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职志愿服务实践育人平台建设研究

2021-07-14巫珠霞吴尚忠

河北画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志愿维度志愿者

巫珠霞 吴尚忠

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实践育人是新时代高职思政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总书记强调,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要为志愿服务搭建更多平台,更好发挥志愿服务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1]。在致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的贺信中,他勉励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工作者要立足新时代、展现新作为。相对于本科、研究生,高职教育具有显著的职业性、实践性和服务性等特征。职业教育的经济属性[2],使高职院校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更为直接和密切。推动高职志愿服务实践育人平台的建设,是高职学生弘扬时代道德、参与社会治理、建设美好社会的重要实践途径,对促进社会和谐进步和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一、新时代志愿服务的实践育人价值

志愿服务是指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和其他组织自愿、无偿向社会或者他人提供的公益服务[3]。本文中高职志愿服务是指主要由高职学生志愿者组织或参与的志愿服务。

(一)志愿服务优化社会道德,促进学生在实践中立德“修身”

总书记指出,这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我们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与之相适应的新道德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正在缓慢爬坡。当前我国正经历一个多元价值观念碰撞与并存的道德格局。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志愿者,在紧急情况下自发行动、自觉救援、共同抗疫,与广大同胞命运与共。志愿服务展现出的大爱精神,为高校大学生传递了“良心和善行”的理性价值,重建了新时代青年的道德大厦[4]。广大高职学生积极参加体温测量员、疫情联络员、防控宣传员、卫生督查员等志愿服务活动,在实践中感受到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体会到了与祖国同胞骨肉相连的家国情怀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二)志愿服务立足乡村振兴,促进学生在实践中励志“齐家”

新时代乡村振兴号角吹响,在志愿服务乡村的实践中,高职学生成为最有期待的中坚力量。据近年的高校毕业生大数据显示,我国每年高校毕业生约750万,在全国1230余所高职院校约370万的高职毕业生中,有70%左右来自农村。“乡愁文化”和“社会理性”是广大高职学生志愿服务乡村的缘由所在。到自己熟悉的家乡开展农村志愿服务,进一步建设和发展自己的家乡,高职学生有一定的乡愁情结和地缘优势。在大学生“三下乡”志愿服务实践和大学生服务西部计划的指引下,高职院校大学生有望成为乡村振兴战略中最坚实的人才生力军。

(三)志愿服务助力社会治理,促进学生在实践中参与“治国”

总书记强调,发挥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畅通和规范市场主体、新社会阶层、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等参与社会治理的途径。2008年北京奥运会,志愿者170万人;2010年广州亚运会,志愿者达59万;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志愿服务以其超强的凝聚力,为社会治理、国家治理提供坚实基础和有力保障。志愿服务以提供大量人力资源的方式,协助解决或预防社会问题,在某种程度上能为政府有时不能为。这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以及历史使命,提供了厚实的实践基础和有利的社会条件。

二、建设“一核四维”高职志愿服务实践育人平台

目前,我国志愿服务仍存在随意零散化、盲目扎堆献爱心、缺乏专业支撑、供需不匹配、精细化管理不到位等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着高职实践育人成效。建设高职志愿服务实践育人平台,实现高职实践育人与政府、企业、社会的有效衔接,是深入挖掘志愿服务实践育人价值的重要路径。

(一)平台“三全育人”的内涵

志愿服务平台,狭义上指的是为志愿服务提供信息、资源、条件和环境等诸多元素的集合。高职志愿服务实践育人平台,应结合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充分展现高职院校的专业特色,从志愿服务中寻找“立德树人”思政源头和“知行合一”的实践磁场,广泛汇聚和吸纳各种社会资源,将高职志愿服务置于乡村振兴和社会治理的国家总体部署下,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程中,将高职“三全育人”的宽度和深度进一步拓展和延伸。

(二)平台“一核四维”的模式

“一核四维”高职志愿服务实践育人平台,是建立在“三全育人”思政工作模式和实践育人体系下的育人平台,它的核心是志愿服务,目标是实践育人,通过组织、供需、运作、评价四个维度来推动实践育人全员化覆盖、专业化服务、项目化运作、一体化评价。

(三)平台“四促四化”的措施

一是组织维度:打造实践育人共同体,促进覆盖全员化。结合高职院校自身专业特色,聚焦学生日常志愿服务、乡村振兴志愿服务、城市管理志愿服务和大型赛会志愿服务,通过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红十字会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志愿服务、“学雷锋”志愿服务、青年志愿服务大赛等整合政府、社会、高校、企业等志愿服务实践育人资源,推动构建政府、社会、学校、企业协同联动的志愿服务“实践育人共同体”。学校组织学生通过各种活动、各项竞赛、各类赛道参与志愿服务实践,展现具有高职特色和职业文化的志愿服务实践活动,实现志愿服务实践育人覆盖全员化。

二是供需维度:加强志愿者培训与管理,促进服务专业化。学校共青团指导各二级团组织,负责志愿者的培训与管理。针对志愿服务的需求,结合志愿者的专业特长和个人意愿,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志愿者进行培训,提升志愿服务的专业化。配备足额的志愿服务指导老师,加强在志愿服务过程中的“实践教学”,培养志愿服务精神和专业通过志愿服务实践进一步赋能学生成长成才,促进高职实践育人的高质量发展。

三是运作维度:创新驱动志愿服务实践,促进运行项目化。将高职学生志愿服务实践,置于专业建设、乡村振兴、社会服务、国家治理的大背景下,通过“实践育人共同体”紧密对接政府、社会、企业,采用项目运作的方式,聚集与整合实践育人资源。目前政府购买志愿服务、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各级各类青年志愿服务赛会是推动高职志愿服务实践项目化的主要形式。

四是评价维度:有机融合植入劳动教育,促进评价一体化。高职志愿服务实践育人,归根结底是一种较为特殊的劳动教育。这种教育是在学生志愿者自愿提供无偿劳动的实践基础上,通过教育者的引导、组织、培育和管理,让学生志愿者在劳动实践中获得成长和成才。对于,学生志愿者而已,更多地是一种“利他达己”的自愿行为。将志愿服务精神培育作为高职学生第二课堂的有力补充,将志愿服务实践和劳动教育实践有机融合,并纳入到劳动实践教育评价体系,有利于增强志愿服务实践育人的落地成效。

三、结语

志愿服务所蕴含的思政源和实践场,具有较强的实践育人功能。志愿服务有平台,实践育人有成效,高职教育有发展。“一核四维”高职志愿服务实践育人平台,以志愿服务为核心,从组织维度强化实践育人主体、从供需维度优化实践育人环境、从运作维度细化实践育人过程、从评价维度深化实践育人成效,为推动新时代高职院校“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提供必要支持。

猜你喜欢

志愿维度志愿者
志愿者
以志愿,致青春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我是志愿者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拥有《鹿鸣》书与卡,填报志愿成行家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为志愿者加油
小小志愿 大大爱心
我是小小志愿者