不仅仅依靠思想教育,劳动力也是推动个人发展的重要催化剂。人类通过劳动实现了物质的自由进而达到了自我精神的自由。由此可见,人类发现新知识、新经验的途径大都从劳动中来,而劳动中获取的认知又作用于新的劳动中,简而言之就是劳动与认知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1]。在当今我国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校教育中,将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感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形成完整的价值体系,能够更有利于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养成与发展。

(二)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

目前,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仅仅是通过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是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也不符合我国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针政策。而劳动教育恰好弥补了思想政治课程教育的不足,学生通过劳动教育,在劳动实践中感悟哲学理论,检验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同时在检验质疑的过程中,能够更加准确的理解思想政治理念。

(三)有利于学生自主性的实现

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更加全面的发展,推动学生不断地成长进步,最终达到自我目标实现和自我价值的体现。素质教育认为,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劳动教育作为一种实践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则是对学生理论认知的教育。每个学生都能在劳动实践的过程中对思想政治教育中学习到的哲学理论有不同的理解和见解,从而反映在取得的劳动成果有所不同,而在此阶段,高校教师则需要进一步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通过指导学生更好地将二者融会贯通的学习来激发每个学生自身的自主性和主观能动性,使得学生取得劳动成果差异在可允许的区间内浮动,最终促进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和所有学生的共同发展[2]。

二、劳动教育与高校思政教育的内在契合性

(一)在教育价值目标上的契合

所谓教育价值目标换言之就是为什么要进行教育,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从这一问题出发,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具有高度的契合性。我国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即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五方面培养人才。而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作为五育的其中之二,主要目的都是为了树德育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社会主义接班人。通过劳动教育,学生们能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理解劳动使人光荣的意义,传承和发扬我国热爱劳动、艰苦奋斗的精神和美德,牢固记住“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的热情和劳动创造的积极性。劳动教育同思想政治教育一样,都是塑造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教育途径。

(二)在教育内容上的契合

以往的高校教育中,德智体美劳五育中劳动教育往往不被重视,而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进步,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劳动教育也逐渐引起国家、教育部门及各阶段院校的重视,各大高校也积极响应教育号召,通过将劳动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实现劳动教育教学工作。通过劳动教育,学生们形成了具有正确价值导向的劳动观,掌握了基本的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大力传承和弘扬了工匠精神和品德。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日常生活劳动和社会志愿劳动等建立了劳动价值体系,在劳动的过程体现了自身的价值和社会的担当,而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也与劳动教育不谋而合,目的旨在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二者协同育人,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品德和道德[3]。

三、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途径

(一)拓展劳动岗位

现今,在高校劳动教育教学中并没有开设正式的劳动课程,因此,对学生的劳动教育无需拘泥于课堂的形式,可以渗透在学生生活、学习等方方面面进行。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勤工助学岗位等具有劳动意义的岗位以此实现劳动教育,例如图书管理员、校园环境管理员等岗位,学生通过劳动获取一定的资金回报,在劳动的过程中体会劳动的意义,强化对劳动教育的思考,并在感悟劳动的艰辛过程中养成艰苦朴素、坚忍不拔的良好品格。

(二)开设校园劳动日

为激发高校学生的劳动热情,学校可以面向全体学生开设“校园劳动日”,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校园劳动日的劳动主题可以多种多样,例如学校可以组织以体力劳动为主题的活动,也可以组织以脑力劳动为主题的活动。总而言之,校园劳动日旨在让学生通过模拟的劳动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为以后的工作打好理论基础[4]。

(三)开展实训实习类课程

劳动教育并非是一门简单的课程,同时,其也并不依赖于任何其他的课程,仅仅是通过课堂教学无法实现劳动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教学目的,因此,高等院校应当积极组织开展实训实习类课程,并将劳动教育元素和劳动精神贯穿实训实习过程之中,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与正确劳动价值观,协同推进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完美融合和有机的契合。实训实习类课程的开展旨在以此为基础培养学生勤奋学习、知行合一、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品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劳动价值观,并在不断地实训实习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劳动技能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此,教师应当充分把握实训实习课程教学这一教育手段与教学资源,从两方面开展实训实习类课程活动。一是能够为高等院校的学生创建良好的劳动实践途径,让学生能够在劳动实践的过程中体验劳动所带来的乐趣及其劳动自身的魅力,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行为,实现劳动育人的目标;二是要从实训实习类课程中深入挖掘其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以此推进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成为品德高尚、热爱劳动的新时代全面发展的好青年。

(四)开展校内外公益活动

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学生而言仅仅是课堂内的理论认知学习,而劳动教育则是检验理论学习的实践。因此,学校可以不定期组织一定规模的校内外公益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摆脱完全依靠书本的束缚,真正步入社会去参加具有劳动意义和劳动价值的公益活动。通过公益活动感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爱与奉献、服务与担当等理论观念,而从活动中学习和体会到的感受也将影响日后的行为,实现主观能动的无私奉献和帮助他人,这也是二者有机结合的教育目的[5]。

四、结语

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相互契合是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根本途径,二者高度的契合性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索学生内在的良好品质,同时也能够促使学生形成高尚的情操和人文素养,建立健全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体系,为我国的高素质发展培养更多的全面型人才。

猜你喜欢

实训劳动思政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基于OBE理念的工程造价实训课程教学探索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项目驱动的启发式程序设计实训探索与实践
思政课“需求侧”
现代通信实训教学平台的建设与实施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